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文科大学也有安置这时代文人的用意,不管怎么说多少有一些文人会投靠新势力的。那怕一开始不屑,或者有所野心怨恨仇隙致某个人走投无路时也会有文人投靠,也就是说逼上梁山。如土匪有狗头军师,李自成有顾君恩、宋献策、牛金星诸人。
特别是随着形势变化有改变天下大势可能时文人的节操直线下降,蒙元进攻江南不知多少文人与文人出身的官员顺了降了。护卫队在荆州时代文人们还比较硬气,一开始稍识字的就不愿参加干部培训班,进过书院(州级大多数是半官办或补贴性质学校)更加梗着脖子。
不过这次打下了这么大一块地方,那些文人吓了一跳外知道形势逆转了。而这个逆转南宋已经出局,蒙元如此强大其军队比规模小得多,传说几次打败元军的护卫队看来此前之事乃是真的。现在更是截断了长江,完全是成了气候的样子。这一来不合作的有梗脖子的少,还有不少主动投靠的。
对他们方少云不可能全拒之门外,只要没有大奸大恶就会给出路。年青无大错者收入干部培训班,年老学有所成者不可能如此就让他们研究学问兼教书育人吧。
这些人中学问差一点儿的进中学之类教教文学、历史、地理之类就好。真是大腕、学霸来大学讲课外主要研究典籍、文字、历史、税法、民法、刑法、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考古、考据、方志、历法、音韵、哲学、政治经济学、、、,编纂字典类书等等。
这些科目研究现在也有了一定条件,从各地搞到的书籍还真不少。这时许多后世没有遗存的书籍大部分还能找到,当然明清的书籍就不会有了。但明清的书籍缺了也就缺了,虽然明末、清末有一些思想性不错的学者,可现在自己的东西比他们先进,再说不可能为这任由历史照原来剧本发展下去不是。
当然哲学、经济学之类是太新的东西,方少云只是初中生只知道个概念。他就是提出个概念,若那些老学究感兴趣了他会简单说说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唯物唯心、外因内因或供需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之类概念。若没有人有兴趣过几年他会让自己的学生中弄出人来研究,不过他能提供的帮助也是仅如此而已。这些年他将自己的记亿记录下来,关于这方面能记得的东西实在太少,主要是当初装入太少没办法。
文科大学可开的课与研究的东西很多,萍乡的理科大学暂时还不如称之为冶炼专科学院才名副其实一点。不过好歹在这个时代这里的研究水平该是世界之最,另外等南方初定他也会去阿拉伯及欧洲搜集学术著作与著名学者来提高一些方少云不懂学科的水平。如航海与造船阿拉伯人就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希腊的哲学,欧洲的天文及达芬奇可能未出生威尼斯或许也会有些收获。
方少云在萍乡不仅看了许多建设工地,更多乃是对方土昌、田阿材等人布置整个工业发展、研究项目。现在护卫队与联盟都是小鬼当家(年龄大一些的从资历、教育程度、就职资历等也是小白者多),工业与科研方面的人更加年青,看到一个以冶炼为主的工业生产研究基地已经布局雏形在自己手上由二人协助完成,他对这二人抱着更大的期望。
这个期望一方面是现有的生产与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是一些轻、重工业机械研究生产的展开。现在仅纺织方面就急需提高生产力,一个社会的进步归根结蒂乃是人均拥有的物资多,纯农业生产男耕女织再理想状态也就是温饱而已。
如此社会好不好?后世把工业化弊病极端化的人非常羡慕这样的生活。只是这样的生活好不好不论首先这地球容不下如此多人,另外真如此生小病抗生大病等死,人均寿命不过六十岁。如此一来真如此恐怕后世人会选这个的只有某个极端者而已,男耕女织如诗情画意其实只是幻觉罢了,脉脉温情轻纱遮掩下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极其艰苦、听天由命生活。
方少云组织合作化让农民男耕女织上进一步,这主要是在同心协力上达到旱涝保收与扩展生产面上获得更多牧、副、渔收入。这一来农民比过去的温饱变成了低层次小康,从过去对抗旱涝能力差变得稍强,但在医疗、劳动强度等方面改善不大。
如女人们还要在夜里纺纱、织布、纳鞋底、缝补衣衫等,如男人耕地、插秧、收割、脱粒、舂臼等非常辛苦外业余文化生活也不丰富。要解脱他们繁重的劳动压力,改善他们的医疗条件,让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只有发展工业一条路。
农业方面方少云贡献了双骅犁让耕种效率提高了几倍,后面又指导研究了手动插秧机、收割机、脱粒机。但这些仅是小幅度提高一点单项效率,离农业机械化还非常遥远。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方少云正在大力开发驼锅机水泵,这是为平原的农民准备的,平原水库设在洼地旱时浇灌涝时排水很累人,有价廉使用简单傻瓜式水泵丰收才能更有保障。
工业化是篇大文章,在中国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一大原因当然是儒学对男耕女织的固执维护。他们作为科举的得益人掌握权柄还把握了思想、道德兼行政所有的话语权。兼之中国的大一统农耕文明太进步,造成每当经济繁华时乃是资源紧张兼并严重,内忧外患造成的巨大破坏使每一次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被摧毁。
资本主义经济本能地寻求资本收益扩大化,这是新技术最大的推动力。如毕升为何想到活字印刷?不就是节省成本与时间吗。至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乃是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加上战争将这个土壤都破坏了。
现在是战乱期间,按说男耕女织自然经济还未恢复,下一个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在明末。方少云推动机械化不是自然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这比水到渠成费事许多,但肯定有序少走弯路效率高不会反复。
而且整个联盟对工业化也没什么阻力,这方面方少云乃是联盟的创始人外,联盟也享受了军工武器先进的超级红利。如护卫队已消灭了元军三十万出头,不管这些元军战斗力参差不一,一来说十比一伤亡交换率已经蛮不错了,但护卫队除胡乱派特殊用途的敢死队,至今连一千重伤致残加死亡还不到。
另外联盟能养活那么多军队还有余粮储备合作化外新农具功不可没。还有军队鞋帽服装、防御堡垒、船只建造等等都是工业发展才能取得,鲜明例子在前,联盟的干部本没什么陈腐思想又经方少云指引,他们怎可能会对工业化有偏见。
没有内部不同意见方少云一点也不奇怪,相对而言宋儒虽然也在趋向保守,但南宋末年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呈现而比较明清他们尚还宽容。如朱熹那套东西还是积极方面为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还不曾歪曲到专门套在女人身上,缠小脚也罕见。
如此环境反对工业化的文人不多,大多数将之归结市井之流不值他们注意。所以方少云对联盟内没有人反对工业化不意外,要说他最为在意的是想不到如今萍乡能一下子弄起这样大摊子,还有许多项目研究超出他的记忆与能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更可喜。
可惜不管方少云在萍乡看得如何开心,还忙着给各研发项目指导,可他必需走了。这倒不是联盟或护卫队有急事需要他处理,而是他在视察路上接到一个报告,他现在要去荆州处理这事。
现在联盟还有必须方少云出场去荆州解决的事恐怕很不寻常,事实上这个报告送到方少云手上他也是大吃一惊。至于此时他为了何事去荆州,要要回到一年前,当时忽必烈对元军下令迅速灭宋后回师攻打护卫队,要求抓住机会将护卫队重挫一下。
为这个计划元军才不顾自己损失会加重,张弘范与李桓合力灭掉了南宋小朝廷,阿里海牙、逊都攻克了文天祥与张烈良最后坚守的城市。
这些战斗中都有一些重要人物被俘,本来这些人不投降低级官员会直接杀了,名气大者会送大都由忽必烈亲自处理。只因长江截断战事又紧义军被抓头领大多数放在一旁不及处理,最近伯颜接忽必烈命令将这些人及之前不大合作的名人送往大都处理。
如此做忽必烈是希望通过说服这些人挽救蒙元在南方的人心。这也是垂死挣扎而已,几十个名气大又不愿投降出来为蒙元的文人、官员即便是让忽必烈真忽悠成功,在军事力量的综合性劣势下元军在江南翻盘的可能性不比守株待兔概率高。
历史上多少反道德、反人性、反人类的战争获得胜利不正是其战斗力强大而已。蒙元攻占江南既不是文明的的胜利,也不是获得民心的胜利,最最关键乃是元军武力强大敢打敢拼敢杀人而已。
相比之下护卫队战斗力比元军高出数倍,民心方面这些人即便是能拉拢一些,对护卫队心怀盼望、好感的人更多几倍。这方面连大多数地主在二选一上不会选元军的,因为护卫队不会滥杀人,联盟统治区秩序井然人人安居乐业。
两害取其轻,联盟肯定不受富人欢迎,但与其在蒙元统治下毫无尊严活着联盟那里也不是人间地狱。或许他们现在是比大部分人生活富裕一些,真了解联盟的知道联盟统治下普通人的生活虽然平均些却不比他们中大多数人日子差,所以虽会失去部分财产比较而言对联盟排斥心理大减。
忽必烈此举乃是事急抱佛脚、病急乱投医级别但伯颜认为可以一试。他这样想因是此举不必费多少力气,姑且一试浪费不了什么。
况且江南之事已不可为,拒绝忽必烈要求失败后回北方多个罪状。于是他考虑到这些人年龄大,绕道四川路途远辛苦还看管困难,于是他派出一条大船运送却不料让护卫队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