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颜一走了之而且消失之无影无踪,他的上司帖木儿懵了。这几年因为那拉颜克意讨好与贿赂,他将宁德让之驻守外还交给他三千汉军节制。这次调他往潮州是整个帖木儿部队都要走的大换防,其实是忽必烈知道昔里吉将叛乱的部队布置调整,并不是他发现什么不妥。至于那拉颜在宁德抢掠及大肆扩军之类言语传到他耳边,他认为前者所有元军真守军纪不可能,至于后者多半是有的人污告。
帖木儿之所以将一些官员控告那拉颜扩军之言当污告也是有原因的,首先那拉颜这次似乎下手有点狠,得罪人多。次一个那拉颜或多抓些民夫或许有之,他指挥四千多人,福建山多,抓三五千人当民夫也正常。
第一次调令推委帖木儿他不当回事,以为那拉颜当土霸王当出劲头来了不舍得走。第二次调令使者回来报告那拉颜答应三天后动身,帖木儿闻之心想这那拉颜还是识大局的,不过一令不来看来有点犟头犟恼起来,见之要敲打敲打才行。
帖木儿知那拉颜将过来,他手下的其他人也已经行动,他下令自己的中营人马也开始作移动准备,候那拉颜到后一起行动。可七天后本该到达的那拉颜左等右等不来,让帖木儿有些火大。
此时他仍然只是觉得那拉颜在宁德驻扎久了有点自大起来,还根本没想到其它可能性。想来也不可能有其它意外,那拉颜这点军队在这里完全无法自立,作为蒙元人又是知道战局的也不可能与南宋合伙。
因为真发怒帖木儿,这天下午他就派出使者再去传达军令。并且心里恶狠狠地暗下决定此番若无说得过去的理由,必须动用军法惩治一下,不然下回谁将军令当回事。
不料次日使者回来说那拉颜已经离开宁德,这下帖木儿有点搞不懂了,因为他这儿乃是必经之大路,那拉颜难道大路不走宁肯翻山越岭不成。一时茫然不解茫无头绪帖木儿只能派出多支快马去各方寻找那拉颜的行踪,浪费了三天才弄明白那拉颜竟然是坐船走的。
乘船去潮州当然是最佳选择,问题是那拉颜怎会未卜先知准备了那么一支船队?再查三都镇到过一支来历不明的大船队,小船也是在那里改造成大船一起载人走的。
听到汇报帖木儿头绕晕了,怀着侥幸他向潮州派出马队去寻找那拉颜的人马,让他们一找到马上回报。心里还尽往好处想,自己的军令让他去潮州,如真是去了那里敢情自己这样做完全成了庸人自扰了,想想心里真有些不甘的。
帖木儿此时尚有一丝侥幸因而尽往好处想,至于那拉颜准备船队的诸多疑点暂时放在一边。而且他也是在往潮州的路上听取汇报的,故而幻想他的使者调查太匆促而所言出入较大。
等赶到潮州仍然不见人帖木儿才知道事情大条了,而今那拉颜出海渺无音讯,这样大一支部队失踪瞒是瞒不过的,于是只能写奏章向忽必烈报告。
接到帖木儿的奏章忽必烈险些气乐了,四千多人加民夫万人出海失踪,这是搞什么鬼名堂。而帖木儿也太让自己失望了,人失踪十多天连一支外来大船队也搞不清来路。为此忽必烈狠狠斥骂了帖木儿,让他继续查访那拉颜下落及绘出三都镇出现船只的图纸向各方询问出处。
忽必烈火大乃是自护卫队袭占襄阳后他觉得百事有些不顺起来,塔出之军大败与塔出身亡于元虽然不算大事也是有点伤筋动骨。加上张禧水军一败,他发现对付护卫队除非撤回征宋之军队全力以赴外,对护卫队有点无能为力了。
为保证先灭南宋他派许衡去招揽或与护卫队讲和,这事算是顺利达成,而且那护卫队少主竟然答应不过汉水之言让他松口气。
刚想下令给阿里古若护卫队来攻打不必硬碰,尽可以撤回长江南边,因为这二江之地守是守不住的,水军一败也无法增兵,放弃了也不算什么大损失。不料使者刚到荆州已围困,连使者也未逃出,不知护卫队是如何攻打竟如此快就占领了这座坚城。荆州损失的军力不多也不是强军忽必烈到不心痛,反倒是他对护卫队攻打坚城能力与战术不清楚有点懊恼。
荆州及两江夹心之地及一些三流军队失去那是暂时保不住的东西,只是后面他刚想倾其所有兵力给南宋最后一击,从二面作战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突然有昔里吉等诸王欲与海都汗联合叛乱的消息传来。
昔里吉等人力量不大本来也成不了气候,只要攻打南宋大部队中抽出一支军队让伯颜率领足于对付。及至调兵才发现兵力有些不足,究其原因才发现归根结底乃是护卫队崛起之故。护卫队已歼灭元主力军近三万,再加伤残及之前邓州兵力与三流部队损失在其手上力量不小了,致使调走攻打南宋的军队后攻势不足。
如此一来现今局面变成昔里吉等人反迹未露不能动手又不能不防,而南宋这边本想雷霆一击彻底了事的愿望也落空,有点眼睁睁看护卫队茁壮成长的味道。而忽必烈已经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护卫队才是他最大的挑战,而今却对其壮大发展难于有一点扼制的措施,他的心里岂能快活。
现在烦心事够多了突然又添上了那拉颜这一桩,而那拉颜正因其祖上与自己家族不和,因而对他一直是压制着使用。本来将之放在江南处于大军包围之下又孤立无援应该比较保险,那知会纠集了万人还乘船走了,这有帖木儿的错处也有他的失策。
事已至此本来后悔无益,可是这万人不是变成敌军这么简单,而是变成一股无法捉摸的力量,让他防不胜防不知该在何处设防。且这那拉颜肯定与昔里吉有勾结,如此一来北方军事力量逾显不足,而再从南方调兵南宋有可能死灰复燃。
更可怕的是忽必烈从那拉颜的行动中似乎是看到了护卫队的影子或黑手,十六条大海船可不是普通商人拿得出来的。细想一下虽不知道他们双方是如何勾结上的,但奇怪的船就是泉州胡商也没有,另外胡商与那拉颜更没有勾结的理由,因而猜出有护卫队参与其事不难。
问题现在猜出那拉颜与护卫队有勾结于事无补,那拉颜手下万余人马战斗力强的只有四千,放在福建现在大军云集算不上什么大威胁。然而一上船就不知会在那里上岸,此前对沿海也没有监视与巡逻,这万人在空虚地区上岸搅动的危害就大了。
元欲灭南宋不仅是南宋地方富裕、人口众多、军队战斗力不强,最根本原因是蒙元人贪得无厌。历史上若非灭了南宋后其内部为争权夺利而分裂,征日与征安南已经是最后的疯狂,失败后无力为继,不然迟早会妄图占领全世界的。
其实蒙元人野心虽大,但他却没有相应的政治制度与物质、技术条件等来维持这样庞大的帝国。蒙元势力最强大,版图最大时从东到西骑马也要走近一年,如此一来边疆有事传递下消息八百里快递也要几个月,怎么可能有效管理。
而且它进行战争的基础是杀戮与掠夺,也就是说大规模减少消费人群,将积存的物资用于扩大战争,如同滚雪球一般发展。而这样的模式是不可能持续的,它在身后留下废墟难于提供多少物资支援,若前面能抢掠的物资不足时它的势头也就迅速衰弱了。正因为如此蒙元如超级巨浪,冲上岸时势不可挡横扫一切,等势头一到顶点衰落也是极速的。
只是蒙元现在在西方有点力不从心,但在东方尚气势汹汹。它为灭宋已经打了数十年仗,眼看成功在即,因而忽必烈正意气风发、志得意满。
而正在这时护卫队出来搅局,以忽必烈的枭雄性格虽然恼怒但他更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因而对护卫队乃是忍让为主,一心先灭了南宋再来解决护卫队的问题。
两面作战兵家大忌,此言乃是常识忽必烈当然不会犯低级错误。正因为如此他忍了护卫队,在发现昔里吉等有叛乱时在征宋最关键时停顿下来采用暂守策略,调出兵力北上准备平乱。
其实有人进言南宋已经垂死,只需再加一把力就行,所以在调兵北上准备平叛时不必停止攻势。这话也有道理忽必烈并非不知,他只是对北方战局有点不放心,虽然昔里吉等人手中力量不强,可闹事后扩张势头难料。因这个原因还是在南方暂取守势,备下军力以防北方局势失控。
而且只要将昔里吉等人的叛乱势头控制住,估计只要几个月就能解决问题,如此南方战局暂缓一下也不是大问题。反之两头抓鸟抓住的可能性虽然九成九,但万一北方局势失控比灭了南宋还得不偿失,因而这险还是不弄为上策。
可惜忽必烈千计算万计算想得蛮好,那里想得到护卫队又来搅局。这不是万余军队而是一个完全不可预料的搅局器,有这样的不确定因素存在,不管出现在攻打南宋还是平叛昔里吉的关键时刻,那是数十万人的大决战也能撬动胜负的。
因那拉颜去向不明不仅攻打南宋的事停顿下来,原准备平定昔里吉的军队也紧急从各州抽调集中去沿海几个地方布防。为了这事本来准备过段时间再处理的新野败兵,及在汉江沿线原准备加强各县防御力量的军队都顾不上了,通通派往海边驻守。
最麻烦的是元军的水军俱在南方,而那拉颜插手南方战局的可能性极微小,可他来北方没有水军可阻拦不算什么,连侦探的能力也没有才是麻烦。几千里海岸现在基本上处处空虚,只要让那拉颜得手一次他这次临时掳拢的部队或能真正成军外,还能夺到补给物资及人力,军力会一下子增强二三倍。这一来现在三五千人可扼制的事变成非动用大军不可的硬仗,而这个可能性又极大,因为没有那么多军队调去守几千里海岸。
因为担心那拉颜突然出现在战役关键时刻影响战局胜负,忽必烈下令从南北战场向北方海岸增兵,南方也暂时停下一切大动作静等事态明朗。这虽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其实也是最恰当的办法,因为那拉颜虽带走人多,可他带走的粮食支撑不了半年,所以三四个月必定会露出水面,到时再决定才不至于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