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42500000151

第151章 元军谋划战术

张禧这三路人马都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到大都这个人不仅呈递奏章还负有从各方面了解情况,征求其他有智谋人士的意见。及有可能时尽力向大臣们游说:仅凭张禧现在的兵力恐有不足,应加强水军力量,争取一次消灭护卫队水军并使其难于复兴,而不是仅驱逐了事。

因为要与上层打交道,这人所携钱财最多身份最高,是由他在元军中资格颇老与人交往颇多的最亲信的手下担任。而往新野主要是从中下级军官甚至是士兵口中获取情报,所以能说会道自然熟,会喝能扯还会诱的手下成为首选,所携钱财也不用多。

而往鄂州的人需要细心,这样才能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到所需要的东西;或还要胆大,如亲自随商船去侦探实情;加上灵活会办事,如收买商人。这一路任务复杂又最重所以人最多,因为他们还有个任务是了解鄂州当地的情况。张禧决定最后的战备工作将在这里展开及完成,所以预先了解工匠、材料等情形也非常重要或者说是最重要的。

这三路人马派出张禧才按部就班地收拢部队,移交汛地或营地,再备了些粮草杂物才慢吞吞沿运河赶到长江边后沿长江溯流而上。这一路都是逆水虽东南风时多不算逆风逆水,可是张禧压着速度到九月底才赶到鄂州。此时郢州失陷的消息早已传遍,他也早就派人去打探过情况。

到达郢州张禧派出的人马基本上都已汇拢过来,得到的消息喜中有忧。首先是喜的方面是,忽必烈接到他的奏章也觉悟派当时派张禧水军过来既正确也有点草率,属于应急性反应,还不够慎重。

首先在陆路派不出大量兵力时,用水军分隔护卫队或将之逼退出襄阳,然后将之封锁于一偶,等灭宋大事完成后再处理的决策从战略上说是肯定正确的。且水军于征宋用处已不大,本来也想筹划它用,所以不必为耽误灭宋之战担忧什么。

从大方针说此举没有错,但从如何打好这一仗方面说还远远不够。首先是护卫队水军实力如何,其次是护卫队的火炮有没有安装到船上等问题还没搞清楚。此时郢州之失陷已经传到,火炮威力已经估算出来了,能砸垮堡楼及垛堞但比回回大炮远远不如。

话虽如此却不能说回回大炮比火炮强,反而没有火炮回回大炮是王者,可现在火炮发射距离及速度都优于回回大炮,后者太笨重移动慢没到火炮跟前就毁坏了,还怎么比威力大小。

回回大炮不行火炮研究倒是有点苗头,实际上这时代火炮虽还没有实用,但相关原理或十分原始的类似火器有点研究与应用。局限于认识不足而带来的投入不足,火器还要等元末才成规模用于战争,此刻方少云用火器狠狠教育了忽必烈,有他珠玉在前为取得武器优势他当然不惜大投入了。

比如一下子最好的铸钟工匠调来了并予以高待遇及开出重奖,其他工匠一下子调集了数百人。这是精兵强将外各种材料都是优先并超额供应,如精铜一下子就拨了十万多斤。

用铸钟工匠来铸火炮因为二者外型最接近,用铜铸造是当时铸铁还不行,只有铁锅但非常脆,这一点常识他们还是清楚的。

不过铸钟工匠铸炮只是模具、冶炼等方面熟悉,用什么样的铜铸造他们还不清楚,该铸多厚也没有一点最基本概念。不计成本与重量固然更容易造出来,但研究可以多花些钱,正式使用却还是要讲成本的。比如说后世美国人研究F35投资数百亿研究行,最后算一下二三亿一架再财大气粗也有点跪了,一门心思在减成本。

成本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这二者此时有点一致性,因为铜就是钱。),太重的炮再好也要能移动才行。这样一来越省钱越轻越实用也最危险,这个界限在那里这些铸钟匠可不知道,他们之前研究什么材料声音声音脆,什么厚度或形状声音有何变化。

不过高薪、重奖、没有选择权加他们有铸造火炮的绝大部分知识,唯缺少的经验只能实践中来了。为此他们凭自己的经验设计了几种厚度及材料的方案进行小型火炮铸造与试验。因为讨论及泥模干透实在不易,至今只完成了第一次试验。

这次试验虽然只将一斤重的铁丸打到百步左右,散丸十几步能达到轻弓杀伤力。但这次试验让铸钟匠们掌握了材料及壁厚的基本经验,有此基础就可以大幅改进并投入实用。这个消息让忽必烈及元朝大臣们欣喜若狂,吃一回亏学一回乖,他们也是吃了大亏可现在有可能占大便宜了。为此忽必烈真重奖了领头工匠及参与设计的几个文人如郭守敬等。

忽必烈与元大臣为火炮研究有所成功而欢欣鼓舞,但方少云并不知道,不过若他知道你猜他会什么态度?

气馁?沮丧?担心?NO、NO、NO,方少云认为非常正常并乐观其成。或许有人说这是在说反话其实这完完全全是真话。首先这是一个挡不住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一段时间才找到门,现在方少云让他们见到门的位置所在可以直扑过来,挡是挡不住的,既然如此负面情绪有什么用,仅是伤害自己而已。

至于为什么乐观其成?理由是方少云生产的火炮、加火药、加使用方法、加射击技术,即使明末达到同一破坏力起码十倍成本,现在元朝等它具备实用程度少说百倍成本。这什么概念?比如美国人F22五亿美元,中国人歼20不到五百万美元,美国人造一架中国人造十架,美国人负债累累中国人军费用不完,到时美国人是继续比造飞机呢还是直接开打呢?

这不定是个好比喻,基础建立在中美这二型飞机性能差不多上,具体如何不清楚。但一架炮有许多指标非常关键,如炮的重量影响到它的机动能力与装备数量。比如说现在方少云的炮连能装备十八架七零炮,元军开发出来的铜炮肯定要重几倍,加上车辆技术差,同样数量的人能装备三架蛮恭喜了。

这仅是重量还有射速射击精度(不算射击技术这软件),射速一是准备时间速度,后世往往是先发制人后发已经发射不了啦,这时还不到这程度,但先挨炮弹终究吃亏,再加上自己才打一下人家打二三下更吃亏。

射击精度不算观瞄手段与技术、不算几何学的计算方法。就仅仅是方少云这里标准化生产,炮弹着落点散布就小;而元军那边泥模生产口径不一,影响后勤运输等外,闭气效率不一就加大散布面。大家对准一百平方米炸护卫队十中七八,元军十中一二,再乘射速、乘装备数量还怎么对轰?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射程才最关键。元军有炮没有用,方少云可以在它的射程尽头虐它。在有如此多优势面前方少云为何会被必然会制造出来的东西瞎担心呢,他只担心自己的装备让元军得到,虽仿造不了让他们进步太快了。

另一个是元军大投入造火炮基本上只会削弱他们的财力,而增强不了多少战斗力。性能指标大弱,使用成本高出百倍,威胁不大,加速元军财力消耗的好事,方少云怎能不乐观其成呢?

只是火炮研究再顺利、让忽必烈再开心,一时间肯定用不上,这是个好消息中坏消息。但好消息也不少,如据乘商船侦探者报告,张禧知道了护卫队只有七十条左右五十吨以上的大船,其中大楼船十二条都停泊在襄阳一江心岛与汉江北岸的夹道中。

自三国后大楼船比较少见,主要原因大概作战效率也不高而制造周期长成本高不合算。本来张禧是不担心楼船的,因为火炮才没有轻视它,但仅有这点儿船还是好消息,汉水不宽火船乘风破浪只要数量多有敢战之士毁之不难。

火船战术在开阔水面比较困难,现在护卫队船大水浅难逃避,这是最佳的发挥之地。且只要风大而顺舵舱可以用厚木板遮蔽,不必如骑兵一样怕散丸轰击,而大铁丸因为船小又在高速运动,不比城墙上堡楼可以慢慢调整又不会移动。

获得这个好消息张禧有了三分把握,但仅有三分把握还不行,经过在大都请教各个军中元老加张禧研究襄阳及郢州二战结果,他认为回回大炮及床弩在水战中可以克制火炮或与之抗衡一二。

如郢州之战护卫队为何要先打掉床弩?其实床弩对攻城士兵杀伤力不大,但护卫队后来立起的高架却不经床弩射。同理床弩射程远,对散布的士兵杀伤力不大,却可以在箭头绑了浸透火油的布射过去烧船。只要火船与床弩放火计划完成,护卫队的船至少可以毁之大半。

这是床弩的作用,而回回大炮的作用是威力大,缺点是移动太慢,但放在船上移动速度快几倍,而砸一下能抵火炮几下。这一来攻坚有火船与床弩,痛打落水狗有回回大炮与床弩,再加接舷战破护卫队水军十之八九能成功了。

张禧将自己研究的战术及需要改造的方案及物资写成奏章快马送大都给了忽必烈,接到奏章忽必烈又召集大臣们研究。这回伯颜作为丞相以他的作战经验认为比较可行,其他大臣也从各自经验认为张禧慎重踏实,而这方案比较可行。

因为自己试验过火炮也详细了解了襄阳与郢州的战斗过程予印证,火炮的神秘感已经消除,现在他们都知道火炮与火枪仅是用火药推动弹丸打人砸物而已。

这次水战处于狭窄的汉水,敌船少而大,火攻比较理想,回回大炮与床弩与火炮比各有不足,但装船上说有近乎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夸张,但补益却是不小。如床弩虽强射远处小目标不行,而船只是大目标;回回大炮太笨重,移动速度太慢,装船上不笨也不慢了。

大臣们大多数赞同不过也有几个人认为有点小戏大做,仅多些火船足够用了。还有管财政的阿合马认为花费太大,可能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忽必烈还是明智的,最后决定采用张禧的方案,并尽一切力量来确保所有物资尽快到位,让张禧尽快作好准备,早日消灭护卫队水军。无知者无畏,了解火炮火枪虽消除了神秘感,但他知道护卫队现在仅是规模不大,要是让其发展起来城不经攻、兵不经打。等待元人唯有逃跑、造出差不多的武器与扼杀护卫队这三条路,而能否扼杀护卫队此战是一个关键。

同类推荐
  • 莽汉

    莽汉

    “我辈男儿当战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岂能醉卧床榻邪?”三国又见三国……乱世来临,诸侯崛起,唯有持戈掌马,立天下!
  • 大唐兵痞

    大唐兵痞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755年安禄山叛乱,惊破了大唐的盛世美梦。与此同时,一个唤作张夜的男子横空出世,震惊大唐。
  • 寡人极痞

    寡人极痞

    作为王储,叶耐本来已经做好酒池肉林,然后混吃等灭国觉悟了,不过那天自己唯一的妹妹哭着来找自己的时候,叶耐内心暴躁了。叶耐大怒:“谁欺负你了?”“父皇。”“呃……”“父皇要把我嫁到塞北去。”“行,惹不起咱还躲不起,跟老哥浪迹天涯去。”“好啊好啊……”“……”于是叶耐就真的浪迹天涯了。
  • 大唐稀客

    大唐稀客

    人生百年起起落落,谁也无法跑到一分钟之后,看看自己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本文的故事只是借用了唐朝的年代,讲述着一个即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本文的主角杜凡本是大中华的一名特种护卫,在一次事故当中,奇迹般的穿越至了大唐盛世。凭借着21世纪的智慧与阅历,杜凡屡屡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但就在一切看似天下太平的时候,背后却总有一只大手在摆布着杜凡的人生。杜凡历尽辛苦揭开了黑幕的真相,却不知,这幕后的黑手,居然是自己寻找已久的故人。杜凡的感情与他的人生相仿,起起落落间却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似美好的姻缘,却是暗流涌动;看似有些无稽之谈,却让人唏嘘不已。饱尽坎坷,能够陪杜凡走到最后的,依旧是那对的选择。
  • 三国金戈传

    三国金戈传

    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在一次次面试碰壁后终于得到面试通知一张,谁料一觉睡下睡到了三国。谁说穿越就是美滋滋的?他姓刘,但却是一介布衣。他一身武艺,却又不愿卖与帝王家。在这到处讲究地位出身的地方,别人做做样子唾手可得,他却只能慢慢争取。本书无科技,无玄幻,无种马为三无产品
热门推荐
  • 午溪集

    午溪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圣女研究日志

    圣女研究日志

    因为姑姑是圣女,所以我混进了修道院;又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我接任了圣女之位。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不是哪里不太对劲?就这样乔昭以男性的身份,成为了智慧神教的圣女之一。“宗教的明争暗斗,是最残酷而冰冷的……”尽管身处在梦幻般的修道院。但乔昭作为唯一的男性——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维持着光辉的圣女形象。“愚民们,我就是正义!正义你怕不怕!”
  • 安墨的魔法时

    安墨的魔法时

    安墨-切尔斯,穿越异世成为银龙阿斯特尔的后裔却为禁魔体质,且看她如何拯救开尔仑往那强者巅峰走去。本文男强女强,还有萌宠相伴~
  • 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吃喝玩乐,囧人囧事。游戏和漫画,电视和明星。小暧昧,小伤感,小美好。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十几年的青春岁月,好像不过是那么弹指一挥间的事。而记忆里的那些枝枝蔓蔓,吃的,玩的,看的,听的;动漫,小说,音乐,电影……我们的往事仿佛是无数个阀门,当某个部分被触动,从前的一切都将随之喷涌,那么鲜活,那么美好。让我们跟着这本书,走回再不可得的过去。随时打开,随时翻阅。献给我们曾经拥有并且仍将继续的青春。
  • 恒灵域

    恒灵域

    恒灵域,这里是灵力的区域,由五古统治。本为氏族弃子,但不愿平庸而存。立志证明自己的存在,从零开始,挑战恒灵规则。成就虚帝真身。新书等级制度:修身,炼神,师魂,大师魂,王魂,神魂,仙魂,圣魂,帝魂。如果喜欢请多多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掌门二师兄

    掌门二师兄

    张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御空飞行的仙人、如山一般的巨兽、三头六臂的妖怪!梦中剑可以快若流星,一双肉掌可以裂山,素手轻轻一挥就是一片云雨!…………“师兄,说了多少次了!我叫张默,不叫狗蛋!”“嗯,师兄知道的,狗蛋!”
  • 饵食

    饵食

    我们都不过是饵食,终将被这个世界吞噬
  • 辨证汇编

    辨证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座城池

    一座城池

    车慢慢停下。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地方。地方不似商品,全新总是不好。虽然中国每地各有不同,但是火车站是一样的乱。火车再往前,缓缓穿过一片棚户区。透过绿色玻璃,时间如同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