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炮其实不仅攻城厉害,实际上守城更为利器。至明、清、鸦片战争时期防守方的火炮都是放在城墙上的,这样的好处是居高临下视线好攻击距离远,缺点是布置困难移动更难,对近处目标还无能为力,在城墙上易为死目标。而曲射炮在城墙下,沿着城墙运动布置机动灵活,敌人打不着,可以消灭近处敌军。
看到这样的好处方少云当然不会不开发,其实臼炮制造比直射炮更简单,所以一下子便成了,稍试验一下便达到较佳水平。唯有臼炮只能用开花弹,而开花弹不好造。适当的弹片数量与质量方少云通过设置预碎槽加多次试验容易确定,就是发射方式也还好解决,就是射速低一些而已。
最困难是碰撞引信不可靠,此乃是设计问题,原因在于方少云根本不懂引信也不可能有过接触。对此难题他只能采用定时引曝方式,但药线多次燃速试验,时间控制方法多次试验,结果仍然是不够理想难精确到毫秒。这一来早炸迟炸即在空中爆炸与落地一会儿再炸的可能性普遍,均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这样的结果也不算太坏,因了望、联络、指挥勾通顺畅及时,对方才列队或人多一点早有准备的炮组一接命令即有炮弹落下,空爆与落地再炸都有,真是防不胜防。
因这次是大规模使用臼炮第一仗,吕文焕千方百计的防御措施完全失效。见到第一天第一场试验进攻就打成这样凄惨,他的心里用后世一句话那就是:拔凉、拔凉的。只是第一天还不是全面进攻,乃是新战术试验性进攻吕文焕就完全失去了信心。
说来这一场进攻有条不紊毫无激情更少热血的小战斗,但自己方面的损失比例太大,只要对方全面进攻三五天就会失去外围及失尽士气。这一来除非所有将士准备血拼到底,只怕外围丢掉城墙也不用守了,这被压着打加极高伤亡交换比使战场如单方面屠杀,有多少士兵愿意打这样的仗?
第一天的局部进攻只有吕文焕、几个高级军官加少部分首当其冲的部队绝望,次日全面进攻后当日夜晚鄂州所有的部队全都尽是悲观失望情绪,而且不少军官彻夜联络与商议。
虽然护卫队给予投降者条件并不大好,此时他们已经吓倒了。完全无法阻挡的进攻,己方无法反击只有不断的死伤,这样的仗还怎么打下去?护卫队对俘虏者待遇再苛刻,与死亡比还是有条活路,好死不如歹活着啊。况且他们已经降过一次,早失了为谁而战的魂,再降一次也不难选择。
二天战罢吕文焕估计外围战结束他手下的部队将士气丧尽,即会出现大规模叛逃,他想不到第三天前线即有小规模有组织脱离战场投降行为,当日晚上不少军官下定决心次日投降。
第四日局部的投降几乎引起雪崩,连非一线部队除少数几个军官外纷纷联络护卫队洽降。现在影响鄂州城完全易手不是吕文焕手下顽强抵抗,而是方少云指导下的护卫队慎重,不愿接收个混乱城市。见此让各支洽降部队仍然驻守防区保持安稳秩序,静侯护卫队的接管。
当然大多数部队一投降,剩下的部队也是上面军官顽固下面将士自顾自不再抵抗。因此原因护卫队虽不想匆匆接收所有投降部队,进程肯定快了许多,当日尽占了本计划六七天占领的城墙外地方,局部地点还在城墙之上建立据点以防反复。
时刻关心战场的吕文焕见此知道大势已去,他的心里或有些不舍不甘,但当晚却与三个不愿降而部下抗命也成孤家寡人手下一起服毒自尽了。
吕文焕虽自杀却留下了一封信给方少云,之所以会将信给方少云,想来是他已经比较了解护卫队或联盟的权力架构,他萦萦于怀的当然写给护卫队最高领导人看。
鄂州被攻克之顺利出乎意外,此时武昌也才到手。攻武昌虽迟了几天出兵,因护卫队在汉阳兵力充足,一围城运过江的兵力即达到近二万,比守城兵力还多一倍。这些兵力虽不都是野战师,守备旅守备营的任务虽主要是来执行建造沿江堡垒防御线,可临时客串一下封锁任务实力够强。
这些守备部队虽然成员年纪大一些,从原宋、元军改造来的成份较大,武器装备配比与野战师差距不小,论战斗力却是远胜元军主力。而其战斗力的保障不仅是有超时代的武器装备,还有他们的训练更科学及护卫队中不受欺负受到尊重等等因素。
能加入护卫队守备部队的原宋、元军士兵本来就是这二军中优选出来的比较淳朴善良者,这一条就让他们自傲自重。这样的军士在旧军队往往是受到欺负的大多数,而护卫队讲究官兵平等,虽然训练很苦很严但伙食好还没有歧视与恶意打骂。除此以外他们还能学文化,识了字还知道了许多道理,多少明白自己是为谁而战。因为知道自己将来也会进合作社,或安排其它工作,他们清楚是为自己而战。
另外良好的军民关系及上课后他们知道自己虽是为自己及后代生存、幸福而战,又算是有所贡献受普通百姓尊重而自傲。当然护卫队屡战屡胜给他们的士气、信心十分大,加上主要军官大多数乃是护卫队老兵,这些原来宋、元底层军士早已脱胎换骨。换成宋、元军队有这样的部队肯定当作王牌,但护卫队精兵简政,武器装备先进本来远超时代,这样的部队不必用于野战。
因为攻打武昌的双方力量对比太强,护卫队战术上没有浪费时间,一围上就直接开打,只用二天就比鄂州早解决了所有问题。之所以用二天时间那是武昌守军被臼炮炸得难守城墙,再见对方人多即刻降了,只是护卫队前线总指挥不愿连夜进城造成混乱,让守军保持城内秩序次日正式出降,这一来时间就多了一天。
这样的事换其他军队不大可能发生,一日而下名气好听功劳似乎是也大些。连夜进城发生混乱更是不少纪律严明部队喜欢,平日管理严格混水摸鱼难管吧。
但护卫队中在方少云主张与坚持下讲究实效,一日攻克与二天完成任务差别不大,连夜进城造成骚动混乱公私财物、人员易受损失,护卫队士兵也可能增加误伤之类。另外混乱中可能有人乘机逃脱,护卫队军纪也不好控制,能避免这些东西比早一天拿到城市控制权好。
武昌迟动手先解决在计划时早预料,随着鄂州的捷报也到达了汉阳临时指挥所让方少云有点小意外。这个时间点比计划早了三五天,虽非完全不可能,至少超乎意料的顺利。
因为新占领区还未建立起信号传递系统,吕文焕遗书也随鄂州捷报附带,一起用快马至武昌渡江送到方少云手上的。对捷报有点小意外不算什么,而拿着吕文焕遗书方少云很是一番感慨。
战前所有作战问题方少云没有任何迟疑未决难处,唯独对吕文焕处理有些不知如何为好。按他一惯做事原则吕文焕属重大投敌并且投敌后劣迹昭著者,乃著名汉奸,即便是投降也最多保命,若顽抗被俘必定该是死刑。只是其前面抗元功劳不小,力屈而降非绝对贪生怕死之辈,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赦免其死刑,在偏僻之处如现方家谷某些山谷让之度过肯定不会长久的余生吧。
不料此番他到干脆,也许是惭愧,也许是只想解脱,也许是护卫队没有优厚条件招降。反正寻了死路让方少云少了处理难点,到是遗书还得看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乃是伪命题,但吕文焕不管怎样多少为挡住元军铁蹄出过力,有什么事只要不过分他帮助三分也不算什么。
看过吕文焕遗书方少云心里一松,这是因为其遗书虽曲言为自己所作所为辩解几句,此也是人之常情,文过饰非他也不免俗。让方少云松口气的是吕文焕遗书要求不高,如请求善待他的家人与部下之类要求护卫队的做法本不过分,他不必开特例。
到是吕文焕寄希望于方少云能带护卫队恢复江南,然后北伐驱逐蒙虏后给予南宋皇室留一个祀祭。要求不对赵家赶尽杀绝,给予一个空号王、公爵位保留血脉祭祀倒不意外,意外的是这样的要求在说他竟然会对护卫队前途如此看好,至于给宋赵家留一点血脉只是算作其降元不为己谋的曲辩之词。
对吕文焕会看好护卫队前途方少云多少有点意外,但对其建议护卫队尊崇孔孟之道,宽待南宋遗民士绅、文人,与之共同驱逐元军,恢复江南的政治主张,及大力扶助义军,与之夹击元军的军事方略,只能嗤笑其迂腐加天真。
这样的提议即便是吕文焕他出于好心,军事上义军乃是扶不起的阿斗不说,扶起来政治理念不同打败元军还会内战。政治上联盟现在的方针很成功,不必为快速打败元军而改变。
吕文焕遗书有所悔意及讨好,方少云对他这些话尽当好意领了,人死了再计较没什么意义。对其丧事令鄂州方面尽量规格高一点,确实无罪家人、未成年亲族分散安置与普通人同等待遇。
方少云乃后世人观念,本根本不会牵连那些家人。只是这时代大小家族一体办事俱荣俱衰之风很盛,这一来一人得道众人襄助、沾益情况普遍,就算是乡村也是结帮排外以私废公。
虽然乡村大家族有其团结互助比较正面的地方,如方家原来因为团结才能千里迁徙,在方家谷重创新业。但大家族于联盟统治负面因素占多,对这样的情形方少云是将大家族的人拆分到不同合作社,避免影响到联盟在乡村的统治力。
至于那些为官为商为大地主的大家族在处理罪魁祸首时,肯定会牵连颇大。一来同一大家族或为帮凶或是受益者不处理不行,二者留下大家族仍有核心及共同利益,现实如此较严清算及将大家族拆散势在必行。吕文焕也是大家族不分散安置不可能,但考虑其家族之人不惯务农,以城镇为主安排也算是优待了。
吕文焕家人安置如何乃题外话,因护卫队动作快元军围攻义军尚未完成早已结束。忽必烈闻此消息忧虑护卫队势头太盛,也只是有心无力徒唤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