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人过日子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的忙忙活活又是一年。
吃过了早饭,韩杨和父亲把姥姥姥爷接了过来,让二老坐到热炕头上和母亲说话聊天。韩宝庆忙活着准备洗鱼、炖鸡、炖肉、炸丸子、煎藕夹,提前做出来以备过春节的时候用着方便。韩杨劈柴、烧火打打下手。
志强抱着一卷红纸进屋说道:“大爸!我给你打把手,让铁圈儿先去写春联,别人家都贴春联了。”
“好好好,你俩去写吧,这对子(春联)呀,你俩今天必须贴上,过年吗就得红红火火鲜鲜艳艳的,喜庆,再说这也是咱的脸面,熟话说门面门面嘛,我这活不心急,得一样一样的先拾掇好了才能做呢。”韩宝庆高兴地说。
不一会,志强的母亲唐金霞也过来了,先到里屋和二位老人说了几句,然后就洗手跟韩宝庆帮起忙来。
“大哥,这黄焖鸡少炸点,丸子和藕夹就别做了,把这些藕留着做凉菜吧,昨天晚上俺和刘隽炸了老多了,等会拿些过来先让姥姥姥爷跟你们吃着。”唐金霞边忙活着边说道。
“好,那么就把鱼和肉先炖出来,两个锅灶一起烧也快,还耽误不了下午猪场里的活。”韩宝庆随口答应道。
唐金霞急忙说道:“得得得,你家哥俩一个性格,赶明儿就是过年了,今天下午还不该推推头洗洗澡吗,等孩子们贴完对子让他们去猪场就行了,下午你们老哥俩放半天假去利索利索,就说咱是喂猪吧,过年也得有个过年的样子。整天邋里邋遢的,也没个干净样儿,也就是俺们姐两个不嫌弃你们哥两儿吧。”
韩宝庆一边切肉一边说:“别着急,等过了年有了空,我和吉祥商量好了,咱在猪场安上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不管春夏秋冬天天都可以洗热水澡。”
“可不是吗,又是猪又是羊的,再加上这些彩貂,天天和这些动物打交道,浑身整天臭哄哄的,快按上个洗澡的热水器吧,省得大冬天的还得到镇上去洗。刘隽养貂闻惯了,要是铁圈儿将来领回个媳妇来,一进咱家门还不给人家熏跑了。”唐金霞说道。
在里屋写对子的韩杨听了他们的对话说道:“爸,你和二爸真的想安装太阳能吗?其实不必要,猪场前面那口温水井一年四季都流着水,只要在地下埋上一根水管,将地热水引过来再安上水龙头和喷头,买上两个大浴缸就行了,愿意咋洗就咋洗,泡温泉对身体最健康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韩宝庆顿开茅塞,高兴地说:“对呀!我俺跟你二爸经常在那洗澡咋就没想起这个办法来,用水管把井水引到主场的屋子里,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那多方便呀,还可以省不少钱。好小子,就照你说的办,等过年一化冻就把这事儿办了,到时候咱全家老老少少都能随时洗温水澡了。真是太好了,高!妙!”
唐金霞看着他高兴的样子对韩杨说道:“看把你爹高兴的,你咋不早说给他们这个办法呀!省得他们整天把猪场的屎尿味都带回家里来。进了冬天要赶上加工的时候,头上、脖颈子里都是土和面子,脏的都要不的。”
“其实我哥秋后早就想到了,只不过就是太忙了没来得及做,等过年一开春儿我跟我哥就能把这事儿给办了。”韩杨在里屋边写对子边说。
两个灶口烧火,一个炖鱼一个炖肉,上午十点多满屋子的热气夹带着鱼和肉的香味飘满了院子的角角落落。
杨吉祥早晨就听说韩杨把姥姥姥爷今天接过来过年,他喂完了猪把羊赶出去放了两个多小时就收工了,清早他和韩宝庆早已经把彩貂喂好了,给羊灌满了水槽里的水,挑上了几叉央草就回家来看大爷大娘。他已进大门就高声喊道:“哥,你的手艺不赖呀,闻这味道就能和名厨有一拼呀。”
韩宝庆在屋里正忙着做其他的菜,听到杨吉祥的声音忙回答道:“吉祥,快到屋里来,今天咱哥俩来两盅。”
杨吉祥进屋先见过了大爷大娘,然后问道:“志强跟铁圈儿干嘛去了?一上午没见这俩小子的面。”
“刚才我听他俩说,让刘隽熬点面糊去贴对子,你来的时候没看见他们俩呀?”唐金霞一边拌着凉菜一边说。
“祥子,不用管他们了,两个大活人能去哪里,你先坐下歇会吧,待会儿把你爹和你娘都叫过来。铁圈儿再把他嫂子也叫过来,都在这边吃。”杨玉萍的父亲杨金荣老人以命令的口气说道。
正说着就听见大门外刘隽的声音:“兄弟!真不愧咱村里的人叫你秀才,这春联写的词好字也好,这么多对联还不带重复的。”
志强随口恭维道:“今年要不是咱家忙着办喜事,得有好多人家拿红纸来让他写春联的,就因为他写得好,每年放寒假回来都是忙这些事,几乎大半个村的人家的春联都是他写的。”
“嫂子,你别听我哥瞎说,其实我也是在赶集的时候看见人家卖的春联上学来的词儿,我哪有功夫琢磨这些东西,至于毛笔字吗,也就是比别人多写了些,熟能生巧吗,呵呵呵……”韩杨谦虚地说道。
三个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的贴完了大门的春联来到的二门,志强管往墙上刷糨子,韩杨搬着凳子往墙上贴对联,刘隽拿着对子跟在他们俩旁边。
韩宝庆看见他们来到屋门口冲着刘隽笑着说道:“傻闺女,大冷的天你跟着他们干啥去,快进屋来暖和暖和。”
“这就贴完了,先贴俺我大爷爷【韩杨的姥爷】和俺爷爷那边,然后贴俺爹那边,现在就剩您老这院里面的了。大爸,等明年过年的时候,就让俺兄弟放假回来写对子,拿到集上去卖肯定能卖不少。”刘隽说话时好像很认真的样子。
“这闺女,满眼里都是钱呢,是个过日子的好材料。哈哈哈哈”韩宝庆笑道。
不一会春联都贴完了,韩杨、志强都进屋来洗手,杨吉祥坐在里屋的沙发上抽着烟说道:“志强,洗完了手你们哥俩把爷爷和奶奶接过来,就说你大爷爷他们在你大爸这屋呢。”
“奥,知道了。”志强随口应道。
因为前两天下的雪到现在还没有彻底的化开,路上的积雪很滑。韩杨和志强洗完了手就去接爷爷奶奶去了,刘隽立即脱下羽绒服帮着韩宝庆放桌子端菜。
大约有一刻钟的功夫,小哥俩就把二位老人接过来了。像今天这样韩、杨两家祖孙三代聚在一起大会餐的场合一年要有好多次,大家不分彼此亲如一家,场面温暖融洽,气氛高涨和谐。
除夕是辞旧,也是新年到来的标志,村里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好像催促着人们快快远离多灾多难的2003的非典年,去迎接新的2004年的到来。
每年三十晚上,大家都要聚在村中心大道上烤靶子。【将芝麻秸秆之类的柴火捆成一个个的把子点着,各家各户拿来自家的鞭炮聚在一起燃放,多数都是同一姓氏的拼在一起,看哪家的火势旺、人多、鞭炮放得长久、激烈,就象征着来年财源滚滚人丁兴旺,一年更比一年强。】韩杨总是被志强拉到老杨家团体里面,年年如此也习惯了,再加上他是在外祖家门中长大的,所以,在杨氏家族中,表兄弟们也从没拿他当成外族。特别是文旺表哥,在同辈中年龄最大,跟杨吉祥的岁数差不多,大女儿杨静早已出嫁,二女儿杨蕾在天津打工,儿子杨松还在上初中。他在将军营任村主任,人品不错,跟杨吉祥这个村支书爷俩搭档了好多年了,在村民们的心目中口碑很好,将军营的大权虽然都掌握在杨氏家族的手中,可从来没有闹出半点吃私贪污的经济问题,爷几个秉公办事,一心为民为公,深得村民们的信赖。
这几年,除夕夜吃饺子的时间提前了,还不到十一点就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传来。随即放鞭炮的越来越多,说明吃饺子的越来越多了。
韩杨扛了一箱震天雷,志强搬了一箱鞭炮,当二人来到中心大道上的时候,文旺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柴火把子安排好场地了,就等这点火放炮了。有几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在场地上跑着跳着,唱着百年前传下来的民间歌谣:“过年了,放鞭炮;闺女要花,小子放炮;大姑娘要个大花轿,小伙子要个媳妇睡大觉;老太太要个新棉袄,老头子要个破瓜帽。”
村中心大道从东到西几乎同时燃着了几堆烟火,随即就是噼里啪啦的鞭炮齐鸣,顷刻间天上地上鞭炮声连成一片,看热闹的躲在房根下,整个将军营立刻沸腾了。大人孩子欢天喜地,欢笑声声是此起彼伏,鞭炮声声是震耳欲聋,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从今年烤把子的活动中就能看出农村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政府的富民政策放宽了,开放搞活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使人民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进城打工的农民也大大的为家庭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十二点多了,春晚快要结束了,人们还是恋恋不舍不愿离去。
过春节吃饺子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民族传统习俗。
韩杨和志强回到家中,家里的人们看着春晚节目早就包完了饺子了。
从韩杨记事起,由于母亲杨玉萍的眼病缘故,杨吉祥夫妇就没有让韩家几口人单独过个年,始终两家伙在一起。为了方便老老小小聚在一起过年,每年都是初一早晨吃饺子。韩宝庆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君子人物,对待杨吉祥的父母如亲生父母,老人待他视如亲子,这也是韩杨在老杨家的家族里一直喊二位老人爷爷奶奶的缘故。
今年志强结婚了,老杨家添丁加口,爷爷奶奶非常高兴也会办事,爷爷说新房不能空屋,不管老的少的统统都在新房吃饺子,其实大家都明白,因为新房跟韩杨家对门,老人是为了方便韩杨的姥姥姥爷,再加上杨玉萍的眼神儿不好,磕磕绊绊的,既然老人发话了,只有按着老人的意思照办。
农村过年,饺子一端上桌,晚辈是要长辈磕寿头的,长辈给孙男弟女发红包,也就是城里人说的压岁钱。唐金霞和杨玉萍早就把红包准备好了,过年吗,就要图个高兴劲儿,不偏不向,三个红包一人一个,刘隽说啥都不要,杨玉萍怕老人们着急笑着对她说:“刘隽呀,甭管多少你先接着,咱家每年都给他哥俩红包,今年你来了也不能例外,往后年年有,要是明年再给咱家添个孙子孙女的,俺们再给你加一份儿。”
“大妈,不是……俺是觉得……俺刚进门……还没给爷爷奶奶们做点啥……爷爷奶奶们都这么大岁数了,俺现在也成家了,又不是小孩子,咋能要你们的钱……”刘隽不好意思起来。
杨玉萍对着老人们高兴地说:“爹,娘,你们听见了吗?咱家就是有福,娶了一个这么好的媳妇,既孝顺能干又通情达理,将来咱家的日子一定错不了。”
志强、韩杨从地上爬起来高兴地接过唐金霞手中的红包,俩人笑得合不拢嘴,急忙打开一看几乎要跳起来,哇---,每个红包里面都是十张崭新的大红票,整整一千元。
韩杨故意逗着刘隽说:“嫂子,你如果不好意思要的话,要不兄弟先给你保管着?哈哈哈……”
唐金霞轻轻一推韩杨笑着说:“去吧,别蹬着鼻子上脸,一人一份儿,不许多吃多占,刘隽,快拿着吧!”
刘隽接过红包,高兴地向老人们道谢:“谢谢爷爷奶奶们,谢谢爸爸妈妈大爸大妈,祝你们年年健康岁岁平安!”
志强急忙抢着说道:“我再补充一句,祝你们年年岁岁都健康,岁岁年年发红包。哈哈哈……”
韩杨不紧不慢地说:“祝愿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健康长寿,福似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愿爸爸妈妈二爸二妈百事顺心,万事如意。年年如今日,岁岁保平安。祝愿哥哥嫂子夫妻和睦,夫唱妇随。早添贵子,就像咱家养的小猪一样又肥又胖越多越好。”
“哈哈哈哈……..”他最后这句话逗得大家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