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忽然,武帝想到了那个曾经往宫里投书的杜延年。便让宦官悄悄地把杜延年找来。杜延年一听心里欢喜,想皇上想找自己,那可是天大的洪恩,说不准一高兴,便赏了自己一官半职呢。他一边跟着宦官走着,一边美滋滋地想着。路过中庭的时候,还特意地向那天见到沐阳的地方看了看,他多希望能再见上沐阳一眼啊,但他更急着能见到皇上,倒也没敢停步。
施了礼之后,武帝忽然问他,“你最近可是常在大将军府中行走?”
杜延年当然是整天地往大将军府上跑的,便答了个是。
“这将军府里最近是如何提到朕的罪己诏的啊,”武帝似乎漫不经心的问道。
杜延年不知道武帝真实的目的,便答道:“都夸陛下圣明仁慈,这日后百姓就更是感恩戴德了。”武帝嗯了一声,点了点头。又问道:“你还听到了些什么呢?”杜延年想了半天,“别的倒是一时想不起来,”武帝问道:“大将军府里怎样说那个小铁鹰呢?”杜延年听了这个,便道:“倒是有一天,显夫人说大将军应当把圣上那小铁鹰要过来,亲自调查清楚才好。大将军说她一个妇道人家什么都不懂,这个活儿可是轻易不能揽的。”武帝听到这儿,哦了一声,“那大将军有没有说为什么不能接吗?”杜延年:“大将军说,这个事儿想来也是十分复杂的,如若接过来,也不容易弄清楚,接过来了,弄不清楚,自己反倒是要担嫌疑的。”
武帝听了,琢磨了一下,这里面倒是也听不出来什么问题,但忽然按按这人思路却想了个办法。第二天,朝廷便降下明旨,不但免去了霍光、上官桀等那些上表之人的没有及时上谏的罪过,反倒表彰了他们敢于反省自己忠于皇上的精神,每个人赏给了五百户的封邑。霍光与上官桀一见,赶紧进宫谢恩。
武帝对他们俩个反倒热情起来,和颜悦色地对二人说,这很好,以后多注意提醒朕多关爱百姓就行了。但与二人说,这铁鹰的事情谁想要查,上官居桀未及多想,便想要接下手来。但武帝却没答应。只是问霍光道,大将军,我想这件事情还是你来查最好,因为涉及到军队,又涉及到宫廷,又给霍光戴了一大堆的高帽,霍光只好答应下来。
霍光的心里十分矛盾,一方面他高兴,因为他去查这个案子,自己便可以象挤牙膏一样,把线索给引开,至少防止别人插手把问题引向自己。但另一方面,他也怀疑,如果这是武帝考察他的试金石怎么办,如果是这样,他要是查不出来,武帝便会认定与他相关,而他又没法查出来,因为幕后的元凶就是自己。这正是他原来所担心的,所以告诉霍显君,自己不能主动提出来去查这个小铁鹰的事情。
上官桀哪里能想到这么多,便想还是皇上对自己不信任而只信任霍光一个人了。他与霍光虽然是儿女亲家,但他是军功起家,本来对霍光这样一个连战场都没上过的人来当大将军管着自己心存嫉妒,都怪武帝偏心,没有给自己更大的权力,这时更是心存不满了。
武帝又向二人道:“朕已经老了,不想再打仗了,你们也好自为之。”忽然又问道,“你们二人也都说说,朕的这些儿子当中,谁来继承大统合适呢?”上官桀刚要推荐燕王,霍光却先说道,“陛下的家事,我等外人是不好说话的,还是一切都凭圣断的为好。”武帝似乎没有听到一样,对霍光的话面无表情。忽而又问,“燕王雅好诗书,广陵王身长体健,也难分伯仲啊,你们说呢?”上官桀一听这话,便道,“陛下既然现在独尊儒术,想要以仁爱治国,我觉得燕王会更仁慈地对待百姓的吧?”
霍光听了,心里十分厌恶,但又不能说出来,便对武帝说道,”两位王爷确是难分伯仲,但陛下还有其它持皇子皇孙,也都贤能。”武帝似是自言自语,“唉,弗陵太小了,其它的皇孙们怕也不好越过他们的父亲与叔伯。”
上官桀刚要说什么,却见霍光低头不语。想了想,不知道他是何心意。便道:“陛下,不管怎样,这事还是早定为好。”武帝似乎深以为是,又自言自语似的,“唉,朕老了,老了!”
两个人便告辞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