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言为心声,那么歌声更能透露出内心深处的什么秘密呢?
学校广播里经常会播放一些歌曲,走在大街小巷,时兴的歌声更是不绝于耳,而在文化宫的阅览室浏览报纸杂志时,一旁的旱冰场也会利用大喇叭招徕生意。一句话,只要你有心,学几首歌自不成什么问题。在为数不少的歌曲中,上官远最喜欢的,是那一曲《北国之春》。我想了想,这首歌前奏悠悠,有如涧水深谷行,再加上蒋大为那嘹亮深情的演绎,确实是难得的精品;只是,第二段歌词中,有这样几句:
虽然我们已内心相爱,至今尚未吐真情。
分别已经五年整,我的姑娘可安宁?
稍加体会,就会觉得,这首歌不太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不宜在正式场合引吭高歌。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只是聆听、跟唱,不至于“闯祸”。只是,有那么一次,我有点为难了。那天中午,我独自到外面看书,返校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要在平时,路上总能碰到几个有家里赶往学校的县城的同学,而这一次,就没那么“幸运”了,那近十分钟的路程,居然是连个影子都没见到!这是怎么回事呢?大概是这样吧,我看书入迷了,一不留神就用完了午休时间!这样想着,我加快了脚步。
走到学校大门口的时候,依然是一片冷清。再往前几步,已经能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了。的确,我真的是迟到了。来到自己班级所在的教室后门后,我看到台上有同学在唱歌;而音乐老师和其他同学呢,则在台下“洗耳恭听”呢。我想起来了,这一节是音乐考试课,每个同学都得走到台上,逐一唱上一首歌,让老师评分。这种场合,我倒也不陌生。小学时候就是这样了,音乐考试一般只考唱歌,当然有时候是两三个同学一起上场,像点小组唱。上中学之前,我对唱歌没多少感觉,甚至觉得那是女生的事情;当然,微微红着脸,唱一首歌交差一下,大体上也还做得到。而这个迟到了的下午,碰到的可是那货真价实的“独唱”,“南郭先生”一番,可就行不通了。
悄悄回到自己的座位,当了一阵子观众后,我看出一点门道了:这次唱歌考试,曲目不限,任你自选,整体水平不错;此外,按学号的先后顺序上场,每次只限于一人一号。我的学号,中间稍偏后,不曾错过;当然,换个角度说,不曾躲过!尽管还有一点时间,然而,在听别的同学“演唱”的同时,我的大脑,也在飞转如走马灯:轮到我的时候,该唱哪一首歌呢?有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要是真唱起来,自己未必就能唱出什么味儿来,而且,一旦把握不好高音,有可能会当众出丑,《我的中国心》《太阳岛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就属于这一类歌曲。会唱的歌,固然也有几首,真上得了台面的,却又一时拿不准了。没选择的时候就想着自选,真能够自选时,却又举棋不定了。
我的天啊,端坐一阵之后,因赶路带来的不适刚一平复,又陷入选歌所带来的烦扰了。那心跳,倒是像炸响后四下散开的鞭炮,毫无章法可言。
左右为难之时,时间可不容情,依然正常的前行着。
似乎只是眨眼之间,就轮到我了。
众目睽睽之下,慢慢走到讲台上。面对着台下的几十双眼睛,我才觉得,此前那些能将整首歌唱完的同学,撇开演唱水平的高低不说,都是值得钦佩的: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离不开过硬的心理素质啊!我望着台下,有点茫然;台下的同学更是盯着我:梁晓刚,别磨磨蹭蹭了,我们正等着你一展歌喉呢?手足无措之际,只见上官远扫了黑板一眼后,就要打开桌面上的一本书来。霎时,我来了灵感,先来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我要为大家唱一首《北国之春》——”
《北国之春》?这一瞬间,教室里掠过一丝骚动,接着又安静下来了:《北国之春》,不错啊,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的拿手曲目,值得期待啊!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之后,心间展开一片晴空,一碧千里的蓝天下,白云悠悠,一大片海洋般的森林,正焕发着无尽的生机,那树梢,正伸出手来,要与那云彩轻言细语一番呢?长空如洗,歌声倾泻而出: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霎时,教室里出奇的安静,似乎那几十个心,也瞬间飞到了北国的原野上。“首战告捷”!我暗暗松了一口气,就按平时所唱的那样,尽情演绎起这一曲《北国之春》来。“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第一段唱完之际,我心头一怔:第二段的那“我的姑娘”云云,可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吐露啊!略去这一段吗?大家都知道此歌有三段,不考虑作品的完整性,倒是“做贼心虚”了。无删节版,又有点难为情。念头飞转着,歌声不曾停下:
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独木桥自横——
台下的眼神,显出几分激动、期待来:晓刚啊,唱得蛮不错的,这首歌我们也是略知一二的,而“我的姑娘”那几句,可是整首歌的精华部分,好好唱,我们洗耳恭听——
上了独木桥,回头就没那么容易了!“嫩芽初上落叶松,北国的春天——”歌声中,我也在飞快的想着如何才能够涉险过关?终于有那么一个瞬间,我内心掠过一丝欣慰的是微笑:曹子建七步成诗,我就来个八秒改词!于是,我一如既往的唱下去:
分别已经五年整,我的故乡可安宁?故乡啊故乡——
“啊?!”“唉——”“哟——”没能听到“我的姑娘可安宁?”教室里一阵感慨、惋惜:这家伙,前面吐词还算清楚啊!这“我的故乡”肯定是他有意这样唱的,“笑话”可就看不成了——
在台下同学的愕然中,我开足马力,继续往下唱,大体上唱了个“功德圆满”。
考试结束时,尚有一点时间,音乐老师就此做了个小结:“从总体上看,这次音乐考试,同学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能够唱出来,至少,人家知道你是在用自己的感情来唱歌!特别是那位唱《北国之春》的同学,就给人一种很投入、很从容的感觉——”
“老师,晓刚唱得是不错,不过,有一句,他唱错了——”一位同学接口道。
“是吗?我可没留意,是哪一句?”音乐老师问道。
“是真的,有一句,他故意唱错的!”
“老师,叫他重新唱一遍——”几个声音附和着。
老师像是想起了什么,淡淡一笑:“算了吧,以后听他唱这首歌的机会,还有的是!哦,总而言之,一句话,唱歌时要声情并茂,就像刚才那位——”
老师的话语声里,我早就将头伏在了桌面上。
这个雨天,课堂上的那一幕,自然早就成为过去了。当初,如果我唱“我的姑娘可安宁”的话,那一瞬间,我会想起谁呢?邻家小女孩,六年级时候的美女同桌,还是小赵,梅玲玲?或者是兼而有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然,台下的同学都听出来了,将“姑娘”唱成“故乡”,是有意为之。那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从表面上看,自然是这样的唱词不太适合于中学生,其实,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试想,平时哼唱时,我会这样改歌词吗?当然,如果换个角度,课堂,可不是一个可以表露心声的地方,对歌词略作处理,也无可厚非嘛。不过,我这样做,让那些心中有所期待的同学,难免会有一丝遗憾了。的确,原来的歌词,更具轰动效应。
哦,每个学期结束,在家庭报告书上,都能看到班主任为我们所写的评语。如果要给自己写个评语,总结一下三年以来的情况,我该写点什么呢?从学习上看,跟小学相比,有所退步!脑子,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或许,唯一值得一提的倒是,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比赛中,我拿了奖,奖品是两本书。这两本书,一是《悲惨世界》,一是《古塔第三层》。《悲惨世界》,那可是一部文学名著啊!当然,一次作文竞赛,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不过,至少也表明,那些杂书,也不全是白看,我的作文水平,是有所提高的。小学阶段,考试科目只有两门:语文和数学。上初中后,随着必考科目的增加,再加上我对自己要求不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离全面发展品学兼优,也就越来越远了。诚然,我所就读的县二中,是一所重点中学,班上的同学,都是各乡镇及县城的高分学生,要想出类拔萃,恐非易事;不过,自己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到底有多少,我自然是很清楚的。因此,不能为自己学习上的平平过,找什么借口。一个习惯于找借口的人,最终都将是无法面对现在、正视自己的。
哦,我的初中三年,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