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什么,只要存在,都会有自己的形象,形象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二者相对独立存在而又连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对于南方的佳木茶树来说,它常年的绿色好似永远的绿色积雪,绿化着世界的目光。人像茶树一样的话,有高尚干净的外表,又有内心深处的幽香,还绿化别人和世界,有终生解渴的作用,那么一生的形象就圆满而悠扬,光明而充满了真善美。
《茶经》—之源
【原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伐而掇之:伐,砍下枝条。《诗经·周南》:伐其条枚。掇,拾拣。)。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栟榈:棕树。《说文》:“栟榈,棕也。”栟,读音bīng。),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根皆下孕,兆至瓦砾:下孕,在地下滋生发育。兆,裂开,指核桃与茶树生长时根将土地撑裂,方始出土成长。)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开元文字音义》:字书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编辑的字书。早佚。)。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槚(槚:读音jià,本为楸、梓类的美木,借指为茶。),三曰蔎(蔎:读音shè,《玉篇》:“蔎,香草也。”清人段玉裁认为应是草香。借指为茶。),四曰茗,五曰荈(荈:读音chuǎn。茶树老叶制成的茶。)。(原注:周公云;槚,苦荼。杨执戟(杨执戟:即杨雄,西汉人,哲学家、文学家,执戟是其官职。)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农(郭弘农:即郭璞,晋人,诗人、文字学家,注释过《尔雅》。)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艺而不实:艺,指种植技术。),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叶卷上,叶舒次:叶片卷者为初生故其质量好,舒展平直者质量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性凝滞,结瘕疾:凝滞,凝结不散。瘕,腹中肿块。《正字通》:“腹中肿块,坚者曰症,有物形曰瘕。”)。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醍醐、甘露: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味甘美。甘露,古人认为它是“天之津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卉莽:野草。),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上党:唐时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长子、潞城一带。),中者生百济、新罗(百济、新罗:唐时位于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小国,百济在半岛西南部,新罗在半岛东南部。),下者生高丽(高丽:应为高句丽,唐时位于朝鲜半岛上的小国,即今朝鲜。)。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泽州、易州、幽州、澶州:皆为唐时州名。治所分别在今山西晋城、河北易县、北京市区北、北京市怀柔县一带。)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荠苨:一种形似人参的野果。苨,读音ni。)使六疾不瘳(六疾不瘳:六疾,指人遇阴、阳、风、雨、晦、明得的多种疾病。瘳,痊愈。)。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译文】
茶的起源
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又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写作“茶”),有的从“木”部(写作“木荼”),有的“草”、“木”兼从(写作“荼”)。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蔎”,四称“茗”,五称“荈”。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移栽后的茶树很少能长得茂盛。种植的方法像种瓜一样。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阴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值得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
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如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痛、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采摘得不适时,制造得不精细,夹杂着野草败叶,喝了就会生病。
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其品质最差),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还有比它们还不如的呢!倘若误把荠苨当人参服用,将使疾病不能痊愈,明白了对于人参的比喻,茶的不良影响,也就可以知道了。
有精神,就精彩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经》的第一句话已经成为千古名句,我们常说南方有佳木即指茶的存在。一部长篇小说就用“南方有佳木”这句话作为书名。
南方有佳木,一种精神,一种大地的灵气。
茶,为什么如此受人欢迎?因为它贴近人心。
水,为什么不可缺少?因为它孕育着人的生命。
茶在水里,人在生命里,活在生活里。
人为什么离不开茶?不仅离不开它的回甘,更离不开它的精神。
茶,灌溉味蕾,还灌溉心与灵魂。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要有一点精神。这句话比一般对人有益的话更有分量,更有作用。只要有精神,活着的状态就不一样。
人有了精神,就有了活着的根本。精神在哪里?精神说到底,来自心里,心为精神的发源地。精气神与人的灵魂相同,它们有相同的本质,以不同的描绘方式,证明人活着。
心、精气神、灵魂,这些不同面孔的密码,具体来看,在人心深处,也在表面;在安静时,也在动作时。
人活一种精神,有精神人就活得像神一样。有精神的人,神采奕奕;有精神的人,心情好心态好;有精神的人,同时具有春天的生机和明媚、夏天的热情和激情、秋天的稳重和丰收、冬天的冷静和肃穆。
喝茶,茶给人以恩惠,把那天地之灵气贯穿在人的里里外外。会喝茶的人,就有一种修炼,不断地从喝茶中汲取精华,增强自己的精神。
常喝茶的人,懂得人世间的道理,直通向大道。懂茶,就懂生活。理解茶,就明白天地之间的生命是怎么一回事。
喝茶净心,茶带着天地的佛性,打扫人性,有缘的人在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面前具有仙意。
一杯茶,中国人的佛与道,都在里面,如此交融一体,没有分别。只有茶能够做到,心能做到。
茶能够明目,能够让人看得更清楚。要有一双慧眼,看清自己的面目,看清自己的心性。其实就在用心看心。
茶能够镇住慌乱,安静烦恼,在过程中寻找到迷失的本性。
茶,一种教养。
茶,一种意念。
茶,一种修行。
少不了长夜漫漫,突破黑夜,喝茶给人静心的力量。李白有诗句如是云:“破睡见茶功。”意为破除人在昏暗中的浑浑噩噩,破除人在黑暗中的迷惘走失。茶的破,在温柔中不动声色,没有大惊小怪,没有雷雨交加,只是暗暗地,像太极的天地之力,就把事情做好。破睡,就像花绽放的力量。
一片茶叶就是一本百科全书。
两片茶叶就是天使的翅膀。人都是天使,但把翅膀踩在脚下作为脚印,把翅膀错用。茶叶就教人如何踩在路上飞翔。
茶叶在开水里翻飞,用天地之神的力量,启发有缘者。
人生全在一杯茶里,冷热,世态炎凉,安心净心,沉浮,成佛得道……都在里面。与有善缘者喝茶,喝出知音与好的人脉,与恶缘喝茶,喝到黑暗与倒霉。
会喝茶,一种对人生的提醒。
会喝茶,一种智慧的体现。
会喝茶,在不经意里让人生具有神采。
问脸
“叶如栀子”,这是陆羽对茶叶的通俗描绘。
《茶叶》——只有茶叶∕敢用开水洗脸∕洗出几千年的香气∕泡茶的水∕有了面子∕热血沸腾∕比其他水∕走得更远
这一首短诗写到了茶叶的脸,其实茶叶的脸历经磨难,早就修炼为高尚的广场,具有辽阔之美。人的脸,不妨学习茶叶的脸。
在生活中,总能遇到一杯茶。
在世上,总能遇到不同的脸。
一杯茶,灌溉人间,灌溉人生,生活源头的活水都在茶里。
一张脸,人生的报纸印在脸上。
人活一张脸,而脸为心的地盘表达,为心之广场。
脸在尘世,好似鸟的翅膀扑打在世上,挣扎或努力。人人都在生活里张贴自己的脸,张贴在命运的张口和墙上,张贴得好,就成为最好的画,张贴得不好,就像不幸的布告,轻则为创可贴,重则为封杀令。
一张脸,要耐得住人间冷热,要经得起风雨洗礼。
一张脸,就像茶叶,都是生命绿色永恒的照片,要成为春天永恒的照片。
脸要有茶叶的精神,茶叶能够改变水的颜色,绿化水,绿化人的血液。
茶叶与水,都比人的血液,比人的脸更为古老。那么,茶叶成为脸的老师,成为血液的老师,自然当之无愧。脸要在茶那里,寻找精神的安慰。
茶叶为一生的羽毛,茶叶即一生的脚印
翻开《茶经》,就会翻开陆羽的生命与灵魂。阅读一卷经,同时对经一样的人生进行了解。
陆羽(733~804),湖北天门市人,嗜茶,精茶道,写下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善诗,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不多。他长期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760),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在很小的时候,因为他的长相潦草、五官丑陋,得不到父母的喜欢,父母抛弃了他,成为弃儿。人们都说要孝顺父母,而父母首先对儿女不义,对儿女的打击很大。陆羽这样的情况,相信在他长大之后,也不会回到父母身边。被遗弃的时候,陆羽才3岁,一生从悲剧开始,真令人感叹。人的一生都是天意,来到世上自己做不了主。被抛弃之后,小小的陆羽,有幸被湖北天门县西门外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拾得。后又被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如果没有被拾到,就不会有后来的《茶经》。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如果不被其他人捡到,就会饿死、冻死、热死、渴死,或被狼与狗吃掉。其实天下狠心的父母也有,孩子长大后要面对这样的父母,实为人生的苦事。父母老了,如果不养父母实在不忍心,而不道德的父母有没有忏悔的时候?
《陆文学自传》这一篇文章,是陆羽于29岁时为自己写的小传,可信度较高。他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积公用《易经》为他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就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这里还有另一种说法,陆羽姓名的取得,据说是陆羽年长后以《易》自况,占得《渐》卦,卦辞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意思是鸿雁飞天,四方皆通途,两羽翩翩,吉兆。按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己定“陆”为姓,名“羽”,“鸿渐”为字。这二者虽然不同,但本质相同,即根据《易经》来确定其姓名。这个姓名的获得,有一定的禅机,在今天看来,陆地,土地,大地之上,有茶树,茶叶就像羽毛,大地飞翔,就有了茶的意境。
在庙里渐渐地成长,黄卷青灯、钟声梵音,学文识字,习诵佛经、煮茶。奇怪的是,陆羽不愿成为佛教徒。
在九岁时,智积禅师一次要他抄经念佛,陆羽问他:“出家人生无兄弟,死没有后代。儒家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和尚能称有孝吗?”他还公然说:“羽将授孔圣之文。”禅师听他这么说,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工作来惩罚他,迫他悔悟。就这样,陆羽被派去“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他在这种情况下,无纸学字,以竹在牛背上写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却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后,怕他浸染外典,又把他禁闭在寺中,还派年长者管束他,让他打杂、修剪花枝。
陆羽虽然年纪小,但知道自己的来历,试想一想,别人的孩子都在家里和父母身边成长,而自己却在寺庙里,虽然不能全部明白人生,但心里还是有所思想。因为不喜欢寺院,他抱怨自己的处境,在12岁的时候,逃出龙盖寺,在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做了优伶。他其貌不扬,有口吃,但幽默而机智,演丑角有很好的效果,后来他还编写了三卷笑话。
关于陆羽弃佛从文还有另一种说法:
陆羽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身在庙中,不愿诵经念佛,喜欢读书。执意下山求学,遭到反对。禅师为给他出难题,更好地教育他,便让他习茶。钻研茶艺的时候,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教他冲茶。当陆羽将一杯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他下山读书。这个版本的说法,缓和了少年陆羽与和尚的冲突,完善了陆羽的少年形象。
实际上,庙里的和尚对他有恩,而他在成长的过程里没有按照慈悲的和尚们制定的成长道路,我行我素地走下去。他舍弃皈依佛门,对儒家的追求,是他自己选择的。人生足有自己的路,有的路对,有的路错,全在清醒地把握。
命运有天定的因素,而遇到贵人,就可以改变命运。唐天宝五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陆羽在演戏中出众的表演,与他聊了起来,欣赏其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推荐他到隐居在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在天宝十一年(752),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按理说是在官场上人生的不幸,但他的失意恰好让陆羽碰到并成为人生的美事。人的一生遇到什么人,在什么时候遇到,是善缘还是恶缘,似乎都有天意。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积极寻求结识对自己有利的人物,扩大自己的人脉。而在山上的时候,老师也会收集信息,对他进行帮助。崔国辅与他结识,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这是遇到了对自己有利的人物,这也是他生命里的贵人,这时候,陆羽20岁,与崔国辅在一起,长达三年。其实当初他被和尚捡到,和尚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贵人。几个贵人的善缘因为陆羽的伟大造化也成为留芳千古的著名友情。有能力帮助能够成就大气候的人,在他们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自己的恩德就会名留千古,成为佳话。
自己积极进取,加上命运中的贵人都不请自来,在逆境中长大的人就会顺风顺水。在崔国辅的大力帮助下,天宝十五年,为考察茶事,陆羽出游巴山峡川。出发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与他。在路上,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光抱着山水,江河游回他的嘴里,就像回家一样,回到泉眼。一路上,他是山水的知音,山水在他的笔下行走,他把山水养在笔下。
次年,他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760),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浙江吴兴),隐居在山间,写《茶经》。写书的时候,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
长兴顾渚山是唐朝茶圣陆羽置茶园,撰写《茶经》的主要场所。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出产的紫笋茶、金沙泉被列为唐代贡品。顾渚山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
不少典籍中还记载了陆羽品茶鉴水的神奇传说。唐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记述陆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