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真是惨败去佯攻者都是十分庆幸自己不曾逞强,不然这死伤者自己也有份。且这些人大多数是随吕文焕投降的,属于护卫队比较宽大处理者的一类。他们之所以会支持反抗一是对宽大处理具体条件不托底,担心也会受到苛待。
还有就是心里有股傲气与憋屈气,憋屈气是他们认为自己随吕文焕投降是非战之过。傲气是过去四千元军也不敢命令一万多宋军投降,而现在根本不知名的护卫队如此命令他们岂能不恼怒。再说田世英的策略简单而可行性非常高,声东击西也好,两头开花也罢,总而言之是人多打败人少。
佯攻的人过来后主要是收拾残局,等于主簿回来说明天再受降后他们搬尸体、运棺木、敛尸体忙碌不停。至停下来祭奠死者时震惊而麻木的心恢复几分清明,昨日的同僚变成尸体且如此轻描淡写地死去,不管之前有否仇隙也是物伤其类,掉了几滴泪水。
城内不少地方彻夜亮起白烛及不时响起的哭声扰人清梦,让不少担心护卫队来了会不会找自己麻烦而睡不着觉的人更加无眠。而城墙上除了一顶顶帐篷月光下依稀可辨外,有没有人放哨也看不清楚,因为城墙上吊着一些灯专照下面,明暗二分更看不清楚了。
方少云没听水民等人劝也是睡在城楼里,半夜难得醒来向城里望望叹气仍然回去睡下了。隐约的哭声听着十分凄凉,但方少云知道这场宋元之战的浩劫死者太多了,而且是越是无辜者死的越多。
今天不少人确实罪不至死,但在战争中没有无辜者,杀人者人杀之道理就是如此简单。乱世人命贱于狗,方少云如此一想被哭声扰乱的心渐渐宁静了下来,不一会儿又进入了梦乡。
次日受降方少云并未参加,他还比较年幼力弱,万一有个亡命徒比较麻烦,因而水民他们力阻了。而方少云觉得水民他们今后都要独自主持大局,自己退一步让他们试试也好,于是索性住到了指挥船上,襄阳就由水民他们舞大刀了。
其实如何处理方少云早拟定了方案,他的方案是有法依法(方家谷之前的规章制度),有例依例(方家谷之前办事的办法)。襄阳的情况有些特殊,他酌情再加于优容一些,或新定一些政策。
这份计划方少云早就给水民等人讲解过为什么要这样做或那样做。之前他也给这些比较高级的上百军政干部上过不少课,强调的是政策的一贯性与连续性的重要意义。而且他讲课主要是让军队干部参加,至于原因是军队的干部都很年轻可塑性强外,另一个原因是地方是军队打下来的,军队是稳定与处理各种事的第一时间。
比如现在这襄阳的一切他不处理只能由水民他们处理,而方家谷本来人手就不足,不可能再派出人来处理这些事情,因而方少云早就将这些东西教授给他们。
因为有方少云的方案,加他们经方少云长期面命耳提训练信心百倍。水民与朱明心简单分了下工,水民先下去受降,朱明心先在城墙上弹压以防万一。
不过今天受降十分顺利,所有兵器之类已经归拢于仓库,水民接过这些仓库的管理权后先将官兵分开,士兵逐个登记姓名、籍贯、年龄及家庭成员外是询问去向。去向分三处,一是留下,二是回南方老家,再就是由护卫队安排,加参加护卫队后备军。只是欲参加护卫队后备军要求较高,年轻力壮是首要条件,最好能识字。
士兵仅是登记一下后主要是根据各个志愿重新编成一个个连,安排在老军营暂住。但军官们的审查比较费时费劲,对他们不仅询问姓名等一般情况,还有经历与有否克扣军饷欺压小兵及叛变投敌等问题,有时还让军官们互相对质以确认问题。
证明该军官一切比较清白,或虽有小错坦白后认定是轻微错误者才会询问他们的志愿。对他们更加优待,除了可以选择三条路外,还有参谋军官或参加军官培训班等选择。只不过这是双向选择,因为选择后还要进行考试的,合格者才能有资格参加。
至于查出早早投元者或有克扣军饷、贪污军费、或杀害自己同袍同僚等罪的军官,被军事法庭随后判了刑期不等的劳动改造。这些人中包括武荣,几个严重者被判了死刑,这几人中包括曹彪。
军队甄别了一天粗定下来,次日开始是整理民政。民政中凡吕文焕投降后,蒙元派过来的官员一律先拘押起来,另外名声不佳的官员及大户也是先如此处理。这些人先被审查经历及一些为恶、贪赃枉法及有无人命牵扯等事,然后根据这些判处他们死刑或劳动改造。
通过审查的官员再问他们的选择,也可以选择加入联盟,不过要加入联盟也是要经过考试及更加严格的审查的。另外他们不能选择留在这里,留在这里只有继续为元效力,那是通敌行为。
普通老百姓的选择权与士兵们一样,他们可以留在襄阳城也可以回老家,护卫队也会安置他们。唯有吕氏家属及一些现跟着吕文焕征宋军官的家属没有选择权,他们将统一安置成立合作社。
忙碌三天后除极少数需判刑的军政官员其他人已经登记完成,而后面出发的运输船队也已经赶到。第四天回南方老家的士兵发给路费,老百姓给予补助,并用船将他们送到对岸然后让他们自行赶路回去。
因为南方并不安定所以大部分南方人也没有选择这个时间回老家的,但总有一些人出于种种考虑宁肯冒险回的。这些人方少云并不想为难他们,襄阳青壮并不大多,这些人又经历太多战争,对战争已然麻木了,这些人不大可能成为好士兵,因而方少云并不想在此招兵,走一些人他不在乎。
到是留下来的士兵太多,不招些人分化稳定一下不大好,因这个原因他才以后备军的名义招了五千人。这些人虽说也是军队,但主要用作建设,等于是一支工程兵部队。
后备军将军队里及城里青壮基本扫空后,愿意由联盟安置的士兵加城里百姓还有三万多人。这批人安置到竹山六县路太远外,那里虽不曾达到人口过多,但余地却不不大,现在再塞过去有点不合适外,再局限于此发展不起来。
对此方少云出发前当然有过考虑,他的办法是将房州基本上夺过来,这块区域包括南漳与宜城等处。之所以要夺此地?这个理由很简单,这里与竹山六县是连着的,且又是汉江南面,只要水军强大元军无法过来。而这里再往南是长江,他准备先控制这二江的中间地带作为他的大基地。
有了这块数十县的没有受元军荼毒的大基地,少说也有上百万人,进行合作化与股份制改造及整合一下,扩编出五万以上护卫队水陆混编野战军不成问题,到那个时间就可以进行长江中下游斩断魔掌计划了。
虽说这事已经规划好了,但行动并未开始,襄阳城内所有的人不曾过江安置反被组织起来,大拆城墙及没人居住的房屋。
对大拆城墙方水民、朱明心等人当然没什么意见,见到计划上有这条马上组织人干就是了,在他们的心里方少云所说一切都是对的,既然对的当然要执行,至于责疑与可惜与他们没关系。
到是展伯远提出了异议,他说:''虽然我们今天没有太多人守城,但拆毁了今后再建岂不浪费人力?''
对此疑问方少云笑笑后反问:''为什么要造城墙?''
对这个反问展伯远一时间也有点难回答,想了一会儿才说:''有城守叛军土匪还有如蒙元之类的异族侵略时可以有点凭借,不然重要的地方一下子夺占了,我们更加没有活路了。''
''那么我们修了城墙防住异族了吗?''方少云再次反问。
对这问题展伯远更加不大好回答,修建了城墙可说是防住了也可以说没防住,中原那座坚城没阻挡过却最终被异族攻占过。
见展伯远张张嘴欲言还罢方少云接着说:''我们华夏民族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明,使得经济繁荣昌盛,但安逸的生活让我们的体力不如惯在艰苦环境下生活的异族人,进取心也消磨殆尽。而异族人侵略过来他们没什么可失去的东西,抢到什么也是好的。他们的身体强壮又敢拚命,还有马可供他们骑乘提高他们的战力与机动力。我们修城本意不错,但没有一支野战歼敌的军队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长期攻打啊!''
''那也是有城墙比没有好呀!''展伯远找到论据。
''不错。''方少云赞许一声后回答道:''在农耕文明与冷兵器时代城墙还是利多于弊,因为异族有马、有强壮身体、有更坚忍的意志及舍得花钱买武器装备,他们的战斗力可以比我们高几倍。但农耕文明对此不是完全无力应付的,一来农耕文明有更多人口,有更强大的制造能力,可以有更多士兵与更强大的武器。''
''可惜冷兵器时代的兵器生产不复杂,异族人也能大量生产。现在我们有了火枪火炮,那是热兵器,热兵器需要更复杂的技术及更强大的生产能力才行。有了热兵器马、强壮身体、坚忍意志的作用会降低一大半。而冷兵器与热兵器效率相差不是一点点,有了热兵器我们可以横扫异族侵略者。因而今后我们将不再需要用坚城来保护了,所以拆了这城墙有什么可惜呢?''
''那么蒙元有了热兵器怎么办?''展伯远的忧虑不谓完全没有道理。
''不错。''方少云再度赞许一声,接着说:热兵器需要强大的生产力及大量投入,相比任何异族这方面我们的优势大太多,只要我们与他们比速度比效率比质量比知识比智慧,最后输的肯定是他们。因为热兵器还有更加强大的武器未开发出来,在生产及研究方面我们的优势非常大,人口基数及教育水平也高,怎可能会败给他们。''
如此一说展伯远是口服心服,而水民等人也明白方少云拆城墙的决策不曾错。不过方少云之后又向众人解释了为何要先搞拆城墙这不大急之事,原因除了本地少建筑材料外,还有个原因是元军可以利用此城少量驻兵就可以牵制住自己。现在是他不想让元军获得好处,此事也是一举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