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500000024

第24章 我所了解的民国要人(2)

孙殿英和李岱商定了两对策。一是通过特殊关系将十箱古物珠宝献给宋美龄,特别是慈禧鞋上那一对胡桃大的夜明珠深得宋美龄喜爱,她专门到美国定做一双舞鞋,缀上那两颗宝珠。有次去南京“励志总社”参加舞会,全场灯光关闭,她的脚上光华四射,出尽风头。一是说服杨明轩把全案承担了。又通过幕后活动,轻判九年徒刑了事。两条对策都行之有效,轰动全国的“东陵盗宝”巨案就此了结。

1948年,傅作义在北平起义,孙殿英被俘,那只玉蝉仍在他腰上挂着,未被没收。关押初期,孙殿英拒不认罪,公开宣称“俺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只怕断了鸦片烟。”监牢里哪里会有鸦片烟给他?他百病齐发,奄奄一息了。战犯管理所为了抢救他,作为特殊情况,派人找来鸦片,救了他的性命。后来又用逐日递减的方法帮他断了毒瘾。孙殿英深受感动,终于认罪并交代罪行,指着玉蝉说:“这是慈禧的罪证,也是我孙殿英的罪证。”

陈布雷自杀谏蒋

陈布雷(1890~1948年)名训恩,又名彦及,字畏垒,浙江慈溪人。与蒋介石同乡。早年参加同盟会,曾在上海《商报》、《时事新报》、《天锋报》、《四明日报》任主笔,撰写蜚声报坛、极具辛辣的评论文章。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文采熠光。

陈布雷淡泊名利。他初与蒋介石见面时,不是国民党党员,进入侍从室,正式做蒋介石高级幕僚,蒋要他为中央委员时,才由蒋介石、陈立夫二人介绍加入国民党,也是蒋介石介绍入党的第一人。蒋介石十分信任和倚重他,1935年建立侍从室起便任第二处主任,成为蒋介石最高权力的幕僚长,是侍从室的元老,蒋介石所有文告都出自他手笔,而且蒋介石很难删改他的原稿,他终身为侍从室二处主任,被称为文胆。

陈布雷身材矮小,弱不禁风,十足文士姿态。他衣着生活十分俭朴,特点是一握笔便烟茶不停。待人诚恳,不愿参加宴会,不管上、中、下三等人,只要不影响他工作,都欣然接待,倾心交谈。非万不得已,不会将公文交秘书办理,总是自己动手。蒋介石很器重他,要他接替杨永泰的行营秘书长,他力辞不就,只好派张群去当秘书长,以他为副秘书长,仍在侍从室工作。

著名的《告黄埔同学书》、《告全国军民书》,即是他杰出之作。

抗战胜利后,陈布雷起草《和平建国纲领》,其中有几条是中共提出的,蒋介石审阅后,大为不满。虽未声色俱厉训斥,但也说道:“这个纲领要重写。”同时蒋介石在中央委员、立委、盟委联席会议上说:“抗战八年,剿匪也要八年。”整理讲话记录时,陈删去这两句话,蒋介石坚意保留。这是蒋介石生平对他的第一个意见,他则感到这是在蒋身边所受的第一次羞辱,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

国共二次和谈时,陈布雷虽不是正式和谈代表,但以私人名义参加,常与周恩来接触,衷心钦佩周恩来。周对他的品格也十分赞赏,曾在任政治部副部长时,托秘书翁泽永传言说:“道德文章均所钦佩,劝他那支笔不要为一人专用。”

陈布雷有六子二女。其长女陈琏在西南联大时加入中共地下党,到北平后协助地下党在贝满女子中学设地下电台,中统获得情报要逮捕陈琏夫妇。陈立夫、徐恩曾碍于陈布雷是蒋身边核心人物,不愿有损关系,便甩军统去捏这个“炭圆”。戴笠也有他的打算,私下告知陈布雷。陈说:“你秉公看着办吧!”戴笠逮捕了陈琏又秘密放了她,要她回到父亲身边去。陈琏回家后和父亲谈了许多革命道理,要他脱离蒋介石回乡去终老。陈布雷说:“苦于无法跳出火坑。”陈琏最后终于留书而去延安。

蒋介石找陈布雷谈话,陈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隐指蒋经国曾在苏联反对父亲的往事。蒋介石叹口气说:“布雷先生,你女儿的事与你无关,不过你可得把她管起来。”

陈布雷得知陈琏已平安到了延安,便于一个夜间冒着大风雪去访周恩来,拜托陈琏的事。周恩来说:“你的事我会办,你放心。”

陈布雷为蒋介石当笔杆子20多年,深为蒋所器重,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他的意见都受到蒋的重视。解放前夕,他看到国民党当局大势已去,力劝蒋跟共产党谈判,争取保住半壁江山,可是蒋介石越来越一意孤行,专断独裁,陈布雷深受重创。眼见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大事而无能为力,他郁郁心中,十分痛苦。

1948年11月11日,他彻夜未眠,决心对蒋介石实行“尸谏”——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感动“君上”,从而采纳自己的主张——这是自古以来,至亲至爱之间、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意见分歧时,弱方对强方采用的最后的办法。由此可见陈布雷对蒋介石的忠心。

11月12日,是孙中山82岁冥诞,要人们照例要去中山陵集会纪念,陈布雷称病未去,理发、洗澡、换衣服,很从容地准备告别人世。他是孙中山的信徒,在黄昏时,他又独自去到中山陵,向孙中山报到。

11月13日,已是上午10时30分,仍不见他起床,这不合他往日习惯,副官敲门,无反应。门又是锁了的,便从气窗跳进去,他早已停止了呼吸。

陈布雷死后,蒋介石亲往灵堂吊唁,并书写“当代完人”横匾一枋。

抛开政治立场而言,陈布雷在许多方面仍是个值得称道的人。他对家庭极其负责。他25岁时丧父,家中留下弟妹10人,他为长,全家重担落在他肩上,接踵而至的不幸更使他难以支撑:不久,庶母丧,继之又丧妻,遗下三男二女。当时他的职业是在宁波教书,只好辞去教职,回来操持家政,只在附近一所学校兼课。如此艰难地拖了若干年,直到四弟成家后,他才得以松口气。

陈布雷极其注重弟妹的教育,10个弟妹都学业有成:四弟训慈大学毕业,五弟训恕留学法国,六弟、七弟留学日本,两个妹妹毕业于中央大学美术系,此外几个都受完高等教育。

蒋介石绑票“请财神”

蒋介石干过“绑票”,此事鲜为人知,但在国民党高层人物和特工部门却不是秘密。而且蒋介石这次绑票,是为了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就成了“佳话”流传。

蒋介石原名蒋志清,在家乡溪口时,和王恩溥等十人结为盟兄弟,起初不过是好玩,学江湖上“义结金兰”、“有福同享、有祸同当”那一套,后来蒋介石加入同盟会,接触了革命思想,才把这个结盟变为一个革命的小组织。

离溪口不远的畸山有家首富。户主姓夏,名全木,靠做木柴生意起家,发家后在上海等地开商店,在本地开钱庄,名气很响。蒋介石小时在畸山读过几年书,对畸山的人、地都很熟悉。对夏全木的情况当然也了解。

蒋介石在讨袁失败后,回到家乡溪口,一面休养生息,一面和外界保持联系,伺机而动。不久形势变化,蒋介石又要出山,为了筹集经费资助革命,便打上了夏全木的主意。

虽然王恩溥等十个盟兄弟都有一身武功,蒋介石和他们商议结果,决定“智取”而不“武抢”,经过一番策划,便按计行事。

一天,夏全木在家坐着,忽然来了一人,双手呈上请柬,口称溪口某人请夏老板去和外地客商谈一笔大生意,轿子已经抬到门口。夏全木叫人出去一看,果然停着一乘华丽大轿,几个精壮轿夫在旁边等候。夏全木一听是笔大生意,来人又毕恭毕敬,毫不起疑,高高兴兴上轿坐下。

几个轿夫果是好身手,抬着轿子行走如飞,一会儿到了雪窦山,停下轿子,请夏全木进了一间屋子,屋里早有人等候,装烟倒茶,伺候得十分周到。夏见此屋不在溪口,亦不见柬上的主人出来,正在沉吟时,蒋介石来了,请他不必惊慌,不过是向他借点革命经费而已。

夏全木顿时明白自己做了“财神”——当地人称绑票为“请财神”——气得晚饭也吃不下。

晚上,蒋介石来开导夏全木,从自己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一直说到讨袁战争,劝他眼光放长,出资大洋1万元,作为革命经费,革命成功以后定当还报等等。

夏全木被绑来当了“财神”,气得发昏。但都是本地人,对自小在溪口有名的“瑞元无赖”(蒋介石又一名曰瑞元)的行径是听说过的,例如他东渡日本求学、加入青帮拜老头子黄金荣、当过沪军团长等。知道这个人是不好对付的,万一翻脸,自己性命不保,何况1万元也拿得出来,便点头同意了。蒋介石叫他写信给家人备钱赎人。

到了限定日期,夏家把1万银元送到。夏全木走前,蒋介石又叫他回去不要报官,不要张扬。夏全木应允,回去后果然没有报官,但对至亲好友还是透露了绑架他的是蒋介石、王恩溥等人。

后来,蒋介石将夏全木之子夏定峰召到侍从室,任少校侍从武官,果然还报了夏全木。

蒋介石的另一个“校长”头衔

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人所共知,他还有另一个校长头衔却知者甚少,这就是宪兵学校校长。

谁都知道旧社会的宪兵“见官大一级”,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我在中统时因工作关系和宪兵交往频繁,知之甚深。

早在北洋政府和段祺瑞执政时,便开始创建宪兵。继后,各省也相继创建。但这时宪兵组织只具雏形,只限于在防区内执行勤务。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正式的宪兵开始建制。顾名思义,宪兵是“维护宪法”的兵种,其实不然,除“保护宪法”外,对首脑人物的安全、军事机密的保卫、卫戍、戒严、军风纪、军法,乃至普通行政司法,宪兵都可以插上一脚。

北伐前,蒋介石下令将黄埔军校的一个警卫连改编为宪兵连,隶属何应钦第一军,任务是维护军纪,保护军机军益。北伐节节胜利,总司令部迁驻南昌,又将宪兵连扩为宪兵营,桂永清任营长。继后,国民政府迁武汉,又扩为宪兵团,紧接着再扩为两个团,这就是宪兵组织通称的“老一团”、“老二团”的缘故。

当时新旧军阀矛盾重重,蒋介石在东、西方帝国主义支持下反苏、反共,同时又战胜了冯玉祥、阎锡山和桂系军阀。为维护独裁,蒋介石便加强了宪兵组织的建立。1931年正式成立宪兵司令部,以首都卫戍司令谷正伦兼宪兵司令。谷是日本士官生,积极仿效日本1881年颁布的《宪兵条例》,并在已组建的五个宪兵团中,挑选十余人组成考察团,赴日本考察宪兵制度。回国后把日本宪兵的“特别高等警察”的特务组织照搬过来。拟定《宪兵令》、《宪兵服务规程》报军事委员会核准实施,提高了宪兵的法律地位。蒋介石曾命令各战区司令长官:“宁愿牺牲一个步兵连连长,不愿牺牲一个宪兵,不能将宪兵使用于第一线战斗。”

“领袖”把宪兵的地位抬到如此高度,无异于助长了宪兵的气焰。我们现在在电影、电视、小说中,看到宪兵骄横跋扈,上馆子不付钱,进戏园不买票,动辄打人抓人,虽然艺术上有所夸张,但亦不是诬枉。就是对军政人员,宪兵在街上捉到其短处(例如军风纪不整),不论职衔大小,也有权干涉,令其难堪。所以,当时流行宪兵是“见官大一级”的说法。

司令部既成立,宪兵队伍庞大,组织也健全起来,下设总务、军警、外警、政警、社警、司警六课,军需、军医、军械、政训四处,此外尚有顾问室、技术室、会计室、看守所、杂志社、修械所、军乐队、公墓、通讯营、官兵消费社、车队、特别党部、奖惩委员会、抚恤委员会、考试委员会、教材编委会等,俨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驾驶学校外,还开办宪兵学校,学生除学习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孙中山、蒋介石的理论外,对党派历史和情报搜集、侦察术、化装术、密码破译、跟踪、脱逃、暗杀、擒拿格斗等均要学习。

全国共有28个宪兵团,解放前夕,除一、九、四等五个团逃台外,其余均留在大陆,或被歼,或起义,或投诚。历时25年的宪兵组织彻底瓦解。

谷正纲与国民党改组派

我先祖父重光(号署霞),清光绪时在贵阳与谷正纲之父皋兰世丈同寅,友谊为换帖之交。谷正纲任中央党部组织部副部长时,我在中央党部工作,后谷任中央党部社会部长时,我任该部法制专员。后该部改隶行政院后,我任谷之机要秘书。对谷的情况较为了解。

谷正纲是贵州安顺人,弟兄四人,大兄谷正伦,号纪常;二兄谷正楷,号仲常,未出任公职;谷正纲行三,号叔常;四弟谷正鼎,号季常。弟兄三人同为国民党中央委员,时有“一门三中委”的说法。

谷正纲与四弟正鼎,原留学德国柏林大学。1926年,第三国际与国民党合作,在莫斯科设立孙逸仙大学(后改为中山大学),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命谷正纲弟兄二人离德,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谷正纲任中央党校(中央政治大学前身)训育主任。这时正是国民革命军攻克南京,蒋介石开始“清党”,组织南京政府,造成宁汉分裂。

不久又走向宁汉合作。合作之后便开始排斥汉系人物。汪精卫等人极端不满,便联合广东籍委员回到广州,发起“护党运动”,旋即失败,逼得汪精卫出国。顾孟余、陈公博等便集中在上海搞“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简称改组派)。谷正纲这时也参加了改组派,他认为共产党工农运动过于激进,必须改组国民党,以平民为基础,恢复1924年精神,彻底实现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对外策略和对内政纲。改组派组织系统分为中央、地方、小组三级制。中央设总部,省市设分部,县设小组,进行秘密活动。总部中央委员以当时国民党第一届广东籍的执委、监委组成下设组织、宣传两个部。王东平任组织部部长,陈公博任宣传部部长。总部设在上海。当时京沪和江苏全省参加的人不少,特别是南京很快发展到六七百人,70多个小组。在中央军事学校里,就有30多个小组。

谷正纲介绍其弟谷正鼎加入,并任北平分部的负责人。1929年,国民党南京市召开代表大会,谷正纲这时是中央政治大学训育处处长。改组派趁此机会,推谷为代表大会主席。提出反对二中全会指派代表,要求选举,同时散发反蒋传单。蒋介石下令宪兵武装镇压,勒令解散代表大会。代表与宪兵发生冲突,宪兵大打出手。幸好当时谷正伦是宪兵司令,碍于情面,谷正纲仅被殴打成重伤,保住了性命。

改组派没有具体反蒋计划,不过作了些军事方面的斗争,最大的一次是策动张发奎,参加广西军阀反蒋战争,最后遭受失败。

这时正值蒋、冯、阎在津浦线上展开你死我活的惨烈大战,汪精卫趁机召开改组派扩大会议,准备在北平首先发难,但未料到张学良带兵入关助蒋,致冯、阎遭到惨败,扩大会议也随之瓦解。蒋逼汪精卫再次出国。改组派由此瘫痪下来。各省、市、县组织也停止活动,许多成员脱离组织,归入蒋介石系统,改组派以瓦解告终。

谷正纲由改组派的中坚人物,突然转化成为蒋介石的积极拥护者,是因其大哥谷正伦乃蒋介石亲信所致。另因谷同陈立夫私交很好,是“CC”核心人物。据我所知,“CC”的另一领导人张道藩与谷的关系密切,所以谷正纲从此成为国民党的极右人物,一心一意拥护蒋介石。

戴笠与胡蝶

香港沦陷前夕,当时著名影星胡蝶将细软财物装了20多箱,托朋友杨惠敏带往重庆。

这杨惠敏也是个有名人物。上海淞沪战争时她才16岁,曾冒着炮火给19路军524团送国旗,为“八百壮士”助威风、增豪气,因而闻名全国。所以,杨惠敏全家到渝,由我以政治部联络参谋名义负责安置、接待。

同类推荐
  • 信仰之海

    信仰之海

    马休 阿诺德在维多利亚的盛世,听到了代表基督精神的“信仰之海”落潮的哀声,于是呼吁用真诚的爱来拯救那表面上光明的世界。如果说,《信仰之海》作者也有自己的“信仰之海”,那一定是诗歌,毕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大部分文字,都与诗歌有关,涵咏经典诗文,足见作者滋养性情之用心。还有小部分文字是关于翻译和读书的随笔,是现实生活的点滴侧影。《信仰之海》可以说是作者对“诗性人生”的诠释与见证。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本书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从官场到江湖》、《别无选择》、《从教授到军师》、《钱财于我如粪土》、《鱼与熊掌可否得兼》等文。
  • 看法

    看法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热门推荐
  • 冰域之主

    冰域之主

    看一个出生在兽族的人类奴隶,在兽族领地怎样艰难生存,踏上巅峰......
  • 那年,刚好

    那年,刚好

    这个年代的我们,爱情就像午后说走就走的去布拉格广场,奢侈,那么,就这样的暧昧吧,刚好,刚好,那年。
  • 相逢正好不负时光

    相逢正好不负时光

    感谢在合适的年纪遇见你不负时光和青春青春不怕辜负时光不怕流逝容颜不怕老去声明:各位读者好这是我第一次写文有不好的地方可以告诉我,没必要在背后说三道四,谢谢
  • 鹿大巨星的刁蛮女友

    鹿大巨星的刁蛮女友

    鹿晗与一位乡村女孩的爱情故事,上演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磨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 灵异勘探组

    灵异勘探组

    灵异事件的频发,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究竟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又为何消失?档案馆机密区的数十份文件,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
  • 盘古苍神决

    盘古苍神决

    看平凡少年是怎样成为天下至尊,让我们跟随主人公一起,走向世界的巅峰,
  • 永恒六道

    永恒六道

    修炼一途,本就是追求生命的极限,夺造化,窃阴阳,逆天而行……大千世界,六大极限之道,皆是逆天改命,生死、杀伐、轮回、毁灭、法则、灵魂,成,则永生;败,则湮灭……一人,一灵,一兽,一同踏上征程,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道,或杀伐,或生死,或轮回,或毁灭……
  • 绝世医神:腹黑公主不好惹

    绝世医神:腹黑公主不好惹

    她,天才之名却是庶出之身,背叛惨死却一朝穿越!一针在手,活死人,肉白骨,丹药?垃圾而已!强者为尊,她势必做那个强者!只是什么时候惹上了一个更强悍的妖孽霸道男人?“主子,夫人说要梧桐枝!”“给她,顺便把凤凰羽也给她!”“主子,夫人说要去东大陆看看!”“让她去,给那三人传信,不要让夫人受委屈!”主子,你确定是夫人受委屈而不是其他人遭罪?“主子……夫人说你太闷骚,她要追寻爱情!”某男疑惑不解的问道,“爱情是什么?”“你宠夫人这就是爱情!”“所以……”某男怒火中烧,“她要找其他男人宠她?”总之,这是一个霸道腹黑强悍却又小白的男主!宠却又不爱,但却更胜爱!
  • 爱你一人,足矣

    爱你一人,足矣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纵然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是你还是不可自拔的爱上了她。为了她,不惜和家人对抗,纵使所有人都不同意,你也要与她在一起;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她不是最美,不是最纯洁,不是最好。但是她在你眼里,是全世界最美,最纯洁,最好的人!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平凡,磕磕碰碰的,但是这一生,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愿做你手中的一把伞,为你遮挡狂风暴雨的肆掠,为你遮挡骄阳烈日的爆嗮。为了你,即便负了所有人又怎样?
  • 皇上委屈您了

    皇上委屈您了

    夏岩穿越了,她很淡定。她相信过不了多久,她就会打怪升级,泡上俊王爷勾上酷将军,出任皇后一职走向人生巅峰!只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说好的帅哥美男,都不是她的。说好的荡气回肠,都是骗人的。唯一给她了一个官配还是个毒舌腹黑的外貌协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