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羊皮筏子从河心岛出发返回河滩,筏子必须顺水而下,在河面上走出一个大斜线,在河心岛下游一里的位置才能靠岸。
同样的道理,从黄河滩到河心岛,必须先把筏子用人背到河心岛上游一里再顺流而下。
莫日根马队仅有的一只羊皮筏子事先往返了两次,把岛上的重伤员撤了下来,粮食和箭矢运了上去,尕李广最迫切需要的火药却还在刚下水的筏子上。
骑兵伍长几乎是同爱新国的筏子在赛跑。双方一前一后在河心岛上游的两岸下水,一左一右延斜线向河心岛逼近。
爱新国的筏子一共七只。
前面两只是轻巧的羊皮筏子,后面五只是临时砍树打造的木头筏子。每只筏子上除了驾筏子的艄公,挤满着手持满洲弓身披棉甲的武士。
七只筏子连成一条线,象一条黄水中的长虫,蜿蜒着冲着河心岛延伸过来。
李广挥舞着一张弓,“乡亲们,我们在岛上已经坚守了两天,现在援军到了!大家伙合力打退满猪的这次进攻!”
岛上原本围着莫日根问长问短的精壮汉子,提起弓箭聚拢在李广和斥候身边。
……
运送火药的羊皮筏子上一名辽东兵,紧张地向虎蹲炮里装药。
骑兵伍长急得一头汗水,“快点、快点、再快点!岛上的弟兄们全指望筏子上的火药,没了火药,铁木的电三眼铳就是烧火棍!”
……
羊皮筏子速度明显比粗重的木头筏子快,爱新国前面的两只羊皮筏子已经把后面的五只木头筏子远远地落开。
河心岛上,迎着黄河水流的一端,李广和巴特尔蜷身躲在盾牌后面。
李广面前放着三张弓,从大到小依次是缴获的满洲弓、明朝边军装备的开元弓、平时打猎用的小稍弓。几种大小不一的箭矢插满了一地。
四百尺开外,爱新国羊皮筏子上的甲士开始射箭。
箭矢带着风声,“噗”、“噗”地扎在泥地上。
巴特尔惊讶:“他们能射这么远!”
李广笑笑:“别紧张,一会儿他们就没劲儿了。”
巴特尔忍不住:“李校尉,怎么也要回几箭灭灭他们威风!”
李广递过满洲弓:“你自己来,我要省着力气。”
巴特尔嘟囔一句,接过满洲弓起身张弓搭箭,一连射出三箭。
第一箭破空而出,落在爱新国筏子附近。
第二箭射中爱新国筏子。
第三箭正中一名爱新国武士。
箭矢在爱新国武士的棉甲上弹一下落入黄河。
巴特尔一愣神,一把被李广扯到盾牌后面。
“噗”、“噗”、“噗”、“噗”。四支大箭扎在巴特尔刚刚站立的地方。
巴特尔摇晃一下发酸的肩膀问道:“对面筏子上的爱心国兵的棉甲里是不是都有甲叶子?”
李广有些黠促地回答:“这些人是满猪的精锐甲士,你说呢?你三箭换四箭,还赚了一支重箭!要是还有劲,再射还他们?”
巴特尔摇摇头,“射也白射,平白浪费力气。”
李广呵呵一笑,“大夏天的,上面太阳晒,底下水汽蒸。你等着吧,满猪甲士一会儿就没精神了。”
……
莫日根对于这种水战没有一点经验,他心甘情愿地留在岛心,安抚聚拢在身边的老弱妇孺。
老人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袱,“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莫日根郑重地解开包袱,露出一枚大石头印,老人翻过石印摩挲着自问自答:“这就是咱的阿勒坦之宝!”
……
爱新国打头的羊皮筏子顺着水流,忽忽悠悠接近河心岛,后面的木头筏子越落越远。
李广低声对巴特尔和几名斥候手命令:“准备弓箭!”
“大家等我口令,三箭连射,目标羊皮筏子。大家千万记住,不要射人,要瞄准筏子底下的羊皮胎,都听明白了吗?”
众人齐齐答应一声。
李广扶了扶复合纤维头盔,从盾牌后露出脑袋,判断着筏子的距离。
二百五十尺,李广左手持开元弓,右手捻着三支箭,大喝一声挺身而出,三箭连发破空而出。
几乎同时,巴特尔和几名斥候弯弓搭箭,十几支箭矢划着抛物线在天空紧随着李广的三箭。
岛上的金国百姓男丁都会射箭,两天的战斗下来彼此早有默契,“嘭嘭嘭嘭”弓弦响处,百多支箭矢象漫天瀑布遮住日光。
二百五十尺,是蒙古弯弓最佳的吊射距离。
一波三箭,是典型的蒙古射法。
以快打慢,尕李广充分发扬了蒙古弯弓的高效率。
以爱新国打头阵的羊皮筏子为中心,天上好像下了一阵暴雨,河面激起朵朵水花,羊皮筏子上戳满没入羊皮胎的半截箭矢。
筏子上的甲士被打了个措不及防。
等他们避过箭雨,拨掉棉甲上挂着的箭矢,抄起一人高的满洲弓想反击时,岛上的人马已经重新躲了起来。
二百五十尺的距离,箭矢奈何不了披甲的爱新国武士。
但是,脚底下羊皮胎“嘶嘶”的漏气声,让高大魁梧的爱新国甲士在炎炎烈日下不寒而栗!
他们的棉甲要是浸了水,会变得死沉死沉连步子都迈不开。
他们有心脱掉棉甲,但是那样的话,没有防护的肉人就会成为岛上弓箭的活靶子。
弓箭箭簇造成的撕裂性创口放气效率极高,一转眼黄河水已经漫上爱新金国甲士的小腿。
撑篙的艄公翻身“咕咚”一下落入黄河,脑袋在水面上几起几伏,踪影不见。
披甲武士急得哇哇大叫。
青山嘴这一段黄河水面宽、水势大、流速缓。
李广校尉躲在盾牌后面一脸坏笑,“狗过江猪过海,猫儿水里摆三摆。满猪也是猪,水性都是天生的。”
筏子沉了,爱新国甲士个个仰面朝天漂在水面上。
爱新国甲士的棉甲由干变湿,由沉重变得更沉重。
爱新国甲士缓慢而坚定地消失了,黄河水面泛起几个小水涡,就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
参考资料(与情节无关,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东方的弓箭
弓箭在东方冷兵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蒙古人、女真人等游牧民族的强大武器,同时是儒家六艺“禮,樂,射,御,書,數”中唯一的武力技艺。乱世年代,无数英雄都因弓箭丧命或残疾,直到枪炮出现为止。
满洲弓,一般指一种随着清朝入关而由满族带入中原的传统弓。
满洲弓的特点是,弓梢长而反向弯曲,弓梢根部有弦垫,弓体用牛角,木材,和牛筋等材料制成。满洲弓属于筋角反曲复合弓。满洲弓的这种设计使得它拉力可以做得很大,用来射重箭威力可以和早期的火药武器抗衡。满洲弓的重箭箭簇可达二两!
满洲弓箭的显著特点是整个弓体巨大,巨大的弓体可以在弓臂变形小的情况下增大对箭的推动力和推动距离。长弓梢虽然增大的弓臂负担,但是杠杆作用更明显,更加适合使用重箭。相对于其他种类弓来说,满洲弓的弦垫应该可以说是大到另类,亦增加了弓臂负担,但是它能共很好的保护弓臂、减缓弦对弓臂的冲击;并使在射手拉弓时产生等效弓臂变换效果,使射拉开硬弓后更易保持射箭状态。
中国目前的弓,都是满洲弓。
至于中国清代以前的传统弓箭到底是什么样子,众说纷纭。虽然种种图画文字流传于世,却并没有细节的描写。
总的来说,年画里将军弯弓射月,只有半人高很好看的那种,就是中国清代以前的弓箭。现代世界射箭强国——韩国使用的弓箭,就是源自中国传统弓。
明代最著名的弓箭高手,高颖,著有《射学正宗》,记录了两种弓:大梢弓(开元弓)和小梢弓。此两种弓从名称上可与《登坛必究》《武备志》《武备要略》里所载弓相互印证。
按高颖书所载,大梢弓弓臂巨大,是边军所用,目的是为了破甲杀人,拉重更大,弓臂更粗壮。边军战箭长二尺七寸五分,官制箭二尺六寸五分。
据信,大梢弓(开元弓)同清代之前的蒙古普遍使用的角弓类似。做工粗放结实,弓梢可以直接砸碎核桃。
小梢弓小巧灵活,弓臂小,采用传统的卵形设计。小梢弓有“违和”,而大稍弓没有“违和”。这个“违和”是什么,目前并无定论。
小稍弓出现于宋朝,沿用至明朝。通常长度在一米二到一米三之间,短小易携带,适合轻箭,初速高、射程远,但杀伤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