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存在着阴阳两面。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不能单凭表面来判断它的好与坏,要把它放在大局中来思考,全面深刻地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好的方面是阳,坏的方面是阴,牛人可以通过手段,来促使一件事向着好的方面去发展,顺应人心,这就是玩转了阴阳。
一、或阴或阳,或柔或刚——牛人都有大局观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从古至今的历史,可以知道: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在。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如一。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归宿,是有章可循的: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
如果某人能被他人赞为“牛人”,可知,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他定有他高于常人之处。人生在世,谁不想赚大钱,博功名?但生命有限,能否在有生之年,实现理想,就要看个人造化了。
这话听上去似乎有些听天由命的味道,其实不然。有句话说得好:事在人为嘛!无论是想当官儿,还是想发财,手里没有点非常手段,恐怕走到哪里都要碰壁。所谓非常手段,不可歪解为坑、蒙、拐、骗、偷等下三滥的行为,就像鬼谷子所说,为人处世懂点阴阳之术、刚柔之道,并加以适当运用,就算达不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地步,却也可以扬名立万,闯出名号,抑或在自己的圈子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自古以来,官场险恶、人心黑暗,没有几把刷子想在官场上混出一片天地,实属不易。唐玄宗时期的大奸臣李林甫,他的阴险狡诈使得他在我国古代奸臣排行榜上位居前列,他这辈子虽然作恶无数,但也没少享受高官厚禄。要说当官,他绝对是个成功者。为何他能把官做到那么大?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深通阴阳之术之人。所以,每次遇到敌手或处于危险之境时,他都会大力施展他的阴阳之术,从而扳倒死敌,并能全身而退。虽然他的阴险狡诈历来受人诟病,但不可否认,他的为官处世之道,却大可以供我们学习一二。
唐朝对选拔官员有着严格的规定,凡是科举得中之人,都要经过吏部的考选,才能最终坐上官位。李林甫时为吏部侍郎,手里掌握着选考官吏的大权。对于手里的这点权力,他一点也没有浪费,在此期间,没少利用这点权力巴结权贵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按规定,吏部每年都要考选官吏,然后放榜公布。一次放榜前,玄宗之弟宁王派人交给李林甫十个名字,聪明的李林甫知道宁王是想让他对这些人委以官职。李林甫扫了眼名单,面带难色说:“王爷您一下子开出十个人来,这事很棘手!”
不等宁王开口,他立马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您把这件事交给我,这是抬举我,王爷您是皇家,为皇家办事,小人哪能怕担责任呢?”此话一出,宁王简直如沐春风。
李林甫又接着说:“王爷,朝廷法纪我们是要坚决维护的,如果我把这十个人都全弄上来,恐怕会影响不好,不如这样,请您允许我从中挑出一个人来,当众驳回,这样也可以堵住别人的嘴。至于这个人,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宁王一听,此话颇有道理,立马点头答应了。
出榜那天,李林甫站在众人面前,一本正经地说:“某人为了想做官,竟然暗地里托宁王说情,这是败坏朝廷法度的行为,绝不能容忍!所以我要取消此人的资格。”众人一听,不禁议论:“李林甫连宁王的面子都不给,真是个清明之人啊。”
此事很快就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他龙颜大悦:“朝中竟有如此清明之人,一定要加以重用。”从这件事以后,李林甫便给玄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政治资本李林甫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深通阴阳之术还可以产生一箭双雕的效果。说起一箭双雕,玩得最出色的恐怕就非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莫属了。
由于明神宗是一个只有十岁的孩子,所以朝廷大权一直由太监冯保、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三人掌管。若论智谋,此三人中,张居正居首位。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张居正,虽然位极人臣,但也常有左右为难的时候。很多时候,为了实施自己的施政纲领,他必须要将劲敌除掉。很明显,所有能跟张居正作对的人,也必非等闲之辈,想要将这些人除掉,如果没有点手腕儿是无法办到的。
张居正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想尽办法和冯保套近乎,整日与他称兄道弟。冯保身为太监,一直以来都受人压制,见张居正把自己当兄弟,高兴得不得了,便把张居正视为知己,凡事都会找张居正商议。
张居正就这样让冯保站到了自己这边,随后,他又开始策划下一步。一次,他派人假扮成太监,在神宗上朝的路上埋伏,装作要刺杀他,结果被擒。负责审讯刺客的便是冯保,可他审讯了几次都问不出一个字,于是他只好向张居正求教。
张居正装模作样地说:“此人既然假扮成太监模样,很明显,他的主人是想嫁祸于你,你仔细想想,谁跟你有过节呢?”冯保想了想,脱口而出:“高拱!”一直以来,高拱都很瞧不起冯保,处处给他难堪,冯保想这高拱一定是想置自己于死地,于是就继续审问。
他对刺客说:“我知道是高拱派你来的,只要你把高拱招出来,我就饶你不死,还会给你个官儿当。”刺客一听,二话没说,立马承认了。神宗听说后大怒,一气之下让高拱告老还乡了。
高拱一倒,张居正便开始策划第三步了。他找到刺客,让其翻供。神宗听说后,便亲自审问。刺客说:“之前的供词是那个负责审问的太监让我说的。”说完,便指着站在一旁的冯保说:“就是他!”神宗信以为真,心中生厌,从此把冯保打入了“冷宫”。
张居正这招玩得可真是漂亮,不动声色之中,劲敌已除。从此,再也没有人对他的施政纲领指手画脚了。从这点上来说,张居正可谓是牛到家了。
牛人除了深通阴阳之术外,还深谙刚柔之道。为人处世,亦刚亦柔,分寸得当,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用手轻轻抓一把水,水就会乖乖地屈服,但如果用力过大的话,水就会从指缝中流走。在世间之物中,水便是亦刚亦柔的物质。我们为人处世,如果如水一般,就会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掌握了主动权,则一切皆可掌握。
三国时期,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任命蒋琬为丞相,掌管国政;后又任命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唯独没有为杨仪升官加爵,杨仪自认战功赫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受到此等待遇,心里很不舒服。一次,他和好友费祎喝酒,酒醉微醺之际,大发牢骚。谁知这费祎为人不地道,很快就上报给了后主,后主听后勃然大怒,想要杀了杨仪以泄心中之怒,后被人劝阻,才改了主意。杨仪吓得一连几天,寝食难安。
这个杨仪便是一个不懂刚柔之道之人。诸葛亮在世时,之所以任命他为大将军,就是因为他看中了杨仪有为将之才,事实上杨仪也没辜负诸葛亮的期望,他屡次率军冲锋,攻城陷地,可谓战功赫赫。冲锋杀敌,讲究的是刚道,杨仪一点也不缺。但一个过于刚的人,往往缺乏柔性。能够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讲究的是柔道。杨仪心中有怨,便不管不顾,逢人便说,可见,他的柔韧度不够。他还因此差点送了性命。
为人处世,讲的就是一个“度”字,太柔无力,太刚易折。需要“柔”的时候,要柔,这样才能以柔克刚;需要“刚”时,也一定要刚,否则就会陷于被动。
曹操便是一个刚中带柔、柔中藏刚之人。他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故意迎汉献帝到许昌,为了网罗天下英豪,他抑制住自己的喜好,而任其所长,从而使得身边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于他自己而言,便是如虎添翼,于他的国家而言,便是国运日昌。最终,三国之中,笑到最后的是他。无疑,曹操是个牛人,亦柔亦刚中,他牢牢地把握着局势的发展。于是,他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这是所有牛人制胜的法宝,他们不仅清楚自己,还清楚外界,任何一种局面都在他们心中清晰可见。所以他们有大局观,知道自己何时进,何时退,只要一切尽在掌握中,他们就可以一“牛”到底。
二、随其嗜欲,以见其志——你是读人用人的高手吗
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度量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至于贤良与不肖、智慧与愚蠢、勇敢与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靠无为来掌握这些,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得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所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或者开放,使之显现;或者封闭,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情趣相同;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明白、透彻,计谋有与自己不同的,也有与自己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并且区别对待,还要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
这个世界上,牛人有很多。自古以来,不论是为官的还是经商的,在这两个领域里叱咤风云、风光无限的人的名号,直到现在还在被人竞相传颂。为官的如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等,经商的如陶朱公、伍秉鉴、沈万三等。这些人的名字各个如雷贯耳,每当提起这些人,人们的心情便只能用羡慕嫉妒恨来形容。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过这样的非分之想:倘若我是他们的后代……其实有这种想法乃人之常情,身为俗世一凡人,没钱活不了,没权混不好。大多数人嘴里念叨着“神马都是浮云”,脑袋里想的却是如何把钱多赚点,把官儿做大点。
有这么一个人,他这辈子绝对是没白活,要说他的寿命也只有62岁,相比那位活了139岁的姜太公,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不过他在这62年里所做的事和所取得的成就,却足够雷人。生意,他做了,而且还赚大了;官儿,他也当了,而且还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此人名为胡光墉,又名胡雪岩。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他的财富在当时可谓富可敌国。
他曾帮助左宗棠购买军火,光“银行”就在全国开了二十多处。如此豪迈的大手笔,岂是现在的富豪们所能比的?
他不是富二代,为什么能富得流油?他亦不是官二代,为什么能戴上顶戴花翎?其实,这一切都跟他的为人处世有关。他爹虽然没钱,但并不代表他不会赚钱,他爹虽然不是官儿,但不代表他不能混个官儿给胡家光宗耀祖。想为官,就要深谙官经,想经商,就要精通商经。官场学问之大,众所周知,然在商言商,不问政场失得,也不是成功的生意人。
在这两个方面,胡雪岩真可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鬼谷子说得好:随其嗜欲,以见其志。如此深奥的话,放牛出身的胡雪岩未必能懂,但这也并不代表他不会用。这句话的通俗版便是:要做到投其所好,对症下药。唯有如此,才可以把人围住,把钱抓住。
且看胡雪岩是如何给自己找靠山,继而一路青云的吧。
胡雪岩有一个名叫小翠的红颜知己,既然被他引为红颜,此女必然深受胡雪岩宠爱。不过,就像是让老鼠放弃眼前的奶酪一样,胡雪岩在非常之时,也不得不把心爱的女人拱手相让。如此一番忍痛割爱,胡雪岩必是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要拉拢一个叫何桂清的官员。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胡雪岩带着小翠踏上了苏州之旅,结果小翠就再也没能回去。
原来,当时官场之中盛传浙江巡抚黄宗汉即将他调。虽然无凭无据,但传得多了,人们也就信以为真了。其中最担心黄宗汉调动的就是王有龄。因为王有龄此时正在黄宗汉手下任职。这个黄宗汉是个出了名的小人,他见钱眼开,贪得无厌,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胡雪岩牛的地方就在这儿,他看准了黄宗汉贪财这点,便展开了一系列的“金钱攻势”,他和王有龄合起伙儿来“烧钱”,这哪是视金子如性命的黄宗汉所能抵挡得住的!于是,黄宗汉很快就被拉下水了。
既然拿人钱财,就得替人消灾。黄宗汉向王有龄保证,只要在他的任期内,王有龄的所有亏空,都不会有任何破绽。
而如今黄宗汉即将调任,倘若继任者是一个素无渊源、陌不相识的官员,可想而知,王有龄的麻烦就大了。这是胡雪岩不想看到的,因为这王有龄正是胡雪岩在浙江官场的靠山,王有龄所捐出的财政亏空,多半都是因为胡雪岩的生意造成的。于是,心明眼亮的胡雪岩决定要先下手为强。他打算找一个熟人来接替黄宗汉当浙江巡抚。想来想去,便想到江苏省学政何桂清。
这个何桂清是王有龄老家门房之子,与王家素有渊源。后来他参加科举,与黄宗汉为同榜同年。又因为与王有龄是总角之交,从各方面来看,让他接替黄宗汉是最合适的。
当时何桂清正在苏州任职。于是,胡雪岩便受王有龄之命前去会见何桂清,说服他争取浙江巡抚的职位。胡雪岩此行是带着小翠一同前往的,胡雪岩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个何桂清竟然一眼就看上了小翠。
一向精明的胡雪岩怎会看不出这点事儿?见何桂清对小翠十分有意,胡雪岩真是心如刀绞。但转念一想,这可是事关自己和王有龄前途的大事,如果不把这何桂清安排妥帖了,日后何桂清真的当上了浙江巡抚,与他交情不深,他也自然不会处处给自己行方便。一番仔细思量之后,胡雪岩最终决定将小翠送予何桂清。
胡雪岩牛就牛在这里,他深通和官场之人的结交之道,善于读人看人,继而根据对方的嗜好,对症下药。他的这番做法无疑是给何桂清铺了一张大网,只等何桂清跳进来,一旦何桂清顺利“落网”,他们就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何桂清的短处被胡雪岩死死地握在手里,就等于被他按住了死穴,日后必会有一分力使一分力,有三分力,不敢用二分力。
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使是心爱的女人也不含糊送予他人,要的就是这个魄力,这样的魄力又岂是庸常之人所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