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David就被调到经理身边担任助理,开始涉足管理工作。再后来,一个很奇妙的机会,使得David有机会用很便宜的价格从老板手里买下了这家出租车公司。就这样,David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并最终将这家出租车公司发展成为资产达到上亿美元的大企业。
于是当David以一名成功人士的身份受邀分享成功经历的时候,坐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的观众永远不会知道,台上那个风趣幽默的演讲者,曾经遭受过无数人的嘲笑,只因为他选择了一个不那么高尚的工作,而在这个工作中他甚至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面子,面子也是你人气基础的一部分。一个不要脸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其他人认可的,更谈不上什么人气。但是你必须要先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有面子的,而什么样的行为看上去很有面子,实际上却只是你的虚荣心作祟。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当你觉得正在被凌辱的时候,先想一想你被凌辱的原因。有一些新人,时刻都想要维护尊严,很容易就把自己捧到一个危险的心理定势当中,这样一来反而容易斤斤计较,与同事产生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
学习忍辱负重,也学会寻找机会。今天没面子,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更有面子。抛弃不必要的虚荣心,理智地面对问题和分析问题。
★你是一个人气操控的高手,你很明白如何真正变得讨人喜欢。如果你做得还不够好,那么从中找出原因,努力改正。你要记得你的成绩永远不是为了做给某一个人看,一个人不喜欢你根本不重要。你的圈子很大,用你的能力和人气操控术去赢取同事和老板的尊重,你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第三三重距离——第一重:亲近
我们现在先来打开你手机的通讯录,现在的手机设计得非常好,它有一个非常基础的功能,看起来不起眼,但其实非常强大。我们管这个功能叫分组,先来看看你自己的手机里用上了这个功能吗?不会没有吧?
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有了分组的意识,现在还没分组的人,那其实是非常遗憾的,因为你连建立自己“人脉档案”的意识都还不强烈。
手机分组很麻烦吗?不是的,耽误不到半分钟的时间,但是有些人潜意识里面就是不想去做这件事。产生这种排斥心理的并不是怠惰,而是对这些人的疏离感。你会觉得重要的人不用分组你也知道他们重要,而不重要的人就算分组了也没有意义。
人气操控术在关于人气障碍心理这方面有一个三重距离的概念,其中第一重距离障碍就是亲近障碍。尤其是对于封闭型的人来说,走出这种障碍实在是太困难了。
我就是讨厌跟人接触,就是讨厌和人说客套话,就是讨厌虚情假意发什么过节短信。
有这种心理的人还挺多的,就连现在以年轻人导师自居的李开复,在最初进入职场的时候也是这么一个封闭型的人。
李开复一开始是个非常不自信的人,他刚刚加入微软公司的时候,一直都表现得比较低调甚至内敛,完全不像他现在展示出来的那样意气风发。
日常虽然与同事进行一般的沟通交流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一见到上司就紧张,尤其是到了比尔·盖茨面前,总是突然就产生了自闭情绪,然后就不敢讲话了。多年后他分析当时的自己其实是担心会说错话,或者会说不到点子上,显得自己非常的蠢,甚至会显得很不适合这个公司。
他很珍惜在微软的机会,但是当时的他不肯承认这种畏惧,反而坚持认为这是因为他讨厌去张扬。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很多自己的想法无法表达出来。
终于有一天在公司的一次改组会议上,其他小组的创意都已经说完了,李开复这个小组的人却没有准备好,大家都看着李开复。
而李开复其实为了这个会议准备了很久,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李开复鼓足勇气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没想到说完之后居然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很多同事都给他发电子邮件表示赞赏。
他这才发现其实说出来并不需要什么胆量,这个群众反响大大地激励了李开复的信心,而且这个会议的结果更是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助力——因为比尔·盖茨最终选择接受了李开复的创意。自信有时候就是一步的差距,由此他开始能够越来越自在地向大家展示他的设想,从此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的正轨。
其实我们在人气操控中会产生亲近障碍的原因,和李开复不敢说出自己创意的原因是一样的。
核心的问题是没有自信,你担心联系的方式不对,担心说话惹对方不开心,实际上担心反而得罪了人,耽误了对方的事情。你没有自信去和别人打交道,所以你只能选择疏离。但你是不是真的那么不懂得跟人交往呢?你一定要像李开复一样被逼到极致才开口吗?
勇敢一点,走出第一步。也许和人打交道的过程并不一定都像李开复一样愉快,但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你很充实。因为你战胜的是你自己,你现在成为了人气操控术的主动者,不再需要等着人气走上门来,你就可以操纵你手中的人脉资源。
玩转你的手机分组
别急着关掉你的手机,现在马上开始对你的人际圈进行一个分类。
我建议你可以按照下面几个选项:亲戚、朋友、同事、上级、客户、前辈、精英这几个项目进行第一层级的分类。其中前辈是指各个行业中比你经验丰富的人,精英则是各个行业中做到了尖端领域的人,不需要限制在你的公司,只要认识即可。
然后你可以根据你和他们的联系状况,在非常熟悉的人前面标上★,注意这个熟悉不能是单向的,而且一定要保证这种熟悉是有正面意义的。直接点来说,就是你有事儿找上门对方有七成把握会帮你。
然后看看哪些是有很大机会发展成★级朋友的,给这一部分人标注上☆,他们将是你第一批重点发展的人脉资源。
接下来的就是一些泛泛之交,把认识的人先放在一边,不认识的人每个人发一条问候短信,当然你可以挑节假日的时候发。如果对方有回复,就聊上几句,慢慢回忆对方是谁,甚至可以约出来一起吃个饭,判断是否有继续交往的价值。
剩下那些联络不上或者完全不投缘的人,先不要急着删除,设定一个“特别”小组,将这些人都扔进去。
现在你的通讯录就已经非常清晰了,你一眼就可以知道自己现有的人脉资源到底是怎样的,在进行这些分类罗列的过程中,相信你也对自己的人脉档案有了一定了解。
了解了你的人脉档案你就了解了你基本的社交圈,手机现在可以在通讯录里储蓄很多的信息。花一天时间,利用你所能掌握的所有工具,把这些人对应上姓名、公司部门与职位、地址、电话、传真、手机、邮箱甚至QQ、MSN、生日、昵称等,在这个过程中你又会发现很多人不在你的通讯录上,那就用QQ问来电话,罗列出来,也许会有用得上的时候。
最后依据所在行业加以分类,这就是你的全部人脉档案。
这份档案将是你开始成为人气王的证明,为什么以前你无法亲近人,因为你就算想和谁套交情的时候,你都找不到话来说。现在你知道他的职业,那么你可以问问他工作的情况,你知道他的生日,你可以在他生日的时候发一条祝福短信。
当然这个档案的好处远远不止于此,在你遇到麻烦,自己无法一力承担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利用这个档案寻找可能帮得上忙的人。随时清理定位,排列亲疏关系,你很快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离不开这份名单。
★在整理名单这个过程中你会对自己、对人气圈、对周围所有的人都有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你的人气品位将直线上升。因为你真正知道了哪些人对你更有价值,你将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经营那些值得经营的人际关系,不断保持自己的人气呈正向膨胀。
行为主动并不代表精神被动
很多情侣吵架的时候最喜欢冷战了,等着另一方来主动道歉,那么主动道歉那一方就会觉得自己陷入了精神被动的局面。所以往往两方都舍不得先去道歉,怕自己一旦先道歉就掉价了,就在对方的心里贬值了。
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狭隘的,主动去道歉的人,才是掌握感情主动权的人。你选择了原谅和包容,对方其实是在精神上依赖你的。表面看来你似乎是“示弱”了,但其实你才是真正的强者。肯主动在感情中认错的人,往往才是最后掌控这段感情结果的人。
同样的道理在人气操控中也是通用的,愿意主动去跟别人打交道的人,才是掌握彼此关系进度的人。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可控的人际圈,你就应该主动去亲近圈子里的人。主动行为并不会让你显得廉价,相反,它会让你非常具有人格魅力,你反而能够得到更高程度的人气。
萧伯纳有句话我觉得很棒:“人们总是把现状的不好看作是运气不佳,我可是从来都不信这些。真正了不起的人都是主动出击寻找和创造运气的。”
在社会的大圈子里角色有很多,打印小妹、销售大哥、总监主管,甚至清洁阿姨……每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和交友标准或有不同,但有盘菜是无论什么人都必吃的——那就是亲和。
当然“主动”也是门学问,既不能太过而造成谄媚之嫌,也不能太远造成做作之感。如果说“主动”是“人往高处走”的必需途径,那“亲和”就是让自己“树大根深”的法宝。
实现亲和的方法非常多,你慢慢就能自己领会。最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试着与同事共享自己带来的咖啡、零食;在别人忙得焦头烂额时主动承担一些创意的工作;尽可能对着每一个人展露你的标准微笑;在人群中能够开一些有意思的玩笑,并且不介意自己被小小的吐槽,甚至你还能够主动自嘲……
我们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就算你的某些行为让人误解甚至讨厌,但只要你能保持一个低调亲切的态度,总还是会让他人产生被尊重感,自然也会把对你的负面情绪减半。
★上帝让你左脸挨打之后再伸出右脸,并不是为了让你承受更多的屈辱,而是让对方不再继续伤害你。
第四三重距离——第二重:强大
在这一节开头我们先来解开一下这本书第一章中我曾经留下的一个悬念:如何才能让一辆普通自行车的速度胜过一辆普通的轿车?
有意思的是我出了这个题之后不久,我就看到了一则新闻,说有一辆自行车贴在卡车后面骑行,借助卡车的力,达到了90公里每小时以后,警车竟然差点追不上它。
这显然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我曾经说过这不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解答它本身就是为了让你的思维能够得到最好的扩展。但是这里我还是想将一个我觉得很棒的答案公布出来,这个答案和这个小节的内容有莫大的关系,从这个答案里,你就能够学到我真正希望你能够明白的东西。
其实在平时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自行车胜过轿车的情况,根本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条件。自行车不需要是价值几十万的顶级公跑,更不要什么复杂的改装技术,就连堵车的时候我们经常都能看到自行车比轿车跑得快。
我很欣赏这个答案,它只加了一个很常见的条件限制,这个条件限制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并不需要做成什么特例,它适用于绝大部分普通自行车和轿车,在这个情况中普通自行车几乎是绝对快过普通轿车。这个条件限制就是在两种车同时起步的30秒之内,条件要再宽泛些,甚至是5分钟之内。
自行车虽然没有那么强劲有力的制动系统,但是自行车的灵活度天然就要高于汽车很多。世间万物有失必有得,有所长必有所短。速度可以轻松达到120km/h的汽车,在起步的那几分钟,就是没有时速常常是30km/h的自行车跑得快。
为什么我说这个悬念的答案跟这个小节的内容有关系?因为这个小节我们涉及到了人气操控的第二重距离障碍——强大障碍。
这个强大障碍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但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有太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强大,也不知道如何去做到扬长避短。
这就像是一辆自行车去跟汽车比赛一样,如果比赛时间只有两分钟,自行车获胜的机会还会高一些。但我们可能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复杂漫长的公式,比如把时间设置得很长,把自行车和汽车之间的客观条件差距增大。你先觉得自己不行,那你自然就对自己施加了失败的暗示,等到失败的时候,你就会告诉自己,一开始就料到了,就是会失败的嘛。
当你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的时候,你的气场就会变得很难看,别人就会受到你的气场影响,也觉得你很失败,对你产生厌恶感。那么就算你克服了上一节我们提到的亲近障碍,你依然没有办法把人气提升起来。因为你的外在障碍解决了,内在障碍就出现了。
因为懂得,所以强大
我们说人气圈是一个正向的叠加状态,当你认识的人越多,并将自己的人气圈子打理得越好的时候,你的人气圈增长的频率就越快,效率就越高。但只是去认识很多人是没用的,被很多人认识意义也不大,你必须把人际转化为人气。
人气分很多种,具体每一种人气的用途也完全不一样。比如:
※跟在大家的屁股后面转,和所有人都称兄道弟的人气。
※整日面带笑容、老实巴交,但说话特别管用的人气。
※令人摇旗为之呐喊,山呼万岁的人气。
第一种人,跟谁都称兄道弟,谁见了都笑着点头打个招呼。这其实也算一种人气,虽然看起来有点低贱,但不影响人气这个词在广义上的理解。
第二种人,看着老实巴交,但是大家都给几分薄面。这也是一种人气,是一种建立在大家心里的类似于慈父一般的长者形象。
第三种人,王者风范,说一不二,在工作生活中即使不苟言笑,也会有人主动去贴近他。这也是一种人气,这样的人只要专心做好自己的事,维持自己的气场,不需要费太多心思,就能维持好强大的人气。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人气是第三种,很拉风、很厉害,如果做不到这个程度就觉得自己很没用,然后就散发出一种失败者的气场,这其实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第二种人不厉害吗?没有人气吗?第二种人有时候往往最容易走到管理者层面。因为他们的人气气场是非常包容的,像考试一样,他就是那种每一门都得80分的学生,几乎所有人的都能对他产生好感。
而成为一个领导者最需要具备的就是这种大众认可度,不需要粉丝一样的极致狂热,只要有稳固的好感群体就够了。要知道每一任的美国总统都在努力成为这样的80分人群。
第一种人厉害不厉害?看起来似乎很丢人,算不得厉害。但是在你进入职场的最初阶段,这样的情况却能让你发展最快,第一时间积聚起来广泛的人气,让你起步就比同龄人快上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