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400000014

第14章 二中学子(3)

来,给你俩介绍一下:这位是兰州报社的杨春晖老师,版画家。”宁里老师郑重地给我们介绍了客人。告诉他我们是二中的美术爱好者,并要我们多向杨老师请教。杨春晖微笑着让我们坐很重的四川口音。

桌子上的杏子已所剩无几,杏核却有一大堆。显然,他们已经坐了不短的时间了。果然我们进去不久,杨春晖便起身跟宁里告辞,并热情地邀我们有时间去报社找他。

宁里老师曾毫不隐讳地对我们说过:“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晓岗、肖弟,还有杨春晖他们,对你们会有好处。说实话,我和你们尔太老师都是没啥用处的人。”言语虽然诙谐,却透着一种悲凉的意味。

暑假里,我回靖远探亲。开学前返回兰州,在兰园北口的报纸张贴处看到兰州报上刊出了陈洪坤的一幅木刻。我想,洪坤找过杨春晖了。

那年冬天,陈洪坤约我一起去过杨春晖家里。他家住在隍庙左手的一个小巷口里,巷名记不清了。在一栋老式木装两层楼上,房子很大,木楼板走起来嗵嗵地响。屋内生着炉子,火烧得很旺,暖洋洋的。杨春晖正在刻木刻。打过招呼后,他继续刻制即将完成的作品,告诉我们刊物等着用。那是一张黑白木刻,后来刊在《甘肃文艺》封面上。题名好像叫《送春肥》。

杨春晖在人物上面的空白处留下了许多小点子。

“杨老师,您天空中这些点子是鸟吗?”陈洪坤疑惑地问。

“不是不是,那不是啥子鸟,我是想搞一种气氛画面上的一种气氛。”说着,他用左手食指蘸了蘸墨盒里的墨汁,先在墨盒盖子上抹了抹,然后将新刻成的一部分画面轻轻拍打成黑色,形象便十分清晰。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修改。他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看效果的办法。

我后来学刻木刻时,刻制过程中便不断用黑手指拍打着看刻出部分的效果,正是从杨春晖那里学来的。当然我们也知道了有时为了画面气氛,可以留些抽象的点子或线条,底子不必铲得干干净净。

一九五九年暑期,母亲回了靖远。我上了二中的学生食堂,按当时的标准,高中学生供应三十四斤口粮,不算少。但杂粮比例重,又没有副食,缺少油水,反正大家都吃不饱。我因饿得福一一多年的胃病被饿没了。到了一九六〇年情况更加严重,市面上没有了任何食品,饭馆吃饭早就收粮票了。买一碗面,稍不注意,便会被肩后伸过来的手抓走面条,只剩下些汤水。许多人开始浮肿,饥饿折磨着每一个人。

放了暑假,我坐火车回靖远看望母亲。到了兰州东站,看到有卖饼子的。半个巴掌大的小饼子,装在很细的粗布口袋里。一元钱一个,先收钱再掏饼子。这种买卖当时称黑市,是禁止的,在市区见不到。车站上似乎没人管,有不少人在买,而且一买到手便立即塞进嘴里大嚼起来。我也想买两个路上吃,可兜里只有不多的几元钱,看那饼子最多也就吃几口,便咽了咽口水,忍住了。

回到靖远县城,街道上卖吃食的居然很多,饼子也是一元一个,比兰州东站的大一倍多。

市民的口粮很紧张,我在南兄家吃饭,晚饭每人两碗面条。对于长期饥饿的人,真要吃饱是远远不够的。那天晚饭后,我转到钟鼓楼前面,那里是最大的自由市场,我想再买点吃食补充补充。有位姓欧的小学同学在卖熟洋芋,巳经剩些残余了,他喊着一块钱包堆。我正打算跟他商量看能否八毛钱买下来,不想有人先出了声:“再便宜点我全要了。”是个外地口音,声音有点耳熟。我转身瞅了瞅,那人脸胀胀的,眉眼似曾相识,仔细一看原来是宁里,我叫了声宁老师。

“苏宰北,你咋在这里?”他也认出了我。

我告诉他,我的老家就在这里。俩人异地相见,都十分高兴,早已忘记了买洋芋补充饥肠的事。他在农场劳动,进城来办点事,是公差,住在靖远饭店。也是吃过饭出来溜达的。

到了我的家乡,看着宁里老师浮肿的脸庞,我真想请他到家里吃一顿便饭,表示一下学生的心意。但我知道兄嫂家也很困难,大家都吃不饱。我临时住几天,已经给他们增添了负担,又怎敢做主请人到家里吃饭呢?

宁里老师邀我去饭店聊了一会儿,我向他请教了自制木刻刀的一些知识。却无法邀请他到家里去做客。

从饭店告辞出来,我心里难过极了。在那个饿死人的年代里,宁里先生或许能谅解我的不近人情。但跟老师难得邂逅在自己的家乡,却不能略尽一点心意,或许正因为是困难时期的缘故吧,这件事在我心里留下了永难抹去的无奈和遗憾。

过了一段,兰州市的食品商场出现了一种高价糕点,一斤十六个,小小的,制作看上去十分精良,装在上面是玻璃纸的点心盒里,每斤七元。虽然免收粮票,但那个价格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宁里先生将他珍藏的一部日本版的《世界美术史》卖给了市图书馆,所得二百多元全部吃了高价点心。我曾在酒泉路副食商场门口碰见过他,手里托着点心盒,穿着睡衣,級着拖鞋,边走边吃,一付落拓不羁的样子。我悄悄地躲在了行人背后。

据说那种版本的美术史国内仅有两部,未知确否?

我最后一次见宁里先生是在他家中。当时他家住西关附近的一个巷道,院子里东向的平房,玻璃窗户很豁亮,房子也不小。他在四川的女儿来兰州和他一起生活,她女儿长得娇小玲珑。宁里老师给女儿镌刻了一个浮雕胸像,挂在室内的一个柱子上,肖似而传神。南边墙壁上连着挂了三个装在镜框里的大奖状:一个是前边写到的油画,是个二等奖;一个是版画,若记忆没错的话,是三等奖;第三个是雕塑作品,获一等奖。除了油画,名字都不记得了。奖状是西南军区颁发的,下边印了邓小平、贺龙的手书签名。

最初只知道宁里先生是搞版画的,见过那期《解放军文艺》后,知道他还是油画家。没想到他还会雕塑,且水平不低,还得过创作一等奖。

当时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连环画《草原医生》,我们想请他送我们一本,亲笔签名留作纪念。他说手头已经没有了,张掖路美术书店还有,让我们去买了他给我们签名。我们却误解了他,以为他小看我们:自己买回来再请他签名送给我们还有啥意义。由于年轻时这种虚荣而肤浅的可笑想法,使我失去了存留一本宁里先生在逆境里创作出版的连环画册的机缘。那还是我在七里河当房管员时的事情,是同陈洪坤一起去的。不久我便回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了宁里先生的信息。

前些年我曾向龚成瑾打听过宁里先生的情况,他听说先生回到了山东烟台,搞了个很大的装潢设计公司,事业很成功。后来又听说不是烟台,而是先到四川,然后又去了西藏。到底哪个更可信,便不得而知了。

2004年11月10日

三处住所

參山字石北街三号

一九五五年,我和母亲初到兰州时,住进山字石北街三号。

那是一个前后两进的大院子。门口有两个青砖方门柱,左右柱顶各有一个门灯,白色的球形灯罩。右边门柱上挂着一个白底黑字的长木牌,写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甘肃分部筹备委员会”。这便是父亲工作的机关,父亲是筹备委员之一,大家都称他苏委员。

我们家住在前院左侧一个很小的院子里,两间有隔墙的住室和一个小灶间。虽然不大,却也够用了。

民革机关设在后边院子里,有会议室、办公室和图书室。父亲自己有一个办公兼宿舍的房间,里面支了张宽宽的床,父亲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办公室里。一九五三年寒假,我第一次到兰州时便睡在父亲的那张大床上。父亲晚上若开会,便把我一个留在房间里。院子里很静,一开始,还真有点怕,我钻进被窝里一直等父亲回来,心里老是发愧。慢慢地便习惯了,加上父亲从他们图书室借来了好多本《格林童话》,晚上我躺着看书,看着看着便同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一起进人梦乡。

图书室的管理员姓蒋,个儿不高,待人谦和,我叫他蒋伯伯。他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儿子,有时跟他父亲来机关图书室看书,我们便相识了。我考上二中的同一年,他考上了师大附中。他聪明又肯用功,成绩特别优秀。我在蒋伯伯处见过他的学生手册,各门功课全是五分。如果幸运的话,应该是个人才。不知他这几十年过得可好!

民革机关大院的旁边紧连着山字石小学,是北街一号。学校西边是省政府的东围墙,很高很高,墙里正在盖楼房,晚上收工后,脚手架上一直亮着灯光。围墙下是一条窄窄的巷道,叫箭道巷,直通到大街上,是我上下学最近也最常走的路。

箭道巷西边靠里大部是省政府的高墙,快出巷口的一段有几家街门和不大的一些院落。东面有一条通山字石中街的巷道,还有街门,和不多几家小铺面。有卖大饼的,卖香烟杂货的;巷子中还有一家专卖酵面蒸馍,面发酵不太厉害,蒸时不放碱,吃起来带点酸味。母亲叫我专门去买过,说父亲喜欢吃。

箭道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天晚自习后,由大街突然进人巷道,又窄又长,走不到头似的。晚上行人很少,我总是提心吊胆地走这段路。木电线杆上的路灯射出黄白色的光,在昏暗的夜色里闪烁着暖意。每过一个路灯,我便看着自己的影于在地面上逐渐拖长变淡;淡到没有了时,又会在身后出现,先是模糊的,长长的,逐渐清晰短促起来,直到完全和我重叠,便又到了另一盏路灯的下面。每走到街门道和小巷口,以及灯光照不到的黑暗处,我便心里发毛,唯恐有异物突然出现。若碰见远处过来行人,我还故意加重脚步给自己壮胆。当然,日子一久,便没有最初那样紧张了,也少了那种走不到头的漫长感觉。出了箭道巷,大街对面是黄家园北口。那里有好几家小餐馆,我和瀛兄曾在门口有高台阶的那家吃过清蒸鱼。巷口右边有一家卖酱牛肉的窗口,盘子里摆放着酱色的牛肉疙瘩,刀板上有一块切开的牛肉,露出黄亮亮的牛筋和酱红色的肉,看上去十分诱人。母亲让我给家里买时,卖肉人总是切成薄薄的酱牛肉片,用干净的纸包起来。态度非常和气周到。

从黄家园北口向东不远处,是兰园北口。跟兰园北口斜对着的便是山字石中街。街口左边是兰州市图书馆一两层楼房,一个小院子。进了街口,有一家辣子酱厂,还有一些店铺和菜摊子。有小巷道可通山字石北街,是离我们家最近的小市场。

从小市场过去不远,就到了我们二部制课外学习点的张同学家。从他们家门前的小巷道向北走一段再拐个弯,也可到我曾寄食二十多天的窦虎家。假期里,我喜欢去街口的市图书馆,坐在阅览室里看杂志。

有时放学回家,住在山字石的几个同学一起由武都路的兰园南口进去,穿过兰园,从北口出来到山字石中街再分手回家。兰园里有电影院、戏园子,还有耍把戏的、说评书的……是当年兰州市区最热闹的文化娱乐中心。我第一次看见抖风葫芦(空竹〕便是在兰园里。后来自己也买了一个学着抖了起来,越抖越上瘾,初二有一个阶段,每天吃过中午饭,便一路抖着风葫芦去学校。那时候,我们家已经搬到了武都路。

算起来,在山字石北街住了还没有一年,随着省民革机关的搬迁,我们也离开了那儿。

鲁武都路一九〇号

我们搬家到武都路一九〇号,大约是一九五六年。具体的日子和搬家的细节已经完全没有了印象,只记得是随着民革机关一起搬迁的。省民革已经正式成立,父亲成了正式委员。

武都路一九〇号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是省政协所在地。民盟和民革也搬进里面的两个别院办公。

大院子北边有一个旧式大礼堂。东边先是一排小车库,接着便是几间办公室。大院西南角有个二道门,门框直接安在院墙上。进去另是一个院落,省民盟在里面。大礼堂东面没有房屋,院墙下有几个简易棚子,放着些旧木料和一些杂物;西边是一排平房,有办公室也有宿舍、灶房、开水房;西北角有个独立小院,有院墙也有院门,里边住着周秘书长。周秘书长四十岁上下年纪,精明强干,是部队上过来的。政协大院里所有的人都听他的,他是省政协日常事务的最高领导人。周府东面,礼堂后面正对着的是一个会议室。

民盟院落东北角房屋后墙与政协礼堂西边平房之间是一个过道,进去不多几步有一个砖砌的圆门洞,里面便是省民革。南北狭长的院子,中间被一个大厅堂隔成前后两个方形院子。厅堂里有会议室、图书室,中间厅子是阅览室。后院北房是一个三间大堂屋,中间是会客室,东边隔间里办公的是李翰园先生,他是省民革的一位住会副主委。个子不高,眼睛看上去有点斜,常常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平日里很少有笑容。西边隔间是父亲的办公室。西北拐角一个小门里便是我们家,有带套间的住人房间,也有小灶房。我和母亲住在家里,父亲经常住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

省民革的主任委员是省长邓宝珊先生。他坐一辆两头平的红色轿车,政协或民革有重要会议也来参加。好几次我们正在大院里玩,看见车停下后前车门里先下来一个中年人,打开后面车门,关照着省长下车。这人一头短发,花麻中白色见多,圆脸,体魄魁梧,很像邓省长。不是秘书就是警卫。我总觉得他是邓宝珊先生的胞弟。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感觉,到底是不是并没考证过。

搬到武都路的一段日子,父亲工作很忙,看上去心情也不错。民革开会时,休息中间,常有老朋友来家里跟母亲见面。父亲也有偶尔留客人在家吃便饭的时候,但不多。记得最清楚的是民革副主委王治歧来家里吃母亲焖炒的羊羔肉。母亲是佛教徒,年轻时就忌口吃了长斋,终生未变。可她仍然给父亲和我们兄弟做荤食,而且口味不差。记得那一次王治歧伯伯还赞扬母亲做的羊羔肉好吃呢。

母亲有时也打发我去街上买菜,若买猪肉,便嘱咐我用旧报纸盖住或包起来。因为父亲说过,政协机关有不少回族同志,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母亲非常敬重和理解父亲。她诚心向佛,却不执著于形式。她律己虽严,却能宽待他人。这些虽属生活细节,实是极不易做到的事。现在想起来,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是真正悟了佛教真诗的人。

来过我们家的还有安立绥伯伯,安伯伯是父亲的老朋友。一九四〇年前后,我们家曾在盐场堡安家院里住过。我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的除了万良才、王儒林,便是安立绥了。跟万良才一样,王儒林也是父亲共产党内的老朋友。记得那一段日子,母亲曾带我去过王儒林伯伯小沟头的家里做过客。

父亲喜欢菊花,他在民革院里养了很多盆九月菊。各种各样的花型,色彩以黄白居多。父亲一闲下来,就侍弄它们。不是浇水,便是松土或施肥。父亲还画过菊花,写了不少咏菊诗。

我们家小院屋后是赐福巷,同班的一位王同学住在那里。每天上学他走到我家墙后便大声喊我,我们便在政协大门口会齐,一同去学校。我俩都很贪玩,那一段,玩风葫芦上了瘾,吃过午饭,提前从家里走,正是街上行人不太多的时候。我们便在人行道上一路抖着风葫芦去学校。

同类推荐
  • 诗经(传世名著百部第39卷)

    诗经(传世名著百部第39卷)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 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书中所收之 诗,语言优美,内容丰富,其价值是多方面 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最早的一部诗集,它在文学上的价值是开创性的,从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到语 言运用,均具有极高的成就。同时,它也是 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为后世文学创作 所效法和借鉴。
  •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这本文集从多个方面展示着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刻画的24个节气,定位准确,惜墨如金;他描绘的花卉果实,栩栩如生,美丽动人;他抒发家和国的情感,情真意切,令人信服,等等。《东篱夜话》中,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写人物的,比如《王彦章铁船开灌河》和《有个男孩名叫可可》这样的文章,作者把人物和历史、人物和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历史人物写出了传奇英武,孩童可可写出了天真可爱,虽然每篇文字不长,但是读来让人印象颇深。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无敌铠甲

    无敌铠甲

    穿越到异界的陆风是自命不凡的,幼时虽历经坎坷,但总归是没有消磨掉陆风的豪情和傲气。怎奈造化弄人,一直表现优异的陆风止步于强者之路,心灰意冷之下的陆风已生出了欲要平静过完这一生的想法。而这时命运又和陆风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命运又一次逼迫陆风立下了成为最强的誓言。当陆风哭着发誓的时候,三界战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 量知篇

    量知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娇娘难养

    娇娘难养

    穿越成为正八品县教谕之女,赵亚楠表示:正点。既不会三餐不继,也不用豪门宅斗,乃理想中的小康之家。不过,因为大脚丫子上不了台面的问题,赵亚楠被爹娘留在乡下老家。禀生大舅舅来视察留守侄女切实生活,却被赵家一家人溺爱侄女的行为惊呆了。“亲家,如今田地忙的很,不如将孩子送到我们家住一阵子?”舅舅打定主意到了自家,必定好好将这颗长歪的小树苗给掰正了。“老大,当官了就能随便打自家孩子?”爷爷瞪向自己儿子,敢欺负孙女亚楠?“爹,亚楠这个性子要是不改,如何嫁入书香之家?”“狗屁,亚楠的大脚丫子嫁给书香世家作孽去?还不如找个老实本分的乡下人,起码能哄亚楠一辈子。”爷爷点醒儿子。“爷爷说的对,我以后就嫁乡下农夫,他种田来,我浇水,我们夫妻双双把家还!”亚楠有些得意忘形。“混账,说的什么胡话!”亚楠爹被亚楠说的一脸黑线,斯文扫地啊!“胡说,他种田,他也浇水,你在家等着他回家做饭,要不然让你六叔给你买两个丫头给你做饭?”爷爷也以为亚楠说的不对。亚楠她爹彻底想晕,子不教父之过啊!赵亚楠:“董文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么?”董文杰:“当然!我可以为你两肋插刀!”“两肋插刀就免了,你还是带我私奔吧!我不要嫁给那个县令。”赵亚楠到底还是被封建包办婚姻了,最后连一贯宠溺自己的爷爷奶奶都向爹那个恶势力低头了,还说做官太太好,是前世修来的福气。福气个毛?那个程学慎根本就是儒学修道士,立志为了天下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人生活目标南辕北辙,能搭伙过日子么?“我,我,我还是想为你两肋插刀!-----你,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理想?我要娶一个大家闺秀,再纳十几房美貌小妾,住上豪华庄园,拥有万顷良田-----你别掐我啊?要祸害你祸害那个县令,你残害自己人算什么啊?”推荐我的完结文《彪悍农家大嫂》《状元辣妻》
  • 仙剑奇缘之巫盟灵蛊

    仙剑奇缘之巫盟灵蛊

    相传苗寨巫蛊食人心魄,以饲主肉身为食或以他人尸身喂养。各种蛊虫都有不同的饲养方法,其邪气渗人,令听着闻风丧胆,其蛊虫在苗寨更加盛行。后以巫盟出现限制苗人外泄巫蛊秘法,其一时无人敢踏入苗疆一步,但谁不想称霸,谁不想唯我独尊?苗族一先辈从蜀山求学回归利用道学仙法养出灵蛊以制衡巫蛊。她以为自己拥有过,到最后却发现一切都是骗局。他以为自己掌控一切,最后才知道自己才是满盘皆输的哪一个。他以为自己不爱,等发现时却无一人能相伴其左右。他愿意为她颠覆一切,哪怕吝啬的不愿多给他一个小小的角落。
  • 灵路者

    灵路者

    九世轮回,一世现,欲破苍穹,指云天,若问少年心所图,傲视众生有何难。
  • 学院新秀:双生姐妹玩转音乐学院

    学院新秀:双生姐妹玩转音乐学院

    一根针射掉了允丽的校花标志,她轻蔑一笑,瞬间让恶魔王子对她产生了兴趣!“我爱坐哪儿坐哪儿,关你什么事?”忆梦给某男一个白眼。“呵!”某男同样用斜眼白了忆梦一眼。校门口墙角的一个人,正悄悄的潜进学院,她!和忆梦有着一模一样的倾城面貌!正巧一个温柔王子在墙角看书,看到她对她一笑“忆梦?你怎么在这里?”“撒?”冰予顶着一万个问号问道:“谁是忆梦?我不认识呐!”妹控乔亦辰,遇上摇身一变的火辣美女;叶慕,宋侨,遇上微微一笑倾国倾城忆梦;冰予,浅霓,遇上温柔到不可一世的允荞研溪。从此他们的生活注定不平凡!忆梦和冰予是姐妹吗??那为何她们的性格完全不同??她们他们,经历了千万的磨难,会有奇迹发生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高冷男神霸道夫

    高冷男神霸道夫

    叶卿卿暗恋3年的男神总裁就要结婚了,本来打算一笑而过,专心工作,却不想在男神结婚当晚,她成了抢婚之人,男神腹黑算计她毁了婚礼。“如果明天我还看不见你,那么我将,不管用什么方式找到你为止……当然后果自负。”上司,咋们能温柔一点吗?明显是不能地的。叶卿卿是个十分贪财之人,不仅把自个也贪进去了,还凭空有了个儿子,还结了个契约婚姻。当契约婚姻背后的秘密被解开,她又该何去何从。当高冷霸道总裁,遇上同样霸道高冷上司,她又该如何选择。且看且珍惜,看叶卿卿如何收了高冷,成就自己的霸道。
  • 凌少霸欺,腹黑少爷别太猛

    凌少霸欺,腹黑少爷别太猛

    在他眼里,她只不过是个表里不一的心机罢了,无奈之下,他将她娶进家门,却整日对她爱理不理的,一次醉酒,他不小心睡了她的身体,他便日渐沉迷,想要得到她的欲望也日渐加深,然而最后得到的却是她的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