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仁来访正巧他也不大忙,近来流民陆续而来又有增加趋势,但各个安置地早已考察好,连安置与改造方案也早已拟订好,干部培训班培训了二个班八十人,也就是说来个上万人也没事。
而粮食基本上没有财主敢拒绝出借了,有几个冥顽不灵者护卫队一个排上门再次送信后,抵挡不住压力也自备车辆送粮上门。连一些未接到信的中等户也有自己送粮上门的,加上县城商户帮助采购的量也有扩大,并且也送了一部分。加起来一算不过十天已经有四千人一年口粮,只要保持十天时间就足够方少云所希望的数量。
因有父亲总理杂务,方少云见第一个读书人来访,他也不好太冷待,正巧水泥船完工过了保养期,天气又好正在下水,他请谢家仁一起去看看。
在造船工场谢家仁见到的是怪模怪样,内外壁又非常光滑的一条船正在被数十人推拉着往水里弄下去。他没有问这是什么材料,因为这需要问吗,至于光滑些颜色怪异些那是不知道方家人用了什么手段吧。
到是为什么这样怪模怪样他很好奇而忍不住开了口,方少云笑道:''这船型是我们去年造船时根据用途特意设计的。你看这船如双船合一胜在平稳,中间是车浆也不易发生碰撞。若说运输这船不定方便,若比车船这船不快,若在这湖中使用却是非常合适。''
''当时我们虽只需要能布网的小船,却没有人会操弄,真造了小船有可能网未撒人先掉水里,大冬天这事会有麻烦。这个船型正适应我们,这船谁都会使用,也不怕风浪,走,去那艘船乘着感受感受。''
方少云等水泥船下水后看了一下吃水虽比木船深了一些,却也仍然能载木船八九成货左右心就大大放宽。这还是自己已经加厚船壁的结果,心里虽然有把握,然而毕竟是第一次做心里多少有点悬,这下放心了。
船下水后几个工匠过来请示如何干活,方少云安排好他们带谢家仁上了一旁停泊的小木船。到了船上随他身边的少年踏动车浆与舵配合,后退、转弯、前进十分方便,船虽小却没有晃荡感。
谢家仁见了也有点童心大发,上前踏踏车浆掌掌舵,然后感慨地说这样的船游玩连船娘也不用,真可以独自悠哉游哉。
玩了一会儿他才想起自己来此的目的,坐近方少云问他为什么说元军会南侵,方少云反问为什么不可能。谢家仁才想到关于元军会不会南侵没人会否定,只是基本上都认为宋元将会长期相持在长江一线。于是改问他为何对形势如此悲观。
对谢家仁的问题方少云也说不出过硬证据,他没有读过正正规规的历史书,历史知识来源于电影电视电脑及小说杂志等,所以杂乱无章及谬误夹杂,正史野史正说戏说混成一团,既然如此让他说出元军必将攻占南宋的理由也不大过硬,这时他很想吼一声这是历史证明的。
只是这话怎能出口,历史是过去式,而现在是预测,他只能说之前金也曾横扫过江南。虽然被岳飞等赶走但金国力弱,初期也志不在占领江南,连东京汴梁开封一开始也只立了个儿皇帝。而元灭金虽不是不用吹灰之力但其主力远征欧洲,一开始并不在此,因而元远强于金是不争之实。
其次宋元虽如同宋金在江淮间相拒,但元地各地军阀已经完全臣服,不似金时这些军阀是半独立的,所以元南侵军力足又无后顾之忧,现在唯缺一个突破口。
元宋二军交战是宋军屡战屡败,不比宋金初期岳飞等将领愈战愈勇,有恢复之势。屡战屡败的军队没有敢战的勇气,将领也没有刚冒出来那么有种锐气,一旦再连败数阵只怕人人都有畏惧之心,雪崩似的溃败也并非不可能,传檄而定就是如此。
元军虽强但对于坚城还是有点无能为力,现在攻打襄樊如此吃力就是明证,而宋军将领虽不敢野战而有所恃也在此。若元军一旦攻占襄樊又具有能力短期破城,敢据城坚守的人会少许多,而江南有几城如襄阳般高大又坚固?
至于说元军水军弱,这个不错,但元军能将襄樊围困成铁桶一般也包括水路的。真正大战船元军缺乏,但小战船并不少,这里江面不宽渡江作战足已。
没有陆地支撑的水师再强也只是无根浮萍,必将退至下游。况且宋军船虽大些,将领可有敢拼死作战?还有元军船虽小一些也没有代差,小河里还可以火攻,船虽大又有什么用啊。
这一切都在看襄樊,襄樊一失只怕形势会直转而下。另外守襄樊的吕家也可能力屈而降,若是如此只怕沿江更加不用守了。有吕家珠玉在前而劝降,没有多少战心的将领会有多少坚守不屈?
谢学仁听方少云一席话恍如梦醒,其实现在这些乐观的人大部分仅是在麻醉自己,属于自我暗示的作用。为何如此还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虽然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前线情况,心里没个希望战乱降临。
谢学仁同样不了解襄樊现状,久守必失乃是事实。如太原北汉时守了多次,几乎是坚如磐石一般最后守不下去了,后来金攻打太原也是守了多年,最后还是失去了。
还有若吕文焕力竭而降,沿江守将几人能坚持。这事似乎是大家没有想过,可能吗?这个谁敢打包票。盖棺论定,没有人打包票就是有可能。
方少云之前谈及元军将南侵因受众都是普通人,所以泛泛而谈时多,真正总结具体原因时没有。就是他自己也感性大于理性,因知道那是史实而不曾细思过其必然性。
不想今日被谢学仁逼问突然间想起前世的不少东西吐口而出,一下子连自己也有点感叹,原来不少东西潜伏在自己思维意识深处,以后不可懒惰该多回忆回忆。
谢学仁也没期望方少云能有多少真知灼见,听到他侃侃而谈心里的震撼如涛天巨浪。这不单是方少云的年幼,更有他所言条分缕析言之成理啊!如梦方醒之余,才觉得自己少年时拾紫衫如拾草芥的自负何等可笑,与方少云一比云泥之别啊!
谢学仁虽是来方家谷听方少云高见的,得闻之后梦醒心酸,一时间自艾自怨哀心若死。他心里二个天都塌了,一个是大宋的天,听方少云一分析还真是十之八九要塌了。另一个是他自己的天塌了,原来天下之大能人太多,连个孩子也比自己强。
愣怔了半晌谢学仁才回过神,翻身屈膝向方少云一跪并拜了三拜。口中还出言:''恩师在上,请收下冥顽之徒,今后吾定当追随恩师左右,日夜听取恩师教诲。''
方少云正自自省,被他动作吓了一跳,连忙起身扶他毕竟人小力弱那里能扶得起只能放弃,随他拜罢起立后才说:''我的话也只是一管之见,本着有备无患古训才早作点准备而已。你比我年长太多,虽说是学无长幼达者为先。但我只是偶有所得,称不上达者,所以你我还是平辈论交为好。''
就这事二人争执一回后谢学仁让了步,说我不称你为师但心里认你为师你管不了吧。接着他问起方少云欲与富户联结乃是何事。
说起正事方少云也不再纠正师不师的,说起他的想法。方少云的想法是他没有实力出山野战元军,但据山而守却是不大难。
富户们不大相信元军会进攻南宋,再说他们现在躲避起来也为时过早。所以方少云觉得自己地盘上有些小山谷不大好利用,富户们大可在这些地方建筑城堡,再开垦些菜地及储蓄些粮食,元军一来就有个逃避之处。
富户在方家谷地盘上建城堡,方家谷可以出材料出劳力还可提供兵器。富户是出钱出粮,帮助方家谷向外销售产品,也帮助方家谷采购所需的物资。这样一来是双嬴,方家谷有更好发展机会,而富户也多一个退步之地。
听了方少云的话,谢学仁连声称赞大善。并说:''方师嘴里甚多新词各有其妙,双嬴一词更加合适,这一来方家谷与富户各得其所,确确实实是双方都嬴。太妙啊太妙,如此好事我要马上要回去转告家人及城里大户。告辞!方师!''话毕转身想走不料见到的是四面湖水,不禁笑了起来。
方少云见他率性也大笑,船上少年随之和合,于是在一片笑声中船靠了岸。谢学仁首先上岸,向尚在船上方少云深深一揖,转身就走了。
见他离去方少云也不再挽留,这是个文学青年,身上文人习性较重,还是随他之意吧。只是此刻回城怕有点晚,方少云吩咐一少年去取二个肉包子,追上去让他路上点点饥。
吩咐此事后方少云去看了系在栈桥一旁的水泥船,见几个工匠及少年正在铺设钢筋与铁丝网准备浇制平面甲板。觉得他们已经掌握技术他也没有多留,也转身离开。
转了几处工场在铁工场陶铁匠向他汇报自己叔叔已经到了二天,只是不好意思去找他。方少云一听立刻让他去请,他就在村委会里等候。
回村委会不久陶铁匠带着他叔父陶小五进来,陶小五应该有四五十岁,见了他比较拘谨。方少云问了他的经历知道从小干活已经在炼铁这行干了近三十年。
之所以叔侄一个铁匠一个炼铁原来二人乃是堂份叔侄。原来二人住址相距颇远,因战乱才裹到一块儿。而家人少有留存,二人才如亲叔侄一般。
回忆的话题沉重,斑斑血泪啊!方少云忙转移话题问起炼铁之事,让陶小五画了他经历的炼铁炉,及生产工艺。方少云一听这炉敞开大口,投料又少,了不得也只能出个千斤铁,单就产量与自己要求不合。
而且随着陶小五的草图与叙述,方少云前世的回忆不断闪现,于是细细思考半天,然后与陶师傅边画边商量新的小高炉方案,以及供风与平炉炼钢方案。
陶小五也只有本来的一些经验,原本以为可以大大报答方少云的收留之情,兼也显出自己的价值,那知方少云提出的方案让他觉得更高大上,自愧不如。
方少云见他技尽于此也不大失望,因为这时代就这技术,于是次日召集坩埚炼铁的人与陶师傅一起,就新炼铁炉方案讨论一番,决定了所有细节后方少云就让他们建设起新钢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