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张宝林手持桃木剑,砍翻身前一个北洋士兵,回头一看韩湘被对手缠住,急忙持着桃木剑上前相助,那知道了跟前一看,那北洋军官围着韩湘一圈一圈的转,快如闪电,张宝林看了几眼,被晃的头晕脑胀,“哇”的一声,望着地上就吐。
韩湘此刻只是单纯用刀盾术的招数护住自己全身,根本无法反击,也不知道自己能够支持的了多长时间。突然之间那军官停手,一下子跃出去,用护手钢钩指着韩湘喝道:“你这身功夫是谁教你的?这是刀盾术,黑依娃在哪里?”这次韩湘倒是隐隐听到了“刀盾术”,“黑依娃”等词,韩湘记起孙老头要自己帮忙传话的时候,说起过“黑依娃”的名字,自己却不知道是谁。韩湘道:“黑依娃是谁我不知道,但是教给我刀盾术的人却因病死了。”
那军官模模糊糊听到韩湘说起“黑依娃”,“刀盾术”,“死了”,仔细一琢磨,心道:“是了!肯定是这小子杀了黑依娃,抢了刀盾术!不然黑依娃的功夫发过誓不能外传,又怎么会教给他?”那军官想到这里,心里大怒,毫无预兆地用护手钢钩朝着韩湘打去,韩湘本来听他说话,猝不及防之下,急忙用飞鱼脱险躲开,这才不至于毙命。韩湘骂道:“你这小子真奸诈!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顿时两人又各施绝技,打在一起。这次打斗两人都是心底愤怒,都要置对方于死地,因此各自全力出招,把自己压箱底的本书都使了出来,全力与对方拼斗。渐渐地,两人全神贯注相斗之下,都忘了自己是在硝烟弥漫,鲜血四溅的战场上,眼中只剩下了对方。韩湘跟那军官学的功夫本来就是一脉相传,这时候全力拼斗之下彼此刺激对方,两人渐渐领略了自己学的功夫中平常不能想到的奇妙境界,越大越觉着精力充沛,神清气爽。
就在此时,有听着门外一声爆豆般的枪声响起,军营里厮杀的双方都是一愕。只见外面喊声四起,冲进来的却是衣衫破旧的护****。原来蔡锷眼看对方偷袭自己,纵观全场之后立刻想到对方全力袭击自己,城池防守必定空虚,因此命令李元奎等人在这里拖住敌人,自己领着大部队猛攻蓝田坝,果然很快就攻破城池。取得胜利后蔡锷又率领一对士兵赶回军营,支援李元奎等人。
护****一看来了救援,个个精神振奋。就在此时,来救援的护****都在大喊:“蓝田坝被攻下了!蓝田坝被攻下了!”兵法有云,攻心为上。北洋军一看护****回来支援,已经料到不妙,这时候听着对方说自己城市被攻下,顿时军心大乱。蔡锷趁机会指挥着护****反击,大破北洋军,生擒士兵近千人。只有少数士兵逃了出去。
与此同时,韩湘与那北洋军官的缠斗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只见两人出招都已经不如方才迅疾,反而极其缓慢,比起常人打斗尚且不如,可是双方却都是精神紧张,紧紧盯着对方的招式,不敢怠慢。原来两人这时候已经打了近千招,彼此的招式都已经看过几遍,此时一般的打斗对两人来讲毫无杀伤力,此时两人都在竭力寻找对方破绽,趁机会击杀对方。此时的情形只能比刚才更加凶险。蔡锷这时候下令打扫战场,眼看韩湘跟那军官缠斗在一起,领着李元奎等人慢慢靠了过来。
李元奎不知凶险,眼看对方行动缓慢,举起大刀就要朝着那军官背后砍去。张宝林慌忙拉住李元奎,摆手示意他不可。蔡锷心道:“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应该趁这士气大盛主动往前进攻才是!”对身旁的苏蔚递个眼色,苏蔚会意,紫藤软鞭一抖,朝着那军官打去。
韩湘两人斗的正紧,突然看到苏蔚的软鞭打来,都是一愣。那军官本来就是蓄势待发,看苏蔚软鞭打到,两只护手钢钩一错,拉住苏蔚的软鞭,尽力往自己这边一拉,苏蔚就被那军官拉的飞了起来。苏蔚毫不慌张,软鞭一抖,画个圈子就要把那军官缠住。那军官眼看躲不过去,只得舍弃软鞭,身子一晃,闪到一边。定睛一看,脸色大变,喝道:“你这鞭子是......”那军官转念一想,心道既然刀是被偷来的,这鞭子肯定也是被偷来的,想到这里,狠狠瞪了苏蔚一眼,对韩湘道:“小子,咱俩的事情没完!你记住,我叫石玉昆!”韩湘毫不犹豫地报了自己的名字,道:“下次见到你必定取你性命!”石玉昆冷笑一声,转身就走。
李元奎道:“来了就不要走!”一声令下,跟着的几个士兵举起枪来朝着那军官打去,顿时枪声弥漫,却见到石玉昆身子如鬼魅一般闪躲几下,跟着闪到一座营帐后面就不见了。韩湘跟苏蔚面面相觑,心道:“这人身法当真厉害,就是七贤师傅跟杨文远,单论身法的话,恐怕也比不过他。”
此番战斗,本来北伐军趁机会偷袭,想着一举歼灭护****,却被蔡锷奇兵突出,反而趁机攻取了蓝田坝。韩湘跟着李元奎打扫战场,只见到处都是死尸,血迹,断肢,就如人间地狱一般。韩湘直到此刻才见识到战争的残酷,心道:“看唐代的诗集,诗人们的理想多是驰骋边关,建功立业。可是他们哪想过战争的惨烈,只是自己文人的臆想而已,真是幼稚。”又想:“战争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必须经过流血斗争。战争上烈士的流血奋斗,换来了后来人的幸福生活,烈士是最值得尊敬的。”
此番作战缴获的物资很多,蔡锷领军进驻蓝田坝,厉兵秣马,准备着继续往北进攻。就要出发的时候,通讯兵传来消息:“云南方面筹到物资,正在押运来的路上。希望将军派兵去接应。”这时候李元奎因为上次指挥作战极其出色,已经被提拔为上尉,蔡锷分给李元奎三百人,令其接应云南方面的粮草。韩湘本来想留在蔡锷身边帮忙的,但是顾虑到苏蔚受不了战场上的杀戮,就跟着李元奎去接应粮草。张宝林看韩湘两人都去了,自然也跟着李元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