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6700000061

第61章 唐纪(1)

李密降唐反唐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被魏公李密打败,李密全力进攻东都洛阳。隋炀帝死后,越王杨侗被东都留守拥立为帝。郑国公王世充发动政变,将政敌清除后,自己掌握了东都大权。

王世充

李密虽然打败宇文化及,但自身也受到了重创,士兵们都很疲劳。但他因东都军队屡次打败仗,而且内部自相残杀,认为很快能打败王世充。王世充专权后,重赏将士,修缮器械,也在暗暗打算谋取李密。

李密看不起王世充,连壁垒也不修。王世充夜里派遣200多名骑兵偷偷进入北邙山,埋伏在山谷里,命令士兵们喂饱战马。

九月十二日清晨,将要出战,王世充与大家盟誓说:“今天出战,不是敌死是我亡,胜败在此一举。如果胜了,富贵自然不用说;如果败了,所有人都玩儿完。我们为活下去而战斗,不只是为了国家,各位请努力!

天色微亮,王世充率领士兵逼近李密。李密出兵应战,军阵还没布好,王世充已进军攻击。王世充的士兵都是江淮一带的人,打仗非常勇敢。

王世充事先找了一个面貌与李密很像的人,等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让人拉着那个人从阵前走过,大声叫喊,说:“已经擒获李密!”士兵们非常高兴。

王世充又命令埋伏的骑兵出击,从高处冲下来,直扑李密的军营,将营舍放火烧毁。李密的军队溃败,将领张童仁、陈智略都向王世充投降,李密带领1万残兵败将狼狈退向洛口。

守卫洛口仓的长史邴元真已经反叛李密。李密准备进入洛口城时,邴元真把消息告诉了王世充。李密知道但没有声张,互相谋划,等王世充军队渡洛水渡到一半时再进攻。

王世充的军队抵达洛水,李密的侦察骑兵却没发现,等到想要决战的时候,王世充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洛水。李密估计自己抵挡不了,于是率领手下的骑兵向虎牢关逃跑。邴元真献出洛口城,向王世充投降。

李密无路可走,想自杀谢罪。手下大将王伯当抱着李密号啕大哭,大家全都伤心哭泣。

李密又说:“大家如果信任我,咱们一起返回关中。我虽然没有功劳,但各位一定能保住富贵。”

府掾柳燮说:“明公和唐公李渊是同族,又有很好的交情。虽然没有跟随唐公起兵,但隔开东都,截断隋军的退路,让唐公不用出战就占据了长安,这其实是您的功劳啊。”

众人都说:“是啊。”

李密又对王伯当说:“将军您的家室重要,能不能跟我一起去?”

王伯当说:“昔日萧何率整个家族追随汉王,伯当只遗憾兄弟们不能都追随您,怎能因为今天的失利就轻易离去呢?即使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周围人都深受感动,最后有两万人跟随李密入关。

李密到长安后,李渊的对他们很冷淡,供应很差,士兵们经常饿肚子,大家都开始抱怨。

李密原以为李渊会让他担任要职,结果只给他一个虚衔光禄卿、上柱国,赐爵邢国公,没有实权。而且朝中大臣多数看不起他,有些掌权的人还来索取贿赂,李密很不乐意。

李密向李渊献计,要求派自己去崤山以东去攻打王世充。李渊同意了,还派王伯当做他的副手,两个人一起去。

十二月下旬,李渊让李密分出一半兵马留在华州,率剩下兵马向东进发。长史张宝德在行军途中害怕李密逃走而自己受牵连,于是秘密上奏,说李密一定会叛变。

结果李渊改变了心意,又怕惊动李密,就颁下敕书犒劳,让李密留下军队慢慢前进,自己一个人入朝,接受新的任命。

李密抵达稠桑后接到敕书,知道朝中有人诬陷自己,李渊已产生猜疑,于是打算攻下桃林后起兵反叛。同行的贾闰甫反对,认为应按朝廷命令行事,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李密不听。

王伯当也认为不能起兵反叛,李密也不听。王伯当就说:“义士的志向不因为存亡而改变,您一定不听,伯当可以与您一同生共死,就这样吧。”

李密决定起兵,于是杀了使者。三十日清晨,李密骗桃林县官说:“我奉皇上诏命,暂且返回京城,家人先寄住在县舍吧。”

于是挑选了几十名骁勇的士兵伪装成女人,戴上面罩,把刀藏在裙子下面,假称是自己的妻妾,亲自带着他们进入县舍。没过多久,这些士兵冲出来,乘机占据县城。

李密攻下桃林后,驱赶着劫持的百姓,径直奔向南山,凭借险要地势向东进发,派人骑马告诉以前手下的将领伊州刺史张善相,让其带兵接应。

右翊卫将军史万宝镇守熊州,对行军总管盛彦师说:“李密是骁勇的叛贼,还有王伯当辅助他,现在他决定反叛,咱们一定抵挡不住。”

盛彦师笑着说:“只需要几千人,就能斩得李密的人头。”

史万宝问:“你有什么办法?”

盛彦师说:“兵不厌‘诈’,不能告诉你。”

于是盛彦师立刻率领士兵,翻过熊耳山,占据要道,埋伏弓弩手在路两旁的高处、拿着刀盾的士兵埋伏在溪谷里,命令他们说:“等到叛贼一半过河,就一起攻打。”

有人问他:“听说李密想去洛州,而您却进山,为什么?”

盛彦师说:“李密扬言要去洛州,那是他想声东击西,实际是想逃到襄城投奔张善相。如果叛贼进了谷口,我们从后面追击,山路狭窄险峻,无法施展。他们只要派一个人殿后,制服他们就不可能了。现在我们先入谷,一定能擒获他们。”

李密已经过了陕州,认为万事大吉,于是率领军队慢慢前进,果然翻过熊耳山,从山的南面出来。盛彦师从容攻打他们,李密的部队被切断,首尾不能相救。盛彦师斩杀了李密和王伯当,把首级传送到长安。

李世民退突厥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八月,突厥的颉利、突利两可汗带领全国军队进犯李唐边境,营帐连接向南进军,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领兵还击。

李世民征突厥

恰好关中地区阴雨连绵,粮食运输受阻,将士们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兵器锈钝,器械残破,朝廷百官与军中将领都很忧虑。

李世民在豳州与突厥相遇,调兵遣将,迎接战斗。十二日,突厥可汗率领骑兵1万多人突然奔到豳州城西面,在五陇阪布阵,唐军将士都大吃一惊,异常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李世民对李元吉说:“现在突厥进逼我军,我们要勇敢迎敌,应当与他们决一死战,你能和我一起去吗?”

李元吉害怕地说:“突厥军队的阵势这么强大,我们不能轻易出击。万一失利,后悔还来得及吗?”

李世民说:“既然你不敢出战,我就独自前往,你便留此观战吧。”李世民率领骑兵疾驰到突厥阵前,对他们说:“我国与可汗和亲,你们为什么违背盟约,进犯我国的领土?我就是秦王,如果可汗能够战斗,就与我单打独斗。如果可汗让大家一齐上,我就只用这100名骑兵抵挡。”颉利不了解李世民的心意,只是笑了一笑,没有回答。

李世民又向前推进,派遣骑兵告诉突利说:“从前我们有盟约在先,约定有危难的时候互相救援。现在你却率领兵马进攻,还能想起我们的约定吗?”突利也没有回答。

李世民又向前推进,准备渡过一条河沟。颉利看到李世民轻易出阵,又听他喋喋不休地回顾从前的盟约,怀疑突利与李世民有阴谋,赶快阻止李世民渡河,说:“秦王不必渡过河沟,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想与秦王重申并加强盟约而已。”于是,颉利率领兵马向后撤了一些。

此后的日子里,仍然不停地下着大雨,李世民对众将领说:“突厥兵倚仗的是弓箭,现在雨下个不停,弓上粘筋弦的胶溶化松弛,弓箭不能用了,他们就像折断了翅膀的飞鸟。我们居住在房屋里,吃着热饭,兵器锐利,以逸待劳。这个机会不利用,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于是趁夜偷袭,冒雨前进,突厥军队大惊。李世民又派人向突利陈说利害关系,突利很高兴地听从了。突利不答应颉利出战,颉利就派遣突利和他的堂叔、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前去拜见李世民,想要和亲,李世民答应了。

突利此后主动亲近李世民,请求与他结拜为兄弟。李世民也对其施以恩义,与他定下盟约,然后送他离去。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天下已定,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对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很妒忌,三人间的嫌隙越来越深,太子和齐王还联合后宫嫔妃,日夜在高祖李渊面前说李世民坏话,李元吉甚至还劝李渊干脆杀掉李世民。

唐初大将尉迟敬德

秦王府中人人自危。李建成和李元吉更是挖空心思使尽招数,或是治罪关押,或是外派官员,或是诬陷驱逐,千方百计把李世民身边的人弄走,使其力量削弱。后来,秦王府中,李世民的亲信已所剩无几。

恰逢突厥入侵,李建成便推荐李元吉,让他代替李世民率领北伐盟军。李元吉请求派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一起前往,还挑选秦王军中的精锐士兵,使自己的军队充实。

李元吉得到李世民的兵将后,李建成便建议他趁李世民为他饯行的时候,埋伏武士刺杀李世民。这个消息让李世民知道了,便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量,决定发动事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六月初三,李世民向高祖呈上奏折,称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嫔妃关系密切,而且说:“我没有丝毫对不起哥哥与弟弟的地方,但他们的眼里已容不下我,像是要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我如今含冤而死,我们再也不能见面,魂魄回到地下,实在耻于见到那些被我诛杀的贼人!”

李渊看了奏章之后惊愕不已,回复说:“明天朕就调查这件事,你应该早点告诉我。”

初四,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入朝,把士兵埋伏在了玄武门。

张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上表的内容,便赶紧通知李建成。李建成把李元吉叫来商议,李元吉说:“我们应当控制住东宫与齐王府的军队,借口生病,不去上朝,静观其变。”

李建成说:“我已经周密部署好军队了,我与你应当入朝参见,亲自询问消息。”于是他们一起入宫,走向玄武门。

当时,高祖已经召见过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将要对李世民说的事进行调查。李建成与李元吉走到临湖殿的时候,发现情形有些不大对劲,立刻调转马头,准备往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这时李世民从后面叫他们,李元吉回头拉开弓射李世民,但是弓却很遗憾地在关键时刻有了毛病。李世民射李建成,一箭就把他射杀了。尉迟敬德带领骑兵70人随即赶到,他身边的士兵也射伤了李元吉。

李世民的坐骑奔入树林,被树枝勒倒在地上。李元吉随即赶到,夺过弓,准备把李世民勒死,尉迟敬德赶忙过来帮助李世民。李元吉想逃到武德殿,尉迟敬德追着射他,把他射死了。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听说李建成死了,叹息道:“怎能在别人生前接受他的恩惠,别人死了就躲避他的祸患呢?”于是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军骑谢叔方亲率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两千人迅速赶往玄武门。

张公谨力气很大,把城门独自关闭了,冯立等人无法入城。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宿卫军,在玄武门驻扎,准备出战。他身边的人劝告他说:“事态还不清楚,先把情况打探清楚再说,等卫兵集合完毕,排好阵形再出战也为时不晚。”敬君弘不听,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杀过去,全都被冯立等人杀死。

守卫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勇交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薛万彻擂鼓大喊,准备进攻秦王府,这引起了士兵们的恐惧。这时,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给他们看,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立刻溃散,薛万彻与几十名骑兵逃去了终南山的方向。

冯立杀了敬君弘,对手下的人说:“这也可以稍稍告慰太子了。”然后他扔下武器,也逃走了。

高祖李渊正在海池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到宫里通报,尉迟敬德顶盔贯甲,手握长矛,直接来到高祖所在的地方。

李渊大惊,问他说:“今天有人作乱吗?你穿成这样到这里来干什么?”

尉迟敬德回答说:“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已举兵把他们诛杀。唯恐惊动了陛下,所以派臣来保护陛下。”

李渊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今天竟然有这样的惨事发生,该怎么办呢?”

萧瑀和陈叔达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在推翻隋朝中做出什么贡献,对天下也没有功劳,还妒忌秦王功高望重,所以才共同图谋不轨。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寰宇,天下归心。如果陛下能够立他为太子,委托国家大事,天下人人便太平了。”

李渊说:“好!这也正是我的心里话啊。”

当时,宿卫军、秦王府兵与东宫、齐王府的士兵仍然在继续战争,尉迟敬德恳求李渊颁布亲笔敕书,命令由秦王管理各处军队,李渊答应了。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由东上阁门出来宣读敕令,大家听了这才乖乖罢手。李渊又让黄门侍郎裴矩到东宫向各将士通报,将士们都放下武器,各自逃散。

李渊传召李世民,安抚他说:“近日来,我差点误信别人的谗言而疏远你。”李世民跪下来,趴在高祖的胸前哭泣,哭了很久。

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下诏说:“从今往后,军队和国家的事务,不论大小,全都交给太子处置决断,然后再向我汇报。”

八月初八,李渊颁下诏书,让太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李世民再三推辞,李渊不答应。第二天,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为帝,改年号为贞观。太宗居安思危,励精图治,选拔人才,虚心纳谏,实行轻徭薄赋、减缓刑罚的政策,终于形成了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的四海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太宗与群臣商讨把强盗消灭干净,有人主张施行严刑峻法,太宗不以为然,认为百姓之所以做强盗,是因为赋役太重、官吏贪暴,饥寒交迫才不得已做了强盗,所以应该减轻赋税和徭役,整顿吏治。这样经过唐太宗几年的整治,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客商行旅甚至可以放心在野外睡觉。

太宗经常告诫身边的大臣:“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剥削百姓侍奉君主,就像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充饥,吃饱了人也死了,君主得到满足却使国家灭亡。所以君主的忧虑,不来自于外界而往往是在自身。欲望多则花费大,花费大则赋税沉重,赋税沉重则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则国家危殆,国家危殆则君主不保。我时时对这些事进行考虑,所以从来不敢放纵欲望。”

太宗对大臣裴寂说:“最近上奏的折子里对我提出了很多建议,朕都把它们贴在寝宫的墙上,进出的时候可以阅读,这样对治国方略经常性地思考,有时到深夜才入睡。你们也应当恪尽职守,不要辜负朕的这番心意。”

太宗神采英武刚毅,群臣晋见他都非常紧张。太宗知道后,每次朝见大臣奏事,都神色温和,希望听到规劝诤谏。

太宗曾经对公卿说:“人只有借助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样子。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依靠忠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只相信自己,大臣只会对君主阿谀奉承,君主会失去国家,大臣又怎能独善其身?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谄媚以求保住富贵,结果炀帝被杀,世基等人也都受诛。希望你们引以为戒,事情总有得失,切勿拘束,畅所欲言!”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各地方少数民族的首领都到宫殿前,请求给太宗上尊号,称“天可汗”。

同类推荐
  • 谈谈唐伯虎的爸爸

    谈谈唐伯虎的爸爸

    我认为自己写的是一部考证体小说,有可能开创了一种新的流派……
  • 《闹世三国》

    《闹世三国》

    穿越的“蝴蝶”们屡屡在某个时空掀起或大或小的风暴,半宅男李元有过之而无不及,带着金大腿召唤来的英魂,驱胡虏、平诸侯,将原本就已英豪辈出的三国彻底变成了“闹世”。“报,於夫罗合白波贼兵犯并州。”“休慌,飞将军兵锋所指,区区於夫罗,土鸡瓦犬尔!”“报,袁本初大军已至城外三十里。”“无妨,武安君在此,纵百万敌军,无惧矣。”“报,曹军密制‘霹雳车’,攻城甚急。”“君房(徐福)先生且坐,以火器击之,无异牛刀杀鸡尔,公输先生制之‘襄阳炮’退敌足矣。”“报,无极甄俨携幼妹求见。”“夷光、秀儿,随吾来……唉,我说,你俩别画了,够漂亮了。快点,跟我一起见见你们未来的妹妹,嘿嘿……”
  • 贞观血歌

    贞观血歌

    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意图谋反而被废贬,两年后的某个晚上,病入膏肓的废太子竟然遇刺身亡!帝王大怒、雄城不安,皇子心动、群臣顾盼。有些人悲痛,有些人郁闷,也有些人窃喜。。。百年难遇的太平盛世被抹杀在萌芽状态。
  • 汉末之纵横四海

    汉末之纵横四海

    青帮分舵舵主陈靖,遭同门师弟暗下黑手而死亡。却未想到死后来到了东汉末年,成了刚接到何进密诏,欲兵进洛阳的董卓。群雄割据,烽烟四起,且看一代枭雄如何在乱世中纵横四海,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 三国之狂傲横行

    三国之狂傲横行

    徐枫,一位沾满血腥的男人,如何在乱世汉末崛起,凭借武力?凭借意志?一切都将改变,他会是一位英雄。前一本书3万字就太监了,都不起哦,这本会好好努力的。
热门推荐
  • 极品宅男轩哥

    极品宅男轩哥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宅男没有金钱美女权利却每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或者是命运的玩笑他得到了旁人没有的能力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幻想生活
  • 先爱后婚

    先爱后婚

    遇见江夏的那年我十九岁,年少时的爱来的轰轰烈烈,但最终我们还是走散在世俗里。又见,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自持清高,矫情到骨子里的少女。这城市变故总是来的悴不及防,当初因为背叛伤害不信任而分开的我们,如今身边各自有了陪伴。
  • 主宰天庭

    主宰天庭

    那一晚,18岁的徐浩在大学实验室里做实验,却意外被电死了。谁想到了阴曹地府,却被阎罗王告知阳寿未尽,遣他回来做了个鬼差。从此,徐浩便与神仙鬼怪打起了交道。今天,跟土地公一起挖人参;明天,从财神爷手里搞点金元宝;后天,找月老牵跟红线……总之,徐浩一步步的混上了天庭。
  • 灵书天帝

    灵书天帝

    一碑天书镇山河!一字可开山,一词可斩仙,一言可封神。铸文心,凝书魂。这是一个文字决定力量的世界。
  • 二十九维度卷尺

    二十九维度卷尺

    一个孤儿的励志向上的进化之路一个少年的坚毅勇猛的上进之旅一场自己走,别人追的维度进化我心有卷尺,丈量本宇宙
  • 云雾三界

    云雾三界

    何为生,何为灭,何为情,何为道?这是一个始于三界内外的故事。让我们携手同游,共享这一仙侠奇缘,看江湖多情,品修真繁华……
  • 快穿游戏:虐翻男主不是梦

    快穿游戏:虐翻男主不是梦

    左手一只元宝系统,右手一只……吊炸天男主,世界,她晏紫苏来了。晏紫苏被隔壁吵架新婚夫妻失手推下楼,死了。契约了一只金元宝。为了小命,为了毛老板,她毅然决然去做任务。然后被某男缠上了。“想逃哪去?嗯?”都说男主是个高大上的东西,为什么她在哪都能看到他?
  • 武霸七界

    武霸七界

    他生于墓中,被将军收养。有传言他是龙神转世,将来要拯救天下。但他却步步有难,方出生便被鬼怪所缠,长大后被奸人陷害,他甚至不能拯救自己的父母与心爱之人。修仙,是逆天改命的唯一机会。当他大道有成,下得仙山,却发现天不再是原来的天,而命还是原来的命。他不是与天斗,而是与妖斗与魔斗,他自己就是天。
  • 末世纪元之圣战

    末世纪元之圣战

    三十年,石未烂,海未枯;三百年,地未老,天未荒;三千年,山盟存,海誓在;三百年,海可枯,石可烂;三千年,天可老,地可荒;三万年,山盟依,海誓旧;在时间的长河里,苦苦寻觅;在岁月的波澜里,风雨飘摇;三十年前,在你面前许下海枯石烂,矢志不渝;三百年前,在你坟前许下地久天长,来世相依;三千年前,轮回门前许下万世不离,生死相依;三万年前,山盟存,海誓旧,而你却九天三界,万世传颂;而我苦苦回忆!
  • 择一人,爱一生

    择一人,爱一生

    林洛涵说她最幸运的事儿不是遇见了亦千,而是在她爱上亦千时他也刚好爱上她。从来不后悔遇见你,毕竟时光那么短暂且匆忙,连后悔的时间都没有为我留下。我爱你是穿过万水千山,我爱你是走过沿途风景,我爱你是听过句句情话,我爱你是看过场场电影,我爱你是为你洗手作羹汤,我爱你,只是时间刚好,你我正好相遇,于是我便爱上了你。择一人一爱一生,娶一妻一守一世。愿时光温柔,你我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