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5800000011

第11章 慈禧与宦官(1)

中国的史学家、监察官、帝师及太傅们总是强调这样一个事实:明王朝之所以渐失雄风,最终衰落亡国,乃是因为朝廷上下宦官专权,飞扬跋扈。由此可见,宦官制度对王朝影响甚大。

关于宦官制度误国这一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有官员上书劝诫帝王将其废除。很多贪污腐败的官员是通过宦官才得到了现在的官职,且有许多人依旧想依靠在皇帝身边吹耳旁风的宦官得到升迁。中国官场由宦官引发的腐败事例数不胜数,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中国并非是特例)。

慈禧太后统治下,宦官跋扈,权力之大骇人,虽有勇敢朝臣上奏,批判宦官制度,慈禧却习惯敷衍了事,仅仅在表面上示出对上奏之人的赞许和对手下宦官不端行为的深恶痛绝。

在中国过去五十年中,虽然也存在一些诚挚、具有说服力的奏折,它们对宦官制度及伴其而来的祸害口诛笔伐,但未有人提出废除宦官制度是“中国跻身世界强国行列的首要举措”这样的观点。因此看来,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名符其实的改革家。

毋庸置疑,1898年光绪皇帝政变失败,与宦官李莲英不无关系。光绪皇帝曾经下令处罚过他了再加上,他认为,光绪皇帝进行改革,必会逐渐掌握朝廷大权,继而废除宦官制度,因此他便设法阻挠新政。在义和团运动过程中,李莲英对慈禧太后施加了很大的影响。

这里提及光绪变法和义和团,只为强调,宦官制度误国。地方官员也时常表达对宦官制度不满、痛恨。正因为如此,过去五年,中国具有爱国精神的激进派官员(例如总督袁世凯和唐绍仪)以及那些认识到正是中世纪的宦官制度影响中国进步的有识之士,对一直敦促朝廷废除宦官制度,新闻媒体对此也异口同声。

据说,慈禧太后当时也表示支持。然而宦官善于阿谀奉承,屡进谗言,使得废除宦官制度的进程举步维艰。但宦官权倾朝野,很可能陷国家于危难之中。1906年,看到中国大刀阔斧地展开改革,《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对此议论纷纷,皆猜想废除宦官制度将是此次改革的一大重点。

中国保守派与改革派就宦官制度存废展开辩论。在中国保守派眼中,宦官制度由来已久,影响深远,早在基督纪元之前,此制度便获得了认可,他们还从百年历史中找出众多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称宦官制度是对中国传统体制的继承延续,符合中国祖先崇拜的传统。而改革派则称,周王朝之初,贤明君主统治下的治世,太监在主要的政治机关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后来,因为宦官作乱,周王朝才没落腐化。春秋战国时期,孔夫子就指出了宦官制度的毒害。

1644年,清王朝在北京建制,开始了满族统治的历史篇章。满族人作为征服者,接管了前朝留下来的国家机器和政府制度,其中包括宦官制度。然而,一开始他们并未放松对宦官的活动以及权力的限制。

顺治皇帝首次上朝时,满汉高官联合上奏,斥责宦官的专横跋扈,称这些奴仆只适合扫地,根本无权接近圣上。皇帝随即发布规定,至今依然有效(仅限于书面上有效),规定禁止太监担任朝廷官职,或持有任何高于四品的荣誉爵位、称号。更为重要的是,鉴于前朝大宦官魏忠贤(在明朝后期被斩首)祸国殃民的先例,规定太监不得以任何名义擅离京城。宫中太监受到法令的严格限制,不得不安分守己,不敢胡作非为。

然而,从咸丰帝开始,皇帝昏庸无能,清廷逐渐腐败没落,在慈禧掌握政权之前,宦官的荼毒已经在紫禁城蔓延开来。待慈禧掌权,明朝末期宦官那些腐败堕落、勾心斗角与专横恶行逐渐复出水面,弥漫整个清廷。

毋庸置疑,慈禧统治期间,宦官的影响贯穿其中。在慈禧的庇护下,宦官毫不收敛,肆无忌惮,猖狂至极。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慈禧太后对舆论批评的逐渐漠视,宦官们的行为更加变本加厉,明目张胆。

1898年后,慈禧的宠臣、大太监李莲英毫无顾忌、口无遮拦地夸耀说自己能够提拔或是扳倒任何一位朝廷大官,连天子也奈他不得。民间有关宫中荒淫无度,太监优伶变着法伺候慈禧纵欲狂欢的传言,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则是有真凭实据的。检察官的上奏,广东人以及其他一些讽刺作家的文章,都只是以讹传讹,并不可信。康有为及其同僚所写的抨击讽刺之文,很明显也是盲目的仇恨作祟,与历史事实出入极大。所以在阅读其中有关慈禧与荣禄关系非凡这样的文章时,必须以谨慎、怀疑的目光看待,不可轻信。

然而,这样的传言能够传播,一定有产生它们的源头与事实依据。虽然京城大部民众仍忠心于慈禧太后,但他们对慈禧宫廷生活极尽放荡、奢华以及手下太监作恶多端这样的传言,并无异议;对十恶不赦的宦官不断腐化孱弱的皇帝这一说法,也毫无异议。

宦官见皇帝孱弱颓废,于是变本加厉,制造事端,同治年间亦是如此。咸丰皇帝及光绪帝的死即便不是由这些宦官直接造成的,也与他们不无关系。在过去的七十年间,大清朝的后宫就与宫廷太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慈禧统治大清半个世纪以来,真正的“幕后黑手”(意指居于高位的操控者)实际上是她宠信的宦官。

慈禧统治后期最后一个宠臣李莲英被人们称作“皮硝李①”,朝野上下,他极力敛财,一手造成了众多宫廷悲剧。他对主子慈禧太后的影响很大,除了上朝以外,其它任何场合,慈禧对其总是温和亲切,甚是宠信,这种宠信是其他朝臣,甚至慈禧家人都无法企及的。

注释:① 之所以叫他“皮硝李”是因为在他十六岁净身为太监之前,在家乡河间府曾经做过皮匠的学徒。河间府位于直隶省,很多太监都是出自这里。

1861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此时,年轻的慈禧注意到,自己近身有一个太监,聪明机灵,细心体贴,于是开始欣赏并器重他。这个宦官名叫安德海,很快成为慈禧的心腹,并在慈禧粉碎载垣逆谋政变的过程中充当了她的左膀右臂,成为慈禧与年轻侍卫荣禄沟通联系的信使桥梁。

慈禧垂帘听政,安德海成为她最为宠信的随从和秘使,慈禧经常与他商议自己的野心与计划。安德海仗着自己受宠,渔利不少。他为人圆滑,时常变着法子为刚刚守寡的年轻慈禧找乐子,有时举办宫廷盛会,有时找来戏班子给她唱戏,这些都非常符合慈禧的心意。加上安德海本人长相俊美,且颇有演戏的天分,他的受宠毫无悬念。

两宫垂帘听政的局势尚未完全确立,载垣逆谋的影响在直隶依然存在。此时检察官上奏,反对朝廷奢华之风,抨击慈禧后宫放荡无忌。年轻的慈禧太后刚愎固执,对批评与约束都没有耐心,加上对随身侍从信心十足,因此从不让这些进谏影响自己的所做作为,依旧我行我素。

不过,表面上她依然顾全脸面,注重礼节,对谏臣的批评指正总是深表赞同与欣赏。她垂帘之初的几年里,经常颁布一些言辞恰当、内容虔诚的诏书,然而并未有人将这些诏书所言之事当过真。以下这则诏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它颁布于慈禧垂帘的第三年(1864年)。

此诏书颇为有趣,它提及了宫中太监偷窃之事,这样的情况至今(作者写作本书时)依然存在,从未间断。这份诏书是在同治三年,以两宫皇太后的名义颁布的:

谕内阁:朕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据御史贾铎奏,风闻内务府有太监演戏,将库存进贡布匹,裁作戏衣,每演一日,赏费几至千金,请饬速行禁止,用以杜渐防微等语。

上年七月,因皇帝将次释服,文宗显皇帝梓宫尚未永远奉安,曾特降谕旨,将一切应行庆典,酌议停止。所有昇平署岁时照例供奉,俟山陵奉安后,候旨遵行。并将咸丰十年所传之民籍人等永远裁革。原以皇帝冲龄践阼,必宜绝戏豫之渐,戒奢侈之萌。乃本日据贾铎奏称,风闻太监演戏,费至千金,并有用库存布匹裁作戏衣之事,览奏实深诧异。方今各省军务未平,百姓疮痍满目,库藏支绌,国用不充,先皇帝山陵未安,梓宫在殡,兴言及此,隐恸实殷,又何至有如该御史摺内所称情事?。况库存银缎,有数可稽,非奏准不能擅动,兹事可断其必无。

惟深宫耳目,恐难周知,外间传闻,必非无自,难保无不肖太监人等,假名在外招摇,亦不可不防其渐。著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严密稽查,如果实有其事,即著从严究办,毋得稍有瞻徇,致干咎戾。

皇帝典学之余,务当亲近正人,讲求治道,倘或左右近习,恣为娱耳悦目之事,冒贡非几,所系实非浅鲜。并著该大臣等随时查察,责成总管太监认真严禁所属,嗣后各处太监如有似此肆意妄行,在外倚势招摇等事,并著步军统领衙门一体拿办。总管太监不能举发,定将该总管太监革退,从重治罪。若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不加查察,别经发觉,必将该大臣等严加惩处,其各懔遵毋忽。此旨并着敬事房内务府各录一通,敬谨存记。

京城之中,人人皆知慈禧太后热衷于听戏,这道圣旨自然而然被认为是一纸空谈。值得注意的是,自此一直到其心腹安德海戏剧般的丧命,总是有官员坚持不懈地上奏,斥责慈禧太后宫中生活奢靡,严重影响国家财政,常因国库空虚,对各省份强加新的税负。

1866年,两位敢于直言相谏的官员,就安德海的胡作非为上奏朝廷。他们在奏折中说道:

左右侍从,宜豫加慎选。历代朝政之失,半由宦寺。宦寺进身之始,每以小忠小信,便捷逢迎,善其固宠邀恩之计,及至党与已成,则骄肆专横,竟有百计不能除之者。请防微杜渐,选择忠正老成,万不可使年轻敏捷之人,常侍左右,庶将来亲政之时,不至受其欺蒙蛊惑。

注释:① 这样的说辞在清王朝类似的情况下经常出现,例如仆人会说:“我何至于欺诈自己的主子?

之后慈禧太后以皇帝的名义批复道:

所奏不为无见。前代阉寺之患,史不绝书。社鼠城狐,足为殷鉴。我朝列圣相承,不但不准此辈干预公事,并不稍假辞邑,是以宫庭静谧,谗谄面谀之辈,无所施其伎俩,二百余年,永绝斯患。我两宫皇太后垂帘以来,恪承家法,远绝佥壬,曾明降谕旨,饬令总管内务府大臣随时稽察,毋使萌櫱潜滋。兹览该御史所陈,深以此辈或邀宠任,贻误事机,虑远思深。诚得履霜坚冰之意。仍著总管内务府大臣,督率总管太监,认真查察,如有此等便僻侧媚之辈,惑聪乱明,妄肆簧鼓,即著据实直陈,严加惩办,毋得因循畏事,退有后言,傥该总管太监扶同徇隐,并著该大臣一并严参究办,以期侍御仆从,罔匪正人,用副朝廷远佞闭邪之意。

表面上看,慈禧是纳谏了,但实际上,她在深宫之中依然保持着吃喝玩乐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总管太监安德海对年轻太后的影响越来越大。街头巷尾传言,总管太监在紫禁城随口说一句话,效力就比得上圣旨。还有传言说,慈禧和他穿着古时的戏服,经常在御花园中散步。还说安德海屡次穿着皇帝才能穿的神圣龙袍,慈禧还公开送给他象征着皇权的玉如意。在如此情形下,一些本可避免的谣言也就自然泛滥开了。这些流言往往会过分地夸大事实。有人声称安德海并非真正的太监,还说慈禧和他有一个私生子?。

我们还听说了许多更加精彩生动的传言,描写了宫廷荒淫无度的生活。例如,戏子化装成太监被带入宫中,关在皇宫的地下冷宫。这些纵欲狂欢的传言,毫无疑问,都是编造的。但正是由于咸丰帝年间朝纲紊乱,后宫生活奢靡无度,臭名昭著,再加上后来慈禧统治期间宠信太监,此类传言才得以滋生蔓延。

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其中有一事影响巨大,她违背大清禁止太监擅自离京的法制。

1869年,慈禧资金紧张,为了充实自己的腰包,她未与恭亲王和东太后商议,就私自派遣宠臣安德海为特使到山东收缴贡银。?

此时,大太监安德海已经得罪了多位皇族亲王,尤其是恭亲王。恭亲王恨他,不仅仅是由于他对慈禧太后的不良影响与日俱增,他在朝廷上对众大臣傲慢无礼的态度也让恭亲王心生恨意。有一次,恭亲王求觐见,慈禧太后正忙着与安德海说话,唐突地拒绝了他的觐见,这对恭亲王来说是莫大的耻辱,永远不可能忘记。此事不仅令恭亲王颜面尽失,也促使他决心借此次机会将安德海除掉。

安德海作为特使前往山东,本已违反了大清法律,再加上他在山东省内胡作非为,这就为恭亲王提供了机会,这次他不仅要借此消解心头被侮辱之恨,更要通过此事在两宫太后之间制造仇隙。

山东巡抚丁宝桢才能出众且颇有勇气,曾经在镇压太平天国反叛中脱颖而出。安德海在山东傲慢无礼,以慈禧之名强收贡银,丁宝桢极为愤怒,再加上深知宫廷之中太监扰国的状况,立刻将此事报告给恭亲王,请求指示。

恭亲王得到消息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觐见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利用慈安太后爱慕虚荣和软弱的性格,诱导她在当面拟订的圣旨上签了字。圣旨命令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不必经过北京的例行审判,即刻斩首。

注释:① 中国广东的实事评论者对此事记录非常详尽,还声称他们的儿子依然活着,名叫裘敏。

② 安德海出使山东的这段故事在1910年在巴黎出版的小说《中国清廷秘史》中有非常精彩的记述。书中总管太监的名字为“小安”,就如同李莲英在中国的外号为“皮硝李”一样。

慈安太后深知此举定会招致慈禧太后盛怒,甚至会招来报复,但是迫于恭亲王的压力,不得已签了字。据记载,当时将圣旨递给恭亲王时,她说若是此事让西太后知道了,必定要杀了自己。接到圣旨,恭亲王即刻派人将其火速送达丁宝桢手中。圣旨内容如下:

又谕丁宝桢奏,太监在外招摇煽惑一摺。据德州知州赵新禀称,七月闲有安姓太监,乘坐太平船二只,声势炫赫,自称奉旨差遣,织办龙衣。船上有日形三足乌旗一面,船旁有龙凤旗帜?,带有男女多人,并有女乐,品竹调丝,两岸观者如堵。又称本月二十一日,系该太监生辰,中设龙衣,男女罗拜。该州正在访拿间,船已扬帆南下。该抚已饬东昌、济宁各府州饬属跟踪追捕等语。

览奏深堪诧异。该太监擅自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马新贻、张之万、丁日昌、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一体严拿正法。傥有疏纵,惟该督抚等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将此由六百里各密谕知之。

安德海此时深陷危境,而慈禧太后却丝毫不知情。后来安德海被处死,慈禧依然被蒙在鼓里。

正是由于安德海傲慢专横,得罪了不少人,恭亲王与慈安太后才能够在朝中大臣的帮助下将此事瞒过慈禧。十天后,慈安太后在恭亲王的诱导下,又下一旨,详细记录了安德海被处死一事:

同类推荐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扶棺谏君:海瑞

    扶棺谏君:海瑞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风孰与高:于谦传

    风孰与高:于谦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明代文学家于谦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热门推荐
  • 剑之天涯

    剑之天涯

    在这里以剑为王,以法术为辅,杀出全盛的仙侠世界。巨大生灵单手遮天,天仙单手毁天灭地!我欲修仙谁与争锋!我望未来,一片混沌!我望过去一片虚无!只为那无尽轮回!愿赌一世!一个来自地球的少年背负起修仙的大任!只为了那最后的强大生灵一斗!······各位书友们,因为学习关系,本小说只在周末三天更新!谢谢大家支持!
  • 三千独宠

    三千独宠

    【蓬莱岛】她是逍遥王爷的宠妃,却被囚禁在凤阳侯的府中。权倾朝野的侯爷,一个无权无势的王爷……他被世人讥讽绿云罩顶,依然不改初衷。他玩弄权势,用权力把人困在自己身边,可最后失去的却是……
  • 天域争霸战

    天域争霸战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这是一个胜者为王的世界,一切只有强大的武力,才是你活下去的根本……
  • 仙妖之恋

    仙妖之恋

    它本是天池中的一朵金莲,机缘巧合之下拥有了自己的灵识,因被笛声所感,惊扰了一位‘美人’,莫名其妙的被其拐走,成了一名小小的衙役,紧接着大大小小的麻烦接错而来,小小金莲仰天无语发誓要逃,却被一位捉妖师抓住,某男问曰;“仙也?妖也?”金莲怒曰;“奴家鬼也”
  • 总裁的猎爱游戏:老公太霸道

    总裁的猎爱游戏:老公太霸道

    一夜酒醉,缱绻纠缠,换来意外身孕。签下协议,成就了无爱婚姻,旧爱归来,她笑看他们缠绵悱恻。当她拼尽全力,无法挽救胎中腹儿,她含泪一笑,签下离婚协议,转身离去。几年后重逢,她的身边有着他人,他猛然醒悟,她的身影已进心底。面对他的纠缠,她说:睿明轩,我们已经离婚了。他却笑着说:亲爱的老婆,离婚协议我没有签……
  • 北极玄武真君

    北极玄武真君

    玄武大帝让他在自己腹中孕育了一万年,一切只为了让这个儿子成为这片大地的无上天才!他自一片荒芜的大陆崛起,碾压一切的天才,他注定成为这个世界的至尊……可是他也注定要走向死亡,一个已经被人计划好的死亡,为了这片大地苍穹而亡……他踏上了修炼这条不归路,奔着已知的死亡奋勇而进,一往无前……因为他坚信,他可以破天而立!
  • 致我们邂逅的时光

    致我们邂逅的时光

    若有一天,你我相遇,请不要跟我说好久不见。by——安至初若时光倒流,我依然会选择与你相遇,但,我会把你做成独属于我的人偶,永生永世捆绑在我身旁,永不分离,直至世界尽头,也绝不......by——陈季扬
  • 鲲鹏传承

    鲲鹏传承

    有道人盘于古树下,口中念唱:“一念仙佛一念魔,灵台本在方寸间。菩提树下佛非道,一醉一梦一千年。”唱罢,一柄道剑飞出,或纵横于天,或穿行于林,或倒悬于手,或横放于膝。一刹那间,满山血花开,飘红十万里,而后有仙佛陨落,神魔枭首。且看一个逃兵悍匪出身的李昊,如何在这神魔纵横,仙佛现世的天地中,得无上鲲鹏传承,掀起无量量劫!
  • 死神没有眼泪

    死神没有眼泪

    我曾经抢劫过巨龙的宝库,也去偷过精灵的胖次;我曾经蹂躏过恶魔的尊严,也去卸过亡灵的骨头;我曾经拯救过世界,也去‘研究’过墓穴;……直到最后我才发现,我……我真的是一个……
  • 绝世天才陌路之深

    绝世天才陌路之深

    筱慢慢的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这里是哪里她记得被一道天雷劈了一下一道白光闪现了一下她就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