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望远镜已经试验过了,那个玉匠磨出的镜片虽然曲率不够标准,影响到使用效果。但有一个好处,那倔老头手上工夫不错,可以让他研磨不同曲率的镜片。
因为这老头不好合作,方少云索性将之撇开,用这些镜片让一个手艺最好的铜匠配合做能伸缩镜筒试验,不断研究各种组合以确定最佳组合,这样试验可以了解望远镜的型制,也可以在确定曲率上少费些试验。
因为有这样的试验基础,因而一开始就确定了望远镜的结构及镜片的曲率。经过几天生产比较成功地生产出镜片,并组配成据方少云估计大概八至十倍的,第一架真正的望远镜。
拿了这架望远镜方少云有点激动,自己又完成了一项军用品的生产,而这也是他费了不少工夫的。越费劲成功后当然越兴奋,于是他带水民等人上山顶观察哨所一起试试效果。
这山顶树屋方少云很久未来了,树屋现在扩大了,还建筑了信号旗、灯台。因为这里是方家谷区的前沿,外人也是通过这里叉路口的商务楼与方家谷进行商业往来的,因而这里建设扩大了,长期驻扎了一个班进行对外观察任务。
但现在这观察哨所作用反而有点下降,叉路口二个方向都建筑了依山城堡,万一有外敌过来完全可以边派人报警边阻敌前进。不似之前没有这个哨所外人可以进入叉路内,若山谷口城堡的人不注意,会让外人突然出现在村人面前。
这个哨所作用降低也不是没有,毕竟这里站得高望得远,监视的地域较大。现在有了旗号灯号与外面联络也方便,所以这里也得到了扩展。
方少云带几个人上观察台后拿出望远镜观看起来,山谷内范围小效果不显,他到这里最大一个目的就是试看一下效果。先目视视线尽头,那里是发现大队人马的第一个观察点,哨兵也是经常盯住那里。
那个地方距叉路口约十里,单人经过还真难发现,至少不仔细盯着极容易错过,因为一个人望过去就如一粒豆子般的,能辨别出是不是行人要有点经验。
方少云首个观察点就放在那里,在望远镜下那里浑然一体的植被已经能分辨出来了,大一点的草连种类也可以认出来。再向远处看,二十里外有点模糊起来,看起来这个望远镜倍数还有点不够,镜片也小了点。
独自观看一阵估摸一下性能后方少云将望远镜递给一旁有点急不可待的水民等人。水民等人你看一眼啊啊惊呼几声被人夺走,然后换一人也是如此,一片惊呼中那些方少云关照也试试效果的哨兵反而轮不到。
最后方少云将望远镜就留在了哨所,因为这里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有这架望远镜这哨所警戒范围远十里还不止,具体还要观察确定。而这架望远镜也可以算作正式生产品了,同类产品只等方少云试验了实际效果后就正式投产。
试验了望远镜方少云就下山了,见水民他们有点不舍望远镜笑道:''看你们那点出息,不到二个月你们都会有的,还要在整个区建设几个高塔,用望远镜建个通讯网,今后排长与侦察兵都有的配,还少了你们。''
望远镜试验初步成功后方少云就将之投入了正式生产,他虽觉得还不够理想,但比没有比是有天差地别的作用了。比如以后侦察兵只要站在十来里外就可以发现并观察敌军,而敌军步兵走到他跟前要二个小时左右,骑兵不冲锋、不急行军比步兵也快不了太多。
能看清敌人布置总是好处多,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战略上如此,战术上如此,战场上也一样有效。先敌发现虽然做不到先敌打击,但先敌布置还是可以的。
因望远镜试验成功并投入正式生产方少云非常高兴自己又有了一件制胜装备之余,觉得有些劳心过度没有马上进行望远镜的新品研究或忙其它事,而是借着视察又一次走遍了全区。
现在全区域大的变化看不出,因为大多数是改善一下的活。这段时间外贸量大大下降,现有合作者安置区基本上已完工,新人加入却寥寥无几,大量人力与建筑材料都有空余。
父亲提议将部分雇工遣散,方少云没同意,反正不缺这点粮食,于是多余人力及物资投入到开垦荒地及改善现有条件上去了。
开垦更多田地在真被围困时可以种,省得至时再费心思顾二头。改善现有条件也重要,如土楼包砌一下可以大大减少风雨侵蚀;村子里水泥路、水泥大晒场都是有用的。各村从山上挖点小花树美观一下,赏心悦目总比光秃秃的空地好。另外军营、城堡、工厂等也将过去的急就章重新完善或重新修建一下。
这些变化除各村美化工程十分显眼外,其它变化外人是不易发现的。方少云当然清楚这些变化,看了一圈十分满意,虽然这里只是避难地,可也是长期居住的家,建设越好安居在此也不亏。
最近对外贸易及新合作者有点启动,本来全线铺开的区域内所有道路拓宽与水泥化也改为局部计划。不管怎样这些变化都让方少云感到高兴,因为有这变化都是自己努力的回报。
自己前世就是个普通人,灵魂穿越重生之后人幼家贫没有什么强大依靠,惶惶如丧家之犬欲避难于此。不料竟然鬼使神差获得几次机缘发展到如今局面。
这也是自己努力的回报,不努力如今最多能在山谷里过着温饱日子,不大可能引来赛李逵的垂涎,更没有孙县尉的贪心与之后大批流民来投。
视察几天后方少云再次恢复了旺盛的斗志,因为他见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让他觉得这几年殚思极虑的付出没有白费,对于抗拒元军铁蹄也充满信心。
恢复斗志的方少云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望远镜的改进工作,因为就算是现在的产品也比敌人强大太多了,暂时不投入主要精力改进也不是大问题。
再说他已经知道望远镜的构造并制造出来,也有了简陋的加工机械及有效的加工手段,还有了几个同样掌握这些东西的助手。接下来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放大倍率与保质保量生产问题,因而他将此事交给这方面兴趣较大的齐志高负责。
至于区域内建设旗号、灯号通讯系统,只要确定几个高点上建信号台,并确定如何通讯就可以了。此事前者是建设问题,后者是使用问题,望远镜只不过是个工具。现在区域不大多建几个关系不大,对望远镜性能暂时要求不高。所以望远镜虽然望得远越远越好,却不是方家谷现在最急迫的东西,况且眼下足够使用了,他怎会再将主要精力放在这里。
方家谷现在最缺什么?方少云心里当然最清楚。方家谷现在是只有困守山区的能力,而没有向外反击的力量。为什么如此?人力不足是最大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武器先进性还不够。
或许有人疑惑用冷兵器就不能打败蒙元?这个问题答案是绝对可以。既然可以方少云为何还总是追求先进武器,觉得非此不可能反击元军?
这个问题问得有理,如朱元璋就是主要靠冷兵器与步兵将蒙元驱逐回草原的,历史上同样冷兵器步兵大胜骑兵的战例也非常多,那种步兵遇见骑兵就不可能取胜的观念不知从那里得来的,真是贻笑大方。
金时铁浮图,北宋时西夏之铁鹞子,金兀术的拐子马都是重装骑兵,这些重装骑兵一出现曾横行过战场但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什么如此?因为重装骑兵冲击力虽强,缺陷同样大,如金兀术的拐子马被岳飞砍马腿战术打得大败。
蒙元是轻骑兵,对付步兵当然有优势。任何时代装备多的军队强于装备少的军队,美国人耀武扬威靠了什么?还不是高技术武器,若双方同样装备他去伊拉克弄个沙漠风暴试试,不变成沙漠死亡风暴算便宜了。
冷兵器时代最简陋的步兵只有一支斤把铁的长枪,每天一斤多粗粮。而一个骑兵大多数有盔甲、有弓有枪还有刀,每天消耗几倍于步兵,装备也是如此。如此差距骑兵强于步兵那是理所当然,反之那岂不是投资白费了。
骑兵强在武装优良、机动灵活,对付武器简陋、训练不足、斗志不强又阵线散乱的步兵当然是切菜切瓜般厉害。可是对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斗志高昂又有完整组织的步兵却是无能为力。
若这样的二支军队相遇,骑兵游斗双方都拿对方没办法,若决战骑兵吃亏的可能性大。步兵决战能胜胜在步兵聚阵紧密,同样阵线骑兵参与作战的人少太多,是好汉难敌四手。
若不决战骑兵胜点是机动灵活,可以截步兵粮草,可以伺步兵疲乏,可以等步兵阵势出现漏洞,所以主动权大不少。而步兵只能用挤的方法将骑兵驱逐,从战略上可以用占领要地扼住骑兵的机动与资源,从战术上可以建立稳固的防线,战场上可以占据高地或城镇。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证明元的胜利不仅是骑兵的厉害,而是其成吉思汗创建的军国制度的勃勃发展势头,有其强大的骑兵为其张目,而其骑兵在这个制度下也发挥了最大的战斗力。所以元的战斗力首先是制度,其次才是骑兵战斗力强大。
如朱元璋的南方军队为何能驱逐蒙元?那个时候元的制度已经缺陷大于初期的活力,内部也闹分立内乱又腐败朽烂,从世界各地都在败退,如大潮之落般迅速。
既然冷兵器同样可以打败蒙元,可以打败其纵横欧亚的骑兵,有了火炮的方少云为何忧虑没有先进武器?那是情势不同耳,现阶段元还处于上升阶段尾期,与这时期的元军作战不单其军力总量大,将士作战意愿及韧性等也比较高,没有一定数量根本是送死行为。
即使有一定兵力同样冷兵器作战战损比例往往比较接近,这是在扼住一头猛虎冲锋时的代价,只有过了相持阶段才能比较容易取胜,交换比也能降下来。
以命换命总得说来华人多比较合算,但与方少云而言他没有大量人力,心里也不大喜欢以命搏命,这才更愿意用新武器去虐杀元军,而且这才是穿越之人的优势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