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冠之以文化,须具三个要素:历史悠久,有根植的土壤,博大精深。像美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皆然。麻将文化亦悉数有之。
中国人聪明,古之发明不胜枚举。哪朝哪代发明了麻将,不可考。其渊源绝不亚于茶酒美食或四大发明。麻将玩法花样百变,鲜不见鲜。若大的中国,究其玩法,谁也说不清。麻将从业参与者之众,令人咂舌。乡野、坊间、官场、商界,有人居之,则有麻将声。曾有一流行语,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足见其根系庞大,生机盎然。麻将玩法无止境,高深莫测。道行不深,必输无疑;技入境界,十玩九赢。
然,麻将文化之底蕴,远不止于此。
古有以诗会友,以茶会友。今人悟到,诗太高雅,难以附庸;品茶费时,仅盛行于沿海,内地不兴这个。因而,以麻会友乃世人当仁不让之首选。管你素昧平生,还是不速来客,牌桌上互相介绍,相互接触,一回生二回熟,一来二去便成了朋友;当有要事相求,熟人引荐,便能与官人或商贾同桌竞技,即使净是输,当然也只能是输,却输出关系,输出感情,要事则于牌桌上谈笑间敲定,实现双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朋友相邀,搓上几把,联络感情,合情合理。于是乎,这人便在熟人圈中声名远播,口碑极佳。故而,三教九流无有此人疏不通、搞不定、玩不转的,以后遇上个疑难杂症之事,则多了朋友帮助,多了关系照顾。现实中,善混迹于麻坛者往往活得有模有样,有滋有润。是故,麻将文化是关系网的特殊载体和平台。
麻将文化的诱人之处还在于其运气成分。技不在高,能胡牌就行。技高者常抓烂牌臭牌,运气好常能助技臭者杠上开花、海底捞月。技高者常“死”在乱“打”之下。好的运气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赚得个盆满钵满也就不是神话。于是,牌后常有人感叹:三分技术七分运气。于是乎,麻将事业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君不见多少麻坛前辈胡了好牌,一气不接,跐溜桌下,呜呼归天;君不见后来者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续写麻将文化之传奇。此乃麻将事业生生不息繁衍传播之奥妙也。
心理特质也左右了麻将文化的魅力。心贪心狠者,不会喜形于色,抓牌出牌不紧不慢,从容不迫,一面谈笑风生,一面自摸大胡;心怯心躁者,握一手好牌手指发抖,摸一副臭牌骂骂咧咧,眉宇间紧锁的川字或瞳孔里放出的异光足见其牌势。是故,谙于麻将之道者,绝不会放过牌局中任何言语、动作、表情,以揣测对方心理,估摸对方牌势,此其一也。
其二,麻将心理还表现在输赢上。牌桌上,输者不停翻兜,兜中钱币眼见而少,不免急、怒、骂、吼,越输越心虚,越心虚越输;赢者喜笑颜开,大把大把抓来,大把大把塞进囊中。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输赢是为赌,赌是为了赢。赢后的感觉特爽,超酷,真high。
三人行,必呼一人上桌焉。麻将文化之昌盛,令其他文化难以望其项背。中国没有闲人,闲人都在传承弘扬麻将文化。只是像我者,算是闲人,净说闲话。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