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临床表现轻重不一(1)轻型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有发热、口渴等症;大便次数增多,每日约3—5次,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或溏便,可含奶瓣、食物残渣或少量黏液,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2)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常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另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烦渴、神靡、啼哭无泪、小便短少、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甚至出现嗜睡、昏迷、休克。
本病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重症腹泻病常并发脱水及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常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身材矮小,形体消瘦等。
中医验方
1.神曲、茯苓、焦山楂、焦麦芽各9克,炙鸡内金3克,加水100毫升,剪成3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小儿伤食泻。
2.苍术粉、山楂粉各等份,研细末。每次1—1.5克,每日3次。用于伤食泻。若久泻可加炮姜粉半份混合。
3.山药研粉,每次6—9克,开水调成奶糊样服用,每日3次。用于脾虚泻。
外治疗法
1.丁香2克,吴茱萸30克,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1.5—3克,黄酒或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每日1次。用于风寒泻、脾虚泻。
2.艾绒30克,肉桂、小茴香各5克,公丁香、桂丁香、广木香各3克,草果、炒苍术各6克,炒白术15克。共研粗末,纳入肚兜口袋内,围于脐部。用于脾虚及脾肾阳虚泻。
中成药疗法
1.葛根芩连微丸每服1—2克,每日3—4次。用于湿热泻。
2.藿香正气软胶囊(液)每服5—10毫升,每日3次。用于风寒泻。
3.参苓白术丸每服6—9克,每日3次。用于脾虚泻。
4.保和丸每服6—9克,每日3次。用于伤食泻。
5.附子理中丸每服6—9克,每日3次。用于脾肾阳虚泻。
药膳疗法
1.齿苋车前饮鲜马齿苋60克,车前草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有清热利湿之功,主治湿热泻。
2.山楂汤山楂20克,水煎去渣取汁,再加淀粉少许,煮沸加白糖少许,每日1剂,分2次口服,主治伤食泻。
3.姜米粥炮姜5克,大米30克,加水共煮粥后加盐或糖少许调味,每日1剂,分2次服,有温寒止泻之功,主治脾肾阳虚泻。
4.山药苡仁茯苓粥山药20克,薏苡仁15克,茯苓15克,大米50克,上药及米共研粉,加水用文火煮粥,每日1剂,分3次服,有健脾之功,主治脾虚泻。
5.苏薷生姜粥苏叶10克,生姜6克,红枣5枚,香薷10克,粳米50克,加上药水煎去渣后再加上红枣、粳米煮粥,每日1剂,分2次口服,有疏风散寒,祛湿止泻之功,主治风寒泻。
推拿治疗
1.伤食泻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点揉足三里。
2.风寒泻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灸龟尾。
3.湿热泻清补脾土,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小天心。
4.脾虚泻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重按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治疗
因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切忌滥用抗生素,避免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继续喂养,调整饮食,必要时静脉营养。
(4)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应慎用,仅用于已经分离出特异病原的感染患儿,并应选药适当;(2)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铁、烟酸、维生素A、B12、B1、C和叶酸等,有助于肠黏膜的修复;(3)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和肠黏膜保护剂。
西医疗法
西医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的腹泻病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问题及饮食疗法问题。
1.急性腹泻
(1)饮食治疗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但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及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毫升/千克,中度脱水约80—100毫升/千克,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将余量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意口服。如发现眼睑浮肿可改为白开水口服。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输入溶液的成分、容量和滴注时间必须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同时要注意个体化,结合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而灵活掌握。按照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纠酸补钙的原则进行。第一天补充液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毫升/千克,中度脱水约为120—150毫升/千克,重度脱水约为150—180毫升/千克。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l/3张含钠液。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3)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黏液、脓血便患者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而水样便腹泻患者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可选用微生态制剂和黏膜保护剂。
(2)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制剂。
(3)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粉。
预防与调护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用药,防止发生变证。
2.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3.调整饮食,减轻胃肠负担,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之物。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饮食量。
4.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物。饮食宜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食品、餐具要卫生,教育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
5.对婴幼儿腹泻患儿应注意前后二阴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保持皮肤干燥。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爽身粉,防止发生臀红。
6.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添加辅食应遵循原则,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饮食营养搭配要合理。
(第六节)消化性溃病
消化性溃疡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侵袭使胃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急、慢性炎性病变和消化性。溃疡,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厌食、嗳气、泛酸、呕吐、消瘦,时有呕血或便血为主要表现。中医属“胃脘痛”、“胃痛”、“心痛”、“呕吐”等范畴。西医把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门别类,而中医统一辨证论治。从体征上讲,腹部压痛部位在小婴儿不可靠,年长儿上腹正中部位压痛较多见。有的脐左或右上方、脐部压痛。
临床表现上,各年龄段表现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