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000000019

第19章 手记之十一:“两栖”农民(2)

2002年,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一座蔬菜冷藏仓库。但村里的农民不种菜,我没有业务可做。没有办法,农民种菜还得引导。第二年,谁种1亩地的菜我补100块钱,结果种了300亩,我补出去了3万块钱。当年收购销售了七八万吨,挣了十几万块钱。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我承包了300亩地,种了两年,示范带动。我自己赔了,但把群众带动起来了。村民种了1000多亩的菜,我订单收购,两年挣了30万块钱。第三年就扩大到2000多亩了。现在已经辐射到周边的几个村子,种植蔬菜的面积1万亩了。我和省农科院签订3年的合同搞合作,在当地试验开发新品种。蔬菜种植由最初的2个品种,已经扩大到11个。根据本地实际,我打算重点推广种植绿菜花、白菜花、西芹和莴笋,三年内种植面积都超过1万亩。这样,群众有奔头,我有生意可做。试验的种苗,都是我公司的育苗温室培育的,无偿提供给村民试种,我保护价收购。去年培育50万株辣椒苗,种成功了,村民都赚了钱。今年培育了100万株,结果遇上罕见的恶劣天气,辣子苗得了立枯病烂死了。我又补充其他种苗,赔了25万元。为了长期利益,亏就亏了。现在村民种菜效益高,每亩地收人都在3000元以上呢,出门打工的农民都回来种菜了。种菜是露水财,赶不上行情,就得铲掉再种。经过这几年的折腾,村民们也适应了这个市场变化。以前你不搞订单,他就不种。现在只要你收购,他就种。赶上市场行情走高,他卖高;赶上市场行情走低,他卖低。赶不上市场行情,就铲掉,他也没有意见了。从不种菜到订单种菜,从试验推广到自觉种菜,这确实是一个过程啊。我付出了努力,村民增加了收入。今年,我在北京、上海、广东开了三个销售网点,把品牌打出去,做自己的真正的蔬菜生意3我摸索了6年,现在就要开始收获了。不过,城里的粮油生意也得继续做下去,两不误,两促进啊。

董万和(蔬菜营销户,41岁):

我七岁就没了母亲,是我父亲拉扯大的。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就务农种地。三年后,自己买了一辆东风牌卡车,跑运输给当地的水泥厂拉石料。那时候,各种费用低,能挣钱。四年后,就开办了一个石膏厂,生产石膏纤维板,自己搞装修。又干了四年,装修不用石膏纤维板了,企业被淘汰了。还能做什么呢?我想了几天,就买了一辆农用车,开始贩卖蔬菜。把白银的番瓜、黄瓜拉到青海西宁去卖,生意做得不错。当时县政府号召种高原夏菜,我就种甜脆豆,也卖到西宁去了。第二年,村民种了300多亩甜脆豆。我与村民签订合同,保护价收购,当年全部卖出去了。2001年我在村上建了一座冷库,专门经营蔬菜加工销售。当年的纯收人达到30多万元。采摘甜脆豆的时候,300多人在我的冷库里打工,都是本村的村民,光劳务费就支出了20多万。

现在,我一心一意经营冷库。从前年开始,不搞订单种植了。春播前,我的公司搞一些宣传,告诉农民今年要种什么,指出一个大方向。具体种什么,农民自由选择,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我有出口经营权,但缺乏周转金,受制于大老板。如果自己直接经营出口,利润空间就大了,我和种菜的农民都受益。我们这地方种的甜脆豆、荷兰豆,色泽、豆形都很好,品质全国一流。农民知道哪些药能用,哪些药不能用。我也装备了农药残留检测设备,超标的菜不收购,农民也就自觉地遵守农药使用标准。农民的观念变了,普遍认为菜种得好才有人收购,才能卖出好的价格。刚开始种菜的那时候难得很。农民认为祖祖辈辈种地,种出来的啥东西,就得收购啥东西。谁不收购,就要拉过来倒在谁家的院子里,要闹事。现在都按公司的收购质量要求种,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农民习惯了,把菜就种好了。我们种植营销的真正是绿色蔬菜,这不是空口说的,有农业部门的检测依据呢。

我承包镇农场的300亩地,租期是30年。灌溉不方便,主要种小麦、胡麻。从种到收,全用机械。雇用4个人,搞田间管理。一般年成,亩收人三四百元。

魏永慈(个体运输户,51岁):

这几十年,一路跑过来,不容易啊。我是1974年高中毕业的,先在村小学当了2年民办教师,后在县石油公司干了9年,当出纳员和会计。又到乡经委干了两年,当采购员,跑的地方很多,最远到了福建的宁河。又在乡砖厂当了两年的厂长,承包经营,三个人合伙,结果亏损了,散伙。

从1989年开始跑车搞运输就到现在了。80年代坐班车到兰州,下车先办两件事。一是买一张兰州报,一是吃一碗马子禄牛肉面。

1989年买了一辆东风牌卡车,开始跑运输。主要是从靖远煤矿给市区里的锅炉房拉煤。当年就拉了5000吨。那时候,市区里烧煤的锅炉房多,用煤量大,利润也好。曾经有四辆卡车,一年要拉20000多吨煤。这样的好日子,过了五年。现在锅炉改烧天然气,烧煤的少了,市场也小了,去年才拉了10000多吨煤。80年代一吨煤50块,去年每吨煤260块,今年涨价更高了,我挣的是运费。过去每吨给40块,现在给60块。运送1吨煤,利润就是10块钱。汽车是自己的,司机是雇用的。要天天跑,不能停。过去一直发800块的月工资,现在发1500块。过去煤多好拉,乱采乱挖的多,有证无证都开采。现在煤少了,无证小煤矿全部关闭了。煤不好买了。我干的时间长了,就靠关系,基本能保证货源。干这事不欠账,一月结一次,点票子,麻烦少。把各种关系维护好就行。

2005年我发现村上一个叫海家沟的地方,有200多亩耕地荒废了,挺可惜的。我跟村干部商量租了下来复耕,租期是3年,头两年不交租金,第三年每亩交100块钱。当年,我花了十几万块钱,把地整平,把水渠配上了。前年全部种上了玉米,成功了,收人了30万元。去年种的是洋葱,收了800吨,当时卖不出去,就埋在地里等机会。结果埋到今年春天,还是卖不出去,冻掉了,烂掉了,打掉水漂了。洋葱主要是外销,前年市场行情特别好。我赌了一把,结果输惨了。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太多,没有办法出口。农产品销售风险大,种在地里是钱,拿到市场上就不值钱了。

洋葱种失败了,就养牛。我从山东买了98头肉牛,自己办牛场养了55头,让农户以牛还犊的方式养了43头。今年下半年就要繁殖了。把牛养成,每头牛能赚3000块钱。饲料不发愁,那200亩地都种玉米,秸秆青贮。养牛就是为了把玉米秸秆消化掉,牛粪又是好肥料。这样,种养结合起来,良性循环。

从根本上说,我的心里惦记着家乡,惦记着土地。这两年种地雇当地劳动力,工资每年开支10万块,给当地农民增加一些收入,我心里面也是高兴的。去年洋葱种亏了,但工资一分钱都没有少。我对土地有感情=这两年种地,隔三两天就跑去看一回。庄稼长得好,那感觉就像心里开了花。外国人担心中国的粮食会出问题,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有地就要种,不能荒废了。像我这样年龄的人,挨过饿,见过饥荒,对土地有感情。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这个感情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不在土地上用功,一个心思都跑到城里打工,是个大问题。只要土地上的收人提高了,农民还是愿意种地的。现在的问题是农民种地比较效益太低了,一算账对比,就撂下土地进城了。其实,城市里也没有那么多的机会,也不是遍地黄金。在城里打工挣钱,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这个村离县城近,有先天优势。土地面积大,土壤又好,搞设施农业,种瓜种菜还是有奔头的。现在农民手头都缺钱,靠贷款,利息高,肯定不愿意。这是一个瓶颈,看怎么破解呢。

我的户口在村上,家在市区。生意在城里,根还在土地上。我的心愿是让三个孩子好好读书。将来种田打工,都需要文化。搞农业也是现代农业,决不能干没有文化的事。村里还有我的老房子,哪一天城里没有事情可干了,就回乡下去。现在做生意,离不开城市。人老了要在城市里生活,我看这是一个落后观念。将来的农村,交通便利,购物方便,空气干净,环境优美,最适合人居。我做乡下人比城里人自豪。我是“两栖动物”,身在城市,心在农村啊。

同类推荐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记者的感悟

    记者的感悟

    这么多年,我写了许多杂文、短评、述评、时评,也写了许多业务研究文章、采访体会、记下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还为各类培训班写过不少演讲稿。与采写消息通讯等本职业务相比,我对这类东西的重视程度并不低、所花精力并不小、所获的感悟并不少。因此,我一直希望将这些凝聚着我的心血、汗水的文字结集出版。现在,奉献给读者的,是继《记者的天空》之后又一部研究业务的书。
  • 古燕新声

    古燕新声

    本书收录了近十年在固原一中就读的学生作品,分为初中部分和高中部分。
  • 我心无惧

    我心无惧

    本书是作者亚瑟·本森探讨人性和内心恐惧的一部随笔集。纬度上以人一生中的几个重要年龄段分析不同时期的恐惧感及其成因,经度上引经据典阐述内心恐惧产生的根源,彻底让人们直面恐惧。最后,经纬结合处给出人们战胜恐惧的各种方式和获得宁静的启示。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哲学随笔。
  • 韩愈文集3

    韩愈文集3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热门推荐
  • 黯质

    黯质

    地球毁灭,目的地未知的方舟上,所有人只能无奈在游戏中寻找不一样的人生。其中一个人却穿越到了玩过的一款游戏中,面对已经物是人非的游戏,他将继续前行……
  • 是公寓和非学园

    是公寓和非学园

    金小菲觉得自己真是流年不利,徐言则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无辜的路人。。。那该有多好啊。。。这里是神灵避世的公寓,与研究培养超能力者的学园,而当二者交汇之际,命运的红线依然划下众生的轨迹。。。然后就成了十字路口的车祸现场。。。PS:新人一只,恳请诸君微笑。预计十二卷,多不退少不补。若各位忍不住笑了,记得给我点个赞啊!
  • 校草也被甩,呆丫头特傲娇

    校草也被甩,呆丫头特傲娇

    呀!站在她爸爸身边的那个帅哥是谁?为什么她对他的面容这么熟悉呢?心莫名的颤动一下。帅哥就是帅哥,不笑倾城,一笑倾国呢。可是为什么他对她的笑让她有头皮发麻的感觉呢?暴风雨来临的预兆。帅哥要住她家?好啊!看着赏心悦目,吃饭时都能多吃一点了。可是几天后,颜晓夕后悔了,这什么破帅哥啊,简直是令人发指的恶魔。霸占她的房间,看在他初来乍到的份上她忍了;让她帮他做作业,看在是自己中了他的美男计的份上,她忍了。在他身旁忙前忙后,端茶送水的当小丫头就不说了,他居然……居然在外宣称她是他女朋友。颜晓夕怒了,老虎不发威当她小猫咪,何况农民都翻身做主人了。
  • 原来她是死神

    原来她是死神

    她天生聪明,招人喜爱。她是老妈眼里的乖乖女,是同学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然而她却是敌人眼里的魔鬼,众神眼里的死神。
  • 花落梧桐凤别凰

    花落梧桐凤别凰

    她说,我不是坏人,可我也没想过要做个好人。她说,开心了要杀人,不开心了,要杀人才开心。她说,算计杀我的人多了,不介意再多加你一个,想取我的命,你先得有命来取。她说,你可以恨我,或者更恨我;而我,能让你死,也能让你生不如死。装的了圣人,做的了小人,我是凤邪,却不是你眼中的凤邪。
  • 过无痕

    过无痕

    他是魔族的君主,也是裘人的希望;当主角不再是堕魔人修,当主角成为渗入人族的魔人至高……正是否依旧胜邪?邪是否依旧逆正?这个世界本没有正邪,既无正,何来邪!山海之中,鬼面孤立;举只手,群臣俯首!山海之外,翩翩少年;扬傲情,翻云覆雨!将这紊乱世间搅个天翻地覆,方能破土重生,方能一举擎天!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那年盛凯的你

    那年盛凯的你

    她因机缘进入了娱乐圈,与其他两位女生组成了TFGirls出道。在她成名之路上她与他的关系日益加深,但是在友情,爱情和亲情面前她却不知道怎么选择。公司遇到危机她求得她爷爷帮助的代价是什么?她的梦想因为她爷爷的阻挠最终还是破灭了?一夜间的消失震惊了整个娱乐界,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既然当初选择离开那为什么还要回到这个是非之地?(本人第一次写小说,愿四叶草和读者不要介意!故事纯属虚构,性格也许不太符合现实还请四叶草见谅。如果大家觉得一开始不好看大家可以从第31章千玺的心事开始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

    穿越一个不吃苦的庶女好像挺不错的,没有小说中恶毒的嫡女和小白花的姐姐,庶女表示她的日子一点也不难过。只是为啥有一天她被一道圣旨纳进了宫,都没有问过她和父母愿意不愿意,这个皇帝太霸道了。于是庶女只好背着包袱依依不舍离开了舒适的家,走进了那个据说会吃人的皇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