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因此想要观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眼睛来进行观察,而眼睛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灵是否纯洁或者混浊,所以通过眼睛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无疑是最真实的,是不能被掩藏的。例如,在交谈中一个单纯天真的人的眼睛所传达出来的目光一定是非常纯净和清澈的,而一个充满私心和贪念的人呈现出来的目光定是浑浊不清的。
FBI认为眼睛透出来的光是人最真实的心理镜头,只要仔细观察,就能看透对方的内心世界和其性格特点,而其做的事情真相也就自然能够得以呈现。
如果两个陌生的人第一次见面,彼此最先注意的是对方的脸,而在脸上第一个被彼此注意到的就是眼睛,对方的眼睛形状如何以及目光是否稳定或者坦荡等等,都能映射出对方的性格特点和道德素质以及人品和内心的情绪等。因而,FBI的特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或者在接触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总是会先用眼睛紧紧地盯着对方的眼睛,以求从对方眼睛的形状以及各种各样的目光中察觉对方复杂多变的心理。
一、联邦特工从眨眼动作背后找出的“惊天玄机”
现实中的每个人都会有眨眼的现象。在FBI前犯罪学专家罗伯特·雷斯勒上校看来,眨眼和心理活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一个人眨眼时速度有快有慢,而且有时表现得目不转睛,有时又会快速扑闪。虽然眨眼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小动作,但有时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秘密。
“从一个人眨眼的动作中可以真切地看出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信息。”这是罗伯特·雷斯勒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一直认为,虽然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无意的,但正是无意的一举一动,才显露出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而使他人得以窥探到这个人的内心,而从眨眼动作中就可以看出很多人不少的心理玄机。
眨眼频率是很多人下意识控制的行为。当一个人和别人谈话时,如果出现了厌烦、不安等情绪时,这个人每次眨眼时就会闭上两秒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这就意味着这个人在潜意识里希望尽快结束谈话,更希望对方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如果一个人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他的眼睛一直处于闭着的状态,那么就透露出这个人对谈话的内容表现出了不耐烦,与此人进行谈话的人便可就此停止与他的谈话。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人在正常且放松的情况下,眼睛每分钟会眨10次左右,而每次眨眼时眼睛闭上的时间也只有1毫秒。当人们撒谎时,眨眼的频率就会明显提高,而且闭上眼睛的时间也会比正常状态下要长。
关于对眨眼动作的研究和分析,包括罗伯特·雷斯勒在内的很多进行心理研究的人都做过相关的试验。早在20世纪60年代之时,罗伯特·雷斯勒就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他将接受测试的人分为两组,第一组人自由活动15分钟,并且活动内容要尽量简单一些,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测试者在短时间内不会做出任何需要用说谎来掩盖真相的事情;第二组测试者没有自由活动的15分钟,而是被告知要马上对他们进行提问。之后,罗伯特·雷斯勒让接受测试的人戴上了可以测试眨眼频率的专业仪器设备。结果发现,说真话的测试者,眨眼频率比一般情况要高,这是因为这些人由于担心自己回答不好问题心里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绪;而那些说谎者,他们的眨眼频率变化得则十分明显,首先他们表现出的是眨眼频率放慢的情况,这表明他们在思考如何回答被提到的问题,以便用撒谎掩饰真相,可当他们将谎话说出口后,眨眼频率就开始明显上升。由于此时他们眨眼的行为根本不受自己大脑的控制,所以他们这一前一后眨眼动作的明显变化也将他们的谎言暴露无遗。
罗伯特·雷斯勒甚至开玩笑地说:“一个人眼睛的变化中蕴藏着很多信息,如果这个人在说谎时你能读懂这些信息的话,你所判定的结果的准确率丝毫不比测谎仪低,这就好比是把测谎仪随时带在身边一样。”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眼神会飘忽不定,眼珠转个不停,或者一直眨眼睛,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视线往往会转移到其他方位,甚至还会脸红。确实,一个普通人在说谎的时候会有这样的表现形式,但是FBI认为当一个人和对方在说话的时候敢于直视对方的眼睛,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没有撒谎,因为有些说谎的人与上述的情况恰恰相反,在说谎的时候,会直视对方的眼睛,并且丝毫没有紧张和慌乱的感觉。
FBI的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说谎的“技术”自然也就越来越高,而且人们不再单纯地用在说话的时候是否敢正视对方的眼睛作为撒谎的特征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骗子的说谎“技能”在不断提高,随着他们行骗技能的不断提高,他们在说谎的时候也是非常注意对方的心思,他们敢于正视对方的眼神,而且他们还会加上他们从容或者带有感情的说谎,因为他们明白,这样会使对方更加容易相信他们,而他们也就更加轻而易举地进行欺骗。最终的事实也证明这样的人是对的,因为现实中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眼神会出卖这个人,但实际上仅仅凭借着一个人的眼神是不能够完全判定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还必须根据对方的其他动作或者行为,再加上对其眼睛的凝视,这样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FBI认为,现在虽然说谎者的“技术”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这些人在说谎的时候不躲避对方的眼神,因此,他们会从容地直视对方的眼睛,而且有时候直视的时间还会较长。一般,在这样的情景下,这个人可能会有三种情况,其一是这个人可能企图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采用这种长时间直视对方的方式来暗示对方;其二是这个人可能对对方充满了敌意和挑衅;其三便是有可能这个人在撒谎。而在这三种情况中,一般撒谎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二、眼眉之间的“暗语”:FBI俘获犯罪分子的“秘密武器”
被称为“现代福尔摩斯”的美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约翰·道格拉斯认为,眼睛和眉毛是FBI在实战中观察一个人是否诚实可靠的重要参考因素,更是俘获犯罪分子的“秘密武器”。一般而言,FBI不会依照泛泛的面相学来解释或者评价一个人的真实心理。在实战中,FBI特工人员一直希望为这个话题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实际上,人们眉眼之间传达出来的信息,和四肢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约翰·道格拉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为一些年轻的情侣们设计出了几个不同的约会地点,同时观察这些人的眼眉变化。观察中道格拉斯得出的结果是,大多数情侣都偏向于那些黑暗的角落——这里一方面游人少,另一方面,研究者发现,那些女孩子们在光线暗淡的地方,眼睛的瞳孔都比较大,这让她们看上去更加美丽,因此在选择约会地点的时候,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光线较暗的角落,而那些男孩子们,也就很自然地跟着自己的女伴走了。这就说明,人们对于自己眼睛的利用,是多渠道的。通过实战中的不断研究和总结,约翰·道格拉斯概括出了以下这些从一个人眼眉之间表现出的“暗语”:
(一)“不配合”的眼睛
现实中,FBI在一些案件的调查审理过程中,也会非常注重嫌疑人的眼神变化。很多时候,在负责调查一些间谍分子的时候,FBI特工都会面临着对方不配合的情况,因为这些人试图用下垂的眼神躲避FBI的问讯。如果放到平时,眼神下垂更多指代的是“退让”、“谦卑”,但是在被FBI抓获的犯罪分子身上,情形就不一样了。约翰·道格拉斯认为,眼神下垂在某些时候具有轻蔑的含义,而且低垂眼帘,可以有效掩盖自己的眼部信息。由此便可认定,这一种眼神是顽固狡猾的犯罪分子最为喜爱的。因而他们神情淡定,目光直直地垂落在自己脚下的那一片土地上的情景只要一出现,FBI特工就会意识到,他们需要和这样的犯罪分子打一场持久的心理战了,而这就需要FBI先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双方成为“合作”关系,否则一切都将是徒劳。
(二)表现出“弱势”的眼神
实战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在受到强势逼问的时候会做出这样一个动作:将自己的眉眼向上扬起,整个额头都缩成一团。在FBI看来,犯罪分子做出的这个动作是具有两层意义的,第一层意义是,他在告诉你,我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我是无辜的,不要把我当成是犯罪嫌疑人;另一层意义是,他试图通过这样一个抬眼的动作来观察提问者。很明显,这个动作的发起者是弱势的,他或者是心里有鬼,或者是胆小怯弱。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动作所传递出的是犯罪分子心理防线较弱的信息。
(三)瞳孔变化背后的真实含义
约翰·道格拉斯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瞳孔也会随着自己的情绪发生不同变化。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因为听到某一件事情或者受外界影响而感到兴奋或者高兴的时候,他的瞳孔就会放大;而如果遇到一些不高兴的因素时,瞳孔就会相应地缩小;如果是一些他漠不关心的事,那么这个人的瞳孔就会“静止不变”。虽然人们的瞳孔的变化,一般而言,没有专业的仪器是看不出来的,但对于那些能瞬间洞察一切的FBI特工来说,这却不是很难的事情。2000年,FBI警察在美国加州的一条商业街上抓获了一名盗窃犯,但是盗窃犯却拒绝说出自己的同伙。由于FBI警察掌握了这个团伙的一部分资料,于是就将许多嫌疑分子的照片拿去给该盗窃犯看,并要这名盗窃犯对于自己眼前的照片里的人进行一个短暂的评价。
FBI一共拿出了数百人的照片,在他描述照片里的人物时,经验丰富的肢体语言专家就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他的眼部变化。当其中的10张照片进入该盗窃犯眼帘的时候,激起了他瞳孔的变化——他先是一惊,瞳孔扩散,随后又迅速缩小。而FBI就是根据这样的眼神变化,最终顺藤摸瓜,成功地端掉了这个盗窃团伙。
(四)会“撒谎”的眼睛
FBI结合长时间的研究成果以及实战经验,找出了相对科学的“眉眼暗语”。约翰·道格拉斯认为,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会将眼睛向左上方看。这可不是什么“经验论”,他发现,人说谎的过程是:他们先要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假想一个画面,然后再将自己头脑当中的这个画面复述出来。也就是说,人们在说谎话的时候,需要不停地进行思考。在人体的两个大脑半球当中,右脑是偏向于想象的,而且人的大脑右侧主管人身体的左躯干,而左半边则管右躯干。所以,当一个人开始挖空心思试图用谎言掩盖事情真相的时候,他的大脑右侧就开始“运转起来”,与此同时他的眼睛就会朝着左上方看。有了这样的理论作为基础,FBI特工在实战中也就显得得心应手了,但FBI特工在这一方面的运用更多的是体现在测谎考试和犯罪嫌疑人方面。
20世纪90年代末,FBI抓获了一个制造三起恐怖爆炸未遂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起初对自己的犯罪经过不但根本不承认,还表现得非常平静。在这种情况下,FBI对他进行了测谎测试:FBI特工将一些连着线的感应芯片贴到犯罪嫌疑人的心口、腰、背上面,然后展开了提问。在其中一个“你制造过恐怖爆炸吗?”这个问题上面,双方产生了分歧。
犯罪分子这样表示道:“坦白地说,我根本不知道是谁实施了恐怖爆炸袭击,虽然我确实到过现场,但不能因为此前我有过犯罪记录就判定我实施了恐怖爆炸吧。如果你们非要这样想,我真的感觉很无辜,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我没有实施过恐怖爆炸。”这名犯罪嫌疑人非常轻松地接受了FBI的测谎测试,而测谎仪器的测试数据也表明这个人“没有问题”。当犯罪嫌疑人获悉这个测试结果,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并且说道:“我早就说过,我没有说谎,这就可以证明我是清白的了吧?”
“很抱歉地告诉你,仍然不能排除你和恐怖爆炸案之间的关联,虽然测谎仪器证明你无辜,但我们还是会对你产生怀疑。”参与调查犯罪嫌疑人的FBI特工平静地说道。
其实FBI特工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他在提问的时候一直都仔细地凝视着犯罪嫌疑人的眼睛,而犯罪嫌疑人同样也注视着FBI特工的眼睛,以此来证明自己“毫不心虚”。但是在回答说“没有”的时候,FBI特工发现,犯罪嫌疑人抬起眼珠转动了一下,向左上方瞟了一眼。而心率、脉搏、体热等都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来掌控,可以说犯罪嫌疑人(在其说谎时,其心率、脉搏、体热均未出现异常)是一个心理素质超强的家伙。但是编造谎言,却和心理素质没有什么关系,这是由人的大脑系统控制的,因此他在这个上面栽了跟头——FBI根据他的眼睛变化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最终在相关证据之下他只得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过程。
从约翰·道格拉斯以上的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眼眉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暗语”,而读懂其中的含义无疑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因此可以说,眼眉之间的“暗语”是了解一个人内心世界变化以及俘获人心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
三、FBI从不同人的眼神差异中读懂的信息
FBI前任局长威廉·H·韦伯斯特曾经说过:“要全面读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从其眼神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男女看人的眼神也存在很大不同的。而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察人顺序、同性之间的眼神交流、男女不同的识别力度等方面。”
在男女察看别人的顺序上,威廉·H·韦伯斯特将男女看人分为:男性观察女性的眼神、女性观察男性的眼神。
那么,男性是如何观察女性的呢?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男性看女性,首先一点就是看她的容貌,其次才是对她的整体感官进行观看。威廉·H·韦伯斯特将这个顺序大致分为脸蛋、头发、胸部、衣服、腿部、腰肢、臀部、手部饰物、鞋子,最后才是背部。也就是说,在男性眼中,女性更多扮演的是一个“纯生物个体”,他们会先从其生理感官上面了解、透视这个人。简单说来,可以用一个“色”字来概括。这一点在FBI女性特工身上体现得比较多,当美女特工执行危险的卧底工作时,要区分眼前的人是否是危险的反间谍人员,先从他看自己的眼神顺序就可以略知一二。假如对方的眼神一直停留在美女特工的手部、服饰上,那么注意,这很有可能就是一名伪装起来的反间谍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