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青阳山上,有一座道观,观内住持道者名唤青阳道人,其时年已六十多岁。这一日青阳道人正在观内静坐养气,忽然觉得有些心血来潮。青阳道人虽觉得有些奇怪,却一时也未放在心上。至夜间,青阳道人又得一梦,梦中一人隐隐约约告诉他,有个缘份要他去结,说时手指北方。醒来后青阳道人又细细回想梦中情景,觉得梦中那人却像是自己已经故去的师父。青阳道人虽然一时弄不明白师父于梦中与自己说这番话的意思,但是想来想去总觉得这事有些奇怪,想来这其中也定是有些缘故。于是天明以后,青阳道人净手焚香,尔后端坐蒲团之上,凝神静气,细细推究一番,才有些隐隐明白,果是自己有个缘份未结。青阳道人到此仍不甘休,又将这事往深处仔细推究开去,到后来却是大吃一惊,又想起师父临终时说与自己的一桩事情,才知道这事原来却是关乎天地阴阳的一桩大事,天地阴阳将有一劫,而且这一劫似又是源于一个阳世之人身上。只是这样事情又不能再与他人明言,只得将这事暗暗藏在心底。其实对这桩大事,青阳道人也是心存疑虑。试想一个阳世凡人,不管他有何样法力,又怎能让阴阳二物遭劫?这到底是不能让人相信之事。而且这样事情,到底与自己这个未结的缘份有何样瓜葛,也终是不能明白。稍过一会儿后,青阳道人又将这事再行细细推究一番,只是不管青阳道人是如何的绞尽脑汁,也无法将这事情弄个清楚,也无法知道这天地阴阳的最后结局,青阳道人只得罢休。但是青阳道人此时已经知道了自己眼下该做之事,并且也不敢再行耽搁,至午后,青阳道人将自己大弟子楚慈叫来,吩咐道:“为师今日便要下山走上一趟,也不知道须多少日子才能把事情办妥。我走之后,这里就由你照看一时,诸事需要时时上心,不可大意懈怠。”楚慈一听忙答应下来,也不好再问师父下山是为何事,只是将师父送出大门。青阳道人独自下山,下得山来,站在山下一个大路口上默默想了想,尔后便直向正北而去。其实此时青阳道人也并不清楚这到底是何样缘份,自也是无一点头绪,只是随心中那份隐隐约约的感觉信步而去。这样悠哉游哉走了几日,青阳道人来到了一处所在。其时正是晚春时候,青阳山上正是莺歌燕舞,春意盎然之时,这里却是一片萧条凄凉景象。原来这里上一年遇了大旱,年景不好,至今年春天种下种子以后,家家几乎就已经再无一点粮食可吃,只得挖些野菜度日。又过些日子,野菜也已是挖没了,看看已是无路看走,许多人家只得拖儿带女,外出逃荒要饭去了。村里剩下的只是那些不能行走远路的老者。青阳道人来到后细细看去,只见许多家都是大门紧闭。青阳道人见此情景不由叹了口气,想走又隐隐觉得似是不忍离去,便又在这村庄之中信步行去。当他来至村子西头一户人家门前时,只听到一个小孩正在嘤嘤哭泣,听去似是一个女孩声音,悲悲凄凄的。青阳道人停下脚步想了想,便走了进去,直走进屋里,环顾一番,见这家除去这小女孩外再无一人,便弯下腰轻轻问这女孩道:“孩子,你为何这样啼哭不止?你家里大人呢?他们都到那里去了?”这小女孩听见有人问她,遂渐渐止住哭声,抬眼看了看青阳道人,小声道:“母亲刚刚于十多天前死了。父亲也早就死了。如今家里就只有我一个人了。前些天,还有些爷爷奶奶给我些吃的。这两天他们也是已经没得吃了,也再无人管我,到今日我已是两天没吃东西了,饿得难受,又想起母亲来,便不由想哭。”青阳道人听完小女孩这一番话,便明白了,又想想这孩子已是举目无亲了,这样灾荒年头,怕也已是无人能再养得起这样一张口。她又不能自己去讨饭度日,若是这样下去,只有饿死而已。我今日既是遇见,又怎能不管?不如就将她带上山去,也可救得下她这一条命来。想到这里,青阳道人便从自己怀里掏出一个烧饼来,递给小女孩道:“你莫再哭了,先把这烧饼吃下去吧。然后你就跟我走,你可是愿意?”小女孩一听也不说话,接过烧饼,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以后,伸出舌头舔舔嘴,道:“你要是有饭给我吃,我便跟你走就是了。”青阳道人道:“你跟我去,虽是没有这样好东西天天与你吃,却也饿不着你。”小女孩一听,立马站起道:“有的吃饱就行了,也不要天天吃这样东西不可的。”青阳道人一听这孩子说话,觉得她也是个伶俐孩子,心中已是有些喜欢,便道:“既然说好了,那你这就跟我走吧。”小女孩听青阳道人这样一说,慢慢站起身来,欲跟青阳道人离去,却又犹犹豫豫,似是有些不舍。青阳道人一见道:“孩子,你母亲埋在哪里?你带我去看看好吗?”小女孩点点头,领青阳道人至村外不远处一个新坟前,又止不住嘤嘤哭泣起来。青阳道人叹口气道:“施主,你如今就这样弃你女儿而去!只是这孩子年纪还太小,不仅是举目无亲,又遇到这样饥荒年头,如今已是连饭也没得吃了,这样下去,只怕会是有些不好。今日正被贫道遇上,我就将她带走,把她养大,也教她习文练武,只是不见你话,我也绝不教她入我道门之中。你且放心,日后待她长大成人以后,我再将她还你,让她回到这里来。与你说过,我这就要带她走了。”说罢弯腰施过一礼,又叫小女孩于坟前跪下磕了两个头,便领着她走了。走不多远,青阳道人似是又想起什么,遂又折回村去,找了几个老者,告诉他们自己道号及居住之处,又叮嘱他们待村庄上人们回来时再转告一些年轻些的左邻右舍,然后才领这小女孩离去。青阳道人自见到这小女孩后,再无心思去别处云游,只觉心中一桩大事已了,于是就带着这孩子直回青阳山而去。
回来以后,青阳道人让这小女孩把脸洗净,重又细细看去,见她虽是面黄肌瘦,一脸菜色,却也透出一股聪明伶俐劲儿,甚是讨人喜欢。青阳道人已知道面前这女孩儿入不得自己道门之内,自己与她虽是有一场师徒缘份,却又无师徒之名,她日后还得回她原处,所以想来想去,觉得还得将她送到自己师妹那里,也教她些针线活儿,白天就让她来自己这里教她念书识字;待长到十多岁后,再教她修炼内功。这青阳道人拿定主意后,又问小女孩道:“孩子,你可知道你姓什么吗?我好给你起个名字。”不料这孩子立马回道:“我姓胡,名字也已是有了,是我父亲给起的,叫胡玫。”青阳道人一听这孩子确的伶俐,更是喜欢,便道:“这样更好。你且跟我来。”说罢领胡玫出去,又翻过一道山梁,来到一座道庵门前,进去将胡玫交给一个老道姑,又将胡玫身世来历与她说了一遍,自也将自己打算告知与她,这道姑自是满口答应下来。青阳道人又嘱咐几句,便转身离去,此后胡玫便在这道庵之内住了下来。这老道姑名唤青云,她让胡玫喊她师叔,喊青阳道人师父。晚上胡玫便跟青云师叔学些针线活儿,夜间就与青云师叔同睡一屋。早晨吃过饭后,胡玫便去青阳道人那里跟他识字念书,至傍晚时候就又回青云师叔这里。这青云道姑待胡玫甚好,一腔母爱全倾注在胡玫一身之上,二人就如母女一般。青阳道人对胡玫也从无喝斥过一次,胡玫读书识字又极是聪明伶俐,几乎就是过目不忘,青阳道人甚是高兴。这青阳道人已是不再收徒,这一得了胡玫,就当是一个关门弟子一般,教起胡玫来也便更是上心。这样胡玫一上得这青阳山上,就如同又得了亲生父母一样。这样又过去了六七年后,胡玫已是长到十二三岁了,不但针线活儿样样都会,青阳道人那些藏书,胡玫随手拿来,也已经几乎都能读得。青阳道人看看时候一到,便又教起胡玫内家功夫来。同时一边教她功夫,一边又教她读那黄帝内经。青阳道人之所以如此,因是他见胡玫颇具天资,天生聪慧,悟性极高,又是十分好学,想把自己毕生所学都让胡玫传承下去,也便是既要让胡玫练就一身上乘内家功夫,也要她成一个世上良医,而这二者,又都离不开经络学说,所以才又教胡玫读那黄帝内经。胡玫学起这些来,却是毫不费力,这又出青阳道人意料之外。这样又是六七年过后,胡玫内功已经是颇具功底,黄帝内经也已经读完,并且也读了不少其他的医书。到此时青阳道人已将自己毕生所学几乎全都传授给了胡玫,只须胡玫日后自己去潜心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