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梅》除了是一本以戒淫邪为目的写的XO小说,更是一本描写明代商业社会,市井生活的万花筒。他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有很多猜测,一般最热的猜测是王世贞或者徐渭说等,这几个都是当朝的严党的对手,尤其小阁老严世藩最遭人恨,严世藩字东楼,小名庆,作者以西门代替东楼,直接冠以名。我读书的时候有些同学就以西门庆为人生偶像。人性如此,也是明末这种资本主义萌芽期的必然。
作者以西门庆为例子,写了他发财的手段,很多事情都是负面的例子,却屡见不鲜。
西门庆一开始并不算大户,家里就一小生药店,西门庆为人四海,能耍枪棒,结交了一帮市井之徒,这是他起家的本钱。
他起家的手段。书里写了不少。第一,积累资本。比如《金+梅》第一回说他“作事机深诡谲,又放官吏债……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这里“放官吏债”,即把国家财产拿出来放债,收取利息;“把揽说事过钱”即替人打官司,替别人说情或办事,从中收取别人的感谢费。不难看出,西门庆的社会活动能力是相当大的,“放官吏债”也是挺有风险的。但由于他“作事机深”,所以一直很顺利。
第二,借婚姻捞钱。如他先后骗取了富孀孟玉楼、太监侄媳李瓶儿,两位小妾的到来为他带来了巨额财产。估计也是因为大官人罩得住,才被看上。
第三,垄断。原先清河县只有西门庆一家药店,后来医生蒋竹山在李瓶儿的帮助下也开了一家中药店,论理,蒋竹山既是医生又经营药店,更兼厚道和气,无疑会吸引很多顾客,生意兴隆。一个县城出现了两家药店,宛如天上出现两个太阳,在西门庆看来是绝对不容许的。于是他唆使地痞流氓无赖,多次到蒋竹山的药店闹事,还伪造票据,硬赖他欠账不还并诉之官府,把蒋竹山打的半死,迫使他拆了药铺。这样,西门庆的药店生意依旧红火。
第四,勾结官府,把女儿嫁给蔡党的一个官员。如新中的状元蔡一权在回乡探亲时路过清河县,应邀请到西门家打秋风,不仅有好酒好菜和美色伺候,临走还借去白银一百两。后蔡一权任两淮巡盐史,还将山东巡案宋乔年介绍给西门庆,使西门庆有了更多的途径勾结官府。再后来西门庆贩盐,经营盐运业,蔡状元行使两淮盐运使之权,让西门庆比别的盐商早掣取一个月盐引,使西门庆在短短一个月轻而易举的谋取了两万两银子的暴利。最后通过运营,混了个副千户,成了真正的地头蛇。
最后,在完成了资本积累后,西门庆本人也有不错的正当生意经营能力,钱滚钱。如他与乔大户合开的缎子铺,最先投入的资金才一千两,后他靠贩盐赚的钱从杭州和南京进了一万多两银子的货物,缎子铺开张没多久就净赚了六千两银子,纯利他又分别用于从湖州和松江进货。就这样本利越滚越大。到西门庆临死时,缎子铺已是“五万两银子的本钱”。又比如在江湖上走标船,把设店经营和长途贩运结合起来,因此经商规模越来越大。
========
特殊时期的特殊社会现象,就是因为这种现实主义,《金+梅》才是一本伟大的小说,但估计也是因为这样,作者兰陵笑笑生隐姓埋名。
=====
西门庆在做了大户了,就靠“风流”获取人生价值,书中出现的女性多达几十人。从尼姑,友妻,良家,红尘,丫鬟,各种身份的人,他就跟泰迪一样,看上就像想办法上。最后三十多岁,就纵欲而亡。这个当然有佛教“轮回报应”的说法,未必可信。
=======
兰陵笑笑生写《金+梅》,是为了嘲讽世情,明代的市井社会,总是少了一些所谓“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
=====
说到底,机关算尽,也无法超越这个肉身的局限,终究是难销万古愁。
================
但世界是个客观存在,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存在着。
========
王世贞也好,徐渭也好,都是饱读诗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读书人,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里。又接触和看见了市井商业的各种真实。
你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渐渐出现的商业文化对传统儒家伦理的挑战,也是他们切实感受到的社会现象。
===
说到底,小说只是社会现实的反射。而社会又是历史参数发展的必然趋势。
====
按MAX的理论,现在不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差不多是像人工智能社会主义转型的资本主义中后期阶段。
社会参数不同,游戏规则也会不同。
否则就是刻舟求剑。
这也是客观存在,你喜欢不喜欢,这个事实都会客观存在着。
============
小市民的生活,无非家长里短,饮食男女。
其实人好看难看,都只是一个肉身.
说到底,男女美丑,不都是肉吗.
佛法说不净观,白骨观,有那么点意思.
说到底,人的欲望,更多的是心理的需求,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文化营造的浮华表象罢了.
有了这样的理解,就不会太过执迷色相.
人生白马过隙数十年,终究是过眼云烟。在时间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就算混的《蜗居》里的宋思明一样,一念沉浮,也是难说的很。《蜗居》里宋思明几乎能摆平海藻所有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是市长秘书,工作中需要接触一大批的三教九流,很多事市长未必自己会做,全靠他们秘书去解决。这些人也许利益相关,未必肯帮他什么大忙,但解决海藻的小问题却是举手之劳。《蜗居》套路极深,可以说是现代《金+梅》。据说现实里就有上海的原型。而且秘书就跟古代的师爷或者亲兵一样,业务熟悉又是领导的亲信,是领导布局很好用的棋子。运气好最后都能放出去谋个实权,《人民的名义》不是有个秘书帮吗?前途无量,谁都不想得罪。文学是时代的秘史,李佩甫《上流人物》这部小说写了很多秘书的生活细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是难说的很,都不容易。不是人精,混不了这种地界。虽然就时代技术的主题来说,这些事情很无聊,但喜欢不喜欢,这些现象都是客观的存在着。大概我也就是一个技术宅,做不了这些复杂的事情,也轮不到我做这些事,想这些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贴两段小说里的话。
“宋思明在他把一个草包(就是海藻的老板,全部资产不过千万的小老板,据说原型就是全盛时期在香港有四家上市公司,后来名下公司跌到有两家停牌,因为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等罪被判16年的前福布斯上海首富周X毅,周老板最值钱的资产是上海八块国有土地的八个出让合同,被称为“东八块”,但成也风云,败也风云,和宋思明的仕途也息息相关。最后宋思明因为挪用社保资金案落马,熟悉上海的人都知道原形了。所以蜗居虽然写的小房子,但其实也是写得大时代。)搞成港商,要准备把一个虚假公司上市的时候,需要做资产表,然后找了谢行长的两个手下准备挪用银行资金。张口便是三个亿,这倒吓了两个手下一跳。接着宋思明便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地方叫美国。有一个老头有三个儿子,两个在城里工作,他就和小儿子相依为命。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了他家对他说:“我能不能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
老头想都没想就说:“不行,绝对不行,你给我滚出去!”
这个人又说:“如果给你儿子在城里找个对象,行不行?”
老头想了一下说:“不行,还是不行,你滚出去!”
这个人再说:“如果给你找的这个对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这是个令人无法拒绝的条件,于是老头答应了。
这个人于是马上跑到洛克菲勒那里对他说:“我想给您找个女婿怎么样?”
洛克菲勒想都没想就说:“不行,你滚出去!”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怎么样?”
洛克菲勒想了一会儿答应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跑去世界银行行长那里对他说:“我觉得您应该马上任命一位副总裁。”
行长想也没想就说:“我已经有很多副总裁,没有必要任命了,而且为什么还要立刻呢?”
这个人说:“如果这个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呢?”
行长想了一想答应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老头的小儿子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和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但实际上他只是个什么都不是的草包,问题的关键是这个为他牵线搭桥的人。
自从听到这个故事开始,我就常常想。我已经不可能成为洛克菲勒的女婿,也不可能成为世界银行的副总裁,但我却可以成为这个牵线搭桥之人——而这正是我现在的目标。“
“海萍妈叹口气,摘下眼镜说:“海萍啊!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俩提供好点的生活。但凡你们小时候经历过富裕,都不会为眼前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你都30多了,难道还看不明白吗,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个人怎么可能不求回报地对你们好?他一定是有所图,图你的身体,图你的心。你和海藻是被他的表象迷惑了。没错,一个人能混到他那个位置上,一定有与众不同的能力和手段。可是,无论他在什么位置上,只要是公家的人,他就在替公家做事。他手里的权力也好,方便也好,都是我们给他的。也就是说,你们享受的那部分帮助,其实原本就属于你们自己。他为什么喜欢海藻?他真的喜欢海藻吗?不是的。与其说他喜欢海藻,不如说,他在享受手里的权力带给他的荣耀。一个人的荣耀如果压抑久了不释放会得病。他是一个当官的手下,他在单位里,在自己家里,都不能太招摇,都要俯首帖耳。那么怎么体现自己的成功呢?海藻不过是他借以炫耀成功的手段而已,没有海藻也会有水草、珊瑚。而海藻呢?她口口声声说爱他,这是真实的爱情吗?她爱的不是宋本人,而是宋那个光环照耀下的一种对所欲所求无不点头的畅快。你们姐妹俩,还是阅历太浅,看不穿,看不透啊!我把话放这儿!海藻这一辈子,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虽然她是我的女儿,我希望她幸福。但看她执迷不悟,我却无能为力。这是我做母亲的失败啊!”
=========
所以一切情感都是源自意识形态。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谓佛法,就是看透设定,设定看透,自然就淡泊爱恨。
网络小说,可以说就是针对读者心理的一场追问。
人类的文明建立在社会的组织上,社会的组织建立在个人的身份,性格,关系上,但以“皇帝的新衣”看待世界的“铁皮鼓”,其实觉得一切理所当然的设定都只是人为设计的观念罢了。
不管怎么样,秉持理性,小市民按部就班的生活,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
大概这就是人生。
《蜗居》开头,海藻抱怨,活着干嘛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上班,为了口粮拼命。海藻还算白领,两口子大学生,熬个一二十年还能在上海供套房子,一个月只用上班二十二天的办公族,比她还要苦逼的比比皆是。
所以说,单调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本身又有什么意义?
这种心态下,海藻最终和宋思明走到一起,而现实里的人,难免寻找考证,创业,码字等出路。
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小市民的生活界限,无非就是《金X梅》和《蜗居》的范畴,都是生活的现实。
人看到设定的边际,就难免体会到真切切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果看清了游戏的代码,你未必还会沉迷游戏。人也是如此。如果连”人“是什么,都迟疑,你又怎么会爱一个人?如同一场喧哗的戏,再怎么热闹,和戏台下的蜉蝣总是隔着舞台。
大概高僧大德的觉悟,也不过如此。据说大部分哲学家都是单身,或者精神单身,因为他们的思维模板过于泛滥,以至于无需和他人分享。如同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不需借助外物。大部分时候,对外物也没有心理需求。
人在世界生存,难免相互依赖,然则人归根到底,却也只是镜花水月,这种矛盾的清醒,难免高处不胜寒。说到底,还是古人说的智慧,”难得糊涂。“
有一本小说,还改编成了电影,叫《当尼采哭泣》,尼采的理性可以绝世独尘,他的感性需要,毕竟还是个人。所谓人难自医,大概就是如此了。“远离尘嚣”,难免“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轻”。虽然“花非花,雾非雾”,终究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看完“一帘幽梦”,终究是“尘埃落定”。
就跟网络小说一样,明明知道只是一场YY,却还是让人花时间花金钱在这上面,因为那种让心里好过一些的愉悦感,就跟毒品一样吸引人。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一场痴梦,或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本身。
但是就跟网文一样,不看书没事干空虚,看书又觉得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时间一点点的过,年纪一点点的老了。就如漫漫长夜,不看书无法熬过。人想遇见一本自己合心意的仙草,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书也讲缘分,彼之仙草,我之毒草,彼之毒草,我之仙草,非常唯心,毕竟无法强求自己的感觉。到最后,无事可干,只有码字画图打发时间,毕竟不管做什么,首先要吃饭。
做梦经常会分不清真假。大概就跟笔迹鉴定师,PS鉴定师一样,未来的VR世界也会有鉴定师,大概就跟完美的犯罪,完美的剧情,完美的围棋布局,完美的人造器官一样,自然采光很简单,人造一个环境却极难,色温,色相,色素,你要做到光线的合理一贯性,本就是极难的事情。鉴定PS真假,分析光照,是个很重要的手段。想人为制造出一个没有BUG的剧情或者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越复杂的剧情,暴BUG的可能性越大。所以侦探的本事就在于这种穷究细节。
但人的心理瞬息万变,水至清则无鱼,太过清醒就没的玩了。
所以最后还是要难得糊涂。
大概普通人也就跟蜗居里海藻姐夫苏淳的话一样:“老婆就跟房子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辈子凑合着很快就打发过去了。“
物理学上的理想状态毕竟是可遇不可求,实验室外根本不存在的状态。
欲望这东西,明知道没有意义,然则心中总有一部分需求被引动.
就跟脑子里潜伏了一道指令.干扰主体思维的噪音.然则总体理性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大概人类就是这样的矛盾体.人在文化里扮演各种角色.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尘埃落定.
人各种挣扎,气功,养生,锻炼,到最后,也是难以摆脱命运。
这就是人类这种生物,他的设定就是如此
人这一辈子,这样那样也就过了,有的人拿低保也能过一辈子,所谓人生,不外如是。《美好生活》里编剧试图表现一种残酷的真实,某种意义上,这种残酷的真实,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一种理解生活的智慧。
科学的进步可以改变生活的参数,比如《美好生活》里,徐天移植心脏的异体排斥,不说可以像洛克菲勒一样换七颗心脏活到一百岁,就说3D打印器官技术,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要说多久实现这个技术不好说,但央视2050年的纪录片里已经预告了这种技术的普及。《蜗居》以轮回报应的观点安排海藻没了子宫,不过在现代医疗技术下也没什么,不说只要卵巢在就可以试管婴儿,找个代孕妈妈解决,就是人造子宫技术,也是随时可能出现。
人的心理需求,其实是对角色扮演的文化需求,如果看乏了剧情,就跟看不下去小白文一样,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残,大梦方觉醒。
人类是种社群生物,为了生活,不得不变成一个庸俗的无奈的人。老话说的,人活一辈子,都是熬过来的,生活本就无趣,为了这点无趣的生活还得熬,难怪基督教特意说,自杀的人不能上天堂。而每逢乱世,那么多人飞蛾扑火。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而艰难的熬过一生。累。穷人本来就活得艰难,还要人格上被贬低,这根本就是和奶嘴乐理论相反的行为。难怪偶尔会有一些过激的新闻。说起来,其实就是心理压力承受过了阙值。都是人自己折腾自己的结果。
某种意义上,人只是一个机器。你输入什么程序,就出来什么结果。理性未必能控制感性。
知识经营是寻求破局的良方,哪怕仅仅是码字,做的好,也能实现人生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如同贾府笑话的刘姥姥,笑容背后的智慧,也是承担一家生活的无奈。最后贾府抄家,凤姐还把女儿托付给刘姥姥,相对满园圆滑,树倒猢狲散,老于世故的凤姐倒更相信庄户人家的朴实。
网文某种意义上就起着开导疏解情绪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用蜗居里海藻的话说,就是灵魂按摩师。比走肾更高明的是走心,真正高明的小说,作者自己投入真的感情,第一个把自己深深打动。
走肾的小说比比皆是,走心的小说才是可遇不可求的。虽然某些情况下人脑就跟机器一样可以编程,如潜行狙击电影里教授对可可做的,但到最后,人都会沉淀出真实。真相也许会迟到,但最终不会缺席。
肉身如此脆弱,折腾来折腾去,却也无可奈何,累。不管怎么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阳照样升起,生活总要继续。脚踏实地,一天又一天的劳作,生活对谁都不容易,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大概蜉蝣有些偏执,不建设点东西总觉得活着没事干,五年十年的要能混成个微软专家什么的,财务自由至少不是问题了。从风险,有趣,回报率,可行性等综合考虑,这都是我的最优选择。
其实人终究是孤独的,热闹喧嚣,早早晚晚,也是孤独的病房。
难消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