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600000010

第10章 “穷疯了”与“饿怕了”的后遗症(1)

受害者往往成长为施害者

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有一种思维,那就是穷人就是好人,尤其是在面对不认识的人的时候。

我们对穷人和富人的判断也会受到熟识程度的影响。在我们的意识当中,富人大都是不仁的,但我们自己认识的富人往往都是好的,强大的,了不起的。对于他们,我们就像相信名人一样信任,并将其优秀的品质放大。

一个名人,即使他转播的一条关于医疗的信息是错误的,也会有人信。因为他们觉得,既然那个人影响力大,他说的肯定就是对的。人们完全不会想,这个名人可能连小学都没毕业,可能连医疗常识都不具备。这都没关系,只要是我们心中认定的,比我们高一个等级的人,我们就是会相信他,甚至为他辩护,不管他做什么都觉得他了不起。

但如果评判的富人是陌生人呢?如果他是一个富人,我们一定会认为他的钱财来路不正,如果对方是一个陌生的穷人,则我们会认为他们一定是受了别人的欺凌和压迫。为富不仁的说法,就是源自这种心理基础。当然,底层的群众,也会被认为天然就是具备道德优势,是一群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的永远不会做坏事的人。你要是胆敢说底层民众的坏话,那么,道德的卫士们就会对你群起而攻之,直到你缴械投降为止。

妓女,正是这底层中的一员,尤其是在现代人看来,她们并不是恶的,而大多是苦的。因此,在我们的眼中,她们的形象应该是柔弱的,苦楚的,虽然可能绝情,但绝对不会害人。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我们对底层的人,对穷苦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保护意识,总是自然地觉得他们就是弱小的、善良的、不会做坏事的,是受压迫者,却不知道,他们也会压迫别人。

妓女,不仅接客,也会骗客,有的甚至非常职业。在古代,常见的妓女骗术有“仙人跳”和“放白鸽”等。所谓“仙人跳”,就是妓女扮作良家妇女,去勾引男性。当男性上当之后,会有人扮作这女性的家人,突然闯入捉奸,然后对那人进行勒索。“放白鸽”则是妓女扮成良家女性,嫁给别人,或者给有钱人当姨太太。结婚之后,她会使出浑身解数,讨得对方喜欢,之后趁其不备,卷走对方所有财物。

如果说,前面所列举的种种,妓女扮演的都是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那么,在这类事件中,妓女所演的就是主动地害人的角色了。

京城里有个叫房八的,为人痴蠢,是个老实到有些过分的人。这房八以掏下水沟为生,虽然攒不下钱,但勉强也够自己和老母亲的用度了,起码的温饱还是没问题的。讨老婆肯定是没指望了,因此也只能跟老母相依为命,勉强过活。

这一天傍晚,房八忙完了一天的活计,跑到河边去洗澡。这时候,有一个妇人,不住地看房八。后来,那妇人跑过来跟房八说:“我要回娘家去,可是如今天色已晚,肯定是走不到了,去你家歇一宿可以吗?”

房八觉得奇怪,问那妇人为何不去住店,妇人说怕旅店人多眼杂,遇到坏人。最后,在妇人的央求下,房八将其带回了家,让她跟老母亲挤一宿。

夜半时候,妇人跟房八的母亲聊天,得知房八至今没有婚娶,就跟老太太说,自己前夫刚死了不久,夫家也没有其他人,这次就是收拾了家财回娘家去的。可娘家离得较远,而且哥嫂跟自己关系也不好,回去之后定然没什么好日子过,眼见房八是个老实人,虽无大能耐,但绝对不会欺负自己,因此想留下来,给房八做个媳妇。老太太一听,不禁大喜过望,当即就答应了。就这样,这妇人成了房八的媳妇,当晚,两个人就圆了房。

第二天,妇人拿出六钱银子,交给房八,让他去买酒买菜,给老太太改善伙食。房八和母亲见妇人如此,不禁打心眼里欢喜,想不到能碰到如此贤惠的女人,真是房家的福气。

第三天,妇人拿出八钱银子,交给房八,让他去买布,说要给老太太做身新衣服。房八自然很高兴,拿起银两就走了,到街角的汪家店里买了两块青布回来。

房八将布交给妻子之后,就去看老母亲了。没想那妇人趁着屋里没人,将两块布各剪去了几尺,之后找到房八说,你买回的这布是别人剪过了的破布,并不是成匹的新布,那店家肯定是在欺负咱们。我们决不能受这欺负,你现在就去找他换布。

房八很听话,拿上布就去找店家了。店主见布成了这个样子,也很吃惊,跟房八说肯定是你们自己剪了,然后来讹我,这布是不会给你换的。房八为人痴蠢,认准了自家娘子的话不会错,便不依不饶地让老板换布。不一会儿,就围拢了一帮人来看热闹。店主怕事情闹大影响声誉,便忍着气给房八换了布匹。

妇人见房八回来,便拿了布之后将其支开,用剪刀将布戳了好几个窟窿。之后叫房八进屋,当着他的面打开布匹,气愤地跟房八说,他们这就是欺负老实人,故意拿烂布给我们,你再去找他,如果不给换成好布,就骂他祖宗。房八果然又去了。

店家自然不会承认自己给出的是破布,房八见此,果然破口大骂,店主负气,招来家人将房八撕扯了一顿,然后拿出一块布来,当着房八的面扯开,跟他说你这次看好了,是不是好布,胆敢再来闹事,我决不饶你,之后将布扔在地下,回到店里了。

房八拿了布回家,没想到妻子更加生气了,跟房八说,我们买他家的布,他们竟然打人,这件事不能算了,去找他们,跟他们闹,定要出这口恶气。房八平时为人痴蠢老实,见人大气都不敢出,却听妻子的话,鼻青脸肿地就去找布店老板了,要跟人打架。结果老板气得满脸青紫,找来伙计,打得房八满身是伤。

妻子见房八带伤回来,不禁大怒,跟房八说,一定不能就此罢休,我跟老娘去衙门告状,让他们伏法。之后就找人写了一纸诉状,递到了官衙。然后去集市买了些酒菜回来,说安慰一下房八。

当晚房八喝得烂醉,妇人将其绑了起来,塞住口鼻,活活闷死了。房八死后,妇人来到老太太房里,说她儿子断气了,一定是被布店的人打死的,然后带着老人去官衙门口哭闹。官府派人来检验尸体,见房八满身是伤,怀疑是被布店老板狂殴致死的。布店老板听了消息之后,害怕起来,赶紧来到房家,说自己可以出一笔银钱,只盼他们撤回诉状。最后,两家达成协议,布店老板赔给房家三百两银子,房家撤回诉状。执法官见两家已经和解,也落得自己省事,便打了店主二十大板,又罚了点银子,这件事就此完结。

房家婆媳拿钱回家,继续过日子,可没想到过了不几天,房八媳妇竟不见了,跟她一同不见的还有店主赔房家的那三百两银子。

原来,这妇人是个妓女,后来跟人合伙行骗,早已是骗子中的老手了。

俗话说,穷苦人何苦为难穷苦人,但是,当人的贪欲被勾起之后,往往就不很在乎这些了,而某些妓女,充当的就是这种角色,她们是受害者,但同时也会害别人。

紧张的中国人一直怀揣灾民思维

笔者一直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文化源于灾变,传承于时间。所谓源于灾变,也就是我们的意识中,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意识中,一直都有灾民的影子,我们的行事规则,也往往遵循灾民思维。灾民思维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境思维,处在其中的人们都很紧张,他们讲究联合,但同时也强调竞争,尤其强调圈子之内的竞争。这一点跟前面提到的隐性权力竞争是类似的,事实上,前者即是源于此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根据我国的史书记载,进行整理,得出结论,在我国过去的两千年间,一共发生过一千六百余次水灾,一千三百余次旱灾。而亦有学者统计过,我国历史上平均每年都有几次战争发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必然是艰苦的。这份老天的特别“眷顾”,就是灾民意识的来源。

灾难是我们所不想见的,也是我们所不能对抗的。处在灾难中的人们,想要获得生存的机会,就要联合起来,只有够团结,有一个极大的利益团体在,才有可能度过灾难。这是灾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但同时,身处灾难当中,虽然身边的每个人都对我们逃离灾难有帮助,但同时又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灾难中,需要团体协作寻找食物,单个个体成功率是很低的,但即使团体协作也难以寻找到足够的食物。这时候,寻找的过程中,团体所在的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存的保障,人越多,力量越大,可能找到食物的几率就越大。可是一旦狩猎结束,到了享用食物的时候,团体中的每个人又都成了彼此的竞争者,这时候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别人生存的威胁,因为食物是有限的。

这是极其矛盾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上天降临在我们这个民族身上的苦难。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顺从。而顺从的结果,就是既喜欢结圈子,又爱窝里斗。

中国人必须对情境有极强的把握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在狩猎的时候,人们只有严格按照狩猎的情境形式,团结所有能够团结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同时在分享食物的时候,充分进入到竞争情境当中,严格按照竞争情境的规则行事,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不要在这个时候提长远利益,当一个人没有明天的食物的时候,长远利益才是真正的短视。

在灾难中,最普遍的行事规则就是口头上宣扬无私,但实际为自己谋利。口里大道理满天飞,但实际上精明得紧。

长时间的严酷自然环境,让人们必须恪守这一规则,必须要让自己足够情境化。这成了我们文化的起点,也成了我们思维的源头。在流传的过程中,父母给孩子设定的一切情境规则,又被孩子传承下去。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事情,一个严格遵循情境规则行事,不断变换自己的面具,见人说人话,见鬼讲鬼语的人,常常都是走到哪里都能吃得开的人。同时也能够从灾民的表现中看到我们的民族性格。一个情境化的灾民,自然是对谁都有保留的,他会有些小贪婪,这是他的生存之本。但同时他也会有一些大爱,当那种情境到了,比如遇到一个将死之人,他会表现出无私,拿出自己仅有的食物分给对方。

这正是中国底层群众的特点,完全遵循情境化规则。就像赵本山所说的,中国的农民有小狡猾也有大爱。平日生活中精于算计、彼此之间常有矛盾,但当你真正有难的时候,他往往又能无私地帮助你一下。虽然他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中,将这些刻意放大了,甚至有些桥段很假,但这个基础分析是没有问题的。

那些说《乡村爱情》丑化农民,刻意破坏底层农民的淳朴形象的人,要么是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要么是被自古的宣传欺骗了。中国的底层民众,从来都是情境化的。不存在永久的善良,但也不会永久作恶。

你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农村去,农民们很可能会无私地给你提供食宿,还会照顾你,将你当成是尊贵的客人。这是他们的善良。

因为他们被你离家无助的遭遇打动了。

同样,你拉着一车西红柿翻在乡间的路上,也很可能遭到哄抢。这是他们的小恶。当然,也有可能所有人都帮助你把西红柿捡回来。这前后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当地的民风如何。

其根源在于,是否有人带头。带头人直接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方向,将群体带入一个具体的情境之中。

当你的车翻了,其中一个农民站出来,对大家说,人家也不容易,车翻到我们这里了,我们帮助捡起来吧。那么大家都会帮你捡拾西红柿。当你的车倒了,其中一个人见到地上的西红柿拿起来就跑回家里,保管所有人都会将你的西红柿拿回家里。他们还会互相比较,拿得少的还会叹息,觉得自己没把握住机会。

同样是一群人,其实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所处的是哪一个情境。那些捡拾西红柿回家的人,不会特意跑到田里去偷西红柿,甚至你给他些许好处让他去他都不去,因为那样丢人。可是,在那种情境下,他就是放弃了自己的道德观念,拿了你的西红柿回去。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人性,遵循情境的人性。所有人都是如此。在表扬会上,在陌生人群中,没有人会公开宣扬作弊光荣,因为那样的情境不允许我们这样。可是大学生考试归来,集结到宿舍的时候,还是那些人,就会有大批人开始比拼作弊的手段了。人们会彼此夸口,说自己的作弊手段高,仿佛作弊是无上光荣的。这样的人真的是没有羞耻感吗?也不是,情境使然,在那个情境中,人们争的是一个“胜”字,哪怕是不符合道德的“胜”。在那样的场景中,一个人即使言说得再无耻,也不会出门去做坏事,反而很有可能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他们的行为矛盾,正是我们文化矛盾的体现,是情境化思维的正常现象,这是远古的遗存,我们的祖先必须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但是,现在应该变一变了,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了灾难。在如今的社会中,寻求长远利益已经不是短视了,而正是我们发展的根本,是我们重新振兴的不二法门。

要么熬,要么靠,谁没有一点乞食心态?

这是一个破败的村落,零零落落地分布着一些残败的屋子,有的只剩下墙壁,有的屋顶还在,窗子已经破烂不堪。村子周围,却是另一番情景。亭台楼榭、高大建筑鳞次栉比,格外地豪华奢靡。两相对比,那破旧的村落更显残败了。

不过,让人不解的是,那残败的小村竟格外热闹,而周围的高大建筑中却略显冷清,几乎不见人影。

在小村里,住着很多人,大都穿得十分破旧,一副乞丐模样。其中,有一个年轻乞丐,穿得尤其破烂。但他衣着虽旧,精神却很足,一直在卖力地乞讨着。这个年轻的乞丐满身污泥,但从没有泥的地方却可看出,他的皮肤并不粗糙,反而细腻白净。

村中人流往来颇为频繁,每个人走过这个少年乞丐身边的时候,都会给他一些东西,有的是几枚铜钱,有的则是些干粮吃食。从那些施舍者的反应来看,他们好像很是害怕这个少年乞丐,不管是给他东西的时候,还是从他身边路过,人们总是小心翼翼的。

少年乞丐乞讨了一个下午,所得颇为丰厚,从他的反应来看,他应该很是满意。傍晚,少年乞丐收起了这一天所得,满意地离开了。

夜里,白天还很繁闹的村落中已经一片漆黑了,这时候呈现的,是一个真正的残败村庄的景象,没有半点人烟,也不见任何活物。就好像白天的繁华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样。而周围的高大建筑却灯火辉煌,一副繁荣热闹的景象。

这个村落给人的感觉很是奇怪,但在历史上,却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不过,它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专门用来乞讨的。村落所在的地方叫作华林园,是皇宫内的一处园林。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皇宫之内都不可能存在这样一个残败的、专门用来乞讨的村落。但是,历史往往是超出人们想象的。

同类推荐
  • 马斯洛精选集: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精选集:动机与人格

    《科学心理学》这是美国作家马斯洛的一部心理学著作。它在书中提出人对爱或尊重的需要和对真理的需要完全一样,是“神圣的”。“纯”科学的价值同“人本主义”科学的价值几乎是平等的。人性同时支配着二者,甚至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爱和理性完全一样,都是人性的。成长被看作是一系列日复一日的无尽抉择,每次抉择不是退向安全便是趋向成长。在这过程中,必须一次一次地选择成长,必须一次一次地克服畏惧。科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这个基础就是人类价值,而且科学自身也构成了一种价值系统。
  •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说:“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与键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生成才的保证,是学生成功的法宝,是学生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暗淡的心理充满阳光,让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并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纠正人性弱点和培养人性优点的学科,认识到人性的优缺点后,我们就可以在心理上占据上风,就可以随时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无论是扩展人际关系还是维护人际关系,心理活动均参与其中。它既包括自我的心理活动也包括对方的心理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要情绪化,别让不良情绪主宰自己,然后做对事说对话。这样的话,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变得轻松自然了。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销售要懂心理学Ⅲ

    销售要懂心理学Ⅲ

    销售中的“望”,通过对客户的外表、衣着、举止、面部表情的细致观察,了解客户的性格、爱好、品味,发现客户心理需求和购买特点。销售中的“闻”,通过聆听客户说话的语气、特点、细节等,发现客户的心理变化以及情感的起伏,去伪存真,找出症结之所在。销售中的“问”,通过有针对性的问,从客户的回答中,发现客户的真实心理,并对其进行因势利导和有效的说服。销售中的“切”,结合之前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摸清客户的脉搏,读懂客户的心,给客户开出最切合其心理的“药方”。
热门推荐
  • 风中我在等你

    风中我在等你

    你说你最喜欢风了,它自由,无拘无束我说我最喜欢蒲公英了,它不懂爱,没有束缚因为你是风,所以我牵制不住你因为我是蒲公英,所以我要跟着你太阳升起的时候,你一定在我身边可是,太阳落下了,风也停下了,你呢?说好会回来的,你怎么..丢下我了...
  • 不思议玖玖

    不思议玖玖

    玖儿从小身怀异能而被很多心怀不轨的人们惦记在心,她的父母一直带着她过隐居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真相不得不浮出睡眠,妙龄少女才开始了她真正的人生。而当这身怀异能的少女遇到自己的爱情又会何去何从?
  • 妃常自在

    妃常自在

    应为一场意外,穿越到古代,受不了啊……你们有完没完啊,一个是盟主,不忙吗?一个是王爷,不累吗?还有一个世家的子弟,都是神经病,长得那么帅,要不要人活了啊……
  • 小迷糊碰上大恶魔

    小迷糊碰上大恶魔

    她韩妍桔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女孩,但她却有着一个奇怪的毛病,一紧张起来就不能开口说话,这已经让她觉得够倒霉了,可在她18岁生日那天碰上了一个大恶魔,洛亦凡,一个骄傲自大,一身贵族毛病的少爷,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在他们经历了重重误会后又会在一起吗?,,,敬请期待
  • 焚天噬地

    焚天噬地

    一个本是地球上落魄的宅男,却意外穿越到一个名为圣龙大陆的世界中!这个大陆本以实力为尊,本是资质平平的他,因为在穿越前偶然得到一个宝贝!别人修行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他只需一二年!只有有足够得灵石,什么天才都如同过往云烟!
  • 青春是朵白莲花

    青春是朵白莲花

    从书呆子学渣到学霸的奋斗简史。谁说的美女智商低?足够的努力终究会破茧成蝶!
  • 大宇宙漂流

    大宇宙漂流

    战争的失利者,一群战犯的后代在宇宙中漂流游荡,如同深夜中游荡的魑魅魍魉,居无定所。被命运印刻下了永不安宁的诅咒,欲寻求新的家园而不得,欲求新生而不得。求生的挣扎与对蔚蓝色的渴望中,宇宙的漂流者们,开拓出了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荆棘之路。
  • 愿望救赎

    愿望救赎

    遭遇意外面临死亡的黎粒力为了能活下来,选择和神秘人做一个交易,以自己的灵魂过渡到与他同一时刻死去的侍原身上,并用这个身份完成侍原生前的愿望,这是一个愿望救赎的故事......
  • 苏醒的秘密

    苏醒的秘密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沉睡的秘密,随时光黯淡,却永不磨灭。二十五年前,她怀着遗恨沉睡;二十五年后,她带着秘密苏醒。她说:“我的梦想是变成女魔头,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她归来,是为了拯救曾经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他是高冷禁欲的生化教授,却不自觉被她的神秘吸引。
  • 界巫传

    界巫传

    落魄的小修士一次意外的传送,落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修为尽废,仙道路断……没有魔法,没有斗气,这里有更加热血的事情在发生……不一样的修行,不一样的人生,从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