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600000064

第64章 思潮部(61种)(5)

王鲁彦(1902-1944)著。短篇小说集。收有《秋雨的诉苦》等短篇小说11篇。《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提及此书。鲁迅对此书评价较高:“看王鲁彦的一部分的作品的题材和笔致,似乎也是乡土文学的作家,但那心情,和许钦文是极其两样的。许钦文所苦恼的是失去了地上的‘父亲的花园’,他所烦冤的却是离开了天上的自由的乐土。……这和爱罗先珂的悲哀又仿佛相像的,然而又极其两样。那是地下的土拨鼠,欲爱人类而不得,这是太空的秋雨,要逃避人间而不能。他只好将心还给母亲,才来做‘人’,骗得母亲的微笑。秋天的雨,无心的‘人’,和人间社会是不会有情愫的。要说冷静,这才真是冷静……对专制不平,但又向自由冷笑。作者是往往想以诙谐之笔出之的,但也因为太冷静了,就又往往化为冷话,失掉了人间的诙谐。”

■《雨》

巴金著。小说,见《日记·1933/5/5》。

■《玉君》

杨振声(1890-1956)著。中篇小说。《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提及这部小说,但评价不高。

杨振声,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蓬莱市水城村人。教育家、作家。

■《再亮些》

杜衡(1906-1964)著。长篇小说。先在刊物连载,后出单行本,书名改为《叛徒》。该书篇首引用歌德临终时的话:“再亮些,再亮些!”作者自称属于“第三种人”,又提倡“为艺术而艺术”,为鲁迅所反对,因此鲁迅对该书有批评。

■《炸弹和征鸟》

白薇(1894-1987)著。长篇小说。《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提及。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名黄素如,湖南资兴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武昌中山大学任教,参加创造社,加入左联。1949年后曾赴北大荒生活。有著作多部。

■《赵先生的烦恼》

许钦文著。小说。寄赠鲁迅。见《日记·1927/2/10》。

■《芝兰与末利》

顾一樵(1902-2002)著。小说。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24/2/3》。顾一樵,原名顾毓琇,字一樵,别号锡山樵翁,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逝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医院,享年100岁。

■《中国短篇小说集》

郑振铎著。《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据以考订唐人传奇。鲁迅说:“《东阳夜怪录》出《广记》四百九十。叙王洙述其所闻于成自虚,夜中遇精魅,以隐语相酬答事。《唐人说荟》即题洙作,非也。郑振铎(《中国短篇小说集》)云:‘所叙情节,类似牛僧孺的《元无有》,也许这两篇是同出一源的。’”

■《竹林的故事》

冯文炳(1901-1967)著。短篇小说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提及此书说:“后来以‘废名’出名的冯文炳,也是在《浅草》中略见一斑的作者,但并未显出他的特长来。在一九二五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里,才见以冲淡为衣,而如著者所说,仍能‘从他们当中理出我的哀愁’的作品。可惜的是大约作者过于珍惜他有限的‘哀愁’,不久就更加不欲像先前一般的闪露,于是从率直的读者看来,就只见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

■《资平小说集》

张资平著。《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中说:“张资平氏先前是三角恋爱小说作家,并且看见女的性欲,比男人还要熬不住,她来找男人,贱人呀贱人,该吃苦。这自然不是无产阶级小说。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张资平全集》还应该看的。这是收获呀,你明白了没有?”《张资平全集》当即《资平小说集》。

■《子夜》

茅盾著。长篇小说。1933年上海出版。并赠鲁迅。

《日记·1933/2/3》:“茅盾及其夫人携孩子来,并见赠《子夜》一本,橙子一筐,报以积木一盒,儿童绘画二本,饼及糖各一包。”

《伪自由书·文人无文》等也提及此书。

■《总退却》

葛琴(1908-1995)著。短篇小说集。鲁迅为作序推介。见《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

葛琴,江苏宜兴人。1926年后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49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有著作多部。

■《昨夜》

顾仲雍著。小说集。李小峰赠书,见《日记·1925/6/22》。顾仲雍曾与许钦文等人在北京大学组织文学社团“春光社”。

其他类(106种)

■《爱眉小札》

徐志摩(1897-1931)著。随笔集。赵家璧赠鲁迅。《书信·360402致赵家璧》提及此书。

■《笔端》

曹聚仁(1900-1972)著。杂文集。作者寄赠鲁迅,见《日记·1935/1/27》。

《书信·350129致曹聚仁》对该文集夸奖说“:我以为内容很充实,是好的。”

■《北游》

冯至(1905-1993)作。诗集。沉钟社出版并赠鲁迅书,见《日记·1930/2/10》。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曾留学德国,回国后在西南联大教学。有诗集多部,并有历史小说和译文集多部。

■《篥纪念刊》

《觱篥》月刊增刊。北京平民大学觱篥文学社编辑并发行。高长虹赠鲁迅书,见《日记·1925/6/29》。

觱篥,簧管古乐器,已失传。

■《不惊人集》

徐懋庸(1911-1977)著。杂文集。鲁迅读过该书一篇序言。《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打杂集〉序》提及此书。

■《尝试集》

胡适作。白话诗集。出版于1920年。

鲁迅写于1922年的小说《端午节》中说一位人物赊了莲花白酒,吸着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这位生活拮据的人都在阅读《尝试集》,也可概见胡适这部白话诗集的流行。

鲁迅在《热风·儿歌的“反动”》中曾奚落当时的鸳鸯蝴蝶派人物胡怀琛“改削”胡适的白话诗重新发表。鲁迅此举显然是对胡适的一种欣赏、对“改削”者的一种鄙视。鲁迅、胡适时有观念冲突,且往往诉诸于文字批评甚至奚落,但这属于大师之间的“过招”,事实上,各自都对对方心存敬意。这从鲁迅的许多杂文中可以看出端倪,也可以从二人的通信中得到证实。俗见以为二人水火不容,甚或上升到意识形态冲突以从中寻求“斗争工具”,实属偏见。

■《初期白话诗稿》

刘半农编。台静农赠书。见《日记·1933/3/1》。《书信·330301致台静农》中说:“二月廿日信,讲稿并白话诗五本,今日同时收到。”这里的“白话诗”指的就是《初期白话诗稿》。

■《除夕》

杨晦(1899-1983)著。剧本。1927年北平沉钟社出版,为《沉钟丛刊》之一。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34/10/17》。

杨晦,原名兴栋,字慧修,后因痛感社会黑暗,改名为晦。辽宁辽阳人。作家、文艺理论家。1919年“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之一。

■《创作的经验》

作家经验谈合集,其中有鲁迅文章。天马书店赠,见《日记·1933/6/19》。鲁迅转赠他人。

■《春水》

冰心(1900-1992)作。诗集。1925年北新书局再版。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25/8/17》。

■《打杂集》

徐懋庸著。杂文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打杂集〉序》中推介此书说:“……‘文学概论’诗歌门里的所谓‘诗’。但和我们不相干,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能移人情,对不起得很,就不免要搅乱你们的文苑,至少,是将不是东西之流的唾向杂文的许多唾沫,一脚就踏得无踪无影了,只剩下一张满是油汗兼雪花膏的嘴脸。”

■《大荒集》

林语堂著。诗文集。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34/7/6》。

■《大西洋之滨》

孙福熙(1898-1972)著。散文集。孙伏园赠阅,见《日记·1924/3/7》。孙福熙,字春苔,浙江绍兴人。1919年与其兄孙伏园一起到北京,鲁迅介绍到北大图书馆工作。次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法国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回国后任北新书局编辑,1946年到上海,以卖画为生。1948年,任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东海归来》

小青著。散文集。作者自费出版,曾寄给鲁迅。《书信·340405致张慧》提及此书。

■《东游日记》

汤尔和著。见《日记·丁巳/6/9》。

■《都市之冬》

王亚平(1905-1983)作。诗集。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35/6/12》。

■《斧声集》

孔另境著。杂文集。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36/9/2》。

■《橄榄》

郭沫若著。散文集。

《而已集·通信》中说:“回想起我这一年的境遇来,有时实在觉得有味。在厦门,是到时静悄悄,后来大热闹;在广东,是到时大热闹,后来静悄悄。肚大两头尖,像一个橄榄。我如有作品,题这名目是最好的,可惜被郭沫若先生占先用去了。但好在我也没有作品。”

■《孩儿塔》

白莽(1909-1931)作。诗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对此有鲁迅罕见的热情推荐。从中可以考见鲁迅对朋友的真诚和道义。

■《合作同盟》

韦丛芜(1905-1978)著。政论专著。《书信·330628致台静农》中说:“立人先生大作,曾以一册见惠,读之既哀其梦梦,又觉其凄凄。昔之诗人,本为梦者,今谈世事,遂如狂酲;诗人原宜热中,然神驰宦海,则溺矣,立人已无可救……”立人,即韦丛芜。

韦丛芜在国难之际,主张国共合作,停止内战,阶级合作,停止斗争,共同对付强敌。他甚至设想了具体的方案,譬如“不仅全国土地合作化,各行业合作化,就是一切国营企业与其它国有资产也一律加入合作组织中,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国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合作社里,全国成年男女都是社员和股东,一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制,并规定全体社员生活的最高限制和最低保障,我以为这样可以取得共产党的同意;一方面实行按财汇股,使资本家享有合作社领导权,使执政党享有最高领导权,我以为这样可以取得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的同意。这种‘公产私财’的经济组织,我在当时认为是实行民主主义的具体方法,同时也是抗日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源泉”。这些想法就是《合作同盟》的主题。他印了6000册,但未向外发行,仅在朋友间赠送数十册,其中包括鲁迅。鲁迅看后,致信台静农,谈了自己的看法。显然,鲁迅不赞同他的主张,主要是认为不可行。这里表现了鲁迅清醒的现实姿态。

■《话匣子》

茅盾著。散文集。赵家璧赠书,见《日记·1934/12/18》。

■《黄花菜》

韦素园(1902-1932)辑译。诗歌小品集。为《未名丛刊》之一。见《日记·1929/3/22》。

韦素园,又名散国,韦丛芜的哥哥。安徽霍邱县人,未名社成员。编辑、翻译。译著有果戈理小说《外套》、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俄国梭罗古勃的《邂逅》等。创作也可观。不幸早逝,鲁迅手书“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的碑文,并撰写了《忆韦素园君》一文。

■《黄萧养回头》

署名“新广东武生”著。粤剧。其内容为鼓吹反清革命。黄萧养是明正统年间的广东农民起事领袖,景泰元年在战斗中中箭而死。剧本中说黄帝命黄萧养灵魂投生救中国。《坟·杂忆》等提及此书。

■《蕙的风》

汪静之(1902-1996)著。新诗集。诗中多有爱情描写,当时遭到浅薄的批评家的批评,如胡梦华就说该诗集“堕落轻薄”,“有不道德的嫌疑”等。

鲁迅在《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中对胡梦华的批评给予了批评。鲁迅说:“胡君因为《蕙的风》里有一句‘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便科以和《金瓶梅》一样的罪:这是锻炼周纳的。《金瓶梅》卷首诚然有‘意中人’三个字,但不能因为有三个字相同,便说这书和那书是一模样。……我以为中国之所谓道德家的神经,自古以来,未免过敏而又过敏了。”

更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这位批评者:“这可怜的阴险使我感到滑稽,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但鲁迅承认:“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

■《屐痕处处》

郁达夫著。游记。作者赠书鲁迅。见《日记·1934/7/14》。

■《记丁玲》

沈从文(1902-1988)著。传记。赵家璧寄赠鲁迅。《日记·1934/9/1》

提及此书。

■《寄调筝人》

苏曼殊著。三首七言绝句,最早发表于1910年。鲁迅在《坟·杂忆》中误为《寄弹筝人》。

■《寂寞的国》

汪静之著。诗集。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27/11/3》。

■《寄小读者》

冰心著。散文集。李小峰赠书,见《日记·1926/5/13》。

■《翦拂集》

林语堂著。杂文集。

《而已集·大衍发微》提及此书说:“这一篇是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三日作的,就登在那年四月的《京报副刊》上,名单即见于《京报》。……

因见语堂的《翦拂集》内,提及此文,便从小箱子里寻出,附存于末,以为纪念。”《翦拂集》中有《“发微”与“告密”》一文,其中曾提及鲁迅这篇《大衍发微》,说:“鲁迅先生以其神异之照妖镜一照,照得各种的丑态都照出来”等语。对北京女师大风潮,林语堂与鲁迅观点、态度多一致。

■《绛洞花主》

陈梦韶(1903-1984)改编。作者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剧本。

15幕。鲁迅著文为作推介。见《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陈梦韶,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时的学生。

■《精神与爱的女神》

高长虹作。诗集。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25/3/5》。

■《旧时代之死》

柔石著。长篇小说。《二心集·柔石小传》提及此书。

■《卷》

冯沅君著。短篇小说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提及此书说:“冯沅君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卷》——是‘拔心不死’的草名,也是一九二三年起,身在北京,而以‘淦女士’的笔名,发表于上海创造社的刊物上的作品。其中的《旅行》是提炼了《隔绝》和《隔绝之后》(并在《卷》内)的精粹的名文,虽嫌过于说理,却还未伤其自然……”

■《君山》

韦丛芜作。长诗。《而已集·扣丝杂感》、《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等文提及此诗。

■《看云集》

周作人著。散文集。见《日记·1932/10/31》。

■《苦竹杂记》

周作人著。随笔集。赵家璧赠鲁迅。《书信·360402致赵家璧》、《日记·1936/4/2》等提及此书。

■《浪花》

C.F女士作。诗集。李小峰委托孙伏园转赠,见《日记·1923/5/20》。

■《路工之歌》

同类推荐
  •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的行书字帖三希宝帖、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蜀素帖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
  • 世说锋语:子辑

    世说锋语:子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 《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生死故乡

    生死故乡

    本长篇散文主要以故事和人物的方式,在虚构和纪实之间,就太行山南麓,即河北南部、山西东部、河南北部太行山区乡野人文历史、民间风习、乡村传统等诸多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切和真实书写和呈现,堪称一方地域民众生活与精神的集体画像与北方乡村人群的当代世俗生存史。
  • 乘公交车的猫

    乘公交车的猫

    《乘公交车的猫》——卡斯柏是只12岁的公猫,它和65岁的主人苏珊·芬登生活在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市。每天上午10点55分,卡斯柏都会准时跳上3路公交车开始它的旅行,一路上它会经过古老的造船厂、海军基地、市中心、几个郊区甚至还有该市的“红灯区”。苏珊·芬登用轻松的口吻讲述了她和这只猫的故事。
  • 闲聊江湖

    闲聊江湖

    本书作者采用了随笔、散论的文体,展现了千年武侠文化,给大众了解武侠文学打开一个清新的窗口,并借机表达笔者自己对武侠创作问题的一些拙见。
热门推荐
  • 妃常穿越:“傻子”皇后

    妃常穿越:“傻子”皇后

    叶筱桐,22岁,在别人眼中,她是天之娇女,就读于戏剧学院表演系大三,刚刚获得金杯奖最具潜力新人奖,是中视本年度力捧的影视新星。不知情的人只道她是靠着闻名世界的导演父亲和演员母亲得到如此千金难求的表演机会,却不知她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能有今天。然而,一切就那么发生了,好不容易即将以自己的实力获得认可的叶筱桐,居然在中视的年度大戏《傻子皇后》的拍摄现场离奇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她,穿越成了未国外姓王爷同时也是当朝摄政王的庶出郡主卫嫣然,却在对当今未国的形势作了迅速而又精准的分析之后,毅然决定将“傻子”一角扮演到底。皇宫内,司空烨冷着脸听着暗人探来的情报,“啪”地一拳拍在桌上。他们安排一个庶出郡主给自己做皇后也就算了,如今这女人竟然变成了傻子。事到如今,圣旨已下,断然不能收回。难道自己真要娶一个傻子做皇后,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 谁夺走了我男神的贞操

    谁夺走了我男神的贞操

    恶趣味的女主,腐眼看人基,面对完美的男神,方圆百里的生命体都是假想敌。而她不知道,爱情早已经悄悄来到了她的身边。
  • LOL之高手的自我修养

    LOL之高手的自我修养

    什么是高手?犀利的操作,敏锐的意识,当然还要有一颗热爱游戏的心!擅长吐槽,喜欢恶搞;他很厚道,专指脸皮;讨厌RPG,喜欢FPS;他是马小涵,一枚大高手。
  • 守护甜心之复仇计划

    守护甜心之复仇计划

    圣夜学园的日奈森亚梦被谣传为十分厉害的小学生,所有人(包括她的亲人)都认为她是个酷毙火辣的女孩。实际上外表冷漠、酷毙火辣、帅气的她是个善良的女孩,为了掩饰自己的怯弱而失去自己。终于,亚梦祈求守护灵能赐予她变成真实自己的勇气。令她吃惊的是第二天床上出现了三只蛋。另一方面,学校有一支队伍——守护者。他们放学后在皇室花园开会。必须处理学校各种事务。还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必须进行斗争的敌人--复活社,最后找传说中能实现任何愿望的魔法蛋—胚胎。可是另一个阴谋慢慢靠近。
  • El Verdugo

    El Verdug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诱惑犯罪:总裁夫人萌萌哒

    诱惑犯罪:总裁夫人萌萌哒

    “宝贝乖乖,过来给我瞧瞧。”总裁大人戏谑一笑,向她勾了勾手指。总裁夫人抿抿嘴,把头一扭,萌萌地说:“坏人,我才不会过去呢!””是么?那你的意思就是让我上了?“总裁大人向玲珑可爱的小乖乖走来,眼前一片昏暗......甜文宠文,给你带来不一般的甜蜜故事。而MM的宗旨,就是为你的内心打下一份对爱的憧憬,了解爱的真谛。
  • 水电人生

    水电人生

    水电上的新生代---新一代的农民工通过自己在水电施工的经历解开大家对一个小社会群体生活的面纱,让大家对从事这个行业有一定了解认知。
  • 浮华劫

    浮华劫

    元帝二年,御江阁上古圣物——海洋之心失窃,禁都璃王府王妃花寤葬身火海,江湖争斗不断,皇宫更是危机四伏,这一切究竟是劫数,还是阴谋?
  • TFBOYS王俊凯你是我的唯一

    TFBOYS王俊凯你是我的唯一

    一位从小失去妈妈的女主,因为受不了天天被后妈爆打,责骂而离开了这个恶魔般的家,由于他离开了那个恶魔般的家去到了另一个城市,爱上不该爱的人,自从爱上他,依沫就没有一次没受过伤,渐渐的依沫学会了报复
  • 能之觉醒

    能之觉醒

    世界原来如此奇妙,金字塔的建成原来另有起因,万物究竟源自哪里……我用文字带你走进另一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