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一路夕阳,这一趟列车,要将这少年的低吟浅唱,载向何方呢?
暮春时节,摆轴逐步加长,因此,一路上的人们,少了一丝夜幕将至的窘迫,将悠闲与从容铺满了脸上。这一路西北行,放眼望去,远山如长龙,不尽后移着。从远山向铁路方向,庄稼、电线杆、草地、树木,依次前来。微风中,这一切,似乎都在热情的打着招呼,满心希望这列车留下似的;只是,这列车,一路上再怎么行板如歌,也只是路过。南边车窗下的那位少年,久而久之,对窗外的如画风景,也有些倦怠起来了:看风景,或许也只是一种习惯。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如果不向外望上一阵子,简直有点难熬了。与此同时,我还会一路上哼上几句。这一切,归根到底,似乎只是为了打发时光。青春年少,时光就像浩浩荡荡的长河,有的是。时间,固然是要珍惜的,只是,这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要珍惜,又该做点什么呢?看点书吗?在运动中的列车上看书,会影响视力。既然是这样,那就只能看人看风景了,当然,也可以心驰神往一番。仔细想来,想象与联想,倒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要不然,人生就太无聊了,太难以打发了。华丽的想象力,人生最好的翅膀,如果人生需要翅膀的话。
刚才,我所哼唱的,是一曲《童年》。都初二下学期的学生了,却对《童年》情有独钟,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吗?其实,歌中所唱的,正是我如今生活的写照啊!“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不正是我心中所想吗?一年多以前的那个除夕,阿豹家杀狗吃的那个除夕,成为“岭南七杰”之一后的那个除夕。哦,那一年的大年初六,阿豹还讲了一段故事,小豹和老丫的故事,美女帅哥的故事。他们都是大人,那些柔情蜜意的故事,也实属正常吧?那些故事,甚至不是我能够完全听懂的。开学后,新校舍竣工了,我们成为了县二中名副其实的学生,因为,租用别人的校舍,最终成为了历史。我们,就这样成为新校舍的主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啊,春天到了,万物萌发的季节,到了。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空气中流动着的,是一种怎样的气息呢?微微润湿的空气,泥土的清香,花草树木的芳香,都融在一起了。那一片地方,原本也曾光秃秃的,像一个刚出笼的馒头。然而有那么一天,却突然星星点点起来了。像什么呢?池塘里刚降临世间的青蛙的幼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真是这样!刚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所教唱的歌中,不乏青春这样的字眼,当时我还有点懵懂。随着这个春天的到来,我终于真真切切的意识到,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有一片叫做青春的领地;而如今,我也成了这片领地的主人;尽管,跟一些同学相比,这一天,来得迟了些。人生新的一页,就这样揭开了?
回想起来,是迟了些。记得小学快毕业前的那个六月,我和阿强在一起的时候,那位一路追赶着阿强的女生,就像鼓足了风的一片白帆。那一瞬间,莫名其妙的,我脸上飘过一片红霞。哦,不难想象,那时候的阿强,他所懂得的,他所体会到的,比我要多一些。此外,上初中后,那个九月的一天,那位荷马级的隔壁班的男生,不是给我们讲了一个让人心潮如涌的小故事吗?当时的故事,如今的现实。青春是美好的,只是,她并不是一个平面镜,而是立体的、多棱的。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如果真要以纸来打比方的话,我倒觉得,青春是一张五彩缤纷的画纸,而且,那上面的一些颜色,说不上亮丽绚烂。丝丝缕缕的惴惴不安,都是有的,因为,这毕竟是崭新的一页,要写在其上的那一切,没那么简单与从容。我是谁,墙角的一棵小草?草,多半是野生的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写出了小草旺盛、顽强的生命力,向来脍炙人口。其实,当初我们所看到的,一般是前四句。单看这四句,诚然不错。然而,再加上后四句,还会这么简单吗?显而易见,光是“萋萋满别情”这一句,就点出了离情别意。断章取义,不太妥当吧?或许,对于小学生,前四句就足够了。如今,我是中学生了,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事情,还是那么天经地义吗?
“别情”?离别之情,诗人为什么要唱出这样的歌呢?或许,离情别意,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搬到新校舍以后,上街看书,也就简单多了;甚至,午休时间,都可以往书摊、阅览室、书店走一趟。只是,最初在书店里邂逅梅玲玲时的那种感觉,突然变得平淡了一些。唉,什么“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我们班的女生,也多的是。只是,这么多天以来,我跟她们,又说过多少句话呢?对话都不多,交情又从何谈起呢?茫茫大漠,我多半是一个孤独的跋涉者。当然,世上没有以玩为主的中学,一个初中生,心思太敏感、太细腻,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只是,要说学习,我放在功课上的心思与时间,又有几分呢?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多么生动、传神的歌词啊!可笑的是,人家唱的是“童年”,我呢,却在少年时光,不时做着“童年”的梦!从这个角度看,我还是一个很幼稚的人?如果在多年以后再来回想这一幕幕,我又作何感想呢?人家的歌唱得好,唱出了我的心声,引起了我的共鸣,于是,我也就慢慢的喜欢唱歌了。只是,我很少会这样想,什么时候我才能唱出一曲属于自己的歌呢?别人的歌,再怎么好,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吗?别人所唱出的,归根到底,也只是我的部分感受。每次回到了小街,和阿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也会“表演”几首歌,像什么《垄上行》《龙的传人》《橄榄树》之类的。从自娱自乐到与别人分享,也算是一件好事了。武功,练得不怎么样,看来也要由它去了。这样说来,我真正下功夫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啊。不舍得下苦功,会有什么收获呢?哦,那一曲《校园的早晨》: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
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着阳光雨露。
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和《童年》相比,这一曲《校园的早晨》,要积极向上多了。只是,早上起来,我们多半要锻炼一番。吃过早餐,早读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校园里只有小树,却没有阳光下树下读书的小伙伴;我们,在教室里读英语读语文。哦,如果真能够在树下读书,而且让我自由选择的话,身边的小伙伴,会不会是梅玲玲呢?她的英语口语,誉满全校,能够在树下与她一起读几句Good mongning或How are you什么的,也是一件乐事吧?哦,她家住在粮食局,如果不住校,每天早上,她就会从家里赶往学校,这阳光下的小树,倒是时常能够看到的。当她看到清风拂过枝头,树下满是摇曳的阳光时,心里会想起什么呢?
她想些什么,我自然无从知晓;那么,她会想起我吗,哪怕只是一瞬间?
如果能够回到从前,回到小学的校园里,那么,我最希望一起树下读书的,应该就是那位美女同桌了?可惜啊,一切都过去了,真的都过去了。在时间的长河里,我是弄潮儿,还是随波逐流者?多半是后一种情况吧?蓦然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已过了一半多,真快啊!“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真是这样吗?别人走过的路,就一定适合你走吗?甚至,当你看到尽管那是一条路,你却未必就会心甘情愿的跟着走。为什么呢?那是老路,那是人家的路,你走起来,不太自然,也不太自在。当然,也有一些路,不是你能选的,比如说这铁路:只要你上了火车,就由车轮带着你走,你只能看。太阳西沉,小街渐近。不错,眼前的风景,也越发熟悉、亲切了——“哦,列车慢下来了,快到站了——”望着眼前纵横交错的铁轨,这少年心里这样自语道。
不错,一路风景之后,列车来到了近在眼前的站台。
你大概也猜出来了,这即将下车的少年,就是梁晓刚。
即将回到小街的梁晓刚,又将上演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