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600000021

第21章 赌徒心理:为了减压而选择非理性(2)

我们易怒,但我们也胆小怕事。因此,我们常常会将自己的怒气内在化解。比如说同事之间的龃龉,当小摩擦发生的时候,也许当事人会采取隐忍退让的大方态度;但是,一旦脱离了这个环境,他们便会向身边的朋友大诉其苦,在这诉苦当中,他们会将跟自己有矛盾的同事打入十八层地狱,会用最恶毒、最残忍的语言描述对方。但是,一旦下次跟那个同事见了面,依然脸上堆笑。

所以,有些人的温和是表面的,暴力和残忍是内心的。这种强烈的反差,会让一个人异化,变成面善心毒的怪胎。正因为这样,教人如何使用计谋、如何在人背后下刀子的厚黑学才会那么受欢迎。

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另一个矛盾的事实,那就是虽然我们都喜欢厚黑学的东西,但真正能够应用或者愿意应用的,其实也不太多。更多的是当成一种爱好,或者心理满足罢了。虽然看了很多,但未必就会做坏事。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矛盾的体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有着异常强大的道德系统,人们对厚黑学的爱,与其说是在学习技术,不如说是为了打破这道德统治而进行的意淫,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发泄心中的积郁紧张。

还是前面所举的同事之间的矛盾的例子。不管一个人在背后如何辱骂他的同事,但真正跟同事撕下脸皮大吵大闹的还是少数,更多的则是将之埋在心里,等亲近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再去发泄,而在跟那同事相处的时候依然一副笑模样。同时,如果有人因为自己受了同事的欺负,从而反抗,大吵大闹,做了这些人心里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情,他们还会上前去劝解,想让那人隐忍。如果那人竟然不忍,他们便会说人家太过刻薄,不懂得做人。这点的成因,就在于我们的和合性了。

跟同事翻脸看似是两个当事人之间的事情,但其实不是,而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它涉及的是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公司。中国人是讲究圈子,热爱集群的。

在一个圈子里,大家都希望看到圈子内部的人团结和谐,起码表面上是这样。所以,一旦发生矛盾,圈子里的人都是上去和稀泥,希望当事人鸣金收兵。在这种时候,如果一个人不知趣,不依不饶,继续闹下去,那么他得罪的就不再是另一方当事人,而是整个圈子里的人。

所以,可以看出,原本是个人的一件私事,现在变成了公共事件。牵扯进整个圈子里的人,就会形成一套规矩,这规矩就是我们的“道德”,也就是人们嘴里常说的“人情”。

劫富济贫和盗亦有道,正是符合了这种人情,因此才会被人们称颂。因为我们的文化也是矛盾的,我们日常的组织形式是严密的集权等级式的,但是人们的思想深处,或者潜意识里,其实是追求平等的,也就是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但现实中,穷人是没有这个兄弟的待遇的,因此,人们就会认为穷人被剥削了,这个社会欠他们的,不仅穷人这么想,整个社会都将这个当成是一种预定的观念。

因此,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富人有罪,穷人具有天生的正义性;富人如果不将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分给穷人,那么他就是不仁的。所以,当一个人从不仁的人那里取得钱财分散给穷人之后,那么他必然就是英雄了。

所以,劫富济贫在我们的社会中才具有如此的威力,这都是基于人情的一种怪现状。它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基于伦理道德的强行抢劫,是一种比现实暴力更加可怕的温情暴力,事实上,古代的时候也确实曾经发生过这种温情的暴力。

据载,原涉是一位大大有名的侠客。他向来以扶危济困为己任,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原涉本来家财雄厚,但因为乐善好施,很快就将自己的家业挥散一空。不过原涉人格闪亮,并不因此而气馁和后悔,反而甘于贫困,他平时吃穿用度上非常节俭,除了必需的衣服车马之外,很少有其他消费。而且,他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也都十分贫困。

原涉是大侠客,是名人,更是善人,因此自然有很多人愿意跟他结交,也有很多人常常给他资助。但是原涉接受完资助之后,总是先人后己,常常是先拿一部分送给穷苦的人,剩下的才自己用。

有一次,有人请原涉赴宴,结果还没去的时候,原涉得知了一个消息,有一个跟他一同被宴请的人,因为母亲病重,不能赴宴了。原涉一听,赶紧坐上马车,去了那人的家里,探望那人生病的老母亲。

可原涉到那家的时候,老人已经去世了,一群子女正在堂前啼哭。原涉见状,赶紧拿出钱来,施礼凭吊,然后安慰死者家属。后来原涉问那家人打算如何安葬老夫人,结果对方告知家中已经一无所有,只有草草下葬了。原涉听了这话,对老人家人说:“你们稍等,我去去就来。”然后坐上马车,去赴宴了。

到了宴请他的朋友家中之后,原涉跟当时在座的人说:“如今,有朋友老母去世,却无钱安葬,只能将老人的尸体安放在家中,我哪有喝酒吃肉的心情呢?我看还是将宴席撤掉吧!”

当时在座的众人听了原涉的话后,不禁有些羞愧,连忙问原涉都需要些什么。原涉拿出纸笔,列了一个清单,之后分派众人分别采购。等到了傍晚,众人将原涉交代的物品都备齐了,并请原涉一一过目之后,原涉才舒了一口气,说:“如今,我就可以安心地享受你的宴请了。”

于是,筵宴顺利开始。吃到一半的时候,原涉起身告辞,赶着自己的马车,拉着东西,急急忙朝着死了母亲的朋友家中去了。

这原涉,可谓是一个急人之困的热心肠了。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他肯定会帮忙的。不过,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朋友,也未必就是好事。今天他帮了你,明天他自然会来让你帮助别人。其实,帮助别人也是好事,可以让社会风气更好,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善。但是,这要出于自愿才可以。而这原涉所干的,就不是让人出于自愿的了,而有些道德绑架的意味在里面。

原涉做的,有一点借花献佛的意味。人们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朋友都在的公共场合,自然是不愿意当一个异类的,因为那样会显得自己很不合群,以后没法跟众人见面。这种基于“人情”之上的“道德”,本身就具有强迫性,它不尊重个体意识和个人尊严。因此,在这样的“道德”之上,个体往往只能是将自己的意愿埋藏在心里,不敢表露出来,即使不愿意,也是万万说不得的,因为说了,你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异类,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个人,越是身处人群,越是喜欢吹捧自己,越是会表现出道德上的高标准,越是会往大方的方向表现。

人们一定听过这样的话,“我这个人,最为豪爽,向来有话就说,从不拐弯抹角,也一向大大咧咧,不去斤斤计较。”说完,便去抢着埋单了,谁敢跟他争,必然大急,仿佛对他做了大不敬的事情似的。一次如此,两次如此,三次如此,你终于信了,这确实是一个不计较钱财的人,总是喜欢请人吃饭。可是到第五次,你在埋单的时候依然没有争过他,怕就未必是从前模样了。当着你的面,他不会说什么,背地里却讲起坏话来,跟人说:“我这个人,最为豪爽,向来有话就说,从不拐弯抹角,也一向大大咧咧,不去斤斤计较。不像某某,跟我一起出去吃饭,从来不埋单……”如果真的有话直说,就应该将那牢骚说与当事人听,何必再背后嚼舌头?如果真的大大咧咧,不计较钱财,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抢了单之后,就不要去抱怨别人不掏钱,何必再背后说人小气呢?很多时候,越是大大咧咧、凡事不计较的人,越是心细如发,他们嘴上不计较,但心里却清楚得很。所以不说,不过是为了在众人面前表现一个大度的形象罢了。他们不知,是否大度不是自己吹出来的,也不是靠贬低别人衬托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因此,原涉提出之后,众人马上就给了他面子,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了。原涉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温情暴力”了,用“道德”的棒子,抵住各人的咽喉,让他们不得不拿出钱财来。

其实,劫富济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富人好不容易赚得的钱财,没有偷也没有抢,只不过数量比别人多一些,就成了罪过。人人都有分一杯羹的自由,这不就是对个人利益和财产的赤裸裸的抢夺吗?这种抢夺是没有任何道德上的高尚意义的。不过,在抢的时候,也有施舍,将之送给了具有天然正义性的穷人,那么,就成了正当的了。其实,不过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道德绑架和剥削罢了。

人们觉得劫富济贫合理,不过是穷人利用自己的数量优势,在道德上将富人判了罪行,之后强盗依靠自己的力量优势,对富人执行了刑罚,仅此而已,没有任何的正义可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所谓正当的劫富济贫,不过是一种道德上的畸形观念罢了,是对个人尊严和安全感的一种强行剥夺。

劫富济贫,是一种基于“道德”上的剥削和强抢,而盗亦有道也是一样,不过变了一种说法罢了,是完全的自我欺骗。

集体无意识的愚昧

“盗亦有道”这个概念是强盗的祖宗盗跖发明的。盗跖手下的小喽啰问他:“我们强盗也有自己的道义和原则吗?”盗跖则非常严肃,面带正义地回答了他们:“事先摸清对方的财产状况,评估是否能够一次得手,叫作圣明;开抢之后,不怕对方的反抗,团结一心与他们战斗,不怕被伤害,这叫作勇敢;撤退时候,不惜牺牲自己,掩护同伙,保护大家的安全,这叫作义气;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贪恋,这叫作明智;分赃均匀,不因此而生嫌隙,懂得多干少拿,这叫作仁义。这些,都是我们的道义和原则。”

这一番宏论,可谓是流氓至极,一伙靠强抢民财为生的人,竟然说自己圣明、勇敢、义气、明智、仁义。还有比这更讽刺的吗?

但是,人们就是相信这点,特别是有些盗贼放言只抢富人不抢穷人之后,人们更认为他们是大大的良善了。我们常常会将人分成好多圈子,然后想着自己圈子的利益,又一心盼望着别的圈子倒霉。但是,穷人们看不到,这样的思维被自己奉为正义之后,其实给自己带来的往往不是公平,恰恰是封堵了自己致富的路。因为你现在是穷人,按照强盗所说他们不会抢你,但是你凭着自己的双手致富了之后呢?岂不是要招来贼人了吗?

可是,没有人会想到这一点,人们想的不是共同营造一个大家都安全的环境,而是想着靠天然或者外力来消灭彼此之间的差异。这种心态,就是十足的短视了。

所以我们看到,所谓的劫富济贫和盗亦有道,不过是贼人们忽悠大众的伎俩罢了,可悲的是,大众竟然相信了。这,正是集体的无意识愚昧。

关于这一心理,一个小故事更能说明问题。据载,清朝康熙年间,广西地方的盗窃案十有八九都是冤案,不过这冤案往往并不是官府无道造成的,而是百姓间的互相诬赖。有些险恶的人,如果与别人发生了矛盾,便会用些歪门邪道的办法惩治对方。一般,都是拿出自己家的少许财物,然后半夜时候,将之扔到仇人院子里。第二天一早,便会带着父老乡亲一众人,去那家捉贼赃。而他昨天扔进人家院子里的东西,自然就是贼赃了。获得赃物之后,便会扭送那人去官府。

由于这类事情太多,官老爷也学聪明了,有些明显就能看出是栽赃的,他们便直接放过“贼人”,反而将报案人拿下,判他个“诬害贤良”之罪。虽然有很多诬陷别人之后,不仅没成功,反而受到惩罚的案例,还是有很多人学着做,且屡禁不止。

后来,有一个人,家中确实被盗了,便去报官,官府问他是否知道谁偷了他的东西。那人想了想,说实在不知是何人所干,因此不敢妄加指责。官老爷一听大喜,说:“贼本来就是不能妄加指责的,你的话很对,我信你是真的被偷了。”于是下令立案调查。

这官老爷的无奈,相信也只有他自己能体会了。这个县的情况,就是属于自己祸害自己了,本来大家都是穷苦人,何苦互相为难呢?但很多人不这么想,在他们的眼里,同为穷苦人的对方才是最可恶的。为了能够摆平对方,他们甚至不惜作奸犯科,诬赖对方为贼。这样的人,其实是比贼盗还要可恶的。

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呢?心理阴暗是一方面,自卑则是另一方面。中国人是等级式的,这种等级的观念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组织原则,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惯常思维。每个人都安于自己的等级。而让他们安于此的,不仅有更下层的衬托,还有同类人的对照。因此,他们最害怕的不是来自上层的打压和欺凌,而是同等级或者下等级人的越位。本来一个不如自己的人,现在生活比自己好了,本来一个跟自己同样贫穷的人,现在比自己生活好了,才是他们最不能忍受的。

因此,在他们的心中,这类人才是最恶的、最坏的、最应该被打击的。就好比阿Q,他最最痛恨的不是赵太爷对自己的欺凌,而是小D和王胡们的猖狂。

很多人常说,人一阔就变脸。确实有很多人阔了之后,便瞧不起那些穷朋友了,以前穷朋友跟他开玩笑,他只是笑笑,但变阔了之后,就会发火了。但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点。很多时候,一个人富裕了之后,不再与之前的朋友来往,并不是他不愿意,而是穷朋友不愿意了。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同学毕业多年后的聚会上,缺席的往往都是那些混得不如意的;主动与大家切断联系的,也常常是那些混得不如意的。因为伙伴们的成功,衬托出的是他的失败。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些心理,所以才会生出很多畸形的道德观念来,才会宣扬所谓的“盗亦有道”,歌颂所谓的“劫富济贫”。这类思维的基准,便是道德至上的思维了。我们总在做类似原涉那般的道德绑架。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太多人不明白,道德的意义不在于约束别人,而在于减少整个社会的沟通和交往成本。

就像在诚信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彼此之间来往和交易的时候,成本会更小,直接交易就好了。在诚信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彼此间交往和交易的时候,就会有相互试探,用各种渠道获取对方的信息以及需要法律等参与进来。这一系列的过程,让整个交往成本大幅度提高了。减少这类成本,才是道德的真正意义。应该讨伐的也是伤害了社会沟通成本的那些人。如果有人仅仅是违反了我们所谓的“道德”观念,而并没有对其他人产生任何的影响,那么我们用“道德”的名义去惩罚对方,就是最大的不道德了。

在这点上,如今的一个敏感人群--同性恋者,正在遭遇着不道德的攻击。他们违反了大多数人眼中的“人伦道德”,所以有人用道德来围攻他们。可是想想看,他们的行为除了让我们不爽之外,又伤害到谁了呢?但这些围攻者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是道德的,其实不然,这样的做法,是在对别人进行伤害。

道德者们对别人的伤害,不仅表现在攻击同性恋者,很多慈善事件也是如此。

同类推荐
  • 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你是不是正为上述种种问题而感到心力交瘁、无所适从呢?你想了解心理学吗?你想运用心理学获得生活的幸福吗?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通过它,可以加强心理引导,增强情绪修养,培养乐观心理品质,构建和谐社会。请在这本书的带领下,走进心理健康的世界,去收获属于你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 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

    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先是对社交恐怖症有一概述,然后重点探讨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
  • 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通过对心身健康平衡与否的理解,引导青年朋友正确认识自我健康的要旨:通过对传统文化中重要人格特点的把握,告诉青年朋友个人心理活动与文化传承的家庭亲情、社会宗法以及人际信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青年心理分析》的核心在于提出并论证新的个性五要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创的心理咨询诊断方法,经过多年咨询实践比对和检验,证明其简明、实用。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包括梁漱溟生平及其心心理历程,梁漱溟人格特质研究,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梁漱溟对心理科学学的理解,梁漱溟的分支心理学思想等八章内容。
  •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热门推荐
  • 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生活

    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生活

    我不是什么主人公,也不是什么…只是一个平凡的满大街都能看见的初中生…但如果以我为主角写一部作品的话,那一定,是一个悲剧…
  • 凤倾良缘

    凤倾良缘

    有多少人可以痴恋守候半个世纪,死了也想合葬。他入狱被囚,她收到和离书也不想放弃,从一个柔弱女子硬是变成女强人,拼搏在商场股市,为的只是:等汉卿出来了,能有一个好的住所。无怨无悔,相生相伴,生死已成灰,早已了然。不在乎自己是否拥有,只在乎他一切安好。
  • Remember the Alamo

    Remember the Alam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

    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

    团队执行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团队,是全球职场中高层管理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世界上最一流的高管并非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而是培养一群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你只需做20%重要的事,其余80%的事都可以交给他们。《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以世界500强企业都在运用的团队管理法则为基础,针对如何建立领导力、完善制度、高效沟通、科学考核、执行力、时间管理等团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简单、高效、实用的解决方法,教你打造最强团队,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和业绩双赢!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彼岸之神

    彼岸之神

    世界三千,万族争霸,少年楚云偶得造化神丹,改造体质,修为一日千里,通神脉,炼神通,夺造化,窃阴阳,执掌八部浮图,成就彼岸之神。
  • 浮生与他

    浮生与他

    这是鹿晗和他青梅竹马叶菡的故事,女主在现实中并不是一个明星,只是我自己的想象,不喜勿喷
  •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本书提取了众多著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理论精髓。与一般的成功学教程不同,它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全方位探讨创造成功,助您成功是本书惟一的目标。在介绍方法与技巧时,又引述了各领域的名人事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
  • Bloodclan君王

    Bloodclan君王

    圣玄大陆,血族君王!凌玄之晨,唯吾独尊!少年从人族中生出,自血族中崛起,从此战遍天下无双!杀妖兽,灭暴君!只为踏出一方天地,成就君王之位!若天执意要灭我!我定然逆天而战!作者致谢:本小说封面由墨星小说封面网免费制作,还没有封面的赶快去免费申请啦!百度搜索“墨星”即可找到!
  • 傲娇竹马求抱抱

    傲娇竹马求抱抱

    他皱眉欲擦去嘴角奶油,忽地一双明眸映入眼帘。下一秒,他红脸转身逃跑,她心满意足地吧唧着嘴...他欲踏出浴缸擦身,只见一双滴溜溜的大眼映入眼帘。下一秒,他红脸将毛巾砸向门口,她嘟嘴转身暗自懊恼...他欲上床准备睡觉,猛然一个娇小的身影扑进自己怀里。她眨巴着自己的大眼撒娇道:“求抱抱。”他低头看着她,下一秒红脸带笑转头温柔地揉着她的脑袋...陈南风,我,陆知意,会一直一直喜欢你。陆知意,我,陈南风,会永远永远守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