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一句话,可否用在情感上呢?
这一天上午,期末考试已经结束。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来说,离寒假也就不远了。不过,对于毕业班的人来说,离“胜利大逃亡”依然还有着近十天的距离:普通班的学生离校后,他们依然要留在学校里,补好几天的课!而当他们踏上归途时,离除夕也就是三五天了。当然,这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这可是高中阶段的倒数第二个学期了,此时不加把劲,更待何时?
此时,梁晓刚所在班级的教室,位于二楼,从宿舍走到教室,走得慢的话,大可以消磨去三五分钟时间。所谓“消磨”,就是说,梁晓刚特意放慢步子,用深怕踩死蚂蚁的速度走。这,也很正常,他可以利用这一点时间,思忖一番:这时候,教室里大概会是空无一人了吧?这次期考,大概只能算是平平过。由于数学拖后腿,要想取得更好的排名,毕竟是不现实的。当然,不管怎么样,都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了。啃课本的事情,尽可以留到明天。哦,可以看一下那本《红楼梦诗词选》了。前些天,自从从梅玲玲那儿借到这本书之后,只是零敲碎打的看过几首。时间,未必就像海绵里的水啊!
哦,此时此刻,梅玲玲会在教室里吗?大概不会吧?她家住的那么近的,完全可以回家休息一下了。这种天,随着寒潮来袭,也显出阵阵寒意来了。在家烤火,倒也适宜。
看看走到楼下,梁晓刚收起漫天思绪,轻轻哼起那一曲《月琴》来: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谣。
走不尽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只老月琴,三两声不成调。
老歌手琴音犹在,独不见恒春的传奇。
落山风向海洋,感伤会消失。
接续你的休止符,再唱一段唐山谣。
再唱一段思想起,再唱一段思想起——
之所以用“哼”字,只因为对于这首歌,梁晓刚自知尚欠火候:唱得不太准,故而只能小声哼哼。说起唱歌来,梁晓刚倒是颇为另类。由于一直没有认真学谱,对音准、音高、节拍什么的,不甚了了。而另一方面,由于时常能够耳闻歌声,再加上他机械模仿的水平还不错,记性也可以,一来二去,倒也学会了不少歌曲。当然,这样的学歌“大法”,多半是建立在听过十遍八遍这一基础之上的。遗憾的是,费翔演唱的这首《月琴》,他只是从收音机里的点播节目里听过两三次,离会唱,尚有一段距离。
因此,即便是买了一本登载着这首《月琴》的《通俗歌曲》,他也只是粗知大略,达不到演唱的程度!读者朋友学唱歌的时候,自当引梁晓刚以为戒。
走到二楼的教室门口时,一曲《月琴》也堪堪哼完。
这间教室的讲台在东侧,梁晓刚是从后门步入教室的。
刚来到后门边,心中的小白兔就蹦蹦直跳起来了:自己座位东北侧,一位女生正在整理这什么。偌大的一间教室,就她一个人;而她,正是自己一路上所想到的梅玲玲!
梁晓刚不想惊动她,就压低脚步声,轻轻地来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然而,刚一落座,梅玲玲就转过头来了。女生的第六感,名不虚传啊。
既然对方都回过头来了,梁晓刚也就顺势微笑着点了点头,这样说道:“还不回家,忙点什么呢?”
梅玲玲淡淡一笑:“没什么,整理一下书桌——”
“哦,是这样,”梁晓刚接过她的话,接着拿出那本《红楼梦诗词选》,递了过去,微笑着这样说道,“这本书,也该还给你了——”
“你,你看完了?”梅玲玲的语气,有点惊讶。
“也,也差不多了——”
“你,你留着看吧,我,我也不急着要——”
“快要补课了,也没时间看了——”
“那,我先收回去吧,以后想看,就跟我说一声。”梅玲玲接过了那本书。
也就在这时候,梁晓刚心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件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