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做成后变成“坏事”。像我村“蒲田光采”小学占地问题。起初按照乡政府安排和学区规划,在我村三社选址。选址过程中二社部分群众主动要求学校建在他们地界上。当时乡政府也同意,村委会和二社、占地农户三家签订占地协议。主要条款是当年青苗补偿由乡、村负责,土地调整的事由二社负责。学校建成后,补偿费无着落,乡上财政吃紧,村上无力支持,麻烦事全推到村上。实在没有办法,村上从年底玉米制种管理费中支付清楚。我想现在该没啥事了,可占地农户来到村委会说调整的地太差,他们不要地,由村上每年按今年兑付标准补青苗款。我给他们说这个协议订得很清楚,调整土地的事由你们本社自行解决。占地农户不讲道理,天天到村上闹。我们也向上级反映,也没解决办法。我们上门给他们做工作,他们不听。从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这400多天里,我们没有安闲过,天天在为解决这件事发愁,弄得我和村支书晕头转向。另外两个自然村的小学合并,村民们不理解,说我们是“败家子”,把学校拆了。我在想,建这所学校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但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自己问自己。学校该不该建?农民土地能不能占?公益事业谁说了算?老百姓思想该不该换?类似问题今后如何办?我们村干部应该怎样干?我深深体会到村千部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没有一个很好的村班子,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增收谋利都是空话。中国的发展在农村,农村发展在最基层,村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发展农村经济,村干部很关键。当村干部吃苦受累倒不怕,怕的是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如“蒲田光采”小学占地调地的事,有个别农户来到村委会,进门就骂,威胁要锁大门,砸牌子。如连片的玉米制种种植要求隔离其他玉米在300米以外,可有一个农户,自己不投入,操作差,产量比别人低,就有意在制种区内种植大田玉米。如果解决不好,将影响几百亩玉米制种。遇到这么大的压力,我有时真想撂担子走人。但想到大多数群众还是信任我的,就又安下心来干。最后我找个别老党员多次做工作,问题解决了,这些人跟我的关系也处理融洽了。说实在,这“村官”说好当就好当,说难当也难当。好当呢,一天不千事,不想事,不办事,喝茶看报混日子,不惹人不挨骂,不着闲气。说难当呢,干事情就得罪人,就要挨骂,受气。俗话说,不吃凉粉,把板凳子让开。为大家办实事,为村民增收想办法,就值得。俗话说,一人难称众人意。一千多口人,难免在干工作时会伤到个别人的利益,有人骂很正常。没人骂反而不正常,说明就没有搞工作。
今后的路怎么走?
近年来,我村把玉米制种作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群众从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但这些制种产业受公司价格的控制,市场利润空间小,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风险大,可以说“只能吃饱,不能吃好”。今后发展方向应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主,多元化制种为辅,创建农村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支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强为群众办事的能力,也提高村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
我在乡、村两级干了19年,特别是在村上干的这几年里,工作压力大,任务越来越重,在个人待遇问题和今后离任的生活问题上有担忧。
个人收入与本村外出务工人员相差很多,甚至比不上在家务农的村民。随着年龄不断增大,劳动能力逐渐丧失,离任后的生活不得不让人忧虑。虽然国家正逐步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我们这一群体的待遇、将来生活谁来关心?
敢问路在何方?
方建莲,中堡村妇联主任。50岁,高中文化程度,当了22年的村妇联主任。她快人快语,我和她交谈过多次,把她说的事情整理记录了下来:
妇联工作既没权,又没钱,净是一些婆婆妈妈的事情。走的路多,说的话多,惹的人多。我从不厌烦,尽自己所有的力量,硬着头皮,为妇女儿童服务。结扎一个“两女户”育龄妇女,人家骂干这工作的人是“地里鬼”。我想还是做了好事,少生孩子早脱贫,供出一个大学生能享清福。也有人感激我。村里有个女孩子叫杨婷,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去世了。我平时跑民政部门,跑镇政府,叫照顾这个单亲家庭。杨婷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初中毕业那年,市政府在兰州外国语学校办“双优助学班”,免费招收贫困学生100名。她错过了报名机会,跑到家里来,抱住我的腿子,哭着不放开。眼看着这孩子上不起学,怎么办?我替这孩子给市委领导写了一封信,挂号寄了出去。只过了七天,领导就作了批示。我带着孩子到学校报名,五分钟就解决问题,免费入了学。我和这孩子都激动得哭了。现在这孩子学习好,是班里的第三名,个头也长高了,头也抬起来了,阳光得很呐。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XXX爷爷:
您好!
我叫杨婷,15岁,家住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一社。家里种2亩地,家庭年收入1200元。全家3口人:母亲、我和弟弟。
我的父亲在我两岁、弟弟四个月时因车祸死亡,靠母亲一人把我们姐弟抚养到今天,因精神和生活的压力,母亲不幸患了贫血,又加之意外事故,关节又造成残疾,遇到干体力活和天阴下雨,连炕都下不来。多年来,我们的学费靠亲戚朋友以及社会上的好心人资助,如今家中债台高筑。生活靠政府低保救济维持着,地里的农活靠乡邻们帮助。我一边上学,一边还要为病中的妈妈煎药、做饭、喂猪。但我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一直学习名列前茅,是“三好学生”,获得过各种奖励。今年中考,考了635分。亲爱的爷爷,我多么渴望上学,用知识改变我们一家人的命运。从报纸上看到兰州市政府在兰州外国语学校办双优特困班,我特别高兴。因妈妈有病,错过了报名的期限。打电话报名时,学校说上午已停止。
尊敬的爷爷,我们家中已无钱让我继续上学,妈妈让我去打工供弟弟读完初中。
爷爷,您就看在我是你亲孙女的分上,联系一下兰州外国语“双特班”,圆一下我的高中梦。我将感恩不尽,学习倍加努力。将来工作了,回报您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我敬等佳音。
此致
敬礼!
皋兰四中学生杨娉
2007年7月15曰
去年,村里考上两名大学生。一个叫杨丽,一个叫杨文娟,都是特困户的孩子,没有学费,上不起大学。我得知亚泰集团要拿出30万元要资助寒门学子,就写了一封信发过去,说明两个家庭的困难情况求助,但是求助的有800多人呢。亚太集团派人到村上调查,入户核实了情况,给每个孩子自助了2000元。加上其他方面的帮助,杨丽顺利的上了甘肃联合大学,杨文娟上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圆了大学梦。
还有一个女孩子,叫杨珍珍,是2006年考上湘南学院的。家里父母、哥嫂和她5口人。奶奶生了7个儿子,谁有本事挣了钱,就给谁娶媳妇。娶了媳妇没有房子住,还是谁的办法谁去想。珍珍的母亲是从陇西娶过来的。当时借别人的房子住,后来买了四间土打墙的房子,一直住着,破旧得很。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想方设法凑了3万多块钱,买了9间土坯房,拉了账。娶媳妇又花了18000块,又拉了账,总共欠别人的48000块钱。这样,家里根本拿不出珍珍上大学的钱。高考结束,珍珍就去兰州打工,在一家铝合金门窗厂当搬运工,挣了800多块钱。这些钱怎么上大学呢?我发动乡亲们捐了700多块钱,又找三鹿铁合金厂捐助了3000块。她们家里只有2亩水地,种了1.4亩洋芋,0.6亩胡麻,只收了1200块钱。父亲、哥哥都打工,挣钱买粮吃。父亲58岁了,干不动重活了。母亲50岁,还是壮劳力。日子过得难心呐。珍珍去上学,就拿了3800块钱。学校在湖南郴州,那么远。这个18岁的女孩子,独自一人就去了湖南。因为带的钱少,开学三天了,她还没有报上名,待在宿舍里哭。她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一边鼓励,一边给她出点子。我说,同学们军训,你没穿迷彩服不要急,跟在队伍后面学着走正步。第二天,她按我说的话去做,教官把她叫到一旁问:“你为啥不穿迷彩服?”她哭着给教官说明了原因。教官听了特别心酸,就把她带到学院领导面前,通过绿色通道报上了名。离开家6天了,她一直吃的是从家里带去的炒面和干馍,她高兴坏了,才去吃了一碗面。她像是我的女儿,遇到过不去坎的事、高兴的事都给我写信。她不打电话,为的是节省钱。寒门学子,读书难啊。
上学正常后,珍珍特意写了一封信,还感谢我呢。读着她的信,我的心里酸甜苦辣的味道都涌上来了。
亲爱的嫂子:
您好,近来生活、工作、身体都还好吧!
首先,在此我要衷心地向您道一声:“嫂子,谢谢!”对于您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都铭记在心。现在的我除了道一声“谢谢”外,对您无以回报。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辜负您,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
说真的,当初一个人来到这边,才发现一切都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就一个简单的报名程序对我来说都变得很复杂,更别说我又是那种特殊情况。想想那会儿,我一个人在这陌生的环境,做什么都没有人可以帮我,连个给我出主意的人都没有。虽然我心里很明白。不管多难,我都不能放弃,必须坚持下去。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我都必须学会勇敢、坚强地去面对一切。我已不小了,不能再过分依靠家里人,父母都已经老了,该到自己的事自己扛的时候了。我也常安慰自己。我是幸运的,上天都成全了我上大学的愿望,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坚持?但是,在那几天里,看着其他人都去参加军训了,我每天还要东絶西砲地找这领导、找那领导签字,办手续。因为对学校的情况一概不了解,所以办了好多天都几乎是一无所获。可这一切我对家里人又不能讲,因为他们为我付出的已经太多太多了。我不能再让他们为我担心操劳了说。真的,那会儿有点力不从心了,不知该如何是好,但自己又没有退路。反正,那会儿我感到一片茫然。苍天终究不负苦心人,在您的指点下,一切都办好了。
我很感谢您对我的鼓励。您对我说的那些话,让我很受鼓舞,让我比以前更坚强、更勇敢。我觉得每次和您说话,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使我对生活不再感到迷茫,让我更有信心,更坚定地走下去。
现在我在这里一切都还好,我学的护理专生,就是需要记的东西特别多,又都很繁锁,让我觉得很乏味、很累,比我上高三那会儿还费劲。还有那英语,老师讲课几乎都用英语,使我一时之间也很难接受。总而言之,上大学没有当初我想的那么简单。不过请您放心,我会好好努力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好一切的。
好了,嫂子,就暂且聊到这儿吧!有空再聊!
祝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珍珍
2006年9月28日
我的工作,就是经常走村串户。谁家的炕洞门朝东朝西,我都知道。谁家的日子过得啥样,我都一清二楚。搞计划生育,办低保,换身份证照相,这些事都要串户做工作。村上有个好媳妇,叫窦菊芹,赡养五叔五婶已经14年了,还是出了五服的本家。老汉91岁,老伴77岁了,生活不能自理。她照顾得很周到,吃喝拉撒,照顾得很周到。她开一个小卖部,我经常看到,她从小卖部到家里,跑来跑去的。我们把她评成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奖给了一台大彩电,保险公司给她买了1万块钱的平安保险。我们打着鼓送到家里,村民反应强烈。
现在农村的婚姻家庭悲剧中,受害的是妇女,遭罪的是孩子。青壮年男子长期出外打工,是造成家庭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村出外打工半年以上不回家的青壮年男子有47人。有一些人,过完春节就出门,收庄稼的时候,也就是7月份,才回家一次。收完庄稼又走了,腊月里快过年了才回来。有一些人,干脆一年里只回一次家,从年头至年尾。夫妻长期分居,造成感情疏远,家庭破裂。男人们出外打工,长期寂寞,借酒浇愁,感情失控,在外面发泄,找寄托,就产生婚外情。有的能收场,有的就脱不开身,出现婚姻危机,发生离婚的事。我们村子上,这样的家庭有七八户呢。男人们不出门挣钱不行,出门打工,长期在外,夫妻感情就会出问题。实际上,夫妻双方的感情都空虚得很。家庭生活质量下降,亲情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