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三省六部的主要官员全部集在此地,皇帝坐在上首,开口说道:“这么晚将众位爱卿召集在此,确实是有大事发生了。而且处理这件事,刻不容缓。”
所有人都是望着皇帝慕容赫,静待下文。
“朝中数位高官勾结江湖门派,意欲盗取国祚,他们现在的进度已经严重的威胁到帝国的根本了。连日来,据查,京城参与官员竟有四十三名,其中在职四品以上手握重兵的武将就有十一名之多。让人膛目结舌啊,帝国国祚延续至今已经三百多年,朕更是以仁政治国,国民安居乐业,不想这样的太平盛世,人心的欲望是那样大,是安逸的太久了吗?还是说朕太软弱了?”慕容玄哲的话语越来越激动。说到这里,十余位官员跪倒在地,异口同声的道:“臣等有罪!”
“都起来吧!此事怪不得你们。”慕容玄哲说完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震雷啸云,一直以来与世俗都未曾有过太多牵绊,都是井水不犯河水,近年来逐渐渗透进来,如今已经掌握了一名尚书,几名侍郎了,还有其他级别官员有多少,还需要待查,他们想干吗?四大家族、八大世家,他们作为传承千年的武林世家,在太祖爷打江山的时候,他们的确从中帮扶了不少,帝国至今也对他们礼遇有加,但是我们对他们的感恩和容忍,换来的却是什么?他们这些世家子弟鱼肉乡里,民不聊生,百姓敢怒不敢言,官员还与之勾结,我想知道那些官员究竟是楚秦的官员还是他们世家家族的官员?”
“今日召集众爱卿,就是一起商议一下,将那些蛀虫在他们还没有发动政变之前,将他们扼杀在摇篮之中。帝国需要稳定,人民需要安定。对于那些不为民做主的官员,该调离的调离,该查办的查办,该砍头的也绝不姑息。如此,大家就讨论定下一个章程来。”
直到巳时末刻,十多位帝国金字塔顶尖的官员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勤政殿出来,出来后都是直奔自己所在的衙门。
不到一个时辰,从中书省下发了三道诏令。第一道诏令就是免除了数位高官职务,交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第二道诏令就是召集十六郡守卫军大将军进京共商国防事宜。第三道诏令由尚书左丞率吏部官员代天巡狩,为期半年对帝国所有三品以下官员考核任免。
这三到诏令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一石惊起千层浪。间接地说明了,皇帝这一次举起的屠刀,不见血是不会收回来的。
全力运转下的三省六部各衙门的工作效率不可谓不高。
午时末刻,户部尚书裘府。
被御林军包围的尚书府内,一应人等无不战战兢兢。这种等待宣判的感觉是最让人恐惧的。自始至终,尚书裘万荣都没有弄明白究竟因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时刻被包围,按照常理来说,自己作为尚书,要是皇帝想拿下自己,在证据确凿之后,还要交于三司会审,结果出来后,交于门下省审议,中书省下达诏令,才能让自己受到这种待遇的。
但是自己好几次出门询问,看守将领却只是回答“静等圣裁。”就没有了下文。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原本镇定的尚书大人,也不再镇定了,焦急的在房中来回踱着步子。就连早饭和午饭都没有心思吃。
“圣旨到,裘万荣率阖府于前院焚香接旨。”从门口处传来尖细却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声音。
裘万荣听到宣旨太监的话语,就能够知道,自己这一次恐怕在劫难逃了。通常宣旨太监过来宣旨都是态度暧昧的尊称自己尚书大人,这一次却是指名道姓。
裘万荣整了整衣冠,走到院中的香案前跪下,身后跪了一地府中人员。
“臣裘万荣率阖府上下跪接圣旨。”
宣旨太监看都没有看裘万荣一眼,展开明黄锦织的圣旨,朗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裘万荣领户部尚书职以来,以职务之便收受贿络、中饱私囊,户部几年来纠查损失库银百万余两不知所踪,此为罪一;在职期间,任人唯亲、排除异己,使数名官员蒙受冤屈,此为罪二;教子无方,纵容子弟意图杀害秋闱学士,此为罪三;督下不严,大理寺收到不少举报,府上杂役当街行凶,此为罪四;勾结江湖异派,企图动摇国本,此为罪三,不赦之罪。如上述五宗罪,证据确凿,勒令免除裘万荣尚书职,抄家夷九族。钦此!”
太监在宣读圣旨的过程中,每读一条裘万荣的额头的汗珠就多过一些,直到听到抄家夷九族时,裘万荣晕倒了过去。跪着的人们哀鸿一片。
自己做过什么,裘万荣自己心里是清楚的,原本以为一切都在暗中进行,事情没有发生,不会有人能够发现的,所以之前自己很镇定,原本以为阖府被围,顶多也只能查出自己贪赃枉法的罪名,岂知那一件事情都已经东窗事发了。株连九族,那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一旨之下,裘家将有上千人陪着自己一起人头落地啊!
圣旨一宣读完,原本站在外面包围府苑的御林军列队冲了进来,将一应人等锁拿带离了出去,封条贴满了尚书府的角角落落。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大业城十多处。弄的整个大业城人心惶惶。只见街道上不时的有几百御林军押解着数百人往刑部大牢而去。
百姓之间窃窃私语的猜测着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些不明就里的官员,也在打听着事情的起因。甚至有些平时不怎么循规蹈矩的官员更是战战兢兢,生怕这个屠刀也会落在自己的脖颈之上。
也没有让大家等的太久,申时初刻,皇榜就贴在了京城各个角落。
每一个贴皇榜的地方都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员。只是皇榜的内容却是震惊了所有人。皇榜内容洋洋洒洒近千字,总结下来大概就是这些内容。
“楚秦帝国同文二十八年,经查,户部尚书裘万荣、左侍郎胡能才、右侍郎李厚勋等数位户部官员,兵部左侍郎张善才、御林军副将何其道、卫戍军中郎将展无声等将官,吏部左侍郎程可中等官员,共计十七人密谋谋反。
帝国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朕即位以来,勤勤恳恳,虽无大功,却也兢兢业业为百姓谋福祉。不料御下不严,如此多的军政官员欲要致这安平盛世于水深火热之中。朕不答应,相信所有楚秦帝国的子民们也不会答应。既如此,这些涉案官员,按律当斩,夷灭九族。至于其他参与官员将交由三司待查。朕也犯有纠察不明、御下不清的罪过,自今日起,朕念斋三月,以示惩罚。”
这一看不得了啊,查获的十七名官员都要被夷灭九族,这一旨令下,不少于上万人的脑袋要搬家的,免不了午门外的法场上要血流成河啊!更何况皇帝陛下还要再查下去,不知道后面还会有多少的官员会牵扯其中。
在这样一个时代,十大不赦之罪之首就是谋反罪,这也是君主帝王的底线,只要触碰到这个底线,那便是你死我活誓不罢休的。
谁也不知道,事情的起因却只是因为一个参与秋闱的考生。究竟是皇帝谋而后动的早就掌握了一手资料,还是借助这次刺杀的事件作为一个契机要大动干戈,相信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柳书怀被刺杀一事成为了引爆慕容玄哲的一个导火索。君子一怒血染千里,并非只是一句戏言。
只是公主慕容玥却在心中万分的感激皇帝慕容玄哲。虽然他也知道慕容玄哲这一系列动作的初衷,但是并不妨碍她在心底的感激。
“昨夜行刺你的,并非是那个震雷山庄的仲千易安排的人,而是户部尚书裘万荣的长子。”慕容玥在柳书怀的床榻边,如聊家常般说道。
柳书怀却是疑惑的望着慕容玥问道:“哦?我与他尚未蒙面,都不知有此一人,何来结怨要置我于死地?”
“我也是才知道的,数日前,裘万荣曾在父皇那里侧面提过要为他长子提亲之事,希望父皇能将我下嫁给他家长子,不料父皇当面拒绝了,只是提了一句,若你的儿子能有柳书怀、苏明轩那般学识,朕就做了这个主了。不料这一句话,却是给你引来了杀身之祸。”
“要说裘万荣长子也的确是个草包,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而且小鸡肚肠,仗着一个尚书子弟的名头在这大业城却是臭名远扬。他这一次也是彻底的将裘家拖入了万劫不复之地。”慕容玥不听的说道。
“这又怎么说?”
“裘万荣被查,罪责众多,最为大逆不道的是竟然有谋反之心,父皇已经下旨,整个裘家将被夷灭九族。”
“啊!他一个户部尚书怎么谋反?”
慕容玥瞪了柳书怀一眼,不乐意的说道:“父皇行事,你岂敢质疑?”
“书怀有罪。”柳书怀也意识到自己话语说的有问题,论大了说可是大不敬之罪的。
慕容玥警告的说道:“这次当着我的面,我就当作没听到,日后在人前说话切莫这么不经过大脑。此事涉案人员包括军政两方的四品上高官就有十七名之多。”
“我说今日外面怎么这么大动静呢!原来事情这么大。看来陛下这次是要借此机会整肃朝纲了。”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原本旬后秋闱就要放榜了,经此一事,放榜要往后拖延十天了,也就是说要等到这个月底才放榜。”
“这有什么关系,朝廷的事情才是大事,放榜延迟又不会有什么变数,不怕的。”柳书怀释怀的说道。
“哦,对了,你父亲陈国公,要不了多久也要上京述职来了。”慕容玥说完不禁脸色一红。
柳书怀却是没有想到那方面去,而是问道:“现在述职?离下一次述职不是要到明年年终吗?”
“这次是父皇急诏的,诏令十六郡守卫军大将军安排好工作,尽快赶至京城共商国事。”
“看来这次谋反事件还牵扯到地方部队和官员?”
“不可妄谈国事,你知道陈国公要来京城就行了。”慕容玥再次提醒道。
再榆木脑袋的柳书怀也能听出来慕容玥这句话中的含义了。咳嗽了一声道:“玥儿你待书怀之心,书怀又岂能不知,古人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柳书怀也不知上辈子修了怎样的福分,今生能得到你的垂青,书怀可谓是三生有幸了,此生必定不离不弃。”说完伸手抓住了慕容玥的柔荑。
“只是亏了你的大好前程......”
“玥儿莫要如此说,今生有你,书怀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