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颜成功占领广宁路府的事让忽必烈大为恼怒与震惊,其实他已经得到情报并再次派出了援军,只是时间差让他的努力成为泡影。
忽必烈能获得昔里吉将派人去广宁路府与那拉颜接头的消息不奇怪,当初昔里吉等人势穷来投,因是至亲他虽不得不收留,可他却不大放心而早就布置下后手。昔里吉有叛乱之意的消息当然是这个手段的作用,只是昔里吉与那拉颜勾结的秘密更严密,当时没有被忽必烈的潜伏者探听到。
不过昔里吉与那拉颜接头不仅要带大量金银,还要赶着不少牛马及运输兵器的车辆去。此番动作既大参与人又多,潜伏者终于从这些人中打开缺口,获得了双方确有勾结及接头地点。只可惜昔里吉与那拉颜约定的时间偏后,那拉颜提前行动的消息无法传递还是昔里吉从元军内部获悉的。
这时匆匆准备人员、物资等时已经迟了,而潜伏者知道消息送信还只能遣人骑快马直奔大都,又多少浪费些时间。忽必烈接到消息知道不妙但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一边催促之前派往广宁路府的二千人马加速行军,限期到达。另外又向本来去其他地方的二支共四五千人的部队下令,让他们改道并限期到达广宁路府。
这些措施一下忽必烈稍稍放心,因为三路援军最快的十天内就能到达。而那拉颜的军队上了岸多少要整编与恢复一下体力,更加三千汉军整合也不是小事。这些作为老军伍乃是常识,所以他估计现在还未接到广宁路府报急,至少那拉颜军队上岸还未超过一天。
若此时那拉颜军队上岸后整合、整编、休息及准备攻城器械只算七天,那么双方兵力相差虽然悬殊,只要不是那拉颜不顾重大损失拼命攻打,坚持三四天就有转机,也就是说死马还真有可能救活。而且只要那拉颜第一次攻打不成功,援军陆续到后他的军队失去锐气加上无法夺得大量粮草补给,只要三四个月成了孤军疲军作为不大了。
可惜的是忽必烈虽心存侥幸,却不知他心里还有希望的广宁路府在他早晨还在吃早餐时,大量的敌军涌进了这座城市。而且因事前根本没有警报,所以军队大多数还呆在军营,富人因城门尚未打开欲逃无路,只有少数几个军官从城墙上用绳子辅助爬才漏网几个。
此处地旷人稀故此逃到有条件送信的地方要走百余里地,广宁路府失陷的消息是次日傍晚才传到大都的忽必烈手头的。这还是一个军官强抢民马跑到附近县城报告,由邻县派出快马上奏的消息。
这个消息实在不妙,那拉颜行踪浮出水面虽然比沉在水里不知行踪好,可惜其军出现太早一点,出手太狠了一点。可恨没有丝毫预警时间,只差了几天二千援军就会赶到,而这个时间差竟然让那拉颜拿到。而且这不是其拿到一座城市的问题,而是其军力与未攻下城时比这一来强大几倍的问题。
若是那拉颜久攻占领不了广宁路府,其攻城不下士气不高,粮草不足,损兵折将,他手下的汉军更有背叛的可能。也就是说到那时他现有实力可能仅剩下五七成,只需万人以下军队足以将之剿灭。而攻占了广宁路府那拉颜即刻粮草充足、士气高昂外连兵力也有极大加强,其实力至少是现在的二倍。加上有完整城墙三万军队对之也是难于短期见效,可就是三万军队一时间也难调拢。
另外现在赶去增援的军队不足七千,本来二千人入城,等另外近五千人赶到时正是那拉颜攻城不下左右为难之际,内外联手制其死地也不难,最多让其逃走少许精锐。如此一来这个大祸害一下子削弱七七八八,不足担心其有兴风作浪之患了。
只差几天啊!只差几天啊!、、、枭雄忽必烈一时间也有点如怨妇碎碎念叨起来。这是因为他想不通那拉颜的人马本来只是临时聚拢,大部分是尚未经过训练的农民,而且长途乘船,怎会一上岸连一点动静也没有就连夜袭占了广宁路府。
难道那拉颜的统兵能力如此之强?谋划筹算如此之深?隐忍不发如此之韧?而自己向来认为其勇则勇矣却有些莽撞,难道这些都是他装出来不成?若真如此现在正在向广宁路府增援的近七千人马危矣,因为零零碎碎过去岂不是给那拉颜送菜。
此时虽没有添油战术这一说法,可从忽必烈的军事经验中这样分散增援的办法不大好。因而碎碎念了一会儿下令让三支援军停止前进进入附近城市固守,等重新筹划好战略,完全布置好大军后一起进发。而且若那拉颜之前一切都是伪装的,其实他的谋划能力与统兵能力都极强的话,那不仅少于三万军队过去不解决问题,还要有一个能力超过他的将领统兵才行。
这样的将领虽有却是在南方,而伯颜能力虽强正在预备对付昔里吉,一时间聚拢三万兵力不易而统兵将领人选更难于聚拢军队。而忽必烈如此担优统兵将领人选,乃是那拉颜只有草草聚拢万余人马,加长途海运情况下竟能够如此轻松夺占广宁路府一事将他吓坏了。他自忖自己包括自己手下还真没有这样强的人,所以即使有优势兵力没有一个好将领他仍然不能放心。
忽必烈对那拉颜的错误估计乃是因为护卫队的大力帮助及出谋划策的缘故,要不然那拉颜上岸时间虽然会早一些,可上岸后确实需要整编整合,费时更多效果只会更差。更因等到攻城广宁路府早已有了准备,而且守城力量也有增强,就算是拚命将广宁路府打下来也是疲残之军,七千援军过来也难抵挡住。
因此那拉颜其实只有二条路可选,一是整合完成整体向昔里吉靠拢,双方合力才有作为。次是攻占广宁路府后见援军陆续赶到撤军向昔里吉靠拢,不过此时军力损失已大,合力后作为小许多。若是攻城不克或守城不走更无出路可言。
因护卫队的大力帮助及忽必烈的误解,那拉颜才有了更好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就是留在广宁路府发展。而这个发展机会他竟然在护卫队的提醒下发现了,又迅速地利用附近地区的兵力空虚将手下大部分兵力派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了周围六七个县城。
占领了这些县城后那拉颜迅速地扩了军,等昔里吉的使者带着金银与牛马等赶到,与护卫队交换了兵器等时他的兵力已达到二万。按之前双方约定那拉颜在此上岸后向昔里吉靠拢,接应与配合昔里吉作战,故而使者来了以为那拉颜此番攻城略地不过是抢掠些物资。
只是见那拉颜似乎是没有远行准备,心里有点忐忑不安起来。与护卫队交接一结束忙去问他何时去与昔里吉合兵。那拉颜此时早不想离开这里,听从吴铁口之言借口说:双方合兵不如双方遥相呼应。这话不谓无理,昔里吉的使者无法命令那拉颜,再三劝说无效后只能带了大量兵器离开这里向昔里吉交差并汇报。
那拉颜之所以会改变初衷欲留在这里,其实也不仅是护卫队言辞所能决定,最关键还是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实那拉颜投靠上昔里吉双方有共同的利益追求,所以一拍就合。而且双方不管地位与财力都是昔里吉远强于那拉颜,在这种情形下那拉颜不仅经济上需要昔里吉帮助,在军事上也因为力量薄弱,只能去投靠昔里吉合力求得生存机会。
但因有昔里吉的支援他不仅贿赂讨好了帖木儿后获得了宁德总管,节制三千汉军及获得一大批从护卫队购置的兵器的机会,还在此后索性大肆征召当地农民,使得他手下竟然有万余人马。
掌握人马一下子扩大十倍是事情起变化的第一步,之前他以为临走时撑死只可能带领三四千人。而人数大大突破预料还不算什么,这样多的人马在船上因护卫队的支援他竟然顺利整合,基本上揉成一个有一定战斗力的整体乃是之前料想不到的变化。
之前他虽然有心多裹挟些人,但这些人能否完全整合起来没有把握。甚至有先将能带走的人全带走,到了地方可以让给昔里吉一部分,自己有三四千人就满足的想法。可是他之前不敢想的事在护卫队帮助下完成了,而现在这些人再分出去岂不心痛。
再说没有护卫队大力帮助他想攻占广宁路府就算是成功了也是惨胜一场,最多是经过这一仗手下的人马整合了,获得一些战利品。但因是惨胜对方援军又陆续赶到,仍然不能在此处发展,只得携六八千残兵仍旧向昔里吉靠拢,成为下属配合作战。
可是因有护卫队的大力帮助,那拉颜不仅轻松夺占广宁路府,虽死了几人抓获的人与收获的财富与一场血战结果是无法比较的。现在他夺占若大一块地,有二万人马,再去做小伏低心里总有点不甘,只是一时间心里虽觉得闷得慌不知为了什么。
此时吴铁口向他进言:有此基础尽可创出一番事业,那昔里吉等人志大才疏好谋无断,之前实力差只能华山一条路。现在有此基础尽可以自成一军,若昔里吉成功仍然不失大将之位功臣之赏,若其失败也可转而投向其他王爷。另外向北发展也有余地,只要实力在手就不怕。
此言乃是展伯远之谋,之前护卫队只有帮助运送一事,及参与其中后才发现或可以直接扶助那拉颜。而扶助他的理由展伯远以为此处护卫队水军能够到达,在此留下一颗钉子想发挥它的作用不难。而那拉颜一旦离开就成为断线鸢,护卫队再也利用不了。
这个想法获得其他四人同意,于是请来吴铁口商量,吴铁口虽是老江湖战略上的东西懵然,但一点穿才恍然大悟连声说好,然后就是几人分析那拉颜心理准备说词。
不料一分析那拉颜心理才发现只怕这个莽汉心里也有点觉着,事情果然如此吴铁口一句话出口那拉颜就明白自己为什么觉得心里堵得慌,原因在此啊!
因为心思一致吴铁口根本不必说服那拉颜,仅是帮他找些此地放弃可惜;遥向呼应更有利;大部队长途行军比较麻烦;这里获得的物资放弃可惜之类借口。而那拉颜正是用这些借口打发昔里吉使者的。
由此可知所谓纵横家凭三寸不烂之舌乃是有可操弄之机才能成功,完全颠倒黑白与是非那是不可能仅凭舌辩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