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后悔无药。
暑假里的这天上午,梁晓刚和哥哥要到外地去,帮伯伯买一些扫把(扫帚)回来。从懂事之日起,梁晓刚就知道伯伯是走南闯北,做点小生意的。而梁晓刚哥俩自小活泼好动,脑子也算机灵,有时候也跟伯伯到外面走走看看,因此,这次外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尽管伯伯没陪在身边。
说到小生意,道理也不算难懂。就拿这次买扫把来说吧,比如说以每把三毛五分的价钱买了回来,这叫批发(买进,进货)。如果在小街上能以五毛卖出,则每把有一毛五分的利润。以此类推,如果最终卖出一百把,就可以获得十五块钱的收益。当然,考虑到车费以及一路上吃喝的费用,最终的利润也就在十一二块钱左右。不妨这样说,要靠做小生意过日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此次进货的目的地,位于小街西北数十公里外,要乘火车去。
草草吃过早饭,梁晓刚哥俩就出发了。
事也不巧,小哥俩来到火车站时,列车(客车)刚离开几分钟。
站在月台边,小哥俩一时也不急着返回小街。过了几分钟,一驾往北的货车准备出站了。货车与客车的区别,顾名思义一番即可。不错,货车只载货,不撘客;不过,有那么一些年头,出于某种原因,一些人也搭乘过货车。这个上午,出现在小哥俩眼前的,是一架老式的蒸汽货车。火车头上有一个大烟囱,轮子上有粗大的转动轴。当地人给这种老式火车起了个形象的名字:蚂蚱腿。(若想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不妨看一下老电影《铁道游击队》)看看货车即将驶出,小哥俩相视一笑,蹑手蹑脚的爬了上去。当然,此前他们也跟伯伯一起搭乘过,也不算太陌生。
事情也算顺利,大约一小时后,这列火车到达那个圩场所在的火车站时,停了下来。货车停稳后,小哥俩下了车,接着向那圩场走去。接下来,他们的运气似乎就没那么好了。将那圩场走上几圈后,发现整个圩场只有寥寥数把扫把,价钱也不合适。商量了一阵子,小哥俩决定不买了。由于此时已近中午,小哥俩在集市上匆匆吃过午餐后,决定返回了。返回小街的客车要等到下午三点多钟,而当梁晓刚哥俩抬头望天时,发现太阳也不过稍稍偏西;也就是说,如果要乘客车返回,还需等上两三个小时。
真所谓无巧不成书,也就在这时候,小哥俩发现,一列开往东南方向去的货车,即将发出。不愿久等的这对小哥俩,就此爬上了这列返回的货车。
“呜——”的一声,随着这一声长鸣,货车缓缓驶出站台。
梁晓刚哥俩所在的那节车厢,是敞口的,只装了小半车煤,也算宽敞。上车后不久,哥哥将随身携带的一根扁担,搭在两个煤块之上,再将本是打算用来装扫把的两个大麻袋,铺在扁担上,然后就坐在上面,打起盹来。梁晓刚一时尚无倦意,就站在车厢的左侧(北边),看起车厢外的风景来。
列车风驰电掣着,自西北向东南,行进在广阔的原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