道圣避开了与鬼圣战斗,带着灵童向儒教的方向走去,其实道圣在助灵童出世的时候,鬼圣换婴时早已知道,道圣之所以让灵童在云梦山出世,不仅仅是因为云梦山有浩然的灵气,更重要的是云梦山有鬼圣在那里隐居,虽然世人不知道鬼圣还在人间,更不知道鬼圣在这里隐居,但道圣会高超的演算术,早就知道鬼圣在这里隐居,鬼圣虽然是一个很邪的人,但他教出来的徒弟却能够纵横天下,其他各教的徒弟无人可比,虽然儒圣是天下第一仁义的人,但是难免有一些虚伪,比不上鬼圣的真实,这也是鬼圣的徒弟能够纵横天下的重要原因,不虚伪,活得很真实,更能被人们信任。
道圣选择鬼圣作为灵童的师父,而不自己教,因为大鹏身体里的东西让他心有余季,而鬼圣没有,他可以放手去教,也是因为这个东西,道圣才不怕大鹏被鬼圣炼成金丹,这个东西正是道圣师父羲和,这个秘密只有道圣知道,当年羲和与法然战斗到最后,他们用封印术封印对方,而羲和被法然封印在大鹏身体里,而大鹏被变成鲲鱼,羲和作为道,儒,鬼,兵四圣的师父,其力量是天下无双的,鬼圣是不可能把他炼成丹,因为鬼圣不知道他师父在大鹏身体里,也正因为如此,道圣才相信鬼圣在教灵童时不会感到心有余悸。
道圣用苦肉计让鬼圣得到灵童,而鬼圣用另一灵童跟他调包,为了不让鬼圣发现,只好把这场自己导演的戏演完,更重要的是必须不让佛,墨,法,名,道,儒,鬼,兵八教知道灵童在鬼圣门下,所以只有让玄武所化的灵童代替大鹏所化的灵童,把它交给儒主,让大鹏能够有稳定的时间学鬼圣的鬼术,另一方面也可以制衡玄武的邪性,玄武是法然的第一灵兽,本身就带有法然的本性,把玄武交给儒主是最好不过的了,用儒主的仁义力量去感化它,让它能够改邪归正,正好转移各教的注意力到玄武身上,更有利于大鹏的成长,于是道圣到了儒之国。
自从儒国被大鹏肆虐后,元气大伤,其他个过虎视眈眈,而儒主马上让七使快速整顿儒国上下,元气逐渐得到好转,各国对大鹏的突然离去也感到很奇怪,而在听到是道圣收服了大鹏后,大为惊异,也有的表示怀疑,但还是大部分相信八圣还活着的观点,因为两百多年前纵横天下的四个奇才传说是鬼圣的弟子,这一点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今更是深信八圣还活着,但为什么八圣不肯露面,却不得而知。
在八国中,还有很多小国,但最强的是这八国,这八国中最强的四国是法,鬼,儒,墨,这四国从八圣起就积怨很深,相互之间相互制衡,其他小国多数依附这四个国,如今儒国受了如此的打击,更是引起其他五个国家的虎视眈眈,佛,道两国比较保守,但道法却是深不可测,所以其他各国不敢对这两国太过。
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些尖端科技,但由于这个世界的人的潜能被极大地开发出来,人的能力超过这些尖端科技,所以这个世界的科技被人的潜能所抑制,得不到太大的发展,而人们对自身的潜能得到极大地发展,人们崇尚体术和道法的竞争,所以这个世界各国的体术道法百家争鸣,千变万化,所以这个世界的战争和冷兵器时代有些相似,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但单打独斗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崇拜英雄,景仰英雄。
正当此时,墨教的五使之一金使尚武带领门下众人来犯,意在攻入儒教,使儒教臣服于墨教,此时的墨教早已失去墨圣时期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兼爱非攻”的信念。
儒教此时元气虽然好转,但还是难以恢复,儒主虽然伤势好转,却不能太过运功,不然恐怕旧伤复发,而七使的伤也差不多,此时儒教面对墨教最强的使者,虽然可以抵挡,但抵挡一次,如果再有两次,三次,就很难了,毕竟其他各国虎视眈眈,而且这次尚武的兵力相当于儒教此时可用兵力的两倍,儒教实在不能与之硬拼,只能智取,此时儒主想派遣七使去游说解儒国之围,日使请命,儒主不同意。
风使说:“我有解儒国之围之法,我愿前去。”儒主允许了,于是派遣前去,风使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是七使中智慧最高,而法力仅次于日使,儒主相信风使可完成此次的使命。风使名为宗义,日是宗仁,月使宗道,水使宗德,火使宗孝,雷是宗礼,电使宗兵。是儒教七门,各有个的本领,而风使宗义是最擅长游说之门,宗义是此次使命的最好人选。
是时,宗义孤身一人来到金使的阵营,墨教金使尚武以为他是来挑战的,但凭他的能力还不是对手,于是有点轻蔑去迎见宗义,宗义上前说:“此次前来并非与你作战,只是你打错国了,儒国肯定打不过你。”
尚武有点傲慢地说:“既然打不过,怎么会打错?”
宗义:“你想,儒教现在这么弱,人又少,并且有元气大伤,肯定打不过你;而鬼国既强大又人多,而且又多能人异士,你应该去攻打鬼国。”
金使听了勃然大怒:“你所说不可打的却是我认为可打的,而你认为可打的却是我认为不可打的,你是什么意思?”
宗义说:“现在墨教墨主喜好酒色,且常治罪于人,而五使表面虽看似团结,其实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如果你攻下儒国,墨主因此更加骄横,四使更加嫉妒你,时刻对你落井下石,这是陷自己于困顿之中;而你攻打鬼国,如果打赢了则会更加信任你;如果不胜利,民人外死,墨主身边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墨主反而会更信任你,更重用你。”
金使想:此次攻打儒国不过想取得墨主的重视,于是对宗义说:“但兵已到儒国边境无可挽回了。”
宗义说:“如果我去鬼国求援,鬼国必将来派兵前来支援,此时你不就有攻鬼国的理由了。”
金使大悦说:“就如你所说。”
于是宗义前往鬼国,见到鬼主说:“此次墨国进兵儒国,儒国恐抵挡不了墨国,我闻鬼国乃大义之国,此次墨国虽攻打儒国,实为要与鬼国争霸,今特来向鬼国请求支援儒国,解儒国之危,这不但能使贵国得到正义的好名声,而且更能力挫墨国,得到个国的拥护。”
鬼主寻思了一会,权衡利弊,心想:墨国多次进犯我国,此次助儒国,既得利又得名,而且也可以挫墨国的锐气,何乐不为。于是应予了风使宗义,说道,三天后出兵支援儒国。
宗义知道鬼主好战,想称霸各国,此次若击溃墨兵,必然转战法国,最后必攻取儒国,所以风使决定去游说法教。到了法国,去法教见法主说:“今鬼国与墨国即将作战,若鬼国战胜,必将转战法教。”
法主大惊,说:“该怎么抵挡它。”
宗义说:“修整兵队等待它就是。”
法主应诺。
三日后,鬼主亲自领兵大败墨金使尚武,果然如宗义所料,鬼主即时转战法国,由于法国修整军队,严阵以待,鬼主被击退,军队损失大半,无法再战,只得回国。风使此一行不但解了墨兵之围,更遏制了各国对儒国的虎视眈眈,儒教就此相安无事,反而墨,鬼,法三国元气大伤,不敢再进犯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