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500000024

第24章 机遇,如白驹过隙(3)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回答说:“独立思考,直言不讳。”

e龙公司前董事长唐越回答:“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回答:“肩膀上长了个脑袋,并且不仅仅拿它当摆设。”

启明星辰CEO严望佳回答:“谦和、敬业、专业精神、有勇气、敢于坚持原则。”

要想有所“创造”,独立和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4.按部就班的人生充满悲哀

是否仿佛还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是否有一些无奈的感觉,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向哪里去?时间不等按部就班的人,即使他们拼命地追赶,也只有让时间安排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未来,也许和他们的大多数父母一样——疲于奔命。

按部就班的人生,只能这样过了吗?

答案是:不!

在我研究的200多位学习型成功者中,尤其是那些从艰苦环境中走出来的人生开放者,往往都富有人生的创造力,善于人生转型,换句话说,他们善于抓住能使自己整个人生命运都发生重大改变的机会,并且因为拥有人生“创造力”,往往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个翻天覆地的蜕变。

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的人生转型

邓亚萍曾应邀为我们的采访撰文总结人生心得。她曾写过一部自传——《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描述了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她并没有打乒乓球的天赋,如何凭着刻苦的精神13岁夺得全国冠军,19岁夺得奥运会金牌。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她在运动生涯结束后,还进行过一次艰难却值得佩服的人生转型。

众所周知,运动员因为职业原因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退役之后往本领域方向继续工作,这几乎成了一个“定例”。心态开放的邓亚萍就不信这个邪,也偏偏不走这条路:“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

邓亚萍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攻读英语专业,她的起步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艰难——她连背完26个英语字母都很吃力。但她相信勤能补拙:“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最终,心态开放的邓亚萍不但顺利完成了四年大学的学业,还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最后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还成为了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帮助北京申奥成功,完成了惊人的人生开放转型历程。

人生范畴的创造力,就体现在善于人生转型上。善于人生转型者、善于“创造新人生”者,往往能获得人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人生突围。

转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人生转型就是从一个行业转入一个新的行业,从一个起点转入一个新的起点,从一种关系组合转入另一种新的关系组合,等等。人生转型有时代的推动,譬如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过程,就带动也必须带动大多数人进行人生转型,这也才有了无数知识分子下海,无数捧着铁饭碗的单位员工成为公司雇员,以及无数农民离开农村成为民工;也有个人的原因,比如一个学生结束十几年学校生涯开始走入社会,一个人结束了十几年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变换另外一个行业的新工作,还有我在上文中说的,当一个人完成职业积累后,开始走向自主创业,这都是一种常见的人生转型。

人生的转型,其实就是人生的重新定位,这是大方向上的完全改变。譬如很多人留学就是出于调整人生定位的目的。2006年底到2007年初,我曾在新浪网和《神州学人》做了一项关于出国留学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出国留学,首先都是希望借此重新定位人生,完成人生转型,其次才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提高专业水平。

表7-1出国留学的动机

选项比例

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62.99%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59.74%

提高专业水平55.19%

有机会挣更多的钱22.73%

增加国际人脉关系22.08%

资料来源:2007年王辉耀调查数据。

朱敏的创造型人生

从美国硅谷创业成功后回国的朱敏,他的人生就经历过多次开放的转型。

1968年,朱敏高中毕业,被安排下乡插队“修地球”,这是他的第一次人生转型,也是被时代逼迫的转型。在七年的农村生活当中,他当过农民,修过自行车,一度成为村办企业的厂长,最后又为了儿子的教育回城当起了建筑工人,无论怎么折腾,整个命运都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30岁的朱敏顽强地抓住了第二次人生转型,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当时,因为读书失去了工作收入,妻子带着孩子来看朱敏,一家4口人就只能买10个小锅贴当早餐,朱敏经常跟着导师做完实验后,饿得连路都走不动。毕业后,他进入冰箱厂工作,他的生活虽有好转,但依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1984年,36岁的朱敏做出了一个充满“人生创造”的转型之举,在背熟2万个英语单词之后,他通过了公派留学考试,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这次转型也决定了他的一生,在美国迫于生计,学机械设计、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朱敏毫不犹豫地去应聘IBM的高级电脑工程师。什么都不会,但他却能靠着自学和拜儿子为师把IBM的研究课题解决……最终,他就在硅谷与IT业上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创业之路:一次创业失败,接着二次创业,然后第三次创业建立网讯(WebEx)——只用了3年就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来,朱敏以32亿美金卖掉了公司,回国当起了风险投资家。

要使整个人生富有创造力,就要解放自己的思维,要敢于改变和开拓,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开放人。朱敏之所以能够成就学习式人生,之所以能够完成如此之大的人生转型,从一个30岁的农民和建筑工人最终成为一个标准的硅谷企业家、一个高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创建者,不能不跟他在整个人生上富有创造力有关。

人为什么要学会善于人生转型呢?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均衡发展的,人人都有各自的强项和劣势。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正好并没有从事自己最适合或者最喜欢的事业,有些人是没有找到“最好的自己”,有些人则是因为家庭负担、个人顾虑甚至是被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的“老黄牛”职业精神所困,所以,种种的不如意、种种的失败,都由此而来。因此,当我们希望为了理想而努力,希望找到最好的自己,就必须要学会舍弃和转弯,矫正自己的人生方向,去为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生。

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永华明的董事长葛明,1981年被国内第一批派往美国学习西方会计,可很少有人知道他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英语,此后还当过几年英语教师。他当时报考参加英语专业中西方文学方向研究生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后来,他父亲建议他改考财政方向的研究生,这时专业外语的劣势就会变成优势。结果,葛明考上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后来葛明自己回忆都不得不承认,这次迫于无奈的改变专业,却是他这一生命运当中最关键的转折点之一。

但如果我们希望获得更自主的人生改变,就必须主动去策划人生转型,并富有人生的创造力——譬如甚至敢于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进入自己过去几十年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人就是抱着这样开放的心态下海,结果因为那个时代市场体制刚刚启动,甚至仅仅因为胆大就能完成人生转型。

“树挪死,人挪活。”有个时候,我们要把人生从失败扭向成功,也许就只需要那么一点点转型的勇气和创造力。

世界级艾滋病研究专家、被誉为中国防抗艾滋病第一人的曹韵贞给我们的自述让我印象深刻。国际上通过尿液检测HIV抗体的方法,就是出自她敢于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意识。

1986年12月,美国纽约大学AIDS研究中心,曹韵贞拿了一瓶艾滋病小患者的尿液进行艾滋病毒抗原检测,她忽然想到有报道说在艾滋病人的脑脊液、母乳、眼泪里都能发现艾滋病毒抗体,可大家对病人尿液都只做抗原检测。曹韵贞心想:“何不干脆也把抗体检测做一下?”

抗体检测结果发现是阳性。当时曹韵贞很吃惊:这会不会是一个特例?于是她又扩展试验范围,结果在20多个成年HIV-1型感染者的尿里都查到了抗体。于是,通过尿液检测HIV抗体的新方法诞生了,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轰动,也大大降低了检验艾滋病的成本。1989年,曹韵贞还因此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共17个国家的医学专利。

这次发现看似偶然,实际上,如果只是习惯按部就班地做事,她也许根本就不会产生那一瞬间的灵感。

5.用镜子照出自己的盲点

1792年,英国的马嘎尔尼率领由科学家、作家、医官等90人组成的使团,拜见乾隆。在这次见面之中,清朝统治者视野中的盲点暴露无遗。

英国人带来了最新的发明: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还有当时英国最大的“君主”号战舰模型。英国人都以为清朝贵族会感到惊奇。但乾隆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这些不过是无用的奇技淫巧罢了。马嘎尔尼还赠送过榴弹炮等火药武器,但是当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英国人发现,几十年前赠送给清政府的大炮与炮弹都完好无损地摆放在那里――它们从未被使用过。

双方的争议当然还包括“地球是圆的”这个话题,虽然英国人都发现了清朝行宫中保存有明朝遗留下来的地球仪和《坤舆万国全图》(传教士利玛窦所赠,明朝时曾全国公开出版,上面标有英国的位置)。但乾隆依然不知道英国在哪里,一个叫杨光先的大臣还散发文章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

马嘎尔尼归国后,曾得出如此结论:“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因此,清帝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事实上,正如马嘎尔尼所说,清政府并不缺乏雄心,但关键在于他们“目光如豆”,视野中有一顶“内置的帽子”——自我的盲点。所以,盲点也决定了统治者不可能拥有开拓型的国际视野,也不可能有开放的国策。因此,就算见到了先进的地球仪、战舰、火炮,他们也一样无动于衷。

对任何一个人的视野来说,自我的盲点总是非常致命。

埃里森在耶鲁大学的演讲

甲骨文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拉里·埃里森2000年在耶鲁大学做演讲时,曾创造一个新名词:“内置的帽子”,在网络上也流行一时。

他在演讲当中说:“我猜想你们中间很多人,也许是绝大多数人,正在琢磨,‘能做什么?我究竟有没有前途?’当然没有。太晚了,你们已经吸收了太多东西,以为自己懂得太多。你们再也不是19岁了!你们有了‘内置的帽子’!我指的可不是你们脑袋上的学位帽。”

一个人在视野上的自我盲点,通常源于各方面的自我误区。第一种是被先天的客观环境主导所造成的盲点,譬如传统文明、体制文化、出生环境、生活地域等所造成的视野盲点。

先天盲点首当其冲的是文明,其次是文化传统,最后是体制。塞缪尔·亨廷顿所著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便把文明冲突当作观察世界风云的重要视角。也正如亨廷顿此书中所指出,冲突并非都是因为物质利益缘起,“文明”(或称“文化个性”)的不同也可以引起冲突。

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盲点或误区,则必须依靠文化观念的正本清源来解决。有时候,它与知识多少、品德好坏、个人好恶无关,只与文化观念有关。譬如大家都说的民族性,法国人的浪漫和德国人的严谨,这就是先天文化传统的影响。对于那些文化习惯封闭的人来说,明知道创新有益,依然觉得很难接受。相反,对于崇尚冒险和创造文化的民族来说,就算个人因循守旧依旧能够取得成功,他们也依然觉得没有成就感。

著名主持人杨澜离开央视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班上有很多同学就来自国际家庭,譬如爷爷是西班牙人,奶奶是匈牙利人,爸爸从阿根廷来,妈妈在纽约上班,这种独特的经历让杨澜意识到自己文化传统所带来的先天盲点:“我发现世界上原本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思维方法,同样的事物有来自不同角度的各式各样的看法。从此,我不再那么自以为是,不再以为自己以前一贯接受的观点肯定是正确的了。”

相对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来说,体制所造成的盲点“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会根深蒂固。这类客观体制所造成的盲点例子也有很多。譬如“文革”时期整个中国的大多数人都怕自己有个“富爸爸”,而仅仅10年之后,大多数中国人又都恨自己没有一个“富爸爸”。

上海创开无框阳台窗公司的董事长应钢星从芬兰留学归来,就曾遇到过一些体制上的“盲点”问题:“我们认为很简单、应该很好理解的事,有时在别人眼里恰巧不简单,很不让人理解。尤其是你的项目业务是全新的,我们国家原来不曾有过,管理部门没有碰到过或涉及过,目录上对不上口,就会困难重重。”

“我们注册一家公司,专门在工厂里用生产线来生产一种生态别墅或木结构住宅,我把这家公司取名为某某生态别墅制造公司。问题就来了,遇到的问题是工商局不让注册,注册人员说,如果是别墅制造公司,性质如同房地产开发公司,需要相关的房地产资质要求。我们努力向他解释说:我们不是房地产公司,我们不买土地,不开发房产,我们只是产品制造商,把房子作为一种产品,在工厂流水线上制作,制造完成时卖出去……”

“注册人员还是不理解。我一个朋友在工商局工作,于是我只好先去向朋友说明透彻。我首先声明:这不是来走后门,我们公司从事的行业是在欧美普及程度已经很高的工厂化制造行业,你甚至可以理解成这种产品就像制造简易帐篷和蒙古包一样……幸亏最后我的朋友理解了,通过朋友的努力,注册人员也理解了,注册才终于过关。”

无论是文明、文化还是体制,先天的盲点当然可以后天解决,譬如我们可以通过出远门学习、工作、旅游的方式,来修补我们在单一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主导下所造成的价值观、文化、思维上的盲点。

同类推荐
  • 30岁生存竞争力:你一定要懂的人际交往心理控制术

    30岁生存竞争力:你一定要懂的人际交往心理控制术

    本书是通俗易懂而不失精炼、准确、深刻的心理学读物。本书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情境,提供了各种独特有效的应对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通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
  • 每天学点口才学

    每天学点口才学

    本书讲解了培养口才的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口才能力。并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及场合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整理了职场口才,说服口才,办事口才,恋爱口才,家庭口才等。
  • 18岁以后懂点说话技巧

    18岁以后懂点说话技巧

    本书向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快速掌握说话技巧的方案,例举了成功说话的实例,内容包括:天天说话不见得会说话、真诚坦率、善于赞美、换位思考等。
  • 启迪人生 智慧故事

    启迪人生 智慧故事

    每一个精细敏感的心灵都在阅读和写作人生的大书,他们在千变万化的人生情境中,透视着心灵的崇高与渺小,验证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语言或精致,或雄辩,蕴含的哲思却总是那样睿智、深邃,令人折服,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会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纷扰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 再造职场情商

    再造职场情商

    学生时代靠智商,一走上社会,我们会发现,情商越来越重要。智商提高有难度,但情商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改变的。本书通过职场中常见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如何在工作中提高情商。
热门推荐
  • 异界之天子纪事

    异界之天子纪事

    平凡高中生穿越重生,化身落难天子!这是一个东方天子纵横西陆的传奇故事!这是一个有关爱情、友情与亲情的温馨励志故事!这是一本关于吐槽与被吐槽的重口味轻小说!这是一本让看了以后会让人菊花绽放的热血少年物语!他追求力量,但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为了能够甩甩体内另一个邪恶灵魂巴掌。所以他总是离最强差一点……他相信人性的美好,但自己却算计万千,腹黑无比。他无欲无求人畜无害,却被历史的波澜推上了万众瞩目的强者舞台。在重新登基的那一天,面对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记者采访,杨尘叹叹气,露出了无奈的笑容:“既然上台了,至少得当个男主角吧。”为了给作者继续奋斗下去的信心与支持,敬请收藏。请把你们的支持给我,与我一道谱写这个传说。
  • 男神不要走

    男神不要走

    【推荐:重生千金很腹黑】*有一种爱叫霸道。*有一种人明明很爱你却从来不说出口。他在等她长大,宠她爱她溺她却从来不说出口。在她眼中,他只是一个霸道,讨人厌,让她无时无刻都想摆脱的邻家哥哥。他对任何人都高冷,唯独对她例外。她对任何人都友好,唯独对他列外。
  • 护缘奇谈

    护缘奇谈

    缘之一字,到底多少注定,多少人意。一位是善良天真的林宇轩,一位是恶名昭著轩辕漠,两人因缘相识,因缘相知,却也因缘注定对立。回首过往,究竟是谁改变了谁?或者说,在潜移默化之下,缘改变了所有人……
  • 腹黑和多变女生的旅途

    腹黑和多变女生的旅途

    当腹黑遇上腹黑,当花心遇上多变,当王者相遇,是两败俱伤,还是……
  • 极冰杀戮

    极冰杀戮

    当白骨披上红妆当鲜血洒满大地当尸痕遍布荒野,暮然回首,早已物似人非——李洋看大一宅男,如何被这残酷的世界改变,成为一名随手便能冰封万里的杀戮主宰。
  • 菲洛·万斯探案集4

    菲洛·万斯探案集4

    《菲洛·万斯探案集》收录了范·达因第一部推理小说《班森杀人事件》和《金丝雀杀人事件》(部分),班森在家中被人枪杀,业余侦探菲洛·万斯应纽约郡总检察官马克汉的邀请前去破案。侦查破案期间,万斯以他惊人的心理分析,推断出凶手的性别、身高及其性格,排除部分嫌疑人,识破凶手不在场证明的破绽,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
  • 镇仙之路

    镇仙之路

    修行的意义是什么?对陈青来说,修行就是走上一条长生不死的不归路!在这条路上,人挡杀人,佛挡杀佛,魔挡诛魔!就算是满天仙神,如欲阻挡我的长生路,亦当一体镇之。这是一个凡人艰难修行的不凡故事,他带着一只可以无限还原功能的匣子,笑傲诸天,仙镇万古……
  • 都市日志

    都市日志

    向往侦探的普通在校学生斑叶,坚信科学解释一切。但是在自己的心上人离奇死亡后,遇到的一件件诡异案件变得让他开始动摇。人类大面积灭亡后,少数幸存者掌握的从前的记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掠夺目标。科学世纪的不科学。侦探还是驱魔者?科学还是灵异?人类还是行尸走肉?我只是一个侦探!
  • 秦时明月之逍遥

    秦时明月之逍遥

    对秦时明月有遗憾者,寻求安慰者,进来看看。
  • 我的腹黑小女友

    我的腹黑小女友

    “总裁,同学要朋友陪同完成一份对我了解的问卷,帮个忙呗?”“……好。”“那……我的星座?”“狮子座。”“最喜欢的颜色?”“白色,蓝色。”“最喜欢的明星?”“权志龙。”“我最喜欢的事?”“吃零食,逛街。”“我绝对不知道的一件事?”“我爱你。”【PS:此文勿虐,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