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日本禅宗的观念,被用于整理家务上,其实也可以用于脑子.
年纪越大,越觉得脑子有限,时间更有限.
比如我书柜里的书,包括外国小说,古代小说,现代小说,诗歌,创作理论等,还包括我自己买的历史,哲学,法律,数学,计算机,生化,心理,机械,照明,经济,英语,社会学等书籍.零零散散,要说看过,大多匆匆看过,可说看懂了,多半还要深读几次,里面还有七八本英语原本,要啃下来,只怕要吃大苦头,电脑里的电子书和学习资源只多不少,关注专业倒是差不多.
像是诗歌,外国小说之类的东西,拿来消遣倒也不错,可是认真说,其实没什么用处.我想业余看完这些,起码要十年.
何况还有无穷无尽的网络文学.和书店与图书馆无数的书.
脑子里经营出一个有序结构,比如作为理科生,线代,离散和微积分是一切技术的基础,其它高数大可以翻过,法律书本大可以做为浏览,知道哪里找知识点就可以.像照明技能书,大多涉及光学原理,其实属于多余信息,学了占内存,虽然学好了也足以财务自由,无奈我不喜欢做这个工作.像前端,手绘,游戏设计,建筑BIM之类的知识,其实也属于多余,短期谋生,专注cad工业设计就足够了,反正找工作,HR也只看你实际能力,何必浪费时间考什么BIM证.
蜉蝣码字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和整理脑子的过程,不断的洗刷下,所以可以相对条例清晰.
人脑子有限,这一辈子只能完成一个主要的技能树,其实也就这点信心了.
附录里机器人学习时间表,一天学习八小时,学六年,不过李开复说AI时代至少十五二十年后才来,所以可以有三倍到四倍的学习时间,之后还可以工作十五年到二十年,大可以安享晚年.在这之间,顺手开发的基础技术,足以安身立命.
像车工,气焊,像电路焊接,这些我笨手笨脚都不会,不过时代进步了,只要理论上画出图,就算机器人做不了,也大把人工.有一技之长,就算不打工,随便截取一个环节,也能养活自己,总比什么都不会强.
码字这个东西,能全职的毕竟少数,大多人都养不活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比如历史,一群虚构的人互动,其实也没有意义,看多了就麻木,写搞笑和脑洞,倒有人看乐子,那也只是乐子而已,有时间倒可以写写,赚点外快,一年写个百万字,倒也不算负担,还能调节心情.
像那些有生活经历的正统文学,倒有一定的价值,可是人一生阅历有限,能写一本中篇就不错,哪来那么多写不完的东西?
像有些书,辛辛苦苦写了几百万字,莫名其妙就删了,找谁说理去.
看别人写的经典文学,虽然有些韵味,未免枯燥,本质上也没有意义.也就在打发时间的同时加深对社会的理解.
一个高度分工合作的社会,以终生之力为一事,才是最高效的行为.
相对很多人艰苦谋生,能这样生活,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人到中年,一事无成,难免焦虑,或多或少,都想把握住点东西.“再不努力,就真的太老了.“人在城市里混,说到底就是在生产力经济循环里有个位置,没有位置叫无业游民,布尔吹破天其实也没卵用,说起来,倒也大道至简.像古代的才子佳人,没有佃户辛苦种地的经济基础,哪有他们吟诗作对,互相吹捧的自在,这种游戏,本就不是为吊丝准备的.
人一辈子,脑子有限,时间也有限,能做的事情也就相当有限,其实人际也是这样.凡人生活的区间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的人际和能做的人际,其实也只需要有限的.红尘滚滚,过客匆匆,大多数人,都是城市里互为蜉蝣罢了.擦身而过,白马过隙.相视无言,就算想打个招呼,往往也是不知道能说什么.
少年巴比伦里猪脚在厂子里唱了一首歌,政治上就完全没了前途,不过所谓政治上的前途本来就没有他这种人的事,或者说早晚的事,需要的仅仅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到最后一样要去市场上混饭吃,待遇再好,又有几个人吃上这碗饭了?市场经济里沉浮,都是适者生存罢了。真有才华需求了,谁又会在意这些繁文缛节。只怕到时反而忍耐不住死工资的寂寞。不管是做劳动密集产业,还是机器人智慧制造,都是在脚踏实地的经营,好过空口白话的虚度生命.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卡梅隆导演请了各路导演,演员,科幻作家,学者,畅谈。
节目共六集,每集以一个科幻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为主题,分别为外星生命、外太空、怪物、黑暗未来、智能机器和时间旅行。
可以说天马行空,神仙开会。
就如同复联三,十年布局,组成一局绝唱。
人类有其复杂性,既有科幻的一面,也有生活的一面,比如一路向西,也是现代金X梅一样的生活气息,某种意义上是港片赖以生存的风格。
理性和感性同在,欲望和理想共存,这就是真实存在的人类。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面对满街的花红柳绿和高楼大厦,除了狡诈的小聪明和一个不错的身板,陈二狗们又有什么路子可以选?还能有书读,有时间读书,读的进去,已经是一种运气.
电梯不让进,楼梯跑死人,村里倒没高楼,可也没地儿能去,这是陈二狗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处境.能混得下去,已经是很难得的结果,哪还有资格想别的?
像幕后玩家或者蜗居之类的玩法,一念之间要多少二狗这样的散户垫背?当然利益所集,矛盾必至,也是电影里最后要付出的必然代价.金融是资本家的最高游戏,难怪MAX厌恶金融.高智商的游戏,有没有高利润不一定,高风险却是肯定的.幕后玩家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舆论,暴力和金融如影随形.就像美剧创业公司一样,相对来说,美剧硅谷要简单得多.倒像是童话.
记者追业绩,主播有领导,上不信天堂,下不信拔舌地狱,于是人人为了自己眼前的利害,建设出了一部人间喜剧.港剧黑金,美剧教父,国剧黑洞,人性都是一样,任何社会结构,游戏本质上也没有区别.但至少是干实事,好过空谈没有意义.社会学是活的学问,不比任何学问简单.
人活在经济社会,都是数字的傀儡.不得不努力,哪怕是码字.但到头来何尝不是一场巴尔扎克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一场明知道会谢幕的戏,却还是必然要一场接着一场的不断上演.
社会学,社会阶级分析,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细节,比如人的收入,工作,福利.
水木上各种数字飞天,和写手圈大神的收入一样,距离日常生活相当远.
日常工作没有突破,没有高学历最多就5k,人们就会想着彩票啊,赌博啊,混社会啊之类的东西.
也有人去码字,虽然赚大钱几率很小,但赚几千外快几率还是有的.除此之外,也没其他靠谱的努力方式.
人人活在社会这场戏剧里面,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不外如是.平庸而平凡的度过简单的余生,是大多数必然的结果.凡人有个码字的可以折腾得希望,也就懒得其他折腾,其实也是折腾不起,这就是平凡的必然的结果.
诸如平凡的世界,一个时代一群人的命运.身处的法制环境,经历的人际文化,寻求人生出路的努力,自身的阶级,和经历的人心.
成龙的飞鹰计划里的经典台词.
教主:“到底是什么让你有种到我这里送死”
成龙:“我教主让我做的事,我从来不敢不做,我吃的饭住的房子全都是我的教主供给给我的,他吩咐我做的事我只有说YES,从不说NO。”
教主:“那你到底信的什么教,你的教主名字叫什么”
成龙:“我信的是万能又万恶的金钱教,教主的名字叫money”
教主:“好那你就为你所信的金钱教殉道吧”
“他们是帮我做事的。”
“他们是帮钱做事的。”
“为了240吨黄金,我们可以背叛任何人。
感谢真神,又把你们带回来给我们了。
我们不要黄金,我们要水!
原来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说到底,我不是败给具体的人,而是输给了无处不在的人性.而且我想以后过的好点,就必须屈从人性,至少要外圆内刚,不然只会越来越倒霉.
人性看透,难免索然无味.人类这种生物,搞来搞去,无非就这点么破事.
蜉蝣作为凡人,能做的有限,想要的也简单.比如可以做的努力,无非研究历史和文学,写网文赚钱,研究编程和算法,找小公司敲代码之类的事情,已经是蜉蝣能做到的极限.像读哲学之类,除非读到文凭去当老师,否则很难换成收入.
毛坦厂中学高复班一年上万学生,被称作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往往一个家庭全部希望都在这,虽然人生几十年寄希望于一个考试,未免太过绝对,但却是暂时来说,相对最公平的竞争.一个211出来的本科生,虽然未必能发财,但过几年混个7,8K月薪还是有希望,相对赤贫家庭来说,岂不是一家人翻身的希望?
比如余华的活着,路遥的人生,凡人一生的努力,阶级,和经济基础,其实很容易就几十年过去,过眼云烟,人能挣扎的,能努力的,能得到的,能失去的,临了了回头看,其实也都只是浮云.
但人虽然活在空气里,却不能离开空气生存,你可以视空气为无物,却还要呼吸空气.
所以当年太祖的社会调查,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小民如草,虽然渺小,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兴旺,可以焚寂.可以烧草取乐,也可以筑草为城.
三国,战国,尔虞我诈,因为人类拥有已知的最复杂的思维结构.
作为人类的天性,“这个世界只关心你能给予什么“.
但作为凡人,每天能做的事情有限,最后能作到的事情更加有限,最后所谓混生活,大概才是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凡人为了生活,必须做的努力,就如空气,虽然看上去没有存在感,却是不能缺失.
生命虽然无常,活着一天久要努力一天,可人死了就啥都没意义了。想看什么书,想去哪里玩,都没有了意义。可能一辈子一事无成虚度。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凡人读书上班,倒也简单。
刘德华首部监制的东方华尔街真是刻骨三分,金融狗真是狠毒啊,杀人不见血,凡人如我,还是玩文字和代码,安全.
古语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惜现实是谁聪明,谁高明,谁奸诈,谁就是赢家.
所以不是蜉蝣自己想要想的多,而是脑子太简单,很容易被周围环境里的“聪明人“教做人“.
所以成语“得道多助“.这个道不是道理良知,而是好处多,兄弟多,利益多,照得住,讲义气.虽然很社会达尔文主义,这才是社会的现实.社会达尔文主义把世界变得动物森林的人间炼狱.所以解放前,上海三大亨的手下比工会的人还多.因为现实主义者的囚徒困境选择罢了.
小市民能独善其身,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
大富翁这款游戏,诞生于十九世纪初,马克思刚去世,十月革命还没开始的年代,:“BIG BILL“,原意是“垄断“,一个玩家打败其他玩家,垄断市场就赢了.不过据说之前还有一种玩法,所有人都富裕了算赢.但渐渐的,人性都选择了一家独大的游戏方式.
==========
近代心理分析学者,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分作三部分:所谓ID者,可称为“生理之自我”,在这种原始的条件下,不较分寸,也无忌讳。只是这中国人所谓之“禽兽行”不能在群众生活中适用。所谓SUPER-EGO者,也可称为“社会之自我”。凡人在孩提时受父母这教养,就范于社会的习惯,对本身欲望加以各种自知的及不自知的束缚,这种控制的力量出自社会自我。所谓EGO者,则可译为“心理之自我”,也就是生理之自我受外界接触感化的成果,一方面尚有某些原始的欲望,一方面则对自己赋予一种社会价值。这种种构成各人个性的程序复杂,包括压制、转变目标,自然其说,品性升华等等离奇的方式,多时其本人虽经过种各机械作用而不自知,或虽知而不愿剀切承认。
自我反思多了,.就近于所谓独处内省的“心理之自我“而远离“社会之自我“的社会入戏角色.
==========
人总是以己度人,
世俗枷锁,总是烦不胜烦.
从一开始,我就不想鸟这些烂人破事.一心建设自己心中理想的知识树.
可惜硬被拖下水.
其实只要别来烦我,旁人是好是坏,我并不会真的在意.
要是整天混社会,我又哪来的时间看书思考?我又不好酒色,图个啥呢?
不远离红尘,何以远行看见世界边缘的风景?
人生短暂,欲有所得,先有所舍,这就是生命残酷的真相.
“断““舍““离“.“清静自在.““无欲则刚.“
========
活着干嘛呢.
今天下了黄仁宇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又在B站下了MIT的分子生物学视频.翻出了高中竞赛买的普通生物学看得挺有意思.
工作无非画图,代码,机器人,这样的循序渐进,做好这一件事就足够我生活了,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搞得自己太辛苦,到头来两眼一闭,还不是一场空.除了这个技能树,也没有别的活会干,虽然无聊,还是得这样的谋生.
听了几节视频,又翻看起来以前买的天书一样的基因学和生命科学杂志,也不是全然不懂了.
虽然多半纸上谈兵的空谈,但至少还有一些东西,让我不觉得书荒无聊,可以打发时间.就好比文学书很多,但我实在提不起兴趣,各种各样的人的日常和大道理,说来说去,其实没有什么意思.
就好比市井喧哗,酒色做戏,有什么意思?不断的浪费时间而已.
=========
仿佛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学画图可以工业设计也可以建筑设计,学数学可以程序算法也可以金融炒股,炒房炒股是暴利,大家都知道,只是且不说自己能不能做到,概率有多低,多那么几个大鳄,开发商,其实对这个世界来说也已经太多了,太挤了.走的路子本身就太老套,没想象力,而且对世界其实并无益处.
庆丰帝说,互联网和机器人不在于它是新技术,而在于它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进步.
人活着,每天努力有个目标去做,大概也算一种上进的努力,虽然宏观的看,生命本无执念,但活着一天,就要努力一天,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
就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插科打诨,被林妹妹们不待见,叫做母蝗虫.但没有这些努力,刘姥姥就过不了冬.
多年以后,贾府败落,凤姐病重将死,女儿被卖,已经小康的刘姥姥拼了全部家当,在烟花柳巷赎出了凤姐的女儿巧姐,让她成为整部红楼梦中命运尚算不错的女孩子之一。
读懂了刘姥姥,才算读懂了红楼梦.品味了生活.。
凡人能做的事情,无非像个末世流的松鼠党一样,建设自己的小家,已经是凡人能做到的极限。虽然相对复杂的世界很是无力,但已经是凡人能做到的极限。
虽然凡人除了上班无事可干,没有出头之日,但也没有办法,凡人千辛万苦高考,考公务员,能做的也有限,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市井的喧哗,就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无奈。在这个城市里来来去去,无处可去。
无趣的人生。虽然枯燥无味,还是得一天又一天地上班。就如同一只玻璃杯罩住的苍蝇,世界虽然大,却与我无关。有限的空气里,死兆星依稀可辨。现在这样无病无痛的日子,也是将来可望而不可及的了。凡人不过是作为踏脚石艰难生存的苦逼.能健康的多活几年,已经是将来可望不可及的期待.
===========
罗马谚语,无财产即无尊严.
画图,代码,码字,作什么也好,倒也简单,工作,换钱,
荣耀与使命,都与我无关
就像一个游戏,一开始你觉得也许有趣,但渐渐你觉得很无聊
好比一个游戏没有了最终目的
无所事事的虚度余生
混吃等死
生活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单调性工作加班到死也不会有出头日,创造性工作略有成绩就足以财务自由。生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人利害取舍之间,自然去敲键盘。
通过学习教育而中产,已经是凡人能做到的极限,更多的博弈则属于可望不可及的神话,听听故事就好,真信你就痴了。不管是哪里,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都是一样的不友好。每个城市都是新陈代谢的生命体,虽然小地方不比大都会繁华,但至少能有个小小的位置,红尘众生无数,过客匆匆纷纷,已是极难得的事情。
理性人在市场博弈里寻求利益最大化的互动,某种意义上就跟化学反应一样冷酷而精确。一切互动,本质上都是等价交换,宏观的说,人除了自己的本事,什么都是风中浮萍般的身外之物,靠不住。又或者说一切身外之物的附加值都必须立足自身这个根本起步。
但过于冷静未免活得无趣,毕竟人是感性的动物,感性和理性的这种矛盾,让人觉悟,本来无一物。说到底,欲望只是意识行态的衍生,多说空话也无用。
肉身如此脆弱,能相对长久的生存,就是生物进化本能的胜利。
生活最大的悲哀在于你明明心里郁闷的要死,上班却还要装出开心的笑容,明明活得一点幸福感也没有,为了这点苟且偷生还要忍受更加枯燥难受的工作,某种意义上,生活本身就是黑暗的囚笼,不过是变相的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