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我害怕
13日凌晨。文县碧口镇范坝中学操场。
余震虽然不断,但山谷已经恢复了以往的清凉,安排学生和村民们挤进简易帐篷后,校长许伟在操场燃起了一堆篝火。郭焕鹏清楚,校长点燃篝火的目的很明确,他害怕老师们睡着后学生们有闪失,他要求老师们每过十多分钟就去看一下学生和村民是否安全。
山村的夜晚非常冷,燃烧的篝火,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温暖。远处,夜猫子的叫声凄厉而刺人耳膜,村里的狗似乎叫哑了嗓子,叫声如孩子般。而公鸡似乎已经失去了时间的概念,接二连三地啼鸣。没有电的村庄经历着少有的黑暗,微弱摇曳着的星星火光,一定是忧伤的村民在查看自己已经成为废墟的家园。
老师们围着篝火席地而坐,在不时震颤的大地上看着篝火熊熊燃烧。许伟看得清楚,一明一暗的火光映照着老师们大震之后未定的惊魂。这个平时有些严肃的年轻校长,一改过去的严谨,知道的,不知道的,熟悉的,不熟悉的笑话,随着篝火的跳跃从他的嘴里说出来,许伟讲了一个晚上的故事,说了一个晚上的笑话。然而,在这个时候,有谁还能笑出声来?但拼命发出的笑声,却可以给彼此力量,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讲故事的同时,许伟总是走到学校操场的西南角观望。白天他发现,生长在这里的一棵白杨树在地震时向操场倾斜过来。那天晚上,大大小小的余震发生了300多次,白杨树的根部一点点露了出来,但终归没有倒下来!
更多的老师并不知道,许伟的父母在四川德阳,妹妹在四川绵阳,他的女朋友在文县碧口镇。当时,没有人知道他心里是否想起了这些亲人,但为了400多人的安全,他把一切都深深藏在了心里。
直到第二天,许伟才知道地震致使他家门框严重变形,他的女朋友被困在里面。在一片漆黑而又不时颤动的房屋里,胆战心惊的女朋友在手机上编写了两条没有发出的短信:“老公,我很害怕。”
文县境内遍布高山峡谷,交通极为不便。前往范坝乡更是艰难,仅有一条盘旋在大山峭壁边缘的土路通往那里。路断了,手机没有信号,电话不通,范坝乡成了一座孤岛。
许伟冒着生命危险抢出了学校的一部固定电话。迎来震后的第一个黎明后,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这部固定电话上。接好线后,电话通了。
许伟没有想到,这部电话居然成为震后整个范坝乡唯一能接通的电话。地震之后,范坝乡十多人遇难,百余名老乡受伤,上万名受灾群众急需救援。
经过反复联系,范坝中学当晚打通了县教育局的电话,但范坝乡的灾情仅限于县内知晓。
对这部救命电话,曾到范坝乡考察灾情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十分感兴趣。他仔细询问许伟有关这部电话线路的详情,他表示,要认真调查研究这部电话线路的设置是如何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
5月13日10时许,这部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清脆的铃声带着一种久违了的喜悦在操场上空传播。正在值班的副校长郭焕鹏接起了电话:“请问你是谁?”
电话里传出来清晰的话音:“我是陆浩。”
电话那头,正是甘肃省委书记陆浩。
陆书记在电话里接着说道:“我是陆浩,你们那里受灾情况怎么样?学生和老师都安全吗?”
范坝中学师生听到省委陆书记打来电话,大家都非常激动。但由于电话信号不太好,通话时间不长就断了。下午五六点钟,陆书记又先后打过两次电话,详细询问了学校和范坝镇的灾情。当他得知学生和老师都已安全疏散时,关切地说:“希望你们很好地稳定灾区群众的情绪,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尽快赶来救援的。”
陆浩书记第四次打的电话是校长许伟接的,他通过许伟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对灾区人民的问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
原来,汶川大地震之后,省委书记陆浩立即要求联系省内靠近四川的几个市县。过了半天,发现联系不上文县。大家焦急万分,都不知道文县受灾情况如何。县城打不通,陆浩书记就要求想尽一切办法联系文县的各个乡镇!
当一位工作人员提供了范坝中学的电话号码时,省委和范坝中学马上就联系上了。
文县县委书记徐世林说,当时县委还无法和省委取得联系。
从5月13日到14日,陆浩书记总共打来了四次电话。陆浩书记详细询问了范坝的灾情,并告诉许伟要沉着,并及时展开自救。同时告诉他们,救援部队会尽最大努力抢通道路,赶赴灾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光是四川震区,甘肃、陕西等周边省区的受灾情况也牵动着中南海。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克强在北京拨通了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的电话,询问甘肃受灾详情。
在甘肃陇南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陆浩立即把文县范坝乡的情况做了汇报:“当地交通不便,急需空投救灾物品,甘肃省内直升机数量有限,需要加派直升机支援!”
按照李克强的指示,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协调下,两架外地直升机调配支援甘肃灾区,立即飞赴文县。
5月14日,伴随着隆隆的声音,直升机飞到了范坝乡的上空!但因为范坝乡山谷狭窄,飞机无法降落,只好空投下4顶帐篷以及一些方便面和水。顿时,山谷里回荡着乡亲们欢呼雀跃的笑声和喊声:“我们得救了!党和政府没有把大山深处的我们这些村民遗忘!”
5月17日,通往范坝乡的道路被打通,大批地面救援人员得以进入,范坝乡被围困了4天5夜的1万多受灾群众得到了有效救援。
等新房建好了我再走
杜登芳,文县纪委书记。文县中庙乡的驻村干部。
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后,杜登芳正在县城,没有任何犹豫,她立即赶到属于自己的岗位上。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杜登芳一直奔走在中庙乡大大小小的村落。
这是一个炎热的正午,杜登芳头戴一顶草帽,来到了一个山村。
刚进中坪村,村民就围了上来。他们打着招呼,热心地招呼“杜书记”,问她吃饭了没有。杜登芳一边点着头,一边提醒村民:“屋里的粮食被埋了,地里的不能让糟蹋了,你们要抓紧把油菜收回来呀?”
围着的村民连连点着头,脸上都是憨实而欣慰的笑意。这种笑意里面有着尊敬和心悦诚服。看着眼前被夷为平地的村庄,杜书记神情黯然。因为事情都凑到一起了,灾区老百姓一边要抗震救灾,一边还要收割地里已经成熟的庄稼。
了解完中坪村的情况,杜登芳又转向另一个山村。
通往姚家坪社的是一条陡峭而崎岖的蜿蜒山道。顶着正午的太阳在这样的山道上行走,看似纤弱的杜登芳却气定神闲。自从地震发生后,杜登芳就再也没有回过家,没有好好睡过觉,没有好好洗过一次脸。她几乎每天都在上山下山。看到老百姓在有序地进行生产,她感到欣慰,而老百姓看到她,更觉得踏实安稳。
姚家坪村在地震中已经被夷为平地。村里到处是断壁残垣,脚下是残砖碎片。在一块已经倒塌的废墟上,树冠硕大的核桃树依然绿意盈盈,村里的孩子正在树阴下下着象棋,看到杜书记,孩子们立即围上前来:“阿姨,我们什么时候上学?我们今年中考怎么办?”
看着孩子们焦急的神色,杜登芳肯定地回答:“学校正在搭建帐篷,你们会很快上学的。”
在废墟上行走的同时,余震不断发生,险情随时都可能发生,但在杜登芳的脸上看不到惊慌,她不时回答村民的提问,查看村里的险情。当发现震后临时接通一处水管的接头已经开裂,她急忙蹲下身去,细心地接好之后才离开。
下山时,送行的老乡问:“杜书记,你什么时候回?”杜登芳挥着手大声回答:“等你们建好了新家我就回!”
区委书记的两天两夜
“5·12”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武都区委书记黄华明正在带人去上海参加国际油橄榄展览会的路上。此时,黄华明已经到了秦安到通渭之间的地段,突然就发现路右侧山上满山冒烟,他转过头来一看,发现左面的山体也在冒烟。司机反应快,说:“地震了!”黄华明马上下令把车停在路边上。
黄华明赶快给区委打电话,但手机打不通。他让车子往前走了一段,到了一个村庄前停下。他下来一看,那个村庄,没几间好的房子,全震塌了。他继续往区委打电话,还是打不通。黄华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做出决定:调头!往回返!
黄华明到达武都区境内,已经是晚上六点多。进入区界,道路已经完全中断,从武都区界进入武都城里,还有十八个弯道的盘山路。车子无法行走,反倒给了他沿途查看灾情的机会,黄华明一路走一路查看,佛崖、甘泉、安化、柏林、马街5个乡镇都去看了一下,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死人的。
黄华明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他感觉到这次地震的损失超乎想象!
等他回到武都区委大院里头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到了区委之后,黄华明立即主持召开会议。
这是一个优秀的领导团体。区委四大班子领导、各部门领导,首先往区委跑,先到区委来接受任务。大灾面前,干部们的政治素质就表现出来了,不管怎么样,不管有没有事,灾情就是命令。地震之后手机不通,电也没有,干部们领了任务后,立即前往各个乡村查看灾情。
5月12日晚上,区委扩大会开完已经是半夜12点多。黄华明陪着王市长、市电力局局长到了供电局,检查电网破坏情况,商量供电方案。因为武都区用的是国家大电网的供电,现在大电网已经遭到破坏。好在武都区有个8000千瓦的小水电厂,平时可以发电12000千瓦。黄华明算了一下,8000千瓦保证他们指挥系统的运转还是可以的。最后他们果断地决定,甩掉大电网,用自己的小水电供电,先让城区指挥部这一块有光明。而他们坚信,这片光明一定会给惊慌的居民带来希望!
等到凌晨4点钟,电通了,指挥部有了电了,传真机也恢复了正常的工作。黄华明这才稍微放下心来。但得知震中在四川汶川后,黄华明的心又提了起来:武都区五库乡离汶川最近,那里的伤亡一定很严重!凌晨4点钟,黄华明毅然出发,赶往97公里之外的五库乡。
途径汉王镇,黄华明走进乡政府,干部全下乡去了,留了一个值班的干部。空旷的乡政府院里显得异样的寂寞冷清。值班人员把本乡情况大致向黄华明做了汇报。随后,黄华明又到了桔柑乡。
天还未亮,但天幕上的星星明显已经感觉到曙光将临,星光渐渐变得黯淡。早起的山雀感觉到了就要来临的阳光,一只只急不可待地飞过,想要用自己的翅膀,剪开这从未遇到的沉重的暮色。早起农人的咳嗽声在清晨的空气里传播,但已经没有了以往的振作和精神,满目废墟,已经灼伤了他们的心!
桔柑乡书记王泉林刚从乡下回来。王泉林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同样憔悴的领导,没有任何的客套,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简单向黄华明做了汇报。
黄华明的心情越发沉重,他急着赶路,但走了不一会儿就遇到了大塌方,过不去了。
黄华明的情绪有些激动,他对桔柑乡书记王泉林下了死命令:“你去找装载机,就靠你这个书记,一定要把这个国道打开!”
五库乡,靠近汶川的五库乡!黄华明越想越难以安坐。最后,他决定步行进入。
翻过一座座山梁后,三河乡又出现在眼前。黄华明把三河乡乡干部召集起来开了个会。他对那个书记说:你找一个装载机,从下面修路。这么大一个塌方,一个乡从上面修,一个乡从下面修,来得快。他命令必须在上午10点钟前在塌方上打个便道,一定要让车能过去。
5月13日下午2点,黄华明走到了五库乡。五库乡的灾情果然超出了想象,全乡整个乡村公路不通,在一条狭窄的大峡谷里,因为余震不断,山石滚落,道路被完全阻塞。
他命令政府里的行政领导下去,动员群众抢修公路,调动机械设备,费用先记下,没钱也先记下。黄华明虎着脸告诉他们说:都记下,我不会少你一分钱,你先把路给我修好!
到了五库乡王家坪村,黄华明走不动了。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他发现村里老的少的都哭成一团,一听说是区委书记来了,大家就好像是看见大救星来了。老百姓说:“书记你可得给我们做主啊!房子塌了,人也砸死了,猪也砸死了,我们可怎么活啊!”
黄华明看到近处有一头牛,是个大约半岁的牛娃子,让石头给砸了,前腿被砸断,血流了一地,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旁边一头母牛,湿润着眼睛一个劲地叫唤,声声凄惨,令人不敢去听!
“你把那个牛拖走,叫得人心里头难受。”黄华明说。人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这边是人在哭,那边是牛在哭……此情此景,让这个钢铁汉子流下了泪水。
黄华明马上想到最为关键的一点:老百姓需要心灵的安抚,需要让他们振作精神。是呀,老百姓积攒几十年的心血顷刻之间被毁,一眨眼的工夫就成了一贫如洗的受灾户,怎能不悲伤哭泣呢?
一路流着泪水,黄华明心情沉重地走到五库乡的草山村。
2006年的“6·21”6级地震,这里是地震的震中区,当时,村里的房屋全都受损成为危房。灾后老百姓刚把房子修建起来,但仅仅隔了两年,在这次地震中又被夷为平地!猪啊牛啊羊啊全部砸死在里边了。所幸地震那会儿,全村人都赶集去了,躲过了这场灾祸。
几个老汉抱住黄华明大放悲声,有几个老汉跪下来,还有的老汉头直往地上撞。他们实在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前年才发生过地震,房子刚盖起来,就震没了!老天缘何待他们如此不公?
黄华明进村看完之后,心里不是个滋味。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我们这个国家、人民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黄华明和每一个人都对此没有任何怀疑!
父亲走好
5月12日下午两点左右,正是康县铜钱乡王湾村村民吃晌午饭的时候,他们做梦都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
当时,村主任李仁清在包谷地里锄草,忽然感觉到脚下抖开了,坎边上的杜仲树像醉汉一样摇来晃去,紧接着就听见半山上传来轰轰隆隆的巨响,几股白色的浓烟向四处扩散,隐约看到农户的房屋眨眼间倒塌了。他的眼前身后地动山摇,遍地滚石。李仁清马上意识到是地震发生了。他丢下锄头,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村子,但他没有回家,而是和其他的村社干部一起逐户排查灾情,动员群众赶紧撤到稍稍宽阔的安全地带。他安慰大家说,不要怕,只要有人在,就有一切,人在本钱在。
天色渐晚,他同村支书到几里外的乡政府汇报灾情回来后,看到村民的简易帐篷还没搭好,又急忙组织村民腾房子、找被褥,在打麦场上搭帐篷,安置受灾村民。
天黑了,当他拖着跑硬的双腿回到家中时,才发现自己家的房屋裂缝,椽瓦脱落大半,70多岁的老父亲放牛还没回来。李仁清马上带着妻子、儿子,拿起手电筒出门寻找老人。
“父亲,你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