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对形势判断如此肯定是南宋方面最脱离实际,原因在于其老大心态作怪。既然大局面上缺乏自知之明,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其获得胜利的希望也就越如泡影那么虚无缥缈。
而元方比较务实客观,并且实际上按一般这个时期战争样式思考它的战略完全正确。它所料未及的护卫队会采用沿江封锁战术不是元高层及忽必烈愚不可及,而是之前根本没有这样的先例,而且同样冷兵器作战时期一字长蛇般仅占领几个关键点封锁长江战术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护卫队仅在长江南岸或汉江北岸乘宋元之战占领一块地盘的话,确实会形成元军击败宋军后双方拉锯局面。
这样的拉锯局面因为双方武器装备的代差及建军思想代差护卫队的胜利是毫无疑义的,但忽必烈根据现有战争样式经验认为优势极大也不算错误。至于方少云因自身水军与武器超级优势,打一场这个时期所有人所料不及前所未有的战役样式,是难于责备忽必烈想不到的。
九月前三方对当前形势的解读与下阶段形势变化展望不外如此。因此等护卫队大扩编第一期新兵连训练结束分到部队进行磨合,第二期征兵进入新兵连训练时,南宋方面大起义的浪潮因元军从北方,从守备的城池出击已经被遏止,甚至是有部分地点处于退缩状态一事出乎三方意外的。
宋元大战以来这一段时间风云变幻最激烈,先是北方诸王叛乱元军暂缓南方剿杀回军先安老巢,南宋势力乘机而动开始渐有逆转宋元大战形势之迹象。乱花渐欲迷人眼,处在这样的情形下又没有后世发达的资讯,绝大多数人对形势根本没什么了解,就算是了解一些也是片鳞局部,从中要分析出天下大势乃是奢望。
方少云算是对目前形势最了解的数人之一,而且直接搅动形势发展的人之一加唯一知道历史进程的人,就算如此他对南宋这次反弹能达到什么高度把握不大。毕竟历史已经因他占据两江之地,灭杀许多元军,及支援诸王叛乱等而有较大改变。
因而元军恢复攻势后南宋会失败在方少云看来当然毫无疑问,一支心怀怨恨的士绅加投机分子为主,心怀侥幸匆匆发动的大起义,怎敌数十万虎狼元军。但他对南宋最后仍然不能逃脱被元败亡命运之事有些把握外,具体程度他还真有点吃不准。
为此方少云在设想的作战计划时尽力将这个因素考虑细致、全面,还比较保守。比如今年的大扩编计划及年底开始的作战计划都是基于此因素,因为他考虑南宋大起义后占领区会距长江不远,此番宋元大战他插手过早就可能引得元军锋头转向。
以现有护卫队实力即便是在大扩编后在局部战斗上,应付元军主力说仍然是有点力不从心过分,可说至少是斩断魔掌计划较难推进是实。因为斩断魔掌计划是沿长江展开,整个计划是占领沿长江所有城市及支流口岸控制权,太早引元军主力参与护卫队兵力不足会使计划完成推迟太久。
只有完全阻隔长江,元强大的力量在江南就会虚弱到一个绝对低的程度。而此事的原因在于北方经长期异族统治,与南方虽同为汉人但同气相求意识极为淡薄。又经蒙元数十年统治双方隔阂更大,经济上又比南方凋零几倍,一时间文化上、经济上更难经营。
而且蒙元力量基础在北方,江南能打败南宋但基础不稳,手下可靠的只有北方过来的军队,新投附之人论忠心耿耿寥寥无几。其灭亡南宋后虽似完成统一,实际上护卫队只需切断长江,留在江南的元军得不到北方支援只会逐渐衰弱。而南方元军断绝支援后虽力量不强,只要南宋朝廷被灭地方势力翻不起多大浪来,有利于护卫队完成斩断魔掌计划后逐步接手治理。
如此计划比护卫队块状向外发展时与元军主力不断拼消耗好。因为这样的拼消耗蒙元方虽然仍然会失败,但交战地区损失巨大,护卫队一开始会比较艰。不如截断长江先灭南方元军后治理南方十年、二十年,然后伺机北伐一战而定。这样的战略以时间论或许差不多,但胜在民族元气保存多,短时间完取江南可能性大,二者对比此计划应该可取。
如此一字长蛇般截断长江在这时代技战术水平来说肯定是不可取的,因为平摊力量后任何一点突破就会使整个计划破产。而方少云的依仗是二者,一是强大而超时代的水军,一是水泥建筑的防御体系。
这时代接近十米高的城墙已经让元军有点无能为力,沿江更高的、成体系的水泥城堡群让元军更难对付,而大小水系口建造炮台也足以封锁任何船只通行。另外护卫队的防御及炮台一旦完成所需兵力不多,就是要有点建造时间缓冲。
至于水军现在元军不是没有,其内河主力虽在张禧率领下兵败汉江全军覆没,其海上还有不少船只。但这支水军尚比不上宋水军,幸亏蒲寿庚叛宋投元,不然其海上力量更弱。此外此时元水军也在全力以赴灭宋,加上没有装备火炮,更不可能入长江与护卫队水军交战。而护卫队有强大水军不论支援岸上军事行动、运送物资,还是打败北方、上下流而来水军,封锁水面得心应手。
这战术有实力支撑,参谋部经过几次战棋推演完全赞同方少云的战略设想及战役战术,对年底启动战役也大都觉得比较可行。意外是有些人在九月时见南宋大起义发展势头,担忧其一直打到长江边使双方直接接触,提议是否修改计划或推迟执行伺机再动。
这个新情况不说参谋部与几个知情的高级干部有人犯嘀咕,九月初的架势连方少云也有点怀疑自己支援义军武器,支援北方叛乱太过了,造成元顾头顾不了腚,使元至今无法在北方平乱,让南宋此次反弹真成了气候,因而自己的计划成为不现实必须修改。
因为这时代取得情报难度其实不是最大,及时获知情报才是最困难。作为敌对势力方少云获得元军情报的手段不少,而最困难是传递这些情报,任何超过普通人行动速度的传递行为都是非常不安全的。为此他知道元军北方平乱结束,元军重新转向南方灭宋行动一事时距元军实际军事行动时间早不了多少。
这是因为元军可以八百里快递传达军令,护卫队的侦察系统没有传说中的信鸽,主要靠步行传送情报。要不是元军军事行动前还有个转换状态与准备物资时间,方少云获知元军重新转向灭宋之战时间会元军实际投入作战时间更迟不少。
元军目标转向后此时是个重要观察期,因现在元军仅是投入此前撤回一线的军队,加之前进入战略预备的军队重新进入一线,而北方平叛军队尚未到达。当元军主力未齐,南宋义军与之作战成色是护卫队今后作战计划与行动的最主要参考。若此时元军尚不能完全遏止义军发展,或互相拉锯局面方少云觉得自己此前设想的时间点有可能偏早点,若义军有点不支迹象时间点才正好。
因为有这区分及战场多少有点联动,相隔越近联动逾强,他只能将精力重点放在这里。方少云此前计划作战的时间点放在年底,乃是基于元军九月下旬开始反击的上述第二种情况。而作出这样的结论不外是因此时元军刚展开,行动会保守一些,而义军士气正足,双方会纠缠一下后以义军小挫也不意外。
当然也可能义军一触就溃或元军小挫后退,这二种情形不能排除,但在方少云看来好像较难理解。如元军小挫状况虽是元军尚未全部集结,但其战斗力也是不会如此短时间急骤下降。更主要义军乃是占城夺地为目的发展起来的,野战经验缺乏,也未打过什么有配合、有好战术的野战。而不能野战歼敌义军只能是沿用守城之前的防守反击战术,这样的战术是消耗战,要短时间小挫元军那里行。
而基于同样的原因,义军据城而守,虽然分兵把关力量分散,没有野战能力迟早被元军各个击破,但一开始元军兵力不足,攻打有足够力量守卫并且士气尚高的城市也不容易。
方少云比较谨慎,将介入时间定在年底乃是完全考虑数种可能性,并以最可能的情况来制定扩编时间表及作战介入时间点。不料九月底元军即获得压倒性胜利,义军不是内哄便是有人叛变,影响元军迅速剿灭义军的仅因兵力不足不敢冒进。
对此意外方少云只能哀叹南宋自己太不争气,领导义军者缺乏军事能力还不是其最致命伤,内部不团结不齐心外还混入大量投机分子,使之其更加脆弱如纸糊巨人。
不过意外虽意外,对护卫队本身并不会产生什么危机,仅是如此一来介入时间点必然提前。而介入时间提前带来的问题是正规大扩编军队只有一半完成训练的新兵,如此军队扩编方案需要调整。这一来如果是大决战会产生一些影响,而现在仅是一系列作战任务,在兵力与战术上调整余地很大,最多放弃或放缓一些战术目标。
其实护卫队此次战役兵力冗余系数较大,也就是说作了万全准备,这个意外对战局可说是小变数,况且只影响二三个月而已。也就是说只差点儿第二期一万多新兵员二三个月训练,而这一万多新兵训练差点火候对整个护卫队战斗力影响有限,还不算有措施可补救一二。
补救措施不外是加快第二批新兵训练进程等数条,这会使按部就班的大扩编进程进入快节奏,这让方少云多少有那么一点措败感。虽说战争中充满意外,多一事多一份变化,近段时间加上北方实际上是四方联动,不可控因素增加不少,估计失误不可避免但心里终究不大舒服。
当然也可以按原计划来,但方少云吃不准南宋方面义军能否支撑这样久,若其主力一败护卫队再行动就可能一开战就遇上转过矛头的元军主力。提早决战虽然不怕,但对顺利完成斩断魔掌计划没有好处。方少云不会如此不智,一发现此意外立刻召开最高级军政联席会议通报此事,并提出紧急全面动员,将开战日期提前二至三个月的方案。
形势发展出乎参会者意外,方少云的提议正符合众人意思,稍一讨论即获所有人支持通过,于是九月才过护卫队与联盟再次进入紧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