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你力量还小,需要成长时,选择去接近什么样的人很重要;当你要做一些事情,需要成功时,选择和什么人一起很重要。志同道合的人很难找,许多时候是因为你还不够好。
鲁庄公准备讨伐齐国。管仲老毛病又犯了,他不愿去冲锋陷阵(鲍叔牙以前给他解释是他还有一个老母亲要照顾),于是他接下了押运粮草的差事。鲁庄公好胜,决定御驾亲征。
两军交战于乾时。鲍叔牙指挥得当,大败鲁军。鲁庄公都差点被俘虏了,幸亏管仲及时赶到,救下了鲁庄公,带着败兵残将逃回了鲁国。
鲍叔牙回去,齐桓公大摆庆功宴为鲍叔牙庆功。鲍叔牙还是很谨慎,劝齐桓公不要掉以轻心,因为公子纠还活着,只要他还活着,早晚都是个威胁。【斩草一定要除根,否则就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
齐桓公觉得师父鲍叔牙说得对,就问:“那鲍师父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除去这个威胁呢?”
鲍叔牙答:“趁着大败鲁军,应该乘胜追击,我再率领三军去武力胁迫鲁国,量他们也不敢继续收留公子纠。”
“好,师父这件事你就多费心了!”齐桓公对鲍叔牙说道。
鲍叔牙重点三军,向鲁国进发。到了齐鲁边境,鲍叔牙先修书一封派人送给鲁侯,意思让鲁侯弄清时势,自己主动交出公子纠这个麻烦,免一场刀兵之难。【先礼后兵,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鲁庄公和大臣商量一番,觉得鲍叔牙说的有道理,就决定与齐国议和。
鲍叔牙对将要出使的代表隰朋交待:“公子纠不必活着回来,但公子纠身边的管仲一定要让他活着回来,他是治世之才,齐国要想强大一定不能失去他!”
隰朋问:“这么宝贵的人才,鲁侯肯定不愿意给啊,怎么办?”
“你就跟鲁侯说,我们主公一定要亲手报那一箭之仇,他也不好拒绝。”【懂得隐藏真实意图,才会时时居于主动。】
“好,我一定竭尽全力,请您放心!”
公子纠被鲁侯杀了,公子纠的一些跟班见前途无望,就跟着死了,可是管仲不肯,他声称:“我活着是要给公子纠报仇!”隰朋跟鲁侯把鲍叔牙教的话说了,鲁侯果然没有阻拦,管仲被押上囚车。
隰朋他们走了没一会,鲁侯忽然意识到鲍叔牙另有打算,急忙派人去追下管仲,并下令,如果拦不下来杀死也行。【防止人才流失,如果防止不了,那就来个谁都别想得到。】
追兵赶上了隰朋一行,隰朋说什么都不交出管仲,并下令加快速度。鲁国追兵见隰朋没有交出管仲的意思,就准备按鲁侯所说,杀掉管仲。鲁军放箭射杀管仲,隰朋死死护住,用身体给管仲挡箭。管仲没事,隰朋壮烈牺牲。【齐桓公手下有这样一群助手,想不成霸业都难啊。】
管仲被送到堂阜先见鲍叔牙。鲍叔牙让管仲从车里出来,管仲执拗不肯:“我辅佐的主人死了,我却还活着,实在没脸下来。”
鲍叔牙大笑:“你就别装了,我还不知道你?再说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是一个有能力成大事的人,之前是选择出错,并不是你的能力问题。你需要的是一个施展的机会,当今主公有志于天下,一定会倚重你,你赶紧下来吧!”
管仲见有了台阶可下,盯着鲍叔牙寻思良久,默默点头。然后下车,洗澡,更衣,吃饭去了。【这是朋友之间的默契!】
鲍叔牙见说服了管仲,便去做另一件重要的事:说服齐桓公。鲍叔牙一个人先回临淄,见齐桓公就伏地磕头,满脸悲痛:“参见主公,我来先向主公凭吊,再向大王贺喜!”
桓公不解:“吊谁的丧,又有什么喜可贺?”
鲍叔牙说:“公子纠再怎么说都是您的哥哥,现在他死了,作为臣子的怎能不替主公哀悼?”
“嗯,师父说得对,你这么一说还提醒了我,他毕竟是我哥哥,我也得悼念一下!对了,那喜事是什么啊?”
“我替主公募得一位贤相,你说可喜不可喜?管夷吾是个奇才,我都自叹不如,大王得了一定受益匪浅!”鲍叔牙饱含深情地说。
齐桓公听了大怒:“什么?!管夷吾射我一箭的事还没完,你看我一直把这带钩挂着来提醒我自己一定要报仇呢!”
鲍叔牙干咳两句:“额,这个嘛,管仲当时也是为自己主公做事。如果您大人大量宽恕了他,他一定会感激,认定了你是主公,以后为你射杀他人的时候一定也会英勇无比啊!”
“那,我就看在师父的面子上先饶他一命,看他表现!”
鲍叔牙替管仲谢恩,并牵线让两人见面细聊。
齐桓公考管仲,如何立即改变齐国当下又乱又弱的局面。管仲对答:先从教育百姓入手,百姓懂得礼义廉耻然后就可以安心生产生活,生产上来了国家税收也自然就多了,那个时候就可以有钱操练军队,国家自然强大。
齐桓公又问,如何进一步称霸天下。管仲对答:一定要名正言顺,如今周室衰弱,我们可以打着尊王攘夷的大旗,尊周王,亲四邻,共讨蛮夷,然后霸业可成!
齐桓公越听越来劲,齐桓公又问:“我有雄心壮志,但我有两个毛病:一爱打猎,二爱女色,这会影响我的霸业吗?”
“这些都不妨碍霸业,不过有一件事会妨碍霸业,那就是亲小人,远贤人。”
……
齐桓公和管仲长谈三天三夜,齐桓公心悦诚服,重用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