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400000024

第24章 乡村代课教师(2)

他们是个大家庭,在钟鼓楼西面有个老院子。他有个哥哥叫许畅宇,“文革”开始我失去代课工作时,曾和他在一起当过油漆工。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他们兄弟也经历了坎坷和艰辛。晓宇后来转了行,一直在邮电系统工作。

在我的记忆里,那三个月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乡村教师生活的丰富多彩,再就是业余学画的无穷乐趣。

2005年4月23日

没耳子与猫和猫皮

没耳子是位五六十岁的老汉,姓魏。他缺一只耳朵,听村里人说是让人用刀砍掉的。他年轻时曾浪迹江湖,有几年在外地当过土匪。

无论如何,没耳子有点古怪。他家里养着一只很大的猫,墙上还挂着一张很大的猫皮。

我是在村子周围画速写时认识没耳子老汉的。在江湖上闯荡过的人,总是和一般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庄稼汉不大一样,他们见多识广,多有雄豪之气。没耳子也不例外。

看惯了五官健全的人,第一次见到没耳子老汉,那张脸便显得怪怪的,说实在的,还真让我心里多少有些发憷。见过几面后,对他那张一边有个正常耳朵,一边光溜溜的没有耳朵扇扇只有耳孔的脸面也有些习惯了。何况没耳子对我很友好,多少还有点尊敬的意思。

我到魏家地小学不久,村里乡亲们便知道来了个会画人像的年轻老师。

那时候,靖远县城里也只有一两家照相馆,乡下人照个小相片不容易,放大照片更谈不到了。能给人画像的老师便自然地受到了尊重。许多人家想给老人画张像,留下来给后人们作纪念一一称为老像。

村里好几个学生的爷爷都请我星期天去给他们画像。全家人好像办喜事一样,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饭来款待我。有一次,我还曾到十多里外的小川子,为一位一百零二岁的高寿老人画像。

老人的一个儿子在魏家地,是他特意请我去的。听说是位百岁老人,便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一个周末,我跟老人的儿子去了小川子他兄弟家。

老人有病,看上去已经很衰弱。自己端坐有困难,我让把被子支在身后,由子女扶他斜靠着。画了两三个小时,中间让老人躺下来休息了几次。说实在,像画得并不理想,可他的子女却很满意。那是个五世同堂的家庭,儿女们很孝顺,他们庆幸我为他们的“老祖宗”留下了一幅老像。

没耳子老汉也请我去给他画像。

他家里有个上房,小三间。一根通间中梁,没有担子,靠坑墙旁边立着顶梁柱子,梁柱都是白杨木的。窗户也是山区常见的小方格窗眼。屋里的摆设很简朴,甚至比别的家里还显得杂乱一些。

没耳子家里最不一般的便是那只猫。那猫黑灰斑纹,身体大得出奇,卧在炕上打吨,足有二尺长。没耳子老汉告诉我,它已经二十七岁了。应该说,那是我这几十年里见过的体形最大的猫,也是最高寿的一只老猫。

那猫确实老了。它咀嚼食物的样子显得力不从心,有条纹的黑灰皮毛也缺少光泽,看上去干涩蓬乱。

我给没耳子画像的几个小时里,老猫大部分时间不是打吨便是闭目养神。中间曾经起来过一两次,伸懒腰时,身体特别地长,但更显出了瘦骨嶙峋的衰老体态。它上下炕需要借助立在炕旁边的半截粮食口袋和一条小板発。

看着老猫的行动,没耳子无限感慨地对我说:“老了!我这只猫确实老了。”他如同在说一位老朋友,语气中流露出明显的伤感。

给没耳子老汉画像,我想起了故事里讲的:画师为瞎了一只眼的国王画像,请国王举起猎枪做瞄准姿势,既突出了国王喜好狩猎的个性特点,又巧妙地掩盖了他的五官缺陷。

我委婉地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让他在画好五官主要部分后,戴顶放下耳扇的棉帽;要么就干脆把缺的耳朵补画上。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

为了摆姿势,他鼓得劲太大,我便跟他聊天,让他放松下来。即使很平静,他那眼神里有意无意地总能跳跃出一星半点的豪气和野性来。

没耳子老人对他那只老猫非同一般的感情,加上我听到的关于他过去当过土匪的经历,以及他眼神里偶尔透露出的雄豪野气,都让他在我眼里生出了一种神秘感。更让人吃惊的是屋墙上还挂了一张很大的猫皮,那只猫生前绝不比这只老猫小。

因为毫无掩饰地再现了缺一只耳朵扇扇的特点,加上也注意刻画了他眼神中那种残存的桀骜之气。我给没耳子老汉画的像大家公认很毕肖,他本人也很满意。

为了表示对我的感谢,没耳子将他那张大猫皮郑重地赠送给我。我再三表示谢绝,他居然有些伤感的样子,好像被人看不起似的。我只好收下了这份特殊礼物。他对我的心意非常真诚,是我能感受出来的。

没耳子老人送我的那张猫皮,我在家里放了很久。后来把它转赠给了一位亲戚。

现在想起来,没耳子颇带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老猫和猫皮,几件看似有些奇特的事物后面,一定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生动故事。

2005年4月25日

下河途中

靖远县城坐落在黄河南岸的乌兰山下。周边东到砂梁、东湾,北望糜子滩、三滩,南至二十里铺、烟筒沟,西面到独石、中和堡。

边远辖区,以县城为中心,黄河上游统称上河,黄河下游都叫下河。

一九六三年秋季,我被派往石门公社安韦小学做代课教师。属于下河边远地区,我们土话口语叫下河呢。“下”发—音,这“呢”字是“下河”带出的一个轻音,属口语词尾。

安韦是石门公社管的一个生产大队,去安韦先要到石门川。那里不通班车,只能先坐由县城去贾寨柯的班车到水泉下车,然后再步行八十里山路。

我坐的班车停在了水泉街上一家私人客店门口。店主人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大妈,司机票员跟她很熟,大家都呼她王妈。在她店里喝水休息后,班车再经大红沟方向去贾寨柯。王妈店是县汽车站的水泉代办点。

和我同在水泉下车的有走石门这一路的人,我向他们问明了大体方向,相约休息后跟他们一起走。

出了水泉街,公路不远处有个泉眼和蓄水的大涝坝。公路一直向东面的山沟绵延而去。我们几个在涝坝旁拐了弯,踏上向北的一条便道。

同行者除了三位班车上下来的中年人外,还有两个赶马人。走了一段路,我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了是去内蒙给公社买种马的,两个人赶着三匹马,前一天坐卡车到了水泉,在王妈店里宿了一夜。赶马人和班车上下来的几个人都相识,唯独我是个陌生人,又背着行李,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你是到石门下乡的干部?”

“不!我去安韦小学教书。”

“安韦的老师不是刘现吗?”其中一个知道情况的问我。

“刘老师上师范进修一年,县文教科派我去代课。”

听说我是城里派到安韦的老师,他们一下子对我热情了起来。赶马人把我的行李搭上马背,我立刻感到轻松多了。

“是城里人吧!没走过这种山路吧?安韦可是个穷山沟,听说外面老师都不愿去,去了也待不长。刘现家在硝水,离安韦十几里路。小伙儿在那里干得不错。”那位知情的老乡告诉我说。

有了旅伴,又有马驮着行李,出发前对于遥远路途的顾虑和担忧全没有了。

一路上最先经过邵家水和沙流水。邵家水在沙河对面一座红石山崖下,那岩石的结构倾斜错落,参差里别有韵致。要不是趁着大家一起赶路,我真想停下来画张速写。

从沙流水村里经过时,一家院墙口拴着一只青灰色的大狗卧在那里,老远看上去有牛接子大。我们人多,那畜生也只是仰起头,吠叫了几声,看着我们从路上走了过去。

那狗要是站起来,前爪随便可以搭上人肩膀。如果一个人过路,我是无论如何不敢从村里走的。同行者告诉我,那是一条大种藏狗。

沙流水是远近闻名的学大寨先进。压砂抗旱出了名,是苦干出来的。大队支书罗积后来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文革”后期,我在靖远一中教书时,曾带领学生在通往汽车站的公路两边列队欢迎去北京开会归来的罗代表。

沙流水到闇目岘之间,有个叫三角城的地方,有些颓垣断壁的古寨遗迹,传说穆桂英曾在此扎过营盘。

地势越走越高。过了三角城,大约又走了十多里路,我们来到了裴家堡。村落比较大,有几十户人家。裴家堡上面一里外便是闇目岘口子。夹在两山之间的一个豁口,衬着秋日的蓝天白云,望上去煞是雄伟险要。岘前有一些掩在荒草里的残缺堡墙。

闇目岘地势高险,古时候是个紧要隘口。

北边与裴家堡村落相对的便是大峁槐山,海拔三0—七米,是县境内的最高点。站在闇目岘上看那峁槐山,并不显得有多高。

岘口子风很大。我们过了岘,在一片绿草如茵的背风坡头坐下来吃干粮休息。

前面的村庄叫岘背后。这一带山高坡大,靠近哈思山,雨水多,地气潮,庄稼生长期长,叫二阴子地。八月底了,山上的小麦才陆续成熟。我第一次见到油麦子地,远看一片灰绿色。夹杂着杏黄色的麦田和轮休裸露的深赭色山地,高低错落,大小杂陈,十分生动有致。油麦子很像水地区麦田里的燕麦,那燕麦是要当杂草拔掉的。

远处哈思山顶上卧起了云,那云越聚越多,有了发雨的迹象。

我们赶紧往下走。走出五六里路时,哈思山顶的浓云下出现了雨脚。当我们赶到张庄,阵雨已经过来了。通往石门川的山沟全被阴云遮蔽,银白色的雨脚疾速地向这边移动,我跟着旅伴们进了庄中间的一家院子,那山雨随即伴着雷声和闪电铺天盖地倾盆而下。

我们庆幸赶在雨前面进了村。

瓢泼大雨在山风和雷电挟持下向闇目岘方向推进。过了不多一会儿,哗哗的雨声中忽然响起震耳的轰鸣声一是山水下来了。对于初到山区的我,那声音确实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一时间,各个沟沟岔岔的山水汇聚到沙河里,呼晡着向石门奔腾而去。

雷声远了,雨停了,已经是傍晚时分。沟里的山水还在淌。我们只能借宿在张庄了。

旅伴中有两位就是张庄人,我们落脚的便是其中的一家。山里人厚道好客,点灯时候,我们吃上了主人端上来的鸡蛋面片儿。碗里漂着油花,喷香喷香的。

晚上,我和另一位去石门的中年汉子被领到隔壁一家去住。山区气温凉,又下了过雨,那炕早已被煨得热乎乎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告别了热情的主人一家,告别了晨曦中的张庄,继续向石门进发。

现在回想起来,我跟他们素昧平生,只不过走路走到了一起,就受到同样热情的款待。那时的我很腼腆,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一声。

到了石门,我和赶马人及另一位旅伴分了手。找到了石门学校,见了学区领导。稍作歇息,他们帮我在街上找了一位准备回安韦的老乡,带我一同过山。

安韦和石门隔着一道山,有十多里山路。上了石门后边的北山,在山墚上走着,就能看见远处对面沟坡上一簇一簇的山村。老乡告诉我上面的一簇村舍叫胶泥湾,另一处叫安家台子。他用手指着更下面西北方向的一处比较大的村落说,那是韦家漫水,学校就在那里。

韦家漫水是一处较低的傍山村落。远远望去,房屋和土箍窑高低错落,沙河边上的平台地里有些树木;虽然并不茂密,但和上面几处一片土黄色的村落比起来,看上去好多了。

老乡帮我扛着行李,我跟着他沿盘山小道向韦家漫水方向走去。看着越来越近的村庄,我想象不出在只有一个老师的山村小学等待我的将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脑子里有着的只是一种说不清的期待和憧憬。

2005年4月29日

安韦小学

安韦小学有个土夯墙的院,走进院子南面的豁口,便看见北面有一排房丨子。中间是教室。教室西边是教师办公室兼宿舍,起架比教室低,人身也浅,是个有隔墙的套间,前间办公,里间盘着一个小炕。教室东边的房子里有土灶、水缸和一些杂物。

生产队保管给我开了门,交代了学校的情况后便离去了。

进村时遇到的热心老汉仍然陪我在宿舍里聊天。是他带我去队部找到保管的。大家都喊他胖老汉。

我打开画夹子,一边说着话一边给老汉画了张速写,还真抓住了他的神态。老人看了被我画下来的他自己,十分惊喜,高兴地拿着速写到村里让人看。一时间“城里来了个会画像的老师,几下子就把胖老汉给画在了纸上”的消息,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里传开了。不少大人娃娃随着胖老汉拥进了学校。

乡民们非常诙谐有趣,他们看着速写,纷纷开起了玩笑。

“你这个人手也太巧了,把个胖老汉画得就像把皮剥下来了一样。”说话的是个高个子青年,黄黑面皮,光头,高鼻梁,短下巴。他眼睛瞅着我,闪动着善意的狡黠之光。

胖老汉是生产队长的父亲,六十岁左右,是个有趣而开朗的老头儿。看得出,他们老少爷们很喜欢开玩笑,而且语言犀利,饱含善意的戏壚。玩笑引得大家一阵阵发笑。初到山村的我很快便融人了村民们朴实的热情之中,和乡亲们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

学校前面靠近沙河是一片坝口地,呈半月形,叫漫水。漫水周围及学校背后山坡上住的大多是韦家,韦家漫水由此而得名。西面的山上住着几户田家,叫田家墚墚子。

漫水是全村唯一的一片水田,浇灌着泉水。泉水是咸的,其中有一个泉的水也可以食用。但村里不少人家都有自留驴,他们大都吃黄河水,隔几天吆着驴去下面五里路的小红道子驮一趟河水,专供饮用和做饭。没自留牲口,缺少劳力的人家便只能饮用有咸涩味的泉水了。学校师生喝的水,队里有专人定期去河边驮运。

沙河对面南山脚下也有一处村落,叫石家窝窝。去石门上南山的路从村里经过。那里大部分是石姓人家。

这几处都属于安韦三队。学校建在漫水靠山坡的地方,主要的财产和维修劳务都由三队负担。

漫水最西头,沙河沿着半月形弯向北面半里路后又随北山走势向西拐了过去。由漫水下坡过了沙河便是四队所在的村落,叫小水口子。四队石家人比较多,也有一些杂姓的家户。

我的学生绝大部分在三队和四队。上面五里外的安家台子是二队,只有几个学生。最东面胶泥湾是安韦一队,我去的那一年没有学生。

安韦是一所典型的山村初级小学,只有三十几名学生。可能是建校刚三年的缘故吧,那一年,只有三个年级。教室里课桌分为三行,一行坐一个年级的学生。

学校就我一个老师。上课前,我拿起手摇铃在办公室门前摇动一阵,看着孩子们进了教室,便夹着教材去上课。三个年级的讲课内容各占三分之一课时,一个年级听课,其他的学生写作业。讲到生动有趣处,做作业的孩子们也都竖起了耳朵,这种情况我是不去制止的。

山区的孩子们诚实中带点野性,我严格要求他们,也从心底里爱他们。孩子们都很尊重我。他们喜欢听我讲课,也喜欢我给他们画像。课外活动时,孩子们便争着做我的速写模特儿。放学回家时,他们排着队,唱着我在音乐课上教给他们的歌曲,秩序井然地离开学校。那稚嫩的歌喉在几个方向的村道上此起彼伏。

同类推荐
  •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讲述了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 真情与梦想

    真情与梦想

    本书收录有“给生命来点幽默”、“母爱”、“我的园地我的朋友”、“懂得感激”、“怎样发现自己”、“不能没有温暖的家”、“螃蟹的故事”等散文作品。
  • 静思集

    静思集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女作家孙喜玲的诗歌著作集,岁月沉淀下来的深厚内涵由书香中散发出来。由北岳文艺出版社。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寂寞如花落无声

    寂寞如花落无声

    本套书是一套给青少年的散文读物,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学与思想的尖峰话题到青春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瞬间速朽的绿菌传奇到绚烂舞台后的寂寥烟花渗透着激情与锐思的文字,无不沉淀着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的神奇电筒

    我的神奇电筒

    主人翁无意之间在地摊买了一支旧电筒,之后就被卷入一个又一个的旋涡之中。
  • 甜美系恶魔

    甜美系恶魔

    下过雨的午后,冷若雨的后妈带着三岁的冷若雨在后院里晒衣服。
  • 腹黑老公,萌妻从小就养成

    腹黑老公,萌妻从小就养成

    【第一次写小说不知写的好不好,请各位帮忙评鉴评鉴谢谢】从小她就是他的小跟班,“轩哥哥,等等我...”小小的她用她短短的腿追上前面的人。有次“轩哥哥你为什么要亲我呀?”她歪着头不解的眨着眼看着眼前的洛圣轩。“灵灵这里以后只能轩哥哥能亲知道没!”洛圣轩手指着白玥灵的唇霸道的宣布,白玥灵懵懵懂懂的点着小脑袋“好,只给轩哥哥亲谁也不行,那爸比妈咪能吗?”“不行!只有我能亲谁都不行!!”洛圣轩霸道的说着“哦...好...”
  • 重生之超商帝国

    重生之超商帝国

    醉酒之后马路狂奔,只为买一包香烟,却不了飞来横祸,重生回到两年前,为了不走上前世的悲惨道路,苏离利用自己前世经验,以及变异的灵魂,逐渐向着一个超级商人的道路前进!文化、娱乐、军事、殖民……金钱、美女统统霸占!更多精彩,更强大的苏离,尽在超商帝国!
  • 不死灵神

    不死灵神

    这个世界,有着强大的战技,顶级的战兽,还有着强大的五行修炼者。传说中的洪荒战兽,逆天的战荒境强者,当强大的魔灵师到来时,身怀至宝的主角该如何自处?当黑暗之主的锋芒遮蔽了苍穹时,水火本源力临身的主角,如何一步步打破禁忌,率领着众多强者杀伐天下?弹指间,翻天覆海,转瞬间,灰飞烟灭!光怪陆离的异世界,灵识不灭,灵神不死,且观一个凡人如何走上恒古的巅峰,抱得美人入怀,成就那不死之灵神,君临天下!
  • 老街的女孩

    老街的女孩

    愿意说老街是她一辈子的梦,沈箫然说他的梦在老街
  • 墨色起

    墨色起

    她就像一阵风,自由就像白云,要独自漂泊才美丽。风就像是白云的心,没有了风的白云是不能独自存在的!她本是上三界五大超级世家幕家唯一的小公主,身份尊贵,天赋异禀。因为贪玩中了敌人诡计,灵魂破裂,落入异世重生!他,是上三界亿万年来唯一的新起之秀,有着强硬的身份背景,绝世妖孽的容貌,腹黑狡猾,强势霸道。他们是敌对的世家,竟双双落入异世,成了天生的冤家!她说她只要自由,不要拖油瓶!他说,仙途漫漫,你才是那只油瓶!“???”,但她又打不过他,只能任他攻心攻身!
  • 我的青春故事册

    我的青春故事册

    这都是真是的故事,这都是我的故事,我渴望找到真正愿意聆听我故事的人,那么,你愿意吗?你愿意从中领略我的故事,在其中找回你失去或者正在拥有的青春吗?
  • 金主不约:米虫妻不好当

    金主不约:米虫妻不好当

    【婚后萌宠文,更新保证】结婚两年后,她才知道,她原来是别人口中在枪口上度日的女人。他,外热内冷?残暴狠心?辣手无情?呸!还辣手摧花呢!“老公,记者说我命大哎。”“错,那是他们命短。”“老公,他们说你是坏人。”“大错特错,在你面前......我更坏。”“老公......。”还未说完,她便束手就擒,因为...那个...腾不出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