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唔、甲骨文、、、''被文天祥一问方少云才记起甲骨文似乎是清末时才被偶然发现的,不过话已出口怎能轻易收回。转念一想这是事实否认不好,而且等夺取北方这个可以弄些老学究先研究起来,如此只能编个故事圆了:''唔,那甲骨文你们确实未曾听说过,正常、正常。''
''联盟在北方有个人他好阴阳之学,无意弄到一些龟甲之类骨头,发现上面有如字刻痕以为文字还描绘了附信送来。我看了认为大概是殷商文字,只因事涉机密将信烧了,过后后悔莫及。更痛心是那个人现在联系不上恐怕牺牲了,好在他拣到甲骨的地方我记得方位,等北方恢复到是可以找找,找到后研究一下。因为如此你可要暂时保密,只可说有莫提过程。''
方少云的故事逻辑上没有问题,又涉军事秘密文天祥相信了并以自己信誉对众人保证有这么回事,但具体要等恢复北方才能说这才了方少云这个口快公案。
到荆州乃是为文天祥等人兼荆州文科大学开学,他为这难得发表了二次长篇演讲。不过虽费了些吐沫加上让这些人参观效果不错,文天祥等近半人在最后询问时同意为联盟服务,其他人虽迟疑未决但对在大学上课兼搞点研究或编字典、类书没有意见。
这不是说方少云回隆兴将带上一大群人,他仍然是只与秀娴及数人陪着回去的。这倒不是方少云嫌烦让文天祥等人另外找船乘,而是文天祥等人将在这里的干部培训班学习联盟与护卫队等的规章制度条例。这些条例非常详细又经常在修改,连方少云也搞不清楚细节,让他们培训下才不至于到时基本东西也不明白而误会,这才是吃力不讨好适得其反的蠢事。
方少云回到隆兴春耕已经结束,所有临时调动的人与部队早已回到各地,唯有前线保持了五万以上兵力。这个兵力还是金陵那边仍然保持兵力抽调走时的状态才有的,不过金陵兵力未恢复原来数量,张弘范在江阴虽未撤兵,将摆出攻击势态的前出部队早早撤回了城市固守。
这是他知道护卫队攻击阿里海牙的部队已经获胜腾出手来,若再不撤退只怕会过来侧击自己。到时自己极难扛住,特别是出城的部队被夹攻完蛋他的大势已去。之前佯动是为拉阿里海牙一把,现在阿里海牙遭到毁灭性打击没有奇迹自己独木难支,只是固守待变才是上策。
张弘范很警觉外还在阿里海牙军队附近埋钉子一接到其军大败就退缩。不过他这份谨慎也不算错,虽然计划上没有马上开始金陵方向战役,但他不识相护卫队也不惧连续作战的。特别是阿里海牙残军光整顿也要几个月才行,新附军在这形势下战斗力也不会高到那里去时张弘范盲动元军主力就会再受毁灭性打击的。如此一来江南还真没什么大仗可打,联盟只需备了物资和干部接收就行。
当然由于张弘范的谨慎使得金陵方向战斗没有展开,这个没有脱离参谋部的估计与计划,与最有利情形虽然有点落差,但参谋部欲一战解决大问题的想法本来就属于太冒进与想当然。对这计划方少云不大赞同,因为一战将元军主全部打得只剩下一口气其实与联盟并无益处,所以他的想法是在侧面威慑,最多消灭一些冒进元军后将张弘范逼退。
这二种想法的区别在于参谋部是纯粹从军事角度考虑,从纯军事角度看若护卫队打败阿里海牙后插向浙中地区张弘范就会两面受敌,后方难保。当然乘张弘范进攻金陵将之前后夹击,予以毁灭性打击那是最佳结局,可以一战定胜利。
若面对其它情形方少云倒是不吝护卫队多辛苦一些,毕竟一下子解决战争大势也不错。问题是打败张弘范容易,之后局面难于逆料,有元至亡短短历史江南起义者不绝。如护卫队将元军一下子被打残后没有力量接手,各地义军、家族武装、半匪武装之类可能会以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对这局面还难说比单纯对付元军好。
单纯对付元军首先处理俘虏容易,而处理义军之类辨别性质,处理这些人肯定存在的烧杀抢掠行为,安排这些人的工作都是麻烦。首先这些军事团体肯定会打着反元旗号,但真心、假意、投机鱼龙混杂,加上这些武装的头领之前种种不堪,对他们的收编与处理真是轻不得重不得。
另外这些人一动只会使江南暂时平静的局面动荡起来,这不是说蒙元会对百姓仁慈,而是元在和平统治情形下不会滥杀乱搞。再则护卫队战斗力强大,伯颜是个智者,在这样的情形下不可能再放纵手下肆意妄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当然会极力避免。
反倒是若元军失去了对地方的威慑力后各类人物出于各种不同目的的武装暴动,不管是出于聚集力量与元军对抗目的或带有私心妄图乱世英雄起四方的觅取富贵目的,对民间的搜刮肯定不小。加上与元军的拉锯战,及与同类武装的利益争夺战,对本来稍为安定的江南只会破坏更多。
这样的局面于江南百姓是有害无益,而于联盟也是同样如此。如果这局面在数年前方少云还是欢迎的,虽暂时苦了江南人民,为大局出发有所牺牲在所不惜。但现在联盟胜券在握,再如此急进造成形势失序可谓得大于失的不智行为。
不过参谋部的计划方少云最后还是批准了,一来若张弘范不智自己不可能放纵其肆意攻击。其次第二阶段作战肯定是针对张弘范的部队,虽然最好将之驱逐后退,但他硬顶着不走无法不攻坚消灭之。如此局势这样的失控状态仍然还会出现,这是不由方少云个人意志转移的,所谓尽人事听天命乃尔。
世上事有许多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人定胜天作为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当然应该肯定,若将之当作真理那只是狂妄而已。人改造世界只有认识世界与遵循自然规律才行,而人的行为模式虽然可以通过对其过往行为研究而预判,但这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况且张弘范手下部队的行动不仅取决于他个人,伯颜与手下将领的意见及对命令的执行力,包括物资供给等情况对他决定部队如何行动都有影响。所以方少云一心保留元军力量下,将之一步步压着后退的想法要实现,这难度也确实不小。
正因为如此方少云将自己的想法摆了出来后,联盟与护卫队高层都惊叹他的想法一如既往天马行空、惊艳绝伦,但要实现难度不是一般大。虽然护卫队能致人而不致于人,可这样大的军事行动不断逼退敌军比不断消灭敌军难得多。
方少云也知道空喊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解决问题,只是在第三战役结束后,让参谋部尽力制定一个能吓得元军不断撤退计划而已。至于参谋部的人为此死了多少脑细胞,及这个计划最后是不是成功他也是抱着努力了就好的态度。
方少云的计划还在研究阶段,而参谋部之前想好事成双因张弘范谨慎还没动手已经失去机会。对于此节他倒觉得正常,张弘范政治智慧不高,军事上还是有三分三的,不然襄阳之战时尚是普通万户级将领到征伐南宋后期成为名义上元军统帅。
当然第三战役如此落下帷幕方少云也很满意,毕竟如何逼走张弘范虽无头绪但机会尚在。再说收获如此大一块土地及联盟已有近千万人口努力一年下次可以吞掉更大一块,这样一来剩下土地发生混乱危害也会少得多,再收拾残局也容易些。
另外方少云还有个计划是索性不动张弘范,让其守着苏南、浙江,镇住安徽、福建等处。护卫队先向江西剩余地区及湖南、四川等地进军,绕道云、贵、广西、广东再回过头将之歼灭。
这个计划的好处是江南最富裕地区不会出现动乱,而且云、贵、广西有点动乱也不怕。那地方山高林密夷人不少,虽然他准备将所有的人都整合为中华民族,但这些人中的普通人一旦明白事理肯定会高兴,但酋长们那里肯放弃自己的特权与财富。更麻烦这些人躲在深山,普通人又太缺少见识,被头领们一蛊惑要将他们整合起来比已占领区的夷人更难,这是项长期工作放一放无所谓。
方少云绕道计划夷人问题会长期存在缓一缓无所谓,但张弘范不计零碎二十万大军加很快会整合出来的二三十万新附军在护卫队后方没有一支相应部队监视可不行。如此护卫队兵力方面就会吃紧外,本来放弃筑垒的方针又要修改。
护卫队筑垒不是喜欢干这笨事,完全是兵力不足惹的祸。因为一个营据垒而守基本上能切断一条通道,可以抵挡上万元军通过。正因为如此护卫队现在战场占据进攻优势了,这个东西已经不再弄了。可是方少云的绕道计划一执行,没有太多兵力监视张弘范,压制他的活动自由的护卫队只能故伎重演了。
只要在一些重要道路口建几十座堡垒,张弘范军想突入大军远去的联盟区捣乱有点路不通,绕道过去了时间久还不安全的问题。毕竟护卫队会留下部队以防万一,只是有了堡垒部队可以少放不少,因为作战规模也会变得小许多。
这是没有堡垒元军可以大宽度多路进攻还能互通声气、互相支援,被堡垒一阻挡突破阻拦的元军会成为一支孤掌难鸣的独狼,要消灭不难。至于元军并力进攻一线那么临时设立的阻拦线不见得冲得破,怕后路不保元军也不敢这样想。主要道路被堵小路上元军敢大部队进攻那是找死的节奏。
方少云二种方案在头脑里盘算不已难下决心,这当然不是他优柔寡断而是时间尚有。现在场中休息,参谋部也在议论他们的计划,并且时间一长变数也多,他只是在盘算下一步采用那种办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