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时候,学校教导主任李季正在家中,他的小孩就在附近的小学上学,但他在最短的时间里冲到了学校。见到了许校长,李季的第一句话是:“学生怎么样了?”郭焕鹏提醒他快去看看自己的小孩,李季摇了摇头,他说:“就是死,也要和学生死在一起!”满脸灰尘的李季一头扎进教室,帮助老师们疏散学生。
范坝中学是一所乡级独立中学,共有238名学生,大多是住校学生。教学楼在震中颤抖、扭曲,墙皮、砖块纷纷脱落。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迅速跑到学校的操场上。
许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学楼的,看到学生都安全撤离,他松了一口气。就在这时,他想到了一件事,迅速把自己办公室的电话抢了出来。当他走出教学楼时,一块预制板掉了下来,距离他仅仅一米远!
地震还在继续。学校周围的山坡上,到处是滚落的石块,学校附近的村里鸡飞狗叫,山谷里弥漫着乌云一样的尘土,地震时发出的轰响,更增添了恐怖的气氛。撤离到操场的学生产生了新的不安情绪。
看到这种情况,许校长迅速作出决定,要求各班老师稳定学生情绪,要求“一个也不能走失”,他让李季主任迅速找回在校外居住的20多名患病学生,同时安排老师招呼附近的老乡到学校操场避难。
就在这时,学生中有人开始哭泣。大多哭泣的学生在老师的安慰下平静下来,但初三二班的学生何彦兴却开始号啕大哭。许伟急忙安排老师了解情况,才知道何彦兴的父亲早已去世,家中只有高位截瘫的母亲,而他的家就在学校对面,何彦兴看着周围的许多房屋倒塌,却不知自己无法行动的母亲是否安全。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没有丝毫的犹豫,许伟迅速安排何老师带领4个身强力壮的学生去救何彦兴的母亲。
何老师带着学生穿行在废墟瓦砾中。虽然距离不远,但不断发生的余震,让师生几个不能像平常一样行走。在过一座小桥的时候,何老师竟被震倒在地上。他们把何彦兴的妈妈从屋中刚抬出来,破旧的房子就倒塌了。
238名学生平安!附近200多乡亲平安!当400多人积聚在操场上的时候,许伟感到了一阵轻松。可是,生命虽然有了保障,但所有的房屋都成了危房,解决这么多人的吃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和老师们商量之后,他们开始搭建简易帐篷。但搭建简易帐篷需要竹子,这时,距离学校最近的老人何长远说就砍他家的竹子吧,要多少砍多少。郭焕鹏想和老人商量一根竹子多少钱,老人却不高兴了:“你们是为了学生娃娃,这个时候还谈什么钱呀?”
搭起了简易帐篷,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又成了大事。学校在操场支起了两口大锅,郭焕鹏去采购东西。
震后的街头一片狼藉,余震又不断发生,好多商铺都锁了门。可是看到老师们来买东西,商贩们又冒着生命危险打开门找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且有些白送,有些只要批发价。
郭焕鹏的眼睛湿润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在他的心底流淌。他带一名老师去买菜,卖菜的二话不说,就送了他们一车蔬菜,而且不要一分钱!郭焕鹏问为什么,老乡回答得十分干脆:“你们救了那么多孩子的命,要钱,我还是人吗?”
郭焕鹏和一同买菜的老师当时就流出了眼泪。
村民和老师开始煮饭。400多人吃饭真是非同寻常。晚饭从六点开始,先安排初一的学生吃,等所有的学生吃完之后,村民开始就餐,他把19名老师放到了最后。没想到一顿饭吃了5个多小时,等老师们吃完之后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此时,已经是满天繁星。
没有一句怨言,没一个人抱怨,大灾面前,人人心底流溢的情感叫众志成城。
夫妻老师
在地震发生的两分钟之前,康县豆坪乡豆坪小学的教室,和全国许多学校里一样书声琅琅。这所仅有10名教师、147名学生的小学校像往日一样井然有序地上着课。
那一刻,一脸憨厚朴实的王永军老师正在领着明显比其他班的同学高出一头的五年级同学上体育课,还不时地喊出一二三四的口令,哨音响彻整个山村。
突然,地动山摇,人都站立不稳,首先意识到地震的是王永军老师的妻子吕永芳,一位厚道、质朴、体格健硕的农村妇女。当时她正在学校的后院用斧头劈柴,突然感到大地在抖动,紧接着听见地上发出狂风一样的嘶鸣,人也站不稳,手里的斧头也拿不住了。她凭直觉判断是地震了,便摇摆着边喊边冲向前面的院子。
与此同时,正在上体育课的丈夫王永军老师,正在后院写教案的周俊海老师,也边喊边冲向前院。山摇得越来越厉害,像无数个炸弹在瞬间爆炸,教室就像筛糠一样在摇晃。在面临生命的挑战和考验时,人们都已经乱成一团,只知道自己逃生,但吕永芳并没有乱,她跑到五年级的教室叫出了三个没上体育课的学生,一起去喊其他老师。还在上体育课的王永军老师第一时间里本能地吹响了口里的哨子。
急促而尖利的哨音在校园响起,一、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像接到动员令一样都围在了一块,站在了只有篮球场大小的操场上。但在给一、二年级学生上音乐课的李庆庆老师似乎还没有知觉,节拍依然打得很响,学生依旧在声嘶力竭地吼唱。周俊海老师是第一个跑到这个教室门口的,他大喊了一声,学生们刚停下,师生们便感到房屋抖得厉害。说时迟,那时快,许多学生从门里、窗子里鱼贯而出,在几秒之内全部集合到了操场的中心。大家围成了一圈,只有相互搀扶着才能站得住脚。这时,只听“轰轰”几声,便什么都看不见了,只有飞扬的尘土和学生的哭喊声在这寂静的小山村升腾震荡。
阴霾密布的天空尽管可怕,但终究会过去的,当师生们渐渐能互相看清对方的面孔时,那一排排整齐的教室已变成一堆破瓦烂砖、断壁残垣了。老师们这才意识到应该尽快清点自己班上的学生人数,幸运的是学生们一个也没有少。但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却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悲惨记忆。
一个老师和二十三名学生
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吕赵教学点的老师王桂英已经54岁了,32年的教龄,使她有着不同一般的沉着和淡定。已成废墟的吕赵教学点只有她一个老师,小学3个年级23名学生。
复式教学,这种诞生在贫困乡村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所具备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32年的时光,王桂英就这样重复着自己的工作:给一年级的孩子教书时,就给二、三年级的孩子布置作业;当给三年级的孩子上课时,一年级的孩子又忘了做作业,仰着小脑袋听得似懂非懂……
5月12日下午两点多,王桂英和往常一样,给三年级的学生布置好作业,就去一、二年级教室上课。
王桂英刚打开书本准备上课时,突然觉得脚底下开始晃动,房梁上的灰尘直往下落,大地也随之剧烈地颤抖起来。意识到地震的王桂英急忙大喊:“地震了,同学们,不要挤,快点往外跑!”
教室里乱作一团,学生们的哭声、喊声、尖叫声撕心裂肺,十几个学生拼命往外跑,但都挤在门口出不去。王桂英一边吆喝着让三年级学生赶快往外跑,一边把一、二年级的学生往外拉。
十几名学生惊慌失措地跑出了教室。王桂英让几个年龄大一点的学生把年龄小的学生围在一起照看,又转身冲进教室,跌跌撞撞把还待在教室里的学生一个一个往外拉。有好几次,屋顶落下的瓦片和土块砸中了她的肩膀、脊背,她却浑然不觉。几个来回,她觉得有点上气不接下气,头也晕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可听着屋里孩子们的哭喊声,看着摇摇欲坠的校舍,她只能一次次冲进教室,把学生一个个拉出来……
突然,最边上的一间教室垮塌了,墙体带着巨大的响声轰然倒地。半个屋顶一下子塌了,满天都是尘土。剩下的校舍还在摇摆,眼看着也要倒了。这时,王桂英猛然发现还有4个学生蜷缩在一、二年级教室门口,吓得全身发抖。她使出全身力气冲了进去,将两个学生推了出来,又抱起两个最小的女生往外跑,就在她即将迈出门的一刹那,身后的两间瓦房轰然倒塌将她们压倒。
在孩子们的哭声中,王桂英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自己身体已被灰土掩埋,左腿夹在两根门框的缝隙中,而抱着的两个孩子都被甩了出去,都安然无恙。一群无助的孩子正围着她一边“王老师,王老师”地大声哭喊,一边使劲地往外拽她。幸好垮塌的墙土没有把她的腿压实,学生们好不容易把她从土堆中拽了出来。还没坐稳,那堵墙就彻底塌了下来。
王老师全身麻木,左腿不听使唤,裤子上渗出的血和泥土混合在一起,嘴里全是被气流填进去的泥土。她不时吐着嘴里的泥土,挣扎着,紧紧地把孩子们拢在一起,数了好几遍才数清人数:“23个学生,一个也没有少。”
然而,灾难还在继续……教室倒了不说,操场边的大土坎还在往下滑。眼看着地上的裂缝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学生们吓得紧紧围住她。王桂英连抱带推把学生转移到跟前的打麦场。这时,她想去教室把学生的书包给抢回来。可是,几个学生死死搂住她的脖子,哭着喊着拉住她,不让老师走。
下午三点多,家长们哭着喊着娃们的名字,来领孩子了,当看到自己的孩子都好好的,一把拉在怀里就放声大哭。王艳的家长紧紧拉着王桂英的手说:“王老师,我家的房子全没了,幸亏你救出了我的娃,要不就啥都没有了!”
家长们陆续接走了自己的孩子,还有7个孩子守在王老师的身边,不停地哭泣。这7个学生是一个村子的,回家要走5公里的山路。没有犹豫,王桂英背起一个小女生,带着其他几个学生沿着山路往下赶,护送孩子们回家。一路上到处都是塌方,原来的路好几处都断了。她就让6个学生手拉手跟着她,绕着庄稼地一步一步地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