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
吴国一战败楚,北威齐晋。阖闾想继续向北用兵,伍子胥进谏先同齐国联姻,远交近攻。阖闾采纳,遂派王孙骆出使齐国为太子波求婚。齐景公有个尚未成年的小女儿,名少姜,不舍远嫁,但怕拒绝吴国会引来刀兵之灾,只好应允联姻。
少姜远嫁吴国后,因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太子波百般劝慰,就是不能让少姜停止伤心。不多久,少姜竟因伤心过度病死了。太子波先前有过妻子,也是病死的,现在这刚娶的媳妇又死了,就免不了伤心,谁知不久也一命呜呼了。
这下吴国没了王储,时局一时难免动荡。阖闾同伍子胥商量立储之事,伍子胥以立嫡为谏,力主册立故太子嫡长子夫差为新的太子,阖闾采纳。
阖闾渐渐老了,但他还想做一件事,就是灭了经常同他叫板的越国。越王允常的死讯传到吴国,阖闾见机会来了,不听任何人劝告,亲自领兵攻打越国。留下夫差和伍子胥驻守国都。
越国新王勾践见吴兵来犯,也不畏惧,亲自率军迎敌。两军交锋第一回合未分胜负,勾践见吴军士气正盛,心想硬碰不得,必须用计。于是他将军中犯了死罪的人组织起来,让他们排队走到吴军阵前自刎谢罪。吴军虽然善战,但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领兵的疑惑不解,士兵们以为越兵这是怕了自己来送死来了,高兴不已,一时间吴军上下乱了起来。勾践瞅准时机,下令全军冲击,没回过神的吴军将士招架不得,四散而逃。混乱中,吴王阖闾被砍中脚趾,幸得专毅拼死救下。
吴王受伤,只好撤军,勾践见了大喜,回国继续办理丧事。吴军回师途中,阖闾因年纪大了,不堪伤病,驾崩了。夫差迎丧,葬阖闾于今称虎丘山的地方。阖闾生前最爱兵器,夫差给阖闾的陪葬品中就有许多名剑兵甲,传说鱼肠剑就殉于此。后人凿墓求剑,竞开出了一道山涧,就是现在的虎丘剑池。
为了提醒自己不忘记祖父被杀之仇,夫差特意安排侍者十人轮流立于庭,每当夫差进出,就要大声对夫差说:“你能忘记越王杀你祖父之仇吗?”夫差服丧三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即公元前494年春,丧除。随即,夫差选定吉日,点齐兵马,出兵越国。
这次吴国从太湖水道乘船南下,越国没有料到,草草备齐水军迎战。可能是上天被夫差的孝心感动,交战之时,北风大作,顺风而战,吴军士气大盛,越国惨败。勾践逃进固城,被夫差团团围住。
勾践还想搏一把,留下范蠡守城,自己带亲兵乘夜突围。逃到会稽山下,收集残兵败将,谁知只剩下不足三千兵马。范蠡守固城,也不断向自己求救。勾践叫来谋臣文种商议对策,文种说:“现在翻盘的概率太小了,不如咱们先降吴国,他日再图复仇。”
勾践知道无力回天是事实,无奈地说:“不知此时求和吴国是否会答应啊……”
“吴国太宰伯歖贪财好色,从他那里或许可以打开突破口。”
“那你就去试试吧。”
伯歖果然见钱眼开,被文种收买。他开始在夫差面前替越国说话:“大王,越国勾践已经有了投降的意思,他说愿一辈子做吴王的臣子,越国的一切自此也都属于吴国。我看大王不如就此休兵,一来已经报了大仇,越国已灭,二来此举还可以为大王赢得一个宽仁君主的名声,这对真正的霸业是很有用的!如果大王非要灭了越国,一定逼的越人破釜沉舟……”夫差竟被说动了,答应接受越国投降。吴兵暂退,夫差命勾践夫妇是年五月必须到吴国报道然后为奴服侍吴王。
勾践回到越国国都诸暨准备入吴为奴。大丈夫能屈能伸,勾践心里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很难接受要入吴为奴的事实,他召来群臣,哭诉:“我这次兵败为奴,可能一去无回了,诸位早寻生路去吧,只要不忘为我祭祀宗庙,我感激不尽!”
群臣听了,也都悲怆,文种这时候站出来说:“大王莫伤心,汤做王之前曾被囚于夏台,文王也曾拘于羑里,成大业者都会有苦难经历,正是这样才得以磨练筋骨,继而能承受他人不能承之重啊!所以大王不必悲怆,我们有复国的那一天的!我等誓死等候大王!”
“对,吾等誓死等候大王!”
范蠡也站出来:“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我浙东士子定誓死为大王打理好越国!我愿随大王应对吴王刁难,定能让大王平安归国!”
文种、范蠡确实是可以托付之重臣,勾践即命文种守国安排好人事,又将打算带往吴国的财物交给范蠡打理。
当日,勾践带领群臣辞了宗庙,乘船往吴国去。正如诗云: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到了吴国,范蠡先找到伯歖,又赠了许多金银,对伯歖说:“今后我君臣在吴国就依赖伯歖大人的照料了!日后文种还会源源不断地送来财物,一定先拿给伯歖。”伯歖见有利可图,随即答应了。
勾践夫妇同范蠡在吴国为奴,不敢招摇,又有伯歖在上打掩护,很快夫差便忘了这三个人。时光飞快,一眨眼,勾践在吴国为奴已满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