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进入伊利16年、担任伊利经营副总裁7年的牛根生被董事会毫无理由地免职。之前牛根生已预知自己可能会因为“功高盖主”引来麻烦,于是三递辞呈,却未料到伊利高层不批准他辞职,而是以一种更为屈辱的方式让他离开。
满怀痛苦的牛根生,不甘心就这么倒在人生的战场上,于是他选择自主创业。1999年1月,牛根生正式注册成立“蒙牛”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00万元,基本上都是他和妻子卖伊利股票得来的钱。创业之初,蒙牛一无奶源,二无厂房,三无市场,举步维艰。正值这“万事开头难”之际,蒙牛又立刻遭到了竞争对手的各种打压,先后经历了广告牌被砸、牛奶被截住倒掉等事件。当时的伊利高层对于牛根生的能力有着深刻了解,所以伊利也对蒙牛打压得最为厉害。
面对竞争对手的明枪暗箭,牛根生选择了忍让。对于曾经狠狠地抛弃了自己的伊利,牛根生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尊敬之情,他甚至让蒙牛打出这样的广告口号:“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企业争气。”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制定了三条“忍让规定”: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做。
牛根生的做法赢得了更多的同情与支持,逐步扭转了各种对自己不利的局面。
当时,曾经有部下问牛根生为什么不对竞争对手予以反击和报复,牛根生这样回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活下来,同时还能长大。”
2007年,蒙牛销售额超过伊利。当初创业时仅在同行排名第1116位的“小角色”以惊人的速度,在8年内已迅速成长为中国乳业总冠军。蒙牛牛奶被迪士尼、星巴克、NBA、肯德基这几大国际顶级品牌选为指定乳品供应商。牛根生带领蒙牛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液态奶销量全球第一,二是发展速度列全球乳业第一(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38%)。
中国有句古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让和谦虚,是人生征途中最厚实、最安全的战袍。
是否应该跳槽
“要想赚得更多,就去重新找一份工作”,这是时下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想法。其实在一个人的工作早期,跳槽确实可以成为自己的一项就业资本,因为多岗位的轮换,会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工作经验,提高我们多方面的工作能力,也能够为我们将来承担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不是跳槽次数越多就越好呢?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跳槽太频繁,往往是自己失去耐心的表现,对工作失去热情,没有坚持的精神,这样也是很难在某一领域上有深入发展的。而且跳槽太多,并不见得就会赚得越多,相反,它可能会使你比工作相对稳定的人赚得少。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希尔维亚·富勒对将近6000个人前12年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变动过于频繁会导致人们收入不高。在一份调查中,她发现,在工作的前五年里,人们的工资与工作年限挂钩,其中男职员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资会相应上调2.4%,女职员上调比率则是2.9%。也就是说,员工的收入会像银行利息似的,随工作年限增加慢慢往上滚。如果工作年限太短,则会导致无法加薪,那么在工资收入中就会体现出来。而且,如果你不断跳槽,也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候处于失业状态,这种情况被人们称为“就业空隙”,收入自然也就受到影响了。
一些跳槽有利,而一些跳槽则弊大于利。如何决定自己是否应该跳槽呢?如果我们做的工作适合自己,自己也很感兴趣,收入也不错,也有发展前途,那么就不要眼红别人的收入暂时高于我们,而应该努力让自己做好,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我们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丝毫提不起兴趣,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也看不到希望,那么不妨作出重新的选择。
是否跳槽,不能把目前的薪水作为唯一的因素,而应该把发展前途看得最重要,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那就坚持下去,努力做好,精益求精。
心理暗示的力量
一位铁路工人意外地被锁在一个冷冻车厢里,此时他感到无比恐惧,心想假如没办法逃出冷冻车厢,自己就一定会被冻死。不到20个小时,冷冻车厢被打开了,那位工人真的死了。医生证实他是被冻死的。可是经过仔细检查,他们发现车厢的冷气开关并没有打开。那位工人之所以“被冻死”,其实完全是自己的心理暗示所致。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
美国医生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让患者服用安慰剂,发现当患者相信安慰剂的药力时,治疗效果就会非常明显。如果患者坚信医生的治疗质量,那么虽然医生为患者开了一服无效的药方,结果却有几乎90%的患者感到病情大大减轻,有人甚至痊愈。
其实,许多人都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中。那些精神饱满、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的人,他们做事情往往会比较容易取得成功;而那些消沉悲观、对生活总是缺乏信心的人,他们做事情往往就会非常不顺,经常“倒霉”。
心理暗示的力量可以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翻看那些大人物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这种理想一旦根植在他们的心田,无形中就会给他们不懈奋斗的动力,从而让他们最终迈向成功。
心理暗示是可以自我主宰的,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生,那么你应该每天在心里对自己说上几遍:我能行,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
选择多不一定好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将参与测试的人员分为两组,先拿出6种不同的巧克力,然后让第一组被测试者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然后再摆出30种不同的巧克力,让另外一组被测试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结果,第一组被测试者的思考时间明显少于第二组;并且,第一组被测试者品尝巧克力后,大多觉得自己选对了口味,而第二组被测试者尝过巧克力之后,却大多表示自己对刚才的选择有些后悔。
还有一个实验是在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个以食品种类繁多闻名的超市进行的。工作人员在超市里设置了两个吃摊,一个摆着6种不同口味的果酱,另一个摆着24种不同口味的果酱。当时先后有242位顾客经过有24种口味的摊位,结果有60%的人停下来试吃,但只有3%的人购买了果酱;而经过6种口味的摊位的顾客有260位,却有30%的顾客至少买了一瓶果酱。
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一个这样的道理:许多人认为自己的选择越多就越好,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听说过猴子摘玉米的故事,当猴子面对满山的玉米棒子时,总是摘了这根又眼红那根。人也是一样,太多的选择往往会让我们眼花缭乱,下不了决心,拿不定主意,总想作出最好的选择,但比较来比较去,却总是难以找出最能让自己满意的选择。相反,如果选择少些,我们就能迅速作出判断,果断地决定自己的选择,并且容易对自己的选择感到知足,从而做到坚持不懈。
因此,如果我们的选择不是很多,我们不应该抱怨,或许更应该庆幸。
选择最适合的
蔡志忠从小就非常喜欢漫画,为此,他将精力都投到了学习漫画上来。15岁那年,他初中还没毕业,就带着投漫画稿赚来的250元稿费去了台北,打算以画漫画为职业闯天下。然而,学历却成了他求职的一道门槛。有一天,他看到以外制电视节目而闻名的光启社正在招聘,便饶有兴趣地去看广告,当他看到招聘要求上写着“应聘者必须具有大学相关科系毕业的学历”时,顿时觉得很沮丧,因为自己离要求实在太远了。但想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还是决定一试。于是,他勇敢地加入了应征者的行列。结果,他凭着自己雄厚的实力脱颖而出,击败了另外29名应征的大学毕业生,从而进入了光启社。后来,他的漫画在行内异军突起,尤其“庄子说”、“老子说”系列书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向国外输出后,他一度成为全台湾地区纳税额最高的一位漫画家。
蔡志忠成名后,有人问他:“在连初中都没念完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有勇气踏入这个文凭至上的社会呢?”蔡志忠这么回答:“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人适合做总统,有人适合扫地。如果适合扫地的人以做总统为人生目标,那只会一生痛苦不堪,受尽挫折。而我,不偏不倚,就是适合做一个漫画家。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画,所以才15岁就开始专门地画,尽早地画,不停地画,终究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很多人之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就是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地羡慕别人,模仿别人,结果尽管自己付出了努力,却依然一无所获,因为他本身就没有那种天分,不适合从事那个专业。还有些人,目标飘浮不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经常是对什么事情都只保持三分钟热情,然后不了了之。这样的人,也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正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因此,一个人一定要懂得认知自己,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坚持下去,这样才可以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站到别人优势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