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硕,凡境八重修为,无门无派。生于九州纪元1843年六月.原大燕六郡之安平郡人,后迁入大燕国都京郡。幼年时遭遇战火波及,家人为秦军所杀。所幸被一流浪汉收养,得以苟活。自此辛苦流离,饱受世间疾苦。九州纪元1856年,因天资过人,被破格收入第一批尚武堂学童。四年后志愿参军,征战沙场。一线峰之战,因其舍生斩秦军首将,被先帝破格封为大燕四军之一赤炎军左骑长。自此一路战功卓越,曾官至赤炎军副将。但自先帝驾崩后,新帝念其年已过百,便赐任大燕六部之一的礼部教士,主掌教化。后自请柬为新郡尚武评选使官,为大燕选拔人才。”
泰丰别院内,荆逸看着这份《九州大燕国人物记事》里关于师尊的记载,虽然不过寥寥百字,却是让荆逸不得不感叹师尊这起伏波折的一生。泰丰别院内,春去秋来,荆逸已经在这里看了半年多的书了,早已不是当初什么都不懂的懵懂少年,当日听得师尊一席话,不过是被气势所折服,如今看这记事上的言语,更是对师尊多了几分佩服。无门无派无师,能修炼至凡境八重。不论资质如何,仅仅这份毅力便是非常人所能得。而在这半年里,荆逸虽然不过只看了这里藏书的十之一二,却是对九州形势有了大致的了解。
九州之内,武道为尊,总分为凡灵天圣四大境界。这是对武者的一个最统一的划分。至于是由那里开始的,便是不得而知了。
人分精气神,炼精、化气、修神。修为在这个阶段,则被称为凡境,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筑基期。意思很明显,是作为武者修习的一个基础阶段。而与此对应的,便是所谓的凡境武学。这个阶段的武学是数量最多、最杂。却也是最让人难以抉择的。这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武者的基础功体一旦筑基成功,后面的修炼,便是要选择与功体相应的功法,才能有所成就。不然,修为不进事小,走火入魔丢了性命事大。这好比是一个修习类似阳属性凡境功法的武者,当他凡境九重天后,三元归一、气机交感筑基成功后,便是会凝合三元、配合经络养成阳属性功体。先不论功法上给功体的其他加成,如果此人在选择灵境功法时,恰恰选了一个寒属性的功法。那便是火炉里面炼寒冰,要么废要么死,所以前期的功体属性选择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是,凡境的武者,三元未归一,所以功法需要分开来练。炼精、化气、修神皆需要相应的功法,为了确保三元合一的成功率,还必须考虑到三种功法的属性也必须相近。而武道功法,除了基础的,金木水火土、风电雷阴阳外,更是还有一些得窥天道的高手所开辟的“道”,例如,你若是修习佛宗心法修炼元神,却是选择魔道功法炼气。呵呵!那你别提什么三元归一了,一样是要么废要么死。
至于这最后一方面,便是功法的重要性了。不同的功法,修炼后的属性加成也是迥然不同的。凡灵天圣,每层境界分九重天。而功法亦是分为九品,一品最次,九品最好,功法品级越高,则修炼后的威力越强。另外,有些高阶的功法可能还配有相应的低阶功法。例如一个九品的灵境功法,有可能有配套一份(精气神)同属性九品的凡境功法,以帮助后来的修习者,避免功体的冲突。但这类功法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太配套了,以至于修习者往往只能修习对应的功法,而缺乏主创性。
大燕国设立尚武馆,便是将大燕国库中的几本配好了的三品凡境功法,作为基础教材,全国修习。像荆逸这样的普通孩子估计也就只能通过这种途径修炼了,只有日后修炼突出,才有可能被王朝赐下更好的资源。荆逸的师尊欧阳硕便是如此,
当然,要想修炼。除了九州十六国的尚武堂和武学世家之外,还有一种组织——九州万教。
国家的发展,是最开始的家族联合,加上政权、武力所催生的。在轩辕圣帝的时代,达到了巅峰。当时,圣帝带领人族,联合森岳古境的远古精灵和洪荒兽族,打败了西北之地蛮族,划定九州,开启九州纪元,创立了华夏国,并设立诸侯管理九州。之后圣帝八百年后逝去。九州纪元998年,诸侯之乱,华夏国亡,七国争霸。九州纪元1501年,卫国龙氏一族遭遇五洲之战被灭,此战过后,九州十六国亦成定局。之后便是秦国突起,独占中州。
而相对于国家的交替变化而言,九州内的门派变化却是相较平和。九州元年,不喜朝政的玄宗祖师,在中州先天峰开设门派——玄宗。自此便是开始了九州万教的历史。作为人族大战后发展的黄金时期,借由九州富饶的天地灵气资源,踊跃出了无数武道宗师。他们一心追求武道上的巅峰,并不太干涉尘世。除非是门派传承招收弟子,不然一般少有涉足。但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与其高处不胜寒,不如作享人间繁华。在九州万教的发展中,慢慢的开始被一些王国之间的征战牵涉。同时,各教之间的切磋也不再是那么单纯。好在九州万教虽高手如云,却鲜有对平民下手,而且门派所居住的天地灵脉,常在人烟稀少之处,因此对百姓倒是影响小于国战。而九州万教发展至今,门派数量众多,但细细掂量。闻名天下的不过屈指可数。
“九州万教,道儒释易。百器争锋,天下唯剑。奇工巧匠,大巧不工。”便是记录这九州武林的领袖组织的口诀。九州教派众多,唯有四教堪为九州武道之峰。四教发展至今,根基之厚,门下弟子之众、修为之高。亦是连秦国尚且忌惮三分。而数百年前,百器决战。剑谷谷主一剑在手,败尽天下兵器高手。更是从此奠定了剑谷百器之首的名号。由于剑谷招收弟子极为严格,所以数百年来,每代弟子从未超过九人。亦被称为九州万教内门派弟子最少的门派。而要说到兵器,九州兵器铸术之最,莫过于不工峰。不工峰锻造神兵无数,每每精品出世,必然引得江湖风雨飘摇。而其铸造之术堪称举世无双。
而要说道这些门派的来历,荆逸亦是一连翻遍了数十本书,才略有头绪。
四教之一的道,是指位于中州先天峰的玄宗。玄宗之人隐世修习、济世救人。平常鲜有涉足九州武林,其门派组织如何,无人知晓。据传闻,当年玄宗祖师便是圣境修为,与轩辕圣帝相交极深。后来轩辕圣帝收纳九州武学典籍,藏书与华夏国库之时。玄宗祖师亦是全套留有一份,藏于先天峰。诸侯之乱、华夏国灭之时,当时的在位皇帝为了不让这些资源落入叛乱诸侯之手,便是直接毁了国库资源。诸侯奋力抢救,也只是得了一两成的残余。而恼羞成怒的诸侯们,便是将目光转向玄宗先天峰,大军压境。九州万教以为玄宗将灭之际,却是诸侯大军在山下修整半日后,慌忙撤军。而此后更是无诸侯国进犯先天峰。自此道门玄宗名列九州万教之首。千百年来、屹立不倒。
四教之一的儒,则是指位于珵洲文载龙渊的儒门,儒门祖师出身于珵洲鲁国皇室。因缘巧合之下,跌入文载龙渊之下。大难不死,却是找到了远古种族的神秘遗迹,修为大进,超凡入圣。并在此处创立了儒门。诸侯之乱后,天下兵戈四起。为了安定天下,儒门祖师定书“天地君亲师”列三纲五常,礼法规章。使得各国懂得了以法治国,顺应百姓。而儒门门下弟子分为外门,内门。外门弟子遍及天下,只要不违背儒门门规即可。内门弟子则鲜有出世,一般修习在文载龙渊,所知不详。
四教之一的释,则是指位于豫洲的佛门。佛门以普度众生为己任,并不涉足朝堂之事。至于佛门祖师,其来历无人可知。佛门亦是分外门弟子,内门弟子。而不同于其他门派的是,外门弟子与内门弟子在修炼资源上,却是几乎相同。这也导致了有段时间,佛门外门弟子还俗后自行开宗立派,一时兴盛。但后来那些研习佛门武学之人在修习到瓶颈后,才明白过来,佛门武学旨在专研精深,艰苦勤习。若想有所成就,需要领悟佛法精要,否则,只能得其皮毛。这也使得九州人士对佛门武学又爱又恨。
四教之一的易,则是指位于寒洲的易天教。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相比与其他三教,易天教显得更为特别。他的来历起源,九州武林无人可知。只是不知何时就这样出现了这样一个组织。他的组织目的只有一个——交易。只要你能满足易天教需要的,他也会满足你的需要。千百年来,易天教慢慢壮大,从九州边际寒洲的一个小派,逐渐发展到至今和九州三教平齐的易天教。其背后底蕴之深,叫人不禁联想不已。
“九州万教,道儒释易。百器争锋,天下唯剑。奇工巧匠,大巧不工。”
这便是九州武林无人不知的无道传说。但九州地广物博,能人辈出,偶尔亦有惊艳之才,搅动风云。
自半年前,荆逸开始习读这些藏书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虽说先前有听哥哥讲述一些九州故事,但却是远远没有书中的详细。如今看到这些藏书,犹如久渴遇水,抑制不住的吸取着这些知识。如今自己不过研习到九州部分,更别提九州之外的哪些远古种族。每每想到如此,荆逸便是更为勤奋的看书。只是欧阳硕禁止他将藏书带出,这让他时时叹息不已。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半年后的今天。(本章完)敬请关注第八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