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范之所以在江阴修建城池乃是此处长江没有江心屿又处弯底,护卫队兵力最薄弱易于突破。另外其它数处驻兵离护卫队城堡远,此地保持对护卫队压力算得上最佳地点。
特别是阿里海牙攻打护卫队城堡失败,转入防御的张弘范将大部分部队撤回常州、无锡、苏州,在前线仅留几处新筑城池,其中江阴一开始为了克制护卫队城堡建造最好、驻兵最多,算是仍然保留对护卫队的攻势压力的唯一地点。
实际上护卫队在截断长江作战时虽然攻势如潮、行动迅速,之后忙碌着建城堡,再之后基本上没什么主动的军事活动,主动攻击更是绝迹。因此张弘范之军到达后见这里似乎有便宜,仅在护卫队城堡三里路外筑城也是不理不采,到是张弘范对护卫队城堡进行过数次试探性进攻。
有过试探性进攻张弘范才明白护卫队城堡不好打,他为攻打城堡也弄出了重盾却是毫无用处,巨盾能掩护接近掩护不了登上城堡。不过这些试探性进攻让张弘范获益不小,虽伤亡不小死了几百个士兵,但建造自己城堡时张弘范吸取经验教训在式样上有点如西式棱堡,也不再安置平民。
特别是他的江阴城池为三个互相掩护的城堡不仅有圆形高堡楼,还有外面配套沟渠矮墙,在伯颜召开会议时张弘范又取了经回来又对城池升了级。加上此地驻扎三万兵力,可说是比常州也难打几倍,另外有了神臂弩及床弩火箭面对护卫队也能斗一斗。
张弘范能如此快造出防御力远超这时代的城堡说明他的学习、总结、创新能力不错。有了这城池张弘范恢复了不少精气神一时间有点洋洋得意,非常想看到护卫队在自己手上折戟沉沙的一幕。
这是他作为宋元之交时代杰出将领最大的不足,虽或许是因在蒙元汉人或明或暗有些吃亏而有些怨气。但他的心智终究有点不完善,不然也不会将:张弘范灭宋于此之类字样立碑在崖山了。他为何遭打压,靠显露才能会改变?灭国乃不赏之功还敢得意?他是中二吗?
或许张弘范的愿望上天没听见方少云也助兴来了,伯颜刚松口气时接到张弘范军报,言道护卫队少说出动二万多兵力正在围攻江阴克敌城(张弘范起的名)。这个军报让伯颜大吃一惊,他虽判断护卫队这个方向即便是攻击也难有多大作为,但之前护卫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事还悬忽。
不仅伯颜有点担心,张弘范同样忐忑不安,特别是护卫队火炮对他设计所造的城池破坏较大,多种手段齐下加上神臂弩才挡住护卫队的进攻,双方渐变成胶着状态的僵持战。对此张弘范给伯颜报喜道是打得护卫队不敢进攻又不死心才僵持,其实该是护卫队担心死亡太多心疼才停止进攻的。
而他这样判断的根据是双方交战还是护卫队武器厉害,这样的攻城战伤亡交换比达到了三比一。这不是攻方而是自己一方三人换对方一人,这样的成绩元军面对宋正规军肯定做不到,再说也根本不会在乎这样的伤亡交换比,早乐呵呵地一口气将对方城市攻占了。
攻打城市时城墙争夺战对攻的一方吃亏最大,即使最强大的士兵死在农夫手上十分正常,要不然也不会有人费钱费劲去造城墙了。攻打城墙时攻方几倍伤亡于守方正常,当然一旦占领城墙往往是攻方屠戮守方时刻情形完全掉个头。
即便是元军强大但在攻伐江南时倒在城墙下的士兵也是不要太多,慈不掌兵,张弘范见惯了生死在战时将士兵完全看成数字,计算的是自己消耗多少才能打败对方。至于会不会舍得这份消耗去进行战斗,那是一个综合性考虑不完全在于损耗大小。
当然如果换个位置,自己面对顶在腰部的江阴城伤亡再大些也要下决心拔除。从这一点看来张弘范发现护卫队兵力少不敢拼消耗,打仗一直比较顺风顺水作风比较软,不敢打硬仗这二个弱点。发现护卫队有这二个弱点及江阴城战事陷入僵持张弘范一开始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外,还对后面的战局开始有了较大的信心,一改之前悲观失望。
护卫队攻打江阴城不仅张弘范是切身利益,也是伯颜、阿里海牙担心、关心的事。张弘范这里战事不利的话伯颜之前努力要大打折扣,若是大败更是之前努力基本上会白费,只能看新整编新附军来不来得及顶上来。若是新附军顶不住,江南局势希望不大了。
伯颜担心阿里海牙也是一样,他不可能独善其身,张弘范一败接下来就是他了,自己的部队现在远不及张弘范手下有战斗力。还好天不绝人之路,护卫队在战场虽保持优势却没有拼消耗硬攻,双方现成僵持。这消息对伯颜来说是他判断准确,时间在他手上。而对阿里海牙来说是一直担心护卫队的反攻现在已经解除警报,可以睡几天安稳觉了。
江阴之战只进行了十几天三万守城元军与二万护卫队僵持起来,这让伯颜、张弘范、阿里海牙包括元军的将校兵士都松口气。护卫队的强大如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差点儿喘不过气来,如今金陵方向护卫队一半左右机动兵力在江阴城下攻打乏力,让他们似久雨见到云层裂缝的阳光一样开心。
整个江南蒙元军政松口气盘算好好过个年时,十二月初五凌晨三时左右虽然天气晴朗星光灿烂因月亮移走看起来光线不甚明亮,不过走走路倒是无妨。古代、农耕时期、战乱、冬季这四个词加乡村田野都与静寂不远,再是凌晨,整个鄱阳湖畔平时这时无人此乱世时别说是人,恐怕鬼也不会过来。不过任何事都有例外,今天此时竟然会有大量船只靠岸,船上还一队队人马陆续上岸。
这鄱阳湖水并不大深,岸滩往往连小渔船也靠不拢,滩地又长满芦苇。但船队靠拢时有灯光指引,岸边大片芦苇还早已斫去捆绑后铺在滩涂。船只一到大批木板往芦苇上一铺便成了一条条船只可以停靠,人员可以方便上岸的通道。
这一切可说是完全有预谋而且还是组织程度非常高的行动,不然时间配合,芦苇被斫开劈岸滩又成为垫路材料等一系列行为根本不可能。当然能说明这次行动组织程度高的不仅是船只多但停靠有序,上岸的人很多却一点也不见混乱,上了岸就列队然后一点名就上路走了。
这样高的组织程度在这个时代绝对可说绝无仅有,唯一可能只有护卫队,而事实上这一切也正是护卫队的一次作战行动,不然仅这时代患夜盲症的人多在这光线不好的凌晨就让一支队伍走得跌跌撞撞,如此复杂的行动怎可能不点起许多火堆照明。
护卫队夜入鄱阳湖从侧后向元军突袭是方少云为此次作战定下的妙计,这计划还是从知道元军分左右钳形攻势对付护卫队长江封锁线时他就在筹划。只是一开始无法制定具体方案,只定了个稳住金陵在鄂州方向反击的大概设想。
元军阿里海牙部为攻打十个城堡将部队分成二部分,他的部队攻打鄱阳湖西边沿江岸五个,逊都负责鄱阳湖东边沿江岸五个。这一来二人攻打的城堡虽然连在一起,但实际上被鄱阳湖却分成了互相无法支援的两块,方少云见阿里海牙这样布置心里大喜,因为吃不了全部也能从容吃一半。
第三战役从这里开始这个设想有了,但如何反攻?吃一半还是全干掉?这些难题摆在方少云面前等他选择与解决。首先有多大的碗才能盛多少饭,护卫队的兵力一字长蛇封锁住了整条长江,也将自己的机动兵力用去了一部分,野战军不少也成了守备军。
因为方少云一开始就将斩断魔掌计划分成三到四个战役,最初他设想第一次战役时能搞到三四万兵员训练扩编,凑出五万兵力发动反击。击溃一路再击溃另一路后整个斩断魔掌计划算是完成,接下来是再扩编再将元统治区夺过来的又一个过程。
等到了第二战役方少云觉得五万兵力将阿里海牙击溃后退不难,难得是这样好的机会仅消灭极少数元军心里不甘,对后面战局也不利。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五万兵力要将阿里海牙二十万军队吃掉可不容易,于是方少云开始筹划如何凑兵力及如何迅速将阿里海牙军队分散歼灭。
在凑兵力方面参谋部出了不少点子,而且那些点子还真是符合''凑''字。因为参谋部将主意打到各处守备部队从中抽出一部分来,虽然零零碎碎倒是也有个一万多人。
这点儿人缺口还大,方少云有意在金陵方向制造假像才能多调出点兵力及麻痹元军,想了很久觉得从表现较好的俘虏中挑选出一支敢死队性质的部队或许不错。于是从还在服劳役的俘虏中挑出近万,宣布立功免罪后训练了一个月,装备最早型号火枪,在水军炮兵支援下攻打江阴的即是他们。
正因为是俘虏兵又没有用最好的武器,战术也是粗糙,这才是护卫队在攻打江阴时伤亡较大的三大原因。不过用了他们及将一些普通俘虏兵训练一下调到金陵军营李代桃僵,金陵一线竟抽出了四万多兵力,使得原来计划五万凑成近十万。
另外本来准备派过来工作的干部也受过军训,联盟内的民兵就当实战训练来此抓抓俘虏兼管理等。这样七凑八凑竟然弄到了近十二万人,当然这也是方少云与参谋部用尽了浑身解数,加上联盟组织程度高,所有的人热烈支持的缘故,不然联盟这点人力还真不可能。
大致解决了兵力不足问题,怎么将元军迅速歼灭还是难题。元军虽然后退但仍然是保留对护卫队城堡的高度警惕,其正担心护卫队从江上登陆攻打,要将之攻占出其不意很难。
而且前线元军分散成五处打了一地其它元军见形势不妙可能会后撤,这对尽量多歼灭元军不利。方少云经过反复思考才决定借助鄱阳湖先袭击元军后方二处大营,再拦阻前线后逃元军将之消灭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