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400000024

第24章 乡村代课教师(2)

他们是个大家庭,在钟鼓楼西面有个老院子。他有个哥哥叫许畅宇,“文革”开始我失去代课工作时,曾和他在一起当过油漆工。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他们兄弟也经历了坎坷和艰辛。晓宇后来转了行,一直在邮电系统工作。

在我的记忆里,那三个月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乡村教师生活的丰富多彩,再就是业余学画的无穷乐趣。

2005年4月23日

没耳子与猫和猫皮

没耳子是位五六十岁的老汉,姓魏。他缺一只耳朵,听村里人说是让人用刀砍掉的。他年轻时曾浪迹江湖,有几年在外地当过土匪。

无论如何,没耳子有点古怪。他家里养着一只很大的猫,墙上还挂着一张很大的猫皮。

我是在村子周围画速写时认识没耳子老汉的。在江湖上闯荡过的人,总是和一般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庄稼汉不大一样,他们见多识广,多有雄豪之气。没耳子也不例外。

看惯了五官健全的人,第一次见到没耳子老汉,那张脸便显得怪怪的,说实在的,还真让我心里多少有些发憷。见过几面后,对他那张一边有个正常耳朵,一边光溜溜的没有耳朵扇扇只有耳孔的脸面也有些习惯了。何况没耳子对我很友好,多少还有点尊敬的意思。

我到魏家地小学不久,村里乡亲们便知道来了个会画人像的年轻老师。

那时候,靖远县城里也只有一两家照相馆,乡下人照个小相片不容易,放大照片更谈不到了。能给人画像的老师便自然地受到了尊重。许多人家想给老人画张像,留下来给后人们作纪念一一称为老像。

村里好几个学生的爷爷都请我星期天去给他们画像。全家人好像办喜事一样,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饭来款待我。有一次,我还曾到十多里外的小川子,为一位一百零二岁的高寿老人画像。

老人的一个儿子在魏家地,是他特意请我去的。听说是位百岁老人,便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一个周末,我跟老人的儿子去了小川子他兄弟家。

老人有病,看上去已经很衰弱。自己端坐有困难,我让把被子支在身后,由子女扶他斜靠着。画了两三个小时,中间让老人躺下来休息了几次。说实在,像画得并不理想,可他的子女却很满意。那是个五世同堂的家庭,儿女们很孝顺,他们庆幸我为他们的“老祖宗”留下了一幅老像。

没耳子老汉也请我去给他画像。

他家里有个上房,小三间。一根通间中梁,没有担子,靠坑墙旁边立着顶梁柱子,梁柱都是白杨木的。窗户也是山区常见的小方格窗眼。屋里的摆设很简朴,甚至比别的家里还显得杂乱一些。

没耳子家里最不一般的便是那只猫。那猫黑灰斑纹,身体大得出奇,卧在炕上打吨,足有二尺长。没耳子老汉告诉我,它已经二十七岁了。应该说,那是我这几十年里见过的体形最大的猫,也是最高寿的一只老猫。

那猫确实老了。它咀嚼食物的样子显得力不从心,有条纹的黑灰皮毛也缺少光泽,看上去干涩蓬乱。

我给没耳子画像的几个小时里,老猫大部分时间不是打吨便是闭目养神。中间曾经起来过一两次,伸懒腰时,身体特别地长,但更显出了瘦骨嶙峋的衰老体态。它上下炕需要借助立在炕旁边的半截粮食口袋和一条小板発。

看着老猫的行动,没耳子无限感慨地对我说:“老了!我这只猫确实老了。”他如同在说一位老朋友,语气中流露出明显的伤感。

给没耳子老汉画像,我想起了故事里讲的:画师为瞎了一只眼的国王画像,请国王举起猎枪做瞄准姿势,既突出了国王喜好狩猎的个性特点,又巧妙地掩盖了他的五官缺陷。

我委婉地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让他在画好五官主要部分后,戴顶放下耳扇的棉帽;要么就干脆把缺的耳朵补画上。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

为了摆姿势,他鼓得劲太大,我便跟他聊天,让他放松下来。即使很平静,他那眼神里有意无意地总能跳跃出一星半点的豪气和野性来。

没耳子老人对他那只老猫非同一般的感情,加上我听到的关于他过去当过土匪的经历,以及他眼神里偶尔透露出的雄豪野气,都让他在我眼里生出了一种神秘感。更让人吃惊的是屋墙上还挂了一张很大的猫皮,那只猫生前绝不比这只老猫小。

因为毫无掩饰地再现了缺一只耳朵扇扇的特点,加上也注意刻画了他眼神中那种残存的桀骜之气。我给没耳子老汉画的像大家公认很毕肖,他本人也很满意。

为了表示对我的感谢,没耳子将他那张大猫皮郑重地赠送给我。我再三表示谢绝,他居然有些伤感的样子,好像被人看不起似的。我只好收下了这份特殊礼物。他对我的心意非常真诚,是我能感受出来的。

没耳子老人送我的那张猫皮,我在家里放了很久。后来把它转赠给了一位亲戚。

现在想起来,没耳子颇带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老猫和猫皮,几件看似有些奇特的事物后面,一定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生动故事。

2005年4月25日

下河途中

靖远县城坐落在黄河南岸的乌兰山下。周边东到砂梁、东湾,北望糜子滩、三滩,南至二十里铺、烟筒沟,西面到独石、中和堡。

边远辖区,以县城为中心,黄河上游统称上河,黄河下游都叫下河。

一九六三年秋季,我被派往石门公社安韦小学做代课教师。属于下河边远地区,我们土话口语叫下河呢。“下”发—音,这“呢”字是“下河”带出的一个轻音,属口语词尾。

安韦是石门公社管的一个生产大队,去安韦先要到石门川。那里不通班车,只能先坐由县城去贾寨柯的班车到水泉下车,然后再步行八十里山路。

我坐的班车停在了水泉街上一家私人客店门口。店主人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大妈,司机票员跟她很熟,大家都呼她王妈。在她店里喝水休息后,班车再经大红沟方向去贾寨柯。王妈店是县汽车站的水泉代办点。

和我同在水泉下车的有走石门这一路的人,我向他们问明了大体方向,相约休息后跟他们一起走。

出了水泉街,公路不远处有个泉眼和蓄水的大涝坝。公路一直向东面的山沟绵延而去。我们几个在涝坝旁拐了弯,踏上向北的一条便道。

同行者除了三位班车上下来的中年人外,还有两个赶马人。走了一段路,我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了是去内蒙给公社买种马的,两个人赶着三匹马,前一天坐卡车到了水泉,在王妈店里宿了一夜。赶马人和班车上下来的几个人都相识,唯独我是个陌生人,又背着行李,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你是到石门下乡的干部?”

“不!我去安韦小学教书。”

“安韦的老师不是刘现吗?”其中一个知道情况的问我。

“刘老师上师范进修一年,县文教科派我去代课。”

听说我是城里派到安韦的老师,他们一下子对我热情了起来。赶马人把我的行李搭上马背,我立刻感到轻松多了。

“是城里人吧!没走过这种山路吧?安韦可是个穷山沟,听说外面老师都不愿去,去了也待不长。刘现家在硝水,离安韦十几里路。小伙儿在那里干得不错。”那位知情的老乡告诉我说。

有了旅伴,又有马驮着行李,出发前对于遥远路途的顾虑和担忧全没有了。

一路上最先经过邵家水和沙流水。邵家水在沙河对面一座红石山崖下,那岩石的结构倾斜错落,参差里别有韵致。要不是趁着大家一起赶路,我真想停下来画张速写。

从沙流水村里经过时,一家院墙口拴着一只青灰色的大狗卧在那里,老远看上去有牛接子大。我们人多,那畜生也只是仰起头,吠叫了几声,看着我们从路上走了过去。

那狗要是站起来,前爪随便可以搭上人肩膀。如果一个人过路,我是无论如何不敢从村里走的。同行者告诉我,那是一条大种藏狗。

沙流水是远近闻名的学大寨先进。压砂抗旱出了名,是苦干出来的。大队支书罗积后来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文革”后期,我在靖远一中教书时,曾带领学生在通往汽车站的公路两边列队欢迎去北京开会归来的罗代表。

沙流水到闇目岘之间,有个叫三角城的地方,有些颓垣断壁的古寨遗迹,传说穆桂英曾在此扎过营盘。

地势越走越高。过了三角城,大约又走了十多里路,我们来到了裴家堡。村落比较大,有几十户人家。裴家堡上面一里外便是闇目岘口子。夹在两山之间的一个豁口,衬着秋日的蓝天白云,望上去煞是雄伟险要。岘前有一些掩在荒草里的残缺堡墙。

闇目岘地势高险,古时候是个紧要隘口。

北边与裴家堡村落相对的便是大峁槐山,海拔三0—七米,是县境内的最高点。站在闇目岘上看那峁槐山,并不显得有多高。

岘口子风很大。我们过了岘,在一片绿草如茵的背风坡头坐下来吃干粮休息。

前面的村庄叫岘背后。这一带山高坡大,靠近哈思山,雨水多,地气潮,庄稼生长期长,叫二阴子地。八月底了,山上的小麦才陆续成熟。我第一次见到油麦子地,远看一片灰绿色。夹杂着杏黄色的麦田和轮休裸露的深赭色山地,高低错落,大小杂陈,十分生动有致。油麦子很像水地区麦田里的燕麦,那燕麦是要当杂草拔掉的。

远处哈思山顶上卧起了云,那云越聚越多,有了发雨的迹象。

我们赶紧往下走。走出五六里路时,哈思山顶的浓云下出现了雨脚。当我们赶到张庄,阵雨已经过来了。通往石门川的山沟全被阴云遮蔽,银白色的雨脚疾速地向这边移动,我跟着旅伴们进了庄中间的一家院子,那山雨随即伴着雷声和闪电铺天盖地倾盆而下。

我们庆幸赶在雨前面进了村。

瓢泼大雨在山风和雷电挟持下向闇目岘方向推进。过了不多一会儿,哗哗的雨声中忽然响起震耳的轰鸣声一是山水下来了。对于初到山区的我,那声音确实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一时间,各个沟沟岔岔的山水汇聚到沙河里,呼晡着向石门奔腾而去。

雷声远了,雨停了,已经是傍晚时分。沟里的山水还在淌。我们只能借宿在张庄了。

旅伴中有两位就是张庄人,我们落脚的便是其中的一家。山里人厚道好客,点灯时候,我们吃上了主人端上来的鸡蛋面片儿。碗里漂着油花,喷香喷香的。

晚上,我和另一位去石门的中年汉子被领到隔壁一家去住。山区气温凉,又下了过雨,那炕早已被煨得热乎乎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告别了热情的主人一家,告别了晨曦中的张庄,继续向石门进发。

现在回想起来,我跟他们素昧平生,只不过走路走到了一起,就受到同样热情的款待。那时的我很腼腆,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一声。

到了石门,我和赶马人及另一位旅伴分了手。找到了石门学校,见了学区领导。稍作歇息,他们帮我在街上找了一位准备回安韦的老乡,带我一同过山。

安韦和石门隔着一道山,有十多里山路。上了石门后边的北山,在山墚上走着,就能看见远处对面沟坡上一簇一簇的山村。老乡告诉我上面的一簇村舍叫胶泥湾,另一处叫安家台子。他用手指着更下面西北方向的一处比较大的村落说,那是韦家漫水,学校就在那里。

韦家漫水是一处较低的傍山村落。远远望去,房屋和土箍窑高低错落,沙河边上的平台地里有些树木;虽然并不茂密,但和上面几处一片土黄色的村落比起来,看上去好多了。

老乡帮我扛着行李,我跟着他沿盘山小道向韦家漫水方向走去。看着越来越近的村庄,我想象不出在只有一个老师的山村小学等待我的将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脑子里有着的只是一种说不清的期待和憧憬。

2005年4月29日

安韦小学

安韦小学有个土夯墙的院,走进院子南面的豁口,便看见北面有一排房丨子。中间是教室。教室西边是教师办公室兼宿舍,起架比教室低,人身也浅,是个有隔墙的套间,前间办公,里间盘着一个小炕。教室东边的房子里有土灶、水缸和一些杂物。

生产队保管给我开了门,交代了学校的情况后便离去了。

进村时遇到的热心老汉仍然陪我在宿舍里聊天。是他带我去队部找到保管的。大家都喊他胖老汉。

我打开画夹子,一边说着话一边给老汉画了张速写,还真抓住了他的神态。老人看了被我画下来的他自己,十分惊喜,高兴地拿着速写到村里让人看。一时间“城里来了个会画像的老师,几下子就把胖老汉给画在了纸上”的消息,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里传开了。不少大人娃娃随着胖老汉拥进了学校。

乡民们非常诙谐有趣,他们看着速写,纷纷开起了玩笑。

“你这个人手也太巧了,把个胖老汉画得就像把皮剥下来了一样。”说话的是个高个子青年,黄黑面皮,光头,高鼻梁,短下巴。他眼睛瞅着我,闪动着善意的狡黠之光。

胖老汉是生产队长的父亲,六十岁左右,是个有趣而开朗的老头儿。看得出,他们老少爷们很喜欢开玩笑,而且语言犀利,饱含善意的戏壚。玩笑引得大家一阵阵发笑。初到山村的我很快便融人了村民们朴实的热情之中,和乡亲们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

学校前面靠近沙河是一片坝口地,呈半月形,叫漫水。漫水周围及学校背后山坡上住的大多是韦家,韦家漫水由此而得名。西面的山上住着几户田家,叫田家墚墚子。

漫水是全村唯一的一片水田,浇灌着泉水。泉水是咸的,其中有一个泉的水也可以食用。但村里不少人家都有自留驴,他们大都吃黄河水,隔几天吆着驴去下面五里路的小红道子驮一趟河水,专供饮用和做饭。没自留牲口,缺少劳力的人家便只能饮用有咸涩味的泉水了。学校师生喝的水,队里有专人定期去河边驮运。

沙河对面南山脚下也有一处村落,叫石家窝窝。去石门上南山的路从村里经过。那里大部分是石姓人家。

这几处都属于安韦三队。学校建在漫水靠山坡的地方,主要的财产和维修劳务都由三队负担。

漫水最西头,沙河沿着半月形弯向北面半里路后又随北山走势向西拐了过去。由漫水下坡过了沙河便是四队所在的村落,叫小水口子。四队石家人比较多,也有一些杂姓的家户。

我的学生绝大部分在三队和四队。上面五里外的安家台子是二队,只有几个学生。最东面胶泥湾是安韦一队,我去的那一年没有学生。

安韦是一所典型的山村初级小学,只有三十几名学生。可能是建校刚三年的缘故吧,那一年,只有三个年级。教室里课桌分为三行,一行坐一个年级的学生。

学校就我一个老师。上课前,我拿起手摇铃在办公室门前摇动一阵,看着孩子们进了教室,便夹着教材去上课。三个年级的讲课内容各占三分之一课时,一个年级听课,其他的学生写作业。讲到生动有趣处,做作业的孩子们也都竖起了耳朵,这种情况我是不去制止的。

山区的孩子们诚实中带点野性,我严格要求他们,也从心底里爱他们。孩子们都很尊重我。他们喜欢听我讲课,也喜欢我给他们画像。课外活动时,孩子们便争着做我的速写模特儿。放学回家时,他们排着队,唱着我在音乐课上教给他们的歌曲,秩序井然地离开学校。那稚嫩的歌喉在几个方向的村道上此起彼伏。

同类推荐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 印度民间文学

    印度民间文学

    本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介绍了印度民间文学发展的脉络,并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了印度神话、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剧、歌谣、谚语、谜语等不同门类的情况
  •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一书讲述的是劈山开路先锋连的纪实故事。
  • 古典情思

    古典情思

    从书中可以看出,“仙作”之美,美在材质,美在工艺,美在工艺中的文化内涵,三者缺一不可。传扬“仙作”之美,理所当然要向这三个维度深入,才可能直逼古典工艺家具之美的内核。在这一方面,志忠除了向各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广泛报道“仙作”古典工艺家具的发展动态外,还深入研究,深度挖掘,试图全方位展现古典工艺家具的独特魅力。志忠虽不是工艺师,也不是专业的文化研究者,但他是明智的,也是用心的,以自己的悟性和才情,穿越古典工艺家具繁简不一外表下的迷障,向着这三个维度深入,把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的“仙作”说得有眉有眼,有滋有味,颇为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廿轮

    廿轮

    这是一家古朴的小店,有些缘浅的人会从店门外走过,轻轻一撇也不会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能来到这里的人知道,它并非你想来就能来的地方,一切皆有因果。“廿轮”是宿命轮回下的当铺,它只典当它需要的东西。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前世今生的故事,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因果轮回的报应。请期待,“廿轮”将带你走进一个奇幻的世界。
  • 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圣光精灵当管家

    圣光精灵当管家

    白樱,又名樱葳蕤,万年前大地孕育出的精灵,既可呼风唤雨,又能救死扶伤,生来为了辅佐伟大的君主蓝祈,“我为你而生,为你而死。”蓝祈淡然一笑,“不要为了他人而活,我要你,永远是你自己。”那一别,从此,世上再无蓝祈。万年后,当白樱再一次遇到蓝祈,他发誓会贯彻自己的诺言,“我为你而生,为你而死。”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修养提升全集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修养提升全集

    本书通过一些积极观念的引导,帮助青少年在心智层面上不断完善,在行为方式上不断优化,在行为效果上不断提高,不断登上新的修养境界,收获人生最美的果实。
  • 焚天情

    焚天情

    传说,世间有一个古老的诅咒:千年之后,血雨洒世,世间将会被邪恶所占领,黑暗之下,万物俱灭。太古神器:焚天剑、天凤鸣血琴、鸿钧塔、紫霄印各守一方,守护世间一片安宁。然而,千年之后,异变突发。焚天剑出现变故,导致平衡被破。最终,一切还是发生了······
  • 终极时空战神

    终极时空战神

    在遥远的位面里,存在着金木水火土风雷神魔幻十大时空。作为金时空的异能大家族的少爷,为啥异能指数才1000点呢?什么,原来只要破除封印,异能指数将成倍增长,1000,2000,4000,8000,16000,32000,64000,128000.....纳尼,我要去和狄阿布罗魔尊对抗?能不能不去啊!还要去其他的时空旅行,还有战力指数,武力指数,魔力指数??这到底是个什么世界,请大家一起阅读夏禹的终极时空战神之路。
  • 田雨公传略

    田雨公传略

    本书主人公田雨公(1808~1876),字敬堂,又字砚农,号杏轩。清嘉庆十三年八月初十出生于山西省盂县香河村。在历史过往中曾出现学而优,优而仕,仕而有名者如明之史文焕,清之武全文、王珻、武承谟、张在田、田兴梅、田嵩年、田国俊、刘声骏、李嵉龄等令后人景仰的先贤人物,田雨公便是众多佼佼者之一。
  • 恶魔校草,蜜恋达人:恋上拽丫头

    恶魔校草,蜜恋达人:恋上拽丫头

    他,犹如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气势凌人。而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丫头。谁曾想,他会败在她手上?“蓝墨雨!你给我等着,你别嘚瑟。我会让你笑不出来!”“切!来啊,来啊。谁怕谁~”某女的一脸挑衅,使林夜辰压抑已久的怒火彻底燃烧!“丫头,你知道么?惹我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 西游记替身之谜

    西游记替身之谜

    一场奇怪的暴风雪过后,两岁的蜂鸟出现在乱坟地边。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养父母捡他回家,却发现他手心的断掌纹居然发出亮光。迷信的养父认为蜂鸟“克”人,想把他再次丢弃,但却阴差阳错留下来。蜂鸟在养父母家受尽折磨,五年级就辍学在废品收购站干活。但在十二岁那年,一切发生了变化,家里供奉的财神带他到灵台方寸山一所神奇的妖精学院读书,蜂鸟在此被大家称为小悟空,但也有人叫他假惺惺。还知道了他手心的断掌纹曾经在十二年前引起一场天神大战,并招来命运之神的追杀。蜂鸟有谜一样的身世,有谣言说他没有父母,但也有传言,月里嫦娥是他母亲。他来到广寒宫,发现事实与传说有天壤之别,他的身世竟然与登陆月球的神舟飞船息息相关...
  • 破荒之门

    破荒之门

    一次次恍如隔世般醒来,却不见你望穿秋水的等待,若你不归来,我愿活在你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