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800000060

第60章 呻吟语(5)

每日点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知此。

【译文】

每天都来反省检查自己的各种念头,看它是从道德、气质或习识上发出来的,还是从物欲上发出来的。这样的反省检查,久而久之,就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初学的人,尤其应当这样。

九七

道义心胸发出来,自无暴戾气象,怒也怒得有礼,若说圣人不怒,圣人只是六情。

【译文】

道义是从心胸中发出来的,自然没有粗暴乖戾的表现。即使有时发怒,亦不失之于礼。如果说圣人不发怒,就比正常人的七情少了一种,只是具有六情。

九八

过差遗忘,只是昏忽,昏忽只是不敬。若小心缜密,自无过差遗忘之病。孔子曰:“敬事。”樊迟粗鄙,告之曰:“执事敬。”子张意广,告之曰:“无小大,无敢慢。”今人只是懒散。过差遗忘,安得不多?

【译文】

过失或遗忘疏忽,只是由于糊涂疏忽。糊涂疏忽只是因为不严肃慎重。如果小心缜密,自然就不会发生过失、不会遗忘。孔子说:“要谨慎小心地做事。”孔子的弟子樊迟粗心浅陋,孔子告诫他说:“做事要谨慎小心。”孔子的弟子子张好高骛远,孔子告诫他说:“事情无论大小,都不要轻视怠惰。”现在的人只是懒散,差错和遗忘的事怎能不多?

九九

吾初念只怕天知,久久来不怕天知,又久久来只求天知,但未到那何必天知地步耳?

【译文】

我在做事时,最初想的只怕上天知道,时间长了,就不怕上天知道,久而久之,只是求得上天知道。在还没有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何必要求上天知道呢?

一○○

气盛便没涵养。

【译文】

盛气凌人,就是没有涵养。

伦理

宇宙内大情种,男女居其第一。圣王不欲裁割而矫拂之,亦不能裁割矫拂也。故通之以不可已之情,约之以不可犯之礼,绳之以必不赦之法,使纵之而相安相久也。圣人亦不若是之亟也。故五伦中,父子、君臣、兄弟、朋友,笃子又笃,厚了又厚,惟恐情意之薄。惟男女一伦,是圣人苦心处,故有别先自夫妇始。本与之以无别也,而又教之以有别,况有别者而肯使之混乎?圣人之用意深矣。是死生之衢,而大乱之首也,不可以不慎也。

【译文】

天地间是情感世界,男女居第一位。圣王不愿裁割和违反这种情感,实际上也不可能裁割违反,所以用不可停止的情来使他们往来交好,用不可违犯的礼来约束他们,用不能赦免的法来纠正他们,使男女之情任情发展,却也能相安而长久。圣人也不是到此就为止了,所以五伦之中,父子、君臣、兄弟、朋友这四伦,使其真诚更加真诚,笃厚更加笃厚,唯恐情意薄了。唯有男女这一伦,是圣人最煞费苦心的地方,所以男女有别先从夫妇开始,夫妇本来是没有别的,而又教导他们要有别,何况那些应该有别的男女,哪能让他们相混呢?圣人的用意深了,这是因为它是死生之路,是大乱的首要问题,不可以不慎重。

亲母之爱子也,无心于用爱,亦不知其为用爱,若渴饮、饥食然。何尝勉强?子之得爱于亲母也,若谓应得习于自然,如夏葛冬裘然。何尝归功?至于继母之慈,则有德色、有矜语矣。前子之得慈于继母,则有感心有颂声矣。

【译文】

亲生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就是爱。这种爱好像渴了要饮水、饿了要吃饭一样,没有丝毫勉强!孩子从亲生母亲那儿得到爱,认为很自然,就如夏天要穿葛衣,冬天要穿裘皮衣一样,何尝会赞美母亲的功劳呢!至于继母慈爱丈夫前妻的孩子,则品德高尚,值得赞扬。前母所生的儿子得到继母的慈爱,心里则会感动,口里则会歌颂。

一家之中,要看得尊长,尊则家治。若看得尊长不尊,如何齐他得。其要在尊长自修。

【译文】

在一个家庭里,家长有尊严,家庭就会和睦。如果家长没有尊严,那就管不好这个家。治家的关键,在于家长要认真地进行自我修养。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下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译文】

儿子侍奉双亲,做得最好的是体谅他们的心,次一点的是照料他们的身体,再次一点的是只照料饮食而不体谅其心,最不好的是只说空话而没有照料双亲的具体表现。

孝子之事亲也,礼卑伏如下仆,情柔婉如小儿。

【译文】

孝子敬奉双亲,在礼节上要如同下面的仆人那样恭敬,表情温柔要如同小儿一样。

进食于亲,侑而不劝;进言于亲,论而不谏;进侍于亲,和而不庄;亲有疾,忧而不悲。身有疾,形而不声。

【译文】

在侍奉双亲吃饭时,不要劝他们多吃;向双亲提意见时,只讲道理,不要规谏;服侍双亲起居时,态度和蔼而不要呆板;双亲有病时,心中忧伤但不要悲泣。自己有疾病时,面容难受但不要声张。

侍疾忧而不食,不如努力而加餐。使此身不能侍疾,不孝之大者也。居丧羸而废礼,不如节哀而慎终。此身不能襄事,不孝之大者也。

【译文】

侍奉生病的父母,忧愁得吃不下饭,不如努力多吃一点。如果自己也生了病而不能侍奉父母,这是最大的不孝了。父母去世,子女居丧时,悲伤得瘦弱不堪,不能依丧礼行事,还不如节制自己的悲哀情绪而谨慎地依礼办好父母的丧事。如果不能亲身办理丧事,这是最大的不孝。

朝廷之上,纪纲定而臣民可守,是曰朝常。公卿大夫,百司庶官,各有定法,可使持循,是曰官常。一门之内,父子兄弟,长幼尊卑,各有条理,不变不乱。是曰家常。饮食起居,动静语默,择其中正者,守而勿失,是曰身常。得其常则治,失其常则乱。未有苟且冥行,而不取败者也。

【译文】

朝廷,制订国家的法律,臣民就有法可守,这叫做朝常。公卿大夫、朝廷百官各有定法可以依循,这叫做官常。一家之内,父子兄弟、长幼尊卑各有条理,不变不乱,这叫做家常。饮食起居,动静语默,按照中道而行,守中正而不偏邪,这叫做身常。按照常道行动就会治理,离开了常道就会混乱。没有得过且过、马虎草率、在暗中行走而不失败的。

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恩宠过礼,臣妾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译文】

雨水过多,是万物的灾难;恩宠超过礼制,是臣妾的灾祸;恩爱超越了义理,就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危害。

一○

人心喜则志意畅达,饮食多,进而不伤,血气冲和而不郁,自然无病而体充身健,安得不寿?故孝子之于亲也,终日乾乾,惟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头。自家既不惹起,外触又极防闲,无论贫富、贵贱、常变、顺逆,只是以悦亲为主。盖悦之一字,乃事亲第一传心口诀也。既不幸而亲有过,亦须在悦字上用功夫。几谏积诚,耐烦留意,委曲方略,自有回天妙用。若直诤以甚其过,暴弃以增其怒,不悦莫大焉。故曰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译文】

人心情高兴,就会精神舒畅,饮食多进点也不会伤害身体,血气冲和而不郁结,自然不会生病,而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这怎么会不长寿呢?所以孝子对待父母,每天都尽心竭力,唯恐有一点不快乐的事情来到父母的心头。既要自己不惹父母的不快,又要防备外来的事物惹起父母不快,无论贫富贵贱、常变顺逆,只是以悦亲为主要目的。“悦”这个字,是事奉亲人的最主要的目的,即使父母有了过错,也要在“悦”字上下功夫,耐心诚恳地劝说,多方地想方设法,委曲小心,自有回天之力。如果用直接劝说的方法增加他的过失,或者用粗暴嫌弃的态度来使他发怒,这样父母就会非常生气,所以说不能顺着父母的心意行事就当不好儿子。

一一

郊社,报天地生成之大德地,然灾珍有穰,顺成有祈,君为私田则仁,民为公田则忠。不慊于求福,不慊于免祸,子孙之祭先祖,以追养继孝也。自我祖父母,以有此身也。曰:“赖先人之泽,以享其余庆也。”曰:“吾朝夕奉养承欢,而一旦不复献杯心,悲思而无寄,故祭荐以伸吾情也。”曰:“吾贫贱不足以供菽水,今鼎食而亲不逮,心悲思而莫及,故祭荐以志吾悔也。”岂为其游魂虚位,能福我而求之哉。求福已非君子之心,而以一饭之设,数拜之勤,求福于先人,仁孝敬诚之心,果如是乎?不谋利,不责报,不望其感激,虽在他人犹然。而况我先人乎。《诗》之祭,必言福,而《楚茨》诸诗为尤甚,岂可为训耶?吾独有取于《采蘩》、《采》二诗,尽物尽志,以达吾子孙之诚敬而已,他不及也,明乎此道,则天下万事万物,皆尽我所当为。祸福利害,皆听其自至,人事修,而外慕之心息,向道专而作辍之念忘矣。何者?明于性分,而无所冀幸也。

【译文】

祭祀天地,以报答天地生成万物的大德。然而人们经常用祈祷的方法来消除灾害,用祭祀的方法来祈求丰年。国君如果是为百姓的田地丰收而祈祷,这就是仁;百姓是为了国家而努力种田,这就是忠。为了正当的理由,就不怕别人说是为了求福,也不怕说是为了免祸。子孙祭奠祖先,是为了追念祖先的养育之恩表达自己的孝心。有了我的先祖以至我的父母,才有了我的身体,我是依靠先人的恩泽才享受到今天的福分的,我朝夕奉养的双亲,一旦不能再向他们进献食品表示我的孝心,心中悲伤而无所寄托,所以用祭祀的方法来表达我对父母和先人的思念之情。从前我很贫穷,不能供给父母好的食物,现在我富有了而父母却没有赶上,我心中悲伤思念而无法弥补,所以用祭礼来表达我的悔恨。哪里是为了父母的灵魂能给我降福而去祈求呢?只是为了求福已不是君子应有的心肠,却以设一些祭品,拜上几拜,来向先人求福,仁孝诚敬的心能是这样的吗?不谋利,不求报,不企望别人感激,对待他人都是如此,何况是我的先人呢!《诗经》中谈到祭祀的必然讲到福,而《楚茨》等篇尤其明显,这种主张岂能为训!我独取《采蘩》、《采》两首诗,它描写的祭祀,是物尽其用,人尽其志,以表达子孙的诚敬为目的,其他的就不涉及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做到天下的万事万物都尽到我的努力,而祸福利害则听其自然。只想着努力做事,其他的念头就会止息;只专心按着自然的法则去做,中止的想法就会断绝。为什么呢?是因为明白了哪些是我天性中应该做的,而不希望侥幸地产生意外的收获。

一二

友道极关系,故与君父并列而为五,人生德业成就,少朋友不得。君以法行,治我者也。父以恩行,不责善者也。兄弟怡怡,不欲以切毁伤爱。妇人主内事,不得相追随规过,子虽敢争,终有可避之嫌,至于对严师,则矜持收敛,而过无可见。在家庭,则狎昵亲习,而正言不入。惟夫朋友者,朝夕相与,既不若师之进见有时,情礼无嫌,又不若父子兄弟之言语有忌,一德亏则友责之,一业废则友责之;美则相与奖劝,非则相与匡救。日更月变,互感交摩,然不觉其劳且难,而入于君子之域矣。是朋友者,四伦之所赖也。嗟夫,斯道之亡久矣!言语嬉,樽俎妪煦,无论事之善恶,以顺我者为厚交,无论人之奸贤,以敬我者为君子,蹑足附耳,自谓知心,接膝拍肩,滥许刎颈,大家同陷于小人,而不知可哀也已,是故物相反者相成,见相左者相益。孔子取友曰直谅多闻。此三友者,皆与我不相附会者也,故曰益。是故得三友难,能为人三友更难。天地间,不论天南地北,缙绅草莽,得一好友,道同志合,亦人生一大快也。

【译文】

交友之道,极为重大,所以与君臣、父子等关系并列为五伦。人生的德业成就,不能缺少朋友的帮助。国君以法行事,是治理我们的人。父亲以恩爱行事,也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劝勉儿子努力向善的方面。兄弟之间和和乐乐,不会以切磋督促而伤害友爱之情。妇女主要做家务事,不能跟随在男子的身边,规劝改过。儿子虽然敢于争辩,终究要避免不孝的嫌疑。至于面对严师,则会矜持收敛,不会让严师发现自己的过错。在家中,则狎昵亲爱,不会总说那些劝人向善的大道理。只有朋友,朝夕相处,既不像进见老师那样有一定的时间;朋友之间,于情于理都无嫌猜,又不像父子兄弟那样言语有忌。一德有亏,朋友就会责备;一业废辍,朋友就会规劝。正确的,就会相互劝勉;错误的,就会相互纠正。时间长了,互相切磋感染,不觉得有什么劳累和困难,就自然地进入了君子的行列。因此说,朋友之道是其他四伦的依赖。唉!朋友之道的沦亡也很久了。现在朋友相处,不是开开玩笑,就是吃吃喝喝,不管事情错对,顺着我的就是好朋友;不管人贤不贤,尊敬我的就是好人。成天俯耳嘀咕,自认为知心;拍肩接膝,胡乱结为生死之交。大家同陷于小人之列而不知,真是可悲啊!所以物相反相成,意见相左相益。孔子认为朋友之道是“直”、“谅”、“多闻”,就是正直、信实,见闻广博,这三种朋友,都不会随声附和,所以能对我有帮助。能得到这三种朋友很难,自己能成为这样的朋友更难。天地间不论天南地北、缙绅草莽,得一好友,志同道合,也是人生一大快乐啊!

一三

长者有议论,唯唯而听,无相直也。有咨询,謇謇而对无遽尽也。此卑幼之道也。

【译文】

长辈在谈话时,要用心去听,不要提出质问。有询问,要恭敬耐心回答,不要心情慌慌张张,吞吞吐吐。这是卑幼对长辈的态度。

一四

阳称其善,以悦彼之心,阴养其恶,以快已之意,此友道之大戮也。青天白日之下,有此魑魅魍魉之俗,可哀也已!

【译文】

当面称颂别人来讨好他,背后纵容他的缺点,以幸灾乐祸,这是交朋友中最可恶的事情。青天白日竟有如此见不得人的事,真是可悲啊!

一五

古称君门,远于万里,谓情隔也。岂惟君门,父子殊心,一堂远于万里;兄弟离情,一门远于万里;夫妻反目,一榻远于万里。苟情联志通,则万里之外,犹同堂共门,而比肩一榻也。以此推之,同时不相知,而神交于千百世之上下亦然。是知离合在心期,不专在躬逢。躬逢而心期,则天下至遇也,君臣之尧、舜,父子之文、周,师弟之孔、颜。

【译文】

古人说君门远于万里,这是说感情的距离。岂止君门如此,如果父子不一心,虽同处一堂而远于万里;兄弟离情,虽同在一门而远于万里。夫妻反目,虽同在一榻而远于千里。假如情联志通,相距万里之外也如同堂共门、比肩一榻。以此类推,有的生在同一时代而互不了解,有的相距千百世而神交心通,也是同样的道理。以此可知离合是指两心是否期许,而不专指亲身相遇。亲身相遇加上两心期许,这是天下的至遇,君臣中的尧、舜,父子中的周文王、周公,老师弟子中的孔子、颜渊,就是至遇的典型。

一六

隔之一字,人情之大患,故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上下之交,务去隔字,此字不去,而不怨叛者,未之有也。

【译文】

隔阂是人情交往中的大患,所以,在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上下的交往中,务必要去掉隔阂。不去掉隔阂,而又不出现怨恨、背叛的事,还不曾有过。

一七

仁者之家,父子愉愉如也,夫妇雍雍如也,兄弟怡怡如也,僮仆欣欣如也,一家之气象融融如也。义者之家,父子凛凛如也,夫妇如也,兄弟翼翼如也,僮仆肃肃如也,一家之气象栗栗如也。仁者以恩胜,其流也,知和而和。义者以严胜,其流也疏而寡恩。故圣人之居家也,仁以主之,义以辅佐,洽其太和之情,但不溃其防斯已矣。其井井然,严城深堑,则男女之辨也,虽圣人不敢与家人相忘。

【译文】

同类推荐
  • 小故事 大感悟

    小故事 大感悟

    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是睿智的人生,先辈、哲人的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创造;先辈的智慧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生命,就是在一代一代的创造和借鉴之中延续、发展。感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它不但意味着知识的渊博、处世的精明,语言的机灵,更意味着宽广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 正面思考的力量

    正面思考的力量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正面思考的力量、不断练习改变思路、正面思考者的做事方式、永远保持良好的状态、做一个知人善任的管理者、积极完善自我等。
  • 宋江是怎么当上老大的

    宋江是怎么当上老大的

    你知道宋江是怎么当上老大的吗?《宋江是怎么当上老大的:一个英雄的职场上位史》将为你解密手无缚鸡之力、相貌丑陋、资质平平的宋江,如何从一个底层小吏,步步为营,摇身变成威震江湖的梁山集团的一把手。书中将巨幅呈现宋江当上老大的杀手锏——鸿鹄之志、扬名立万、手舞足蹈……谨以这些弥经历史考验的职场上位秘诀,献给想当老大的你!
  •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对博弈论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囚徒困境”这个名词,这是博弈论中一个基本的模型,也是“非合作性博弈”的典型模式。简言之,这一模式代表了处于相同困境状态下,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几种选择,最后必将背叛其他人,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的一种情况。
  • 人生的成功定律(走向成功丛书)

    人生的成功定律(走向成功丛书)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灾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热门推荐
  • 大征途记

    大征途记

    这浩瀚天地本就是被诸神统治的......诸神拥有灭杀宇宙的生杀大权,拥有毁灭天地的能力,更拥有一颗让无数人闻风丧胆的无情冰冷心......修炼一途:一是为了保护至亲至爱之人,二是为了守护家园不被侵犯毁灭....一个少年怀着自己的英雄梦也怀着天下人的梦想及希望,踏上了守护家园的征途.....少年以火焰般的意志,立誓要焚尽诸天万界!
  • 打更的夜帝

    打更的夜帝

    打更人,分为:通史,银史,金史,舵主,堂主,护法,殿主。夜沉身为一个打更银史,开始了他逆袭为打更人组织殿主的道路。自称黑夜的死神的他。又被称为‘夜帝’看他如何卷起一层层风云,降临一个传奇的开始!
  • 三生叹.陌上轻尘

    三生叹.陌上轻尘

    石头,本无心...若能唤起她的情,夺去所有人的心又如何!可是,姻缘无根,待那轻尘落定,谁先情起,谁又独饮相思?玄界令牌显世,纠缠三生姻缘。她与他相隔两界,也不是他的错。姻缘没有注定,最先相遇,等来的不是最后相守,他赢了前头却输了结局,待他灰飞烟灭:“就算你心里没我,我也要让你的记忆里有我!”
  • 立世阿毗昙论

    立世阿毗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卢城之恋

    卢城之恋

    小说讲述一千二百年前渤海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促进了东北边陲的进一步开发,丰富了中国大统一的历史涵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主人公“贞孝公主”原型,来源于1980年吉林省和龙县龙水乡龙海村西龙头山发现的贞孝公主的墓葬中的壁画和四百多字对墓主人描述的墓碑。描绘了她由于战乱流落民间,绝世之美貌因嫉妒而引来杀身之祸,以至于遁入空门;也是因为美貌使佛门香火旺盛;两国联姻使她孤岛漂流;黑心的拜金者使公主变成动物----“美人鱼”,经历生离死别及坎坷人生。最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却一生的国恨家仇,得到升华的纯真爱情。
  • 她时代

    她时代

    四个刚进入社会的社会小白,各有各的主张与特点,在工作、恋爱、友情中撕扯挣扎,在迷失与自我中游离,在现实与梦想中徘徊。她们对当下女性的身份角色反思,最终找到了自己感觉最舒适的状态,来面对现实、面对未来、面对自己。这是一个他时代,这是一个她时代。
  • 妖心鉴

    妖心鉴

    本是高级码师,遭人陷害而失去一切,为复仇走上了歪路,危机时刻家传玄玉突然泛起神秘红光,主人公从此踏上了异界不归之旅。
  • 我贫穷我奋斗我成功

    我贫穷我奋斗我成功

    本书是一本改变你的工作与生活的实用性著作,它为我们揭示了成功人士社交的核心技巧,以及积极提升交际能力的高效法则——全书从怎样塑造交际形象,怎样培养良好的人缘,怎样调整交际心态以及怎样与恋人、爱人、家人相处,怎样与朋友、上司、下属、同事交往,使用哪些交际手段(幽默、应变、应酬、礼仪)等多方面入手,讲述了增强交际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希望本书为你推开成功之门助一臂之力!
  • 清深于奈何

    清深于奈何

    她,在大学里,不为人知,平凡是她唯独动人心的一点。大二时,她认识了他。他,是哲学系的高材生,大学里几乎人人都知道他,他认识了她。他们曾是陌路。而他和她的初遇却是一个晃眼又不确定的一秒。他们是陌生的朋友......到头来迎来的却又是别离后的互不相识。愿我们都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不论最后在不在一起。注:封面图片如有侵权请与作者交谈。