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占领民政夺权至华夏自治联盟成立已经宣告完成,农村合作化与城市股份制已经推开,因方家谷有多年合作化经验这次推开虽情况有些不同,但基本面也是差不多的,因而推动顺利。城市股份制推动虽然不大顺利,或者说进展缓慢,但这个对大局影响不大,可说是方家谷已经吞下并基本消化了这六县之地。
以上是政治改革,光有政治改革还不够,现在地方大了人口多了,之前问题不大的事问题大了,有些之前办不起的或不急的事也要提到议事日程。
比如一些看似比较小的物资因本地无法生产但关系民众生活,就要考虑是不是会遭遇到宋元双方的禁运,比如盐就是如此。这盐过去有官营私营,官盐质量好些但价格太高,私盐价廉但质量差。
所以应该接手过来,从私盐贩子那里大规模进货加强储备以防有变。不过私盐太劣也不好让百姓食用,好在燃料不缺,可以进行过滤与再制,这样的盐与后世精制加碘盐当然无法比,不过与这时代的盐比质量上已经绝对优良,再好有点奢求了。
私盐进价应该十分便宜,一般来说一个县也有几个商人参与分销然后才是另售,整个环节另售是加价幅度最大部分。而现在自己有六县一区,一年消耗二三百万斤,也是一个小产业。盐的精制之前已经在做,销售网有供销社,即便是以之前私盐价格一年也会有上万两银子收入,实在是利民又利财政的好事。
除了盐如中成药之前研究与试生产比较成熟了,虽然只是膏、丸、散剂之类,只能治伤风感冒、小伤小痛之类,但现在农村就缺这些。且方家谷种植药材、研究药方、投入试验也该有所收获了。
如此可以将药材种植发展成一个产业,让各有条件的合作社加入进来增加收入,而成药研究因药品利润而得到更多资金。虽然这事关系民众医疗健康,联盟政府该管,但现在军事优先,除了伤药研究过多投资有点舍不得又包不下,让民用产品滚动发展也是正常。
当然盟政府有方少云这个后世人的主持,对六县之地的坐医、铃医及药铺等进行了一次资格考试,不合格者或取消行医与从业资格,或参加培训合格后再从事相关业务,尽量减少庸医。
另外在竹山建造起一家有点现代化护理与管理的中心医院。这医院约请六县有点名气的医生过来参与医药研究,并担负培养新医生学校的师资。因这医院在伤科上的绝对实力,六县之地外也传开了名,而麻醉剂与针刺麻醉也有点进步,使动手术比过去杀猪一般好了不少。
人体解剖虽然处于保密状态,非方家谷区人还未获邀参与,参与人也不大多,但因尸体来源充分,又画了各类解剖图,如骨骼、血管、内脏等,使护卫队的救护水平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现在使用到平民医治这外科伤科水平当然无人可比。
介入了物资供应与医药之事外方少云觉得已到对纺织推一把的时候了。这时代当然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济。但合作化会打破这个模式,所以其它产品获大量增加,唯纺织这一块劳动生产力没什么提高,过去方家谷都是向外采购大量布匹的,现在地方大了,如此多布匹不用说价值就是数量也没处买。
纺织纺织纺纱织布,之所以方家谷区布匹会有大量的缺口,是因为过去一个妇女专心家务与纺织也不过可供五六人穿着。而合作社的劳动任务重分配比纺纱织布合算,一比较投入劳动时间就少许多,加上条件一好衣服多做,这一来当然缺口大了。
一个产品的劳动生产力提不高又是必需品只有同等涨价来解决,这个办法只是重新吸引人投入劳动力于事无补。而要真正解决还是应该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着手,这事方少云几年前已经考虑过,只因劳动力处处紧张,还是布匹可以向外采购,所以将此搁置起来。
方少云当时是搁置而不是放弃,其实这搁置一方面是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根本没有相关技术与经验积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研究。这一下子就研究出提高几倍工效的纺织机械不说绝对不可能,至少是难度极大的。
他前世在几十处地方打过工,但后世纺织机械别说懂不懂,即使再精通也难照搬过来。知道虽搁置今后还是要搞的,方少云这些年搞来这时代的纺纱摇车与织布机,有空闲便研究一下。
经过研究发现摇车只纺一根纱是极大的浪费,即使是气力非常小的妇女这摇车的力量也是浪费多于需要。要解决纺纱效率完全可以一台机纺多根纱,若手力不行还可以使用腿力。
循着这个思路他让木匠配合进行了数十次大小设计与改良,现在脚踏型可以同时纺十二支纱,手摇也能纺八根纱。这个速度比原始摇纱车快了太多,应该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了。
纺纱机械已经研究出来织布机械也一样如此,织布在于幅宽与速度。这时代的布门幅都不宽是掷梭的力量不足,如将投梭力量加大门幅加宽,这生产效率就可以成倍提高。
循着这个思路方少云对织布机进行了改革,因为木头强度不够,渐渐地用铸铁件代替,现在研究成功的是铁木机。铁木机门幅比现在的布宽一倍,梭子速度也快近一倍,如此计算是提高工效三倍多接近四倍。
只是这机踩起来比较累人,要强壮人才能长时间操作,所以最好用水力带动。若水力带动一个人管四台机这劳动生产效率提高是更加可观。
现在是设备研究出来了,而是考虑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模式。让给各合作社生产太分散,方少云经过考虑还是作为城市股份制改造,由方家谷出设备,让一些商人出钱,招收城镇居民集中生产为好。
就是水力织布可能离城远一点,这个没有办法,水力资源不受人的意志转移。还好这里是山区,到平原想搞水力驱动连梦也梦不成,只是此难题暂时不存在,方少云只将现在的纺织生产指派了人搞起来。
纺织需要搞还有一事也要紧,这事是造纸、印刷、制笔、制墨等。这六县之地十几万人都要尽力让他们识字的任务很大很重,而物质需求也是极大。
之前方家谷已经做到纸张自给,铅笔自在煤矿发现石墨也生产了出来。但现在是一下子扩大近十倍用量,这生产扩张速度也太快了,原厂扩大生产再建设新厂需要时间,原料、工人培训及相关机械设备也要拓源与时间去培训与生产出来的。
这个方少云虽早有安排,但量一下子增加太多肯定供不上。好在军事扩展、民事夺权、合作化一步步都需要时间,等各个村的学校办起来,等成人夜校办起来还早,大概能够及时供应上。
除了纸笔之类供应问题印刷的瓶颈也到了该好好解决的时机了。这些年因为忙七忙八这事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然是采用雕板印刷,只是在油墨与滚桶印刷上有些改良与创新。但是油墨与滚桶式印刷能提高印刷速度及质量,加提高印板的寿命,雕板成本大、时效差的缺点仍然不能改变。
按说毕升早已发明了活字印刷,但不知是技术上不成熟,还是经济上没优势,总而言之这个技术在中国不大使用,直到金属铅字使用前几乎所有的书仍然是雕板印刷。
因此中国这项伟大发明常被外人责疑,这是中国古代对生产力发展不重视,文人们只顾了辩理明性的恶果之一。当然在某些人看来走路当然是方向准不准确最要紧,走歪了再好再快也没有用,类似教训到文革还在上演。
弄到生产铅字的金属方少云不抱希望,他不知道配比,不知道什么地方有这类金属,连这几种金属的名字也不知道,标准的一问三不知,那还怎么搞铅字。
不搞铅字到是可以搞铜字甚至木字、泥字与纸浆压字。这些字这几年也让人试验过,基本上都可以用。特别是方少云有工业加工与数学知识,将每个字模外型加工精度非常高度一致,如此排版后没有间隔与方向上的微小差异,一般难发现这是活字印刷的。
这些成就说明方少云为抽空为活字印刷积累了一些技术,有了这技术就是生产活字与活字检字轮架及排版盘等的时候了。每一页数百字相同的字不少,又不可能排一版拆一版,所以有的常用字得准备几百活字才行。另外字是反刻的,数量又多,不按规律摆放找个字非常困难,所以按字典分格摆放又可以转动的大字盘也非常重要,效率相差无法计算。
将印刷搞成活字印刷当然不仅是为印刷课本,这些课本已经有雕板而不是最要紧事,而是方少云觉得地盘大了,出版一张周报分发到合作社一级非常应该。地方一大宣传上就会弱化,有张报纸这事就会好不少,许多东西报纸一登下面就会少许多瞒上欺下的情况。
当然这也是激发下面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法,每个合作社弄个报亭上情下达基本上比较彻底了。这时代虽也有人印刷介绍朝政的小报类的东西,这样主动并权威地将上面的事正式告诉基层民众却是之前不曾有过的。
为了宣传与活跃一下气氛,方少云还将逃难来此的杂剧演员等艺人收拢后十几人组织一个小团体,专演一些短剧。这些短剧不少与抗元有关,或是真实社会的悲喜剧。那些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故事根本不见。
这时代剧本简单,只有剧情提要,全凭演员台上自由发挥。这让方少云有了乘机混水摸鱼空子,他没多大文艺细胞,但后世一些剧目比较熟,完全记起来却不行,于是简写的祥林嫂、天仙配、白毛女、梁山泊与祝英台等故事改头换面的剧目他是标标准准的主创者。
这几个剧目是方少云情急之下所作的,此时杂剧未到高峰,组织了剧团甚少称他心意的剧目,记忆起前世看过的戏曲修修改改拿出来让剧团演。不料这些剧目还大受欢迎,原因是经典剧目一般来说锤炼成熟,改动一下背景无损大局,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剧目。
这让秀娴对他更加崇拜,这剧目比诗词更难,没有人生阅历最多花前月下写一下,而方少云的剧目却是有很深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