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5800000012

第12章 慈禧与宦官(2)

兹据丁宝桢奏,已于泰安县地方,将该犯安得海拿获,遵旨正法。我朝家法相承,整饬宦寺,有犯必惩,纲纪至严。每遇有在外招摇生事者,无不立治其罪。乃该太监安得海,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种种不法,实属罪有应得。经此次严惩后,各太监自当益知儆惧。仍著总管内务府大臣严饬总管太监等,嗣后务将所管太监严加约束,俾各勤慎当差,如有不安本分出外滋事者,除将本犯照例治罪外,定将该管太监一并惩办。并通谕各省各督抚严饬所属,遇有太监冒称奉差等事,无论已未犯法,立即锁拿,奏明惩治,毋稍宽纵。

注释:① 凤旗表明是慈禧太后派其前来办事。

这道圣旨语气极其委婉,似乎是畏惧慈禧即将爆发的盛怒。相比之下,慈禧定人死罪的圣旨用词明显不同,她用词锋利,仿若笔中带刀。这也是她能够掌握大权的秘诀之一。

安德海在山东被处死时,他手下的几个太监也被判决并绞死。另外有六人逃脱,其中五人被捉拿并立即处死。安德海的家人被贬到西北边关,沦为军奴。

安德海被处死后,那个逃脱的太监返回京城,通过太后的另一位心腹李莲英将此事告知了慈禧太后。得知事情真相后,慈禧大发雷霆,怒不可遏,冲进东太后的寝宫仁寿宫,气愤地要求慈安太后对此事作出解释。

慈安太后惊恐万分,极力将责任推到恭亲王一人头上,却无济于事。慈禧与慈安大闹一场后,愤怒地离开,声称必定要他们两人为此事付出代价。

这件事成为慈禧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之前,慈禧对待慈安友善温和,表面上仍旧显示出两者的平等地位。之后,她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处理国事上,不断巩固自己的位置,下定决心不让任何人、任何事威胁到自己的至尊权利。毋庸置疑,她逐渐坐上了大清王朝统治的宝座,最后将慈安太后彻底推出政局。

慈禧大发雷霆的第二天,早朝上她严厉斥责恭亲王,威胁要将他革职黜爵。但是当时处理国政尚需恭亲王辅助,所以并没有惩罚他。但是慈禧并没有原谅他,她要等待着恰当时机进行报复。

她报复的第一举措就是在同治帝死后,未按祖制将皇位传予恭亲王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光绪帝。不可否认,之后的几年慈禧依然提拔他,仅仅是因为朝庭无法离开他。慈禧太后没有处死恭亲王还有一个原因,她对恭亲王的女儿甚是喜爱,已认其为自己的干女儿。

安德海死后,前文提到的李莲英接替他成为新的总管太监,成为慈禧的心腹。接下来的四十年,李莲英注定在大清王朝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手握大权,掌管千万人的生死,手握贬谪或提升朝中大臣的权力,将十八个省的贡银中饱私囊。他十六岁净身出家?入宫,相貌英俊,举止得体,赢得了慈禧的欢心。

据可信史料记载,伺候太后没多久,李莲英便得到了宠信,得到了非比寻常的自由和特权,还常常得到太后赐坐,甚至与太后一起坐于龙椅上。私下里,他可以在太后寝宫谈论任意话题。时间愈久,他与慈禧老佛爷的关系愈密切,以致无论处理何种国事,慈禧太后都会经常询问李莲英,他的意见也越来越有分量。

李莲英晚年,每当对外人,提起慈禧太后,他都会使用“咱们”来指代自己和太后。“咱们”是用在血亲或者是特别亲密的朋友之间的代词。手下人都称他为“九千岁”。众所周知,皇帝是万岁。只有在非常庄严的国家大典上,他才会遵守太监之礼,态度举止有所收敛。

李莲英平时贪污腐败、睚眦必报、对敌人及竞争对手残酷恶劣。但不得不承认,他对慈禧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危难之际,他总是竭尽全力保护太后。他为人开朗,喜爱玩笑,又精通演戏①,极其健谈,待人大方慷慨,最重要的是富可敌国。这些帮他赢得了包括慈禧在内的满族高官的青睐。高官们常常私下拜访李莲英,从来不认为这样做会降低自己的尊严。

注释:①出家一词还用来指僧人剃度,这里为男子净身为太监的委婉说法。

② 慈禧太后年轻时喜欢与李莲英扮戏装。北京拍卖的她的一张照片上,慈禧打扮成观音模样,身旁的李莲英扮为守护神韦驮。

1909年11月为慈禧太后送葬时,这位年迈的仆人追悼慈禧的场景感人至深,几乎能够让人暂时忘却七十年来他的作恶多端。此时,他已老态龙钟,病魔缠身,送葬道路虽不长,但一路上他几乎是蹒跚而行。看着这位创造秘史的人物,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与慈禧共同度过了漫长而又波折的几十年,如今最后一次陪伴女主人,经过宫廷大殿,此时此刻,他那颗狡猾的脑袋正在思量着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他全心全意服侍慈禧左右,忠心耿耿。在当时的大清国,能够做到像他这样忠一不二的奴仆能有几个。年轻时,他常常行于太后轿子左右,与太后一起经历过辉煌也遭遇过落魄,现在慈禧太后已逝,留他一人面对新面孔,面对凶险未来。

李莲英聪明,但在慈禧的袒护下,他向高官索要贿赂,后与老佛爷一起分赃。这样的事情在1900年西逃的时候仍有发生。那个时候,李莲英运气不及其女主人,失去了埋在京城的所有珍宝。

出逃之前,他把所有珍宝藏在一处自认为安全的地点,只有他和贴身仆人知道。然而,其中一人将这个藏宝地点的信息卖给了法国官兵,随后法国军队找到了这里,将所有珍宝一抢而空。李莲英回到宫廷后,第一件事就是获慈禧的批准将当时的叛徒正法,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

京中的银行家估计,当时李莲英的家财至少有两百万英镑,主要投资于当铺和京中银行。这些钱都是八年来通过侵贪地方贡银、索要高官贿赂所得。这个数字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他卖一个官职便能够得到三十二万两黄金,折合约四万英镑。

李莲英能够敛聚如此多的财富,其中一个秘诀是,他从来不会因为事情杂碎或是钱财过少而放弃机会。

以下一封信件,是李莲英写给一位置办皇宫物品的商人的,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定与这位商人打过多次交道。写信所用的纸张极为普通,按照惯例,其中附有一张拜帖,这些都是一个毫不掩饰的商人的做法。信的风格简洁又一语中的,内容如下:

王七老爷尊前自达:

芝范时切怀思敬维福寿康宁定符远念矣敬启者,弟?自愧囊空伏仰,七老爷暂借银票一千五百两给与去人急速带回。

容日再叙

弟 李莲英

李莲英对应索要多少钱财,心里清楚得很,他知道供应商每次置办物品所需的价格,所以每次索钱,定会如愿以偿。

众所周知,他在宫中鼓励奢侈消费,还动用国家财政,造成了不止一次的历史灾难。例如,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大清屈辱地败给了日本,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归结于李莲英为整修颐和园,挪用了大量的海军经费。他和手下从中搜刮了不少油水。

1885年,朝廷任命醇亲王总理海军衙门,并命庆亲王、李鸿章和曾国藩为辅助大臣。具有精神领袖意义的曾国藩死后,海军事务大权落到了一群毫无经验的年轻亲王手中。

到了1889年,光绪帝亲政,第一件事便是重修颐和园。圆明园在1861年被英法联军烧毁之后,一直是一片废墟。但是重修需要大量经费,当时朝廷资金紧张,李莲英建议将海军经费挪出部分用于此项事业,如此老佛爷才能够安稳地在此居住。慈禧太后批准执行,海军处成为了内务府的一个分支,所有的财政拨款事务都由内务府执行。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慈禧太后下令取消海军处,此项命令引起了各界批判。慈禧认为,海军处与修葺颐和园实际上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其经费都是为了修葺颐和园,既然现在整修工作已经完成,经费也已用完,海军处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那些请求将修颐和园的经费转移到海军处的建议,在她看来毫无意义。

注释:① 这里为谦称。

1889年,李莲英作为太监总管,陪同醇亲王第一次检阅北洋海军军港基地旅顺及威海卫等地。当时人们都说,总管太监李莲英所受的尊敬比醇亲王还要多。北洋海军的所有官员,从海军总督丁汝昌到其他部下,个个竭尽所能讨好李莲英,争相成为他的追随者,所以李莲英此行受到无数的奉承和贿赂。

国内外众多评论者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归责于李鸿章。但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即使是大总督李鸿章都不敢公开指明的事实,本应用于维持、供给海军,巩固海防的经费九成都被李莲英挪去整建颐和园了,很大一部分还进了李莲英自己的腰包。由此海军兵员皆心存不满,再加上海军装备落后,无法满足战时之需,海军兵员的不满情绪更甚。了解英国历史的读者应该记得英国海军同样遇到过类似情形,但是幸运的是在那样一个紧要关头,军兵的士气并没有因此受到多大影响。

李莲英对光绪皇帝的敌意毫无疑问在戊戌政变中影响重大。慈禧太后与光绪这位有名无实的大清统治者之间的分歧及敌意与李莲英的挑拨离间不无关系。光绪皇帝之死,外界传言李莲英干系重大,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令京城中人吃惊。

光绪皇帝锐意改革,这让李莲英又恨又怕。加上1898年一大批来自广东的维新派官员涌入京城,威胁自己的地位。李莲英为了避免这些人对自己构成威胁,自然是积极反对变革的第一人。他建议慈禧太后重新掌管大权。可以这样说,如果当初没有他建议慈禧太后支持义和团运动,而是采取镇压政策,如果没有他令太后对义和团的把戏坚信不疑,这次的排外运动就不至于发展到后来的境地,顶多是在山东省内暴动而已,不会导致后来的巨额赔款。

同类推荐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纳训一生的爱国热情、理想与追求,以及曲折的人生经历、鲜为人知的遭际命运、不寻常的痛苦和欢乐,作了较全面、客观的描述,并对其文学翻译活动和各译本特色,及其在民族教育与中阿文翻译方面所做的贡献作了介绍。纳训,是我国现代译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阿拉伯文学翻译大家。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这是“隋唐历史人物”丛书中的一本,在唐代历史中留下骂名最多的大概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人,二人以“安史之乱”而“名扬史册”。为传统的反面人物客观地立传也是史学界的重要工作。本书文史结合,史实清楚、文字流畅。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史思明,都是极为血腥、极为残酷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唐中叶进行叛乱的罪魁祸首,二人不仅是同乡同岁同为藩将,而且同日发动的叛唐战乱,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通过本书了解安史之乱,认识唐朝统治者居安忘危的危害,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 我的编辑生涯

    我的编辑生涯

    我很幸运,当我刚刚迈入社会,加入编辑队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好老师。黄伊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时候,被分配到第二编辑室也就是文学编辑室学习怎样做编缉。当时肖也牧是编辑室主任,是我的领导。黄伊则负责手把手地教我编辑的基本工,是我的第一个名符其实的老师。
热门推荐
  • 登山传

    登山传

    人人皆有一座山,登高方能望远。山山皆无康庄道,须得披荆斩棘。入了山,瞻前顾后具是险;入了山,横岭侧峰迷人眼。这一路,阅尽无数美景;这一路,历经千辛万难。人人皆有一座山,皆盼登顶而成仙,成仙路上多凶险,多少魂骨烟云散。成仙终究为了哪般?只因那有一座山,被我瞧见了,便不能视而不见!
  • 希望圣剑之圣帝

    希望圣剑之圣帝

    千万年前那场妖神大战,打破了苍穹,天妖封印。何为真相?何为正义?妖,神。究竟何为妖,何为神?何为神啊!
  • 恋恋于心

    恋恋于心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暗恋是最辛苦的相恋。可是只是暗恋何以走到天长地久。何恋,于新互相暗恋七年,他们未曾走到一起。再次相遇,是继续暗恋以此为终,还是能够走到现实……而徐韩苦恋何念十年又会如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实力偶像天王

    实力偶像天王

    一个虽然酷爱唱歌,但是没有嗓音的天赋的小伙子重生了,并有了一个好嗓子,实现当歌手成为明星的故事。==========新人新书
  • 重生之救赎

    重生之救赎

    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重生吗?林枭在上辈子负了林亦,这辈子决定要好好爱他。林亦在上辈子爱了林枭,这辈子决定要离他很远。彼此纠缠两世,才发现,对方是自己的救赎……
  • 迷墓探踪

    迷墓探踪

    误入秘境,竟然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几经磨难,重重危机,离开秘境,谁想故事却刚刚开始...
  • 别说再见,要说永远

    别说再见,要说永远

    与春天说再见,何时能见到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美景;与夏天说再见,哪一天能在阳光下快乐飞舞;再见秋天,何时能迎来金灿灿、穗满园、稻花香的丰收;再见冬天,哪一年我们能回到昔日的黄金岁月、青春年华,再做一回自我的女孩儿;再见校园,谁来复述朗朗书声;再见恋人,谁来报晓我们有情人忠成眷属;再见…………别说再见,一切一切,我们不只来过,伤心过,尴尬过,怅惘过,痛苦过,微笑过,欢乐过,落泪过,心动过……至少梦想过,勤奋过,追求过,付出过,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别说再见,要说永远。
  • 我要上天做神仙

    我要上天做神仙

    当遇到第一个妖,这个世界便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杀不完的妖,不敢行走人间的修仙者,怕死的孙悟空,内乱的海洋,无法渡过的天劫……神秘人物接连登场,不经意间白小脸才发现一幕幕扑朔迷离的故事中都有他的身影……癫狂的人类、具有善意的妖,充斥了仇恨的十方鬼谷,用生命喊出战争的鲛人……一场仙、妖、人共同催生的阴谋,阴黑的大幕才缓缓揭开……作为最具备修仙资质的白小脸势将为这个世界翻起滔天巨浪!
  • 暗箱

    暗箱

    有着五十多年辉煌历史的国防厂被残留的氯气罐炸成一片瓦砾,省长刘云波万万没有想到他到南岭后启动的国企改制竟如此惨烈收场。国防厂的老工人拉出了“血债血还”的标语在市政府前示威游行,政府、厂方工人和收购国防厂的资方展开了艰难的谈判。此时,真正的幕后推手已经悄然无声地打扫干净门前雪。在女记者季子川面前,国防厂并购及江东半岛开发中暗箱操作的内幕一步步被揭开,然而,越接近真相,她越感到恐慌,也许更让她感到恐慌的是:她不得不面临天理与情感的抉择……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